届高三化学一轮学案难点突破之泛等效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考题全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
正误判断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也一定发生
移动(×)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 v 放减小,v 吸增大(×) (3)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所以也
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使用催化剂的原因(×)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 αHCl 的有______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增大 n(HCl)
B.增大 n(O2)
溶液的颜色变浅(×)
(8)对于 2NO2(g) 体的颜色变浅(×)
N2O4(g)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增大加强,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
2
深 度思考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解答下列问题:
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N2(g)+3H2(g) 变一种外界条件,完成下表:
2NH3(g) ΔH=-92.4 kJ·mol-1,只改
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体体
增大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 移动
压强(对有气体 参加的反应)
积改变
减小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 移动
反应前后气体体 积不变
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4)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 正减小(×) (5)C(s)+CO2(g) 2CO(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v(CO2)和 CO2
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6)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速率平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方法3.等效平衡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4.化学动力学基础--有效碰撞、活化能、过渡态理论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状态。
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为反应的活化能。
5.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电、波、接触面、溶剂等(1)浓度: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
故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改变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相同的;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增加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不相同的。
(3)温度:温度对V正、V逆的影响是不同的,升温时吸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要大于放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降温时放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要小于吸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总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总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总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的建设”。
如图是一种新型“全氢电池”,能量效率可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离子交换膜不允许和通过C.吸附层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D.电池总反应为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用途)的描述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片遇稀生成无色气体B.新制氯水久置变为无色C.常温下,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D.明矾作净水剂3.已知:电流效率=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与消耗负极失去电子总数之比。
现有两个电池Ⅰ、Ⅰ,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和Ⅰ的电池反应不相同B.能量转化形式不同C.Ⅰ的电流效率低于Ⅰ的电流效率D.放电一段时间后,Ⅰ、Ⅰ中都只含1种溶质4.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主要利用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用铝和氧化铁的混合物焊接铁轨B.用氮气实现工业合成氨C.实验室用溶液吸收尾气D.过量铁粉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5.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粗盐提纯B.海水提溴C.油脂皂化D.石油分馏6.反应NO+O2+NO2+H2O→HNO3(未配平)是有多组化学计量数(即系数)的化学方程式。
当氧气有1/3被NO还原时,此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4,9,24,14,28 B.1,1,1,1,2C.8,9,12,10,20 D.任意值均可7.关于反应4CO2+SiH44CO+2H2O+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是氧化产物B.SiH4发生还原反应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Ⅰ4D.生成1molSiO2时,转移8mol电子8.工业上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实验过程中取样测丙溶液的pH 值,pH 试纸显红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 = H2↑B.联合生产过程中需添加补充Na2SO4C.离子交换膜d 为阴离子交换膜D.每转移0.1 mol 电子,产生1.12 L 的气体乙9.高电压水系锌-有机混合液流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精品)学案:难点突破之泛等效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考题全析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精品)学案:难点突破之泛等效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考题全析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精品)学案:难点突破之泛等效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考题全析一、高考考情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化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要求学生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探究并解释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化学平衡与能量变化”的综合考题渐成气候,如2013年四川6题、山东12题、上海20题、江苏15题等。
二、等效平衡相关内涵剖析1、等效平衡定义:对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常见的为①),起始投料方式不同(从正、逆或中间等方向开始),若达到的化学平衡同种物质的②均相同,这样的平衡状态③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常见分类和状态:以如下反应为例:mA(g)+nB(g)pC(g)+qD(g)(1)如果m+n≠p+q ①恒温恒容:使用极限转化分析法,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④。
达到平衡后各物质浓度相等,百分含量相等,体积没变化,压强没有变化,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唯一不同的是根据投料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反应热不同。
②恒温恒压: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达到平衡后⑤。
根据投料的量和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不同。
(2)如果m+n = p+q ③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恒温恒压的话,达到平衡后体积未必相等;恒温恒容的话,除了体积相等,达到平衡后各物质浓度、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可能不同。
两种情况下反应热根据投料的量和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比较见下表1.表1 反应mA(g)+nB(g)pC(g)+qD(g)的等效平等效平衡效果等效平衡分类反应分类反应条件(恒温)投料方式(一边倒后,相同物质)和原平衡相比形成不等效平衡的单一条件浓度压强正逆反应速率体积反应热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一模一样”(1)①,②m+n≠p+q①恒容T变化,平衡移动。
通用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
化学均衡状态化学均衡挪动1. 认识化学反响的可逆性及化学均衡的建第二节立。
2. 掌握化学均衡的特色。
理解外界条件( 浓化学均衡状态化学均衡挪动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化学均衡的影响,能用有关理论解说其一般规律。
3. 认识化学均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 ( 一 )化学均衡状态【精讲精练快冲关】[ 知能学通 ]1.可逆反响2.化学均衡状态(1)观点在必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响中,正反响速率与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系统中所有参加反响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均衡的成立反响过程正、逆反响速率反响物、生成物的浓度①反响开始v 正>v 逆反响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v 正渐渐减小,反响物浓度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渐渐增②反响过程中v 逆渐渐增大大③均衡状态时v 正= v 逆≠0各组分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化学均衡状态的特色[ 题点练通 ]可逆反响的特色1.(2019 ·武汉质检) 对于可逆反响2SO+ O22SO3H<0,在混淆气体中充入必定量的18O2,经足够长的时间后,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18O只存在于O2中B.18O只存在于O2和 SO3中C.某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66D.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2分析:选 C2 3 18 2 3 2因为 2SO+ O 2SO 为可逆反响,故O存在于O、 SO、 SO中,故A、B 项错误; S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64 或 66 或 68,C 项正确; S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2 380 或 82 或 84, D 项错误。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响: X (g) + Y (g) 2Z(g) ,已知 X 、 Y 、 Z 的开端浓度分别2 2 2 2为 0.1 mol ·L-1、0.3 mol ·L-1、0.2 mol ·L-1,在必定条件下,当反响达到均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 Z 为 0.3 mol ·L-1 B. Y2为 0.4 mol ·L-1C. X2为 0.2 mol ·L-1 D. Z 为 0.4 mol ·L-1分析:选 A2 2 2 - 1 -若 X 完整转变成Z,则 X 、Y 、 Z 的浓度分别是0 mol ·L、0.2 mol ·L1、0.4-1;若 Z 完整转变成 X2、Y2,则 X2、Y2、Z 的浓度分别是- 1、0.4 mol·L mol·L0.2 mol·L-1、0 mol ·L-1;反响为可逆反响,反响物不可以完整转变,所以0< (X 2)<0.2 mol ·L-1, 0.2cmol·L-1<c(Y 2)<0.4 mol ·L-1, 0<c(Z)<0.4 mol ·L-1。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6.2点点突破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doc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6.2点点突破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第2课时点点突破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3平衡特点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mAg++qDg 是否平衡混合物体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②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①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 平衡②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 平衡③vA∶vB∶vC∶vD=m∶n∶p∶q 不一定平衡④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q mol D 不一定平衡压强①其他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m+n≠p +q 平衡②其他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m+n=p+q 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①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n≠p+q 平衡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n=p+q 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平衡气体密度ρ ①只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密度保持不变恒容密闭容器中不一定平衡②m +n≠p+q时,密度保持不变恒压容器中平衡③m+n=p+q时,密度保持不变恒压容器中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平衡[考法精析] 考法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C.X的分解速率与Y 的消耗速率相等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解析选C 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项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考纲要求】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方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学会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5.掌握用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化学反应的分类:。
2.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2)还原剂、(3)被氧化:、(4)被还原、(5)氧化产物:、(6)还原产物。
3.+ +氧化剂:得(电子)→降(价降低)→还(还原反应,被还原)→还(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升(价)→氧(,被)→氧()二、自我训练:1.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1)元素被氧化,是氧化剂。
(2)是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
(3)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作用的盐酸与起酸作用的盐酸的质量比为(4)用短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1)Fe3C + HNO3= Fe(NO3)3+ CO2+ NO2+ H2O(2)P4+ CuSO4+ H2O= Cu3P+ H3PO4+ H2SO4以上两个反应中,1mol氧化剂分别氧化了mol的还原剂。
3.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常见方法:(1)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比较:(2)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较:(3)根据反应条件比较:(4)根据具体反应判断:【例题解析】[例1]已知Br2 +2Fe2+=2Fe3++2Br-、2Fe3++2I- =2Fe2++I2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等效平衡原理 全国通用
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等效平衡原理复习目标:1、理解等效平衡原理。
2、掌握等效平衡的规律。
3、会应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一些问题。
知识梳理:一、等效平衡原理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压或定温、定容)下,对于同一可逆应,尽管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N2 + 3H22NH3①1mol 3mol 0mol②0mol 0mol 2mol③0.5mol 1.5mol 1.0mol①从正反应开始,②从逆反应开始,③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①、②、③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②、③折算为①),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二、等效平衡规律根据反应条件(定温、定压或定温、定容)以及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相等),可将等效平衡问题分成三类: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经极限转换后,与原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
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c= _________。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六)突破训练 鲁科版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突破训练]1.如图是一种新型锂电池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为电源正极B .电流从a 流向bC .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D .b 电极处,O 2失电子生成OH -解析:选C 。
Li 失电子,a 应为电源负极,A 项错误;电流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故电流从b 流向a ,B 项错误;由图示可知,Li +可穿过离子交换膜,故为阳离子交换膜,C 项正确;O 2→OH -,O 的化合价降低,故O 2得电子生成OH -,D 项错误。
2.(2018·合肥一模)某种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作电极,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为CH 4+2O 2===CO 2+2H 2O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由a 极流出经过负载流向b 极 B .电解质溶液中H +移向a 极 C .每转移1 mol e -,消耗1.6 g CH 4D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解析:选A 。
根据题图可知,a 极为负极,b 极为正极,电子由a 极流出经过负载流向b 极,A 项正确;电解质溶液中H +向正极(b 极)移动,B 项错误;根据CH 4――→失去8e-CO 2,每转移1 mol e -,消耗18 mol CH 4,即消耗2 g CH 4,C 项错误;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H ++4e -===2H 2O ,D 项错误。
3.(2015·高考全国卷Ⅰ,11,6分)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解析:选A。
图示所给出的是原电池装置。
【优秀教学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等效平衡分析》教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教案——等效平衡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等效平衡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等效平衡知识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效平衡应用的分类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应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例析和练习的逐层递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学情分析】化学平衡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而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更是化学平衡中的难点,学生在复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复习充分,但对于等效平衡,学生感动难以记忆,且不知道哪种题目才要用到等效平衡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还是感到困难重重。
若能洞悉各类“等效平衡”的有关问题,那么一切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方法】启发、归纳【教学重点】常见的等效平衡类型及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量的关系比较、等效平衡的题型及解法归纳。
【教学难点】等效平衡的题型及解法归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投影】2015年全国高考第28题节选。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等效平衡的概念?(师生互动)【投影】一、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既有反应物又有生成物开始,达到平衡后,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即为等效平衡。
【提问】1、那么概念中一定条件通常指的是什么条件?2、平衡的百分含量相同可以指哪些?(师生互动)【投影】概念的理解:(1)一定条件:通常是①恒温、恒容(同T同V),②恒温、恒压(同T同P)。
(2)百分含量相同:指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相同。
【说明】平衡建立与途径无关。
【提问】既然与途径无关,若要能更好的分析反应是否等效,最好是把初始投料转化为同一边,这样才能更好的分析,这种方法叫什么?【生】:归边法【投影】二、分析前提:利用归边法,把起始物转为同一边物质,对比两种情况下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是等量加料还是等比加料,进而判断平衡是否等效。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突破微课等效平衡(含解析)鲁科版
等效平衡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正、逆反应同时投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均相同。
2.等效平衡的类型和特征类型等同平衡等比平衡条件恒温、恒容恒温、恒容恒温、恒压适用对象任何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同的可逆反应所有可逆反应起始投料(折算后)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等效特征(相同组分的物理量比较)物质的量分数相等相等相等物质的量相等等比等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等比相等3.虚拟“中间态”法构建等效平衡(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
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
(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
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
【典例】(2018·江苏高考改编)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容器1 容器2 容器3 反应温度T/K 700 700 800反应物投入量2 mol SO2、1 mol O24 mol SO32 mol SO2、1 mol O2平衡v正(SO2)/mol·L-1·s-1v1v2v3平衡c(SO3)/mol·L-1c1c2c3平衡体系总压强p/Pap1p2p3物质的平衡转化率αα1(SO2) α2(SO3) α3(SO2)平衡常数K K1K2K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v2,c2<2c1B.K1>K3,p2>2p3C.v1<v3,α1(SO2)>α3(SO2)D.c2>2c3,α2(SO3)+α3(SO2)>1【审题流程】解答本类试题时通常采用如下流程:【解析】选C。
高考第一轮复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学案含答案)
一、教学内容: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二、教学目的: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理解等效平衡原理;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效平衡原理和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规律四、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的挪动,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勒沙特列原理:化学平衡挪动的本质是外界因素破坏了原平衡状态时v正= v逆的条件,使正、逆反响速率不再相等,然后在新的条件下到达正、逆反响速率重新相等。
也就是说,化学平衡的挪动是: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响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响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
说明:①固体及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定值,不因量的多少而改变,所以增加或减少固体及纯液体的量,不会影响平衡状态。
②在可逆反响中,为了尽可能利用某一反响物,经常用过量的另一种物质和它作用。
③在消费中,也可以不断将生成物从反响体系中别离出来,那么平衡将不断向生成产物的方向挪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有气体参加反响的平衡体系中,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挪动;减小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挪动。
说明:①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只针对有气体参加且气体体积在反响前后有变化的平衡体系。
对于固体或溶液间的反响,改变压强对速率和平衡没有影响;对反响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保持不变的可逆反响,改变压强只能改变反响速率,对平衡无影响。
②增大压强无论平衡挪动方向如何,新平衡状态里的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的速率;减小压强无论平衡挪动方向如何,新平衡状态里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的速率。
③在反响体系中充入与反响无关的气体时:a、在恒温恒压下,充入与反响无关的气体,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但平衡混合气体的分压减小,可通过降低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挪动判断平衡挪动方向;b在恒温恒容下,充入与反响无关的气体,容器的总压强增大,但平衡混合气体的分压保持恒定,因此,平衡不挪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六) 鲁科版
命题点三 新型电池充放电时各物质变化的判断
电池充电的实质是把放电时发生的变化再复原的过程,即放
电是原电池、充电是电解的过程,如铅蓄电池放电、充电的
变化为
放电时
充电时
负极:Pb―→PbSO4―对―应→阴极:PbSO4―→Pb 正极:PbO2―→PbSO4―对―应→阳极:PbSO4―→PbO2 解决该类题目时,先分清原电池放电时的正、负式 第一步 分析物质得失电子情况,据此确定正、负极上发生 反应的物质。 第二步 分析电极反应生成的物质是否跟电解质溶液中的 离子发生反应。 第三步 写出比较容易书写的电极反应式。 第四步 若有总反应式,可用总反应式减去第三步中的电极 反应式,即得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六) 新型化学电 源的命题视角及解题指导
[备考分析] 尽管新型化学电源题目情境新颖,但考查的知识点不变,常 考查的电池类型有(1)熔融电解质电池;(2)燃料电池;(3)可充 电电池等。考查的知识点:正、负极的判断,电子、电流、 离子的流向,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简单计算等。 解答此类题目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即掌握原电池、电解 池工作原理,应对相关的问题。
[命题解读] 化学新情景题由于设题背景、设问角度、解答方式新颖等特 点而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新型化学电源的种类繁多, 且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不断更新,高考 对原电池的考查一直是常考常新。
命题点一 新型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 该类电池一般会告诉相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方程式, 只要根据元素的常见价态去判断即可: 新型电池中负正极极材材料料元发元发素生素生化氧化还合化合原价反价反升应降应高的低的的物的物物质物质质质
命题点五 电化学与化学实验有机融合 电化学知识中会涉及对电极材料、电解液中的离子等进行分 析,因而就容易与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电解液 的制备、净化,电极反应产物的检验,电化学装置的设计等, 提高了试题的综合度。
优化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鲁科知能演练高分跨栏第6章第1节 含解析
一、选择题1.(高考山东卷)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解析:选C 。
根据生成物总能量和反应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把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反应的吸热、放热无关;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所以该反应的ΔH 相同。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 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食物腐败A .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④C .②⑤⑥D .①③⑤解析:选C 。
①③④不是化学变化,不属于放热反应。
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 ΔH1C(s)+12O2(g)===CO(g) ΔH2②S(s)+O2(g)===SO2(g) ΔH3S(g)+O2(g)===SO2(g) ΔH4③H2(g)+12O2(g)===H2O(l) ΔH52H2(g)+O2(g)===2H2O(l) ΔH6[中。
国教。
育出。
版网]④CaCO3(s)===CaO(s)+CO2(g) ΔH7CaO(s)+H2O(l)===Ca(OH)2(s) ΔH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解析:选C 。
本题主要考查对“ΔH”的理解,明确“ΔH”既有“+”、“-”,又有数值大小。
碳与氧气反应放热,即ΔH1<0,ΔH2<0,CO 再与O2作用时又放热,所以ΔH1<ΔH2;等量的固态硫变为气态硫蒸气时吸收热量,故在与O2作用产生同样多的SO2时,气态硫放出的热量多,即ΔH3>ΔH4;发生同样的反应,但反应物的量不同,放出的热量不同,2ΔH5=ΔH6且它们均小于零,所以ΔH5>ΔH6,显然C 项正确。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冲刺训练化学反应与电能含参考答案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冲刺训练化学反应与电能一、单选题1.(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2学年上学期普通高三化学竞赛试题)有一化合物X ,其水溶液为浅绿色,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
其中B 、D 、E 、F 均为无色气体,C 为难溶于水的红褐色固体。
在混合液中加入BaCl 2溶液可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H 和M 反应可放出大量的热。
(电解装置中用石墨做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浓度的X 溶液和硫酸铵溶液相比,前者的pH 小B .图中转化关系中只包含一个化合反应C .“混合液”电解一 段时间后pH 不变D .X 溶液和G 溶液混合,无明显实验现象2.(2022·福建龙岩·高三期末)我国在电催化固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解决当前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工作时电子流入a 极B .该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C .阳极的反应式为:223N 10e 6H O 2NO 12H --+-+=+ D .阴阳两极消耗2N 物质的量之比为3:53.(2022·安徽亳州·高三期末)下列现象或操作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食品包装袋内常放一小袋铁屑B .制取氢气时,用粗锌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用纯锌快C .合成氨工业中,将氨液化后分离出来,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D .对于反应222HI(g)H (g)I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4.(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某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22Li FeS Fe Li S +=+。
某小组以该电池为电源电解处理含()2Ba OH 废水和含2Ni +、Cl -的酸性废水,并分别获得2BaCl 溶液和单质镍。
电解处理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632LiPF SO CH ⋅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2022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等效平衡的应用
等效平衡的应用知识点:1等效平衡的原理 2等效平衡的建立 3等效平衡的规律考点1 等效平衡的原理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参加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响到达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考点2 等效平衡的建立【思考】对于COg H2Og CO2g H2g途径1:起始0 0平衡途径2:起始0 0平衡上述两种途径,同一可逆反响;外界条件相同;通过不同的途径正向和逆向;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同种物质的含量相等-----效果相同的平衡1、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响,在相同的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不管是从正反响开始,还是从逆反响开始,或从正反响和逆反响同时开始,都可以建立同一平衡状态。
即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2、等效平衡: 同一可逆反响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响无论从正反响开始还是从逆反响开始,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同种物质的含量〔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的状态考点3 等效平衡的规律1、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Ⅰ类: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反响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响,只改变起始时参加物质的物质的量,假设通过可逆反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所得反响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与原起始量对应相同,那么两平衡等效例如: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响2A〔g〕B〔g〕3C〔g〕D 〔g〕Ⅱ类: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反响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可逆反响,只改变起始时参加物质的物质的量,假设通过可逆反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所得反响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起始量之比对应相同,那么两平衡等效。
例如: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响2A〔g〕B〔g〕3C〔g〕D〔s〕2、等温、等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对于反响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任意型的可逆反响,只改变起始时参加物质的物质的量,假设通过可逆反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所得反响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起始量之比对应相同,那么两平衡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届高三化学一轮学案难点突破之泛等效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考题全析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精品)学案:难点突破之泛等效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考题全析一、高考考情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化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要求学生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探究并解释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化学平衡与能量变化”的综合考题渐成气候,如2013年四川6题、山东12题、上海20题、江苏15题等。
二、等效平衡相关1、等效平衡定义:对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常见的为①),起始投料方式不同(从正、逆或中间等方向开始),若达到的化学平衡同种物质的②均相同,这样的平衡状态③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常见分类和状态:以如下反应为例:mA(g)+nB(g)pC(g)+qD(g)(1)如果m+n≠p+q ①恒温恒容:使用极限转化分析法,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④。
达到平衡后各物质浓度相等,百分含量相等,体积没变化,压强没有变化,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唯一不同的是根据投料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反应热不同。
②恒温恒压: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达到平衡后⑤。
根据投料的量和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不同。
(2)如果m+n = p+q ③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恒温恒压的话,达到平衡后体积未必相等;恒温恒容的话,除了体积相等,达到平衡后各物质浓度、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可能不同。
两种情况下反应热根据投料的量和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比较见下表1.等效平衡效果等效平衡分类反应分类反应条件(恒温)投料方式(一边倒后,相同物质)和原平衡相比形成不等效平衡的单一条件浓度压强正逆反应速率体积反应热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一模一样”(1)①,②m+n≠p+q①恒容T变化,平衡移动。
P和C变化,则看Q/K=1与否,不等则平衡发生移动“比例相同”②恒压(2)③m+n=p+q恒容3、等效平衡解题建模过程对于反应N2(g)+3H2(g)2NH3(g),按照①、②、③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1)恒温恒容下,则所能达到等效平衡的状态为:①=②≠③。
③为①或②、④进行加压后的情况,对于这种△vg<0的情况,压强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N2转化率升高。
(2)恒温恒压下,则所能达到等效平衡的状态为:①②③。
对于反应H2(g) +I2(g)2HI(g) 按照⑤、⑥、⑦、⑧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3)恒温恒容下、恒温恒压下,则所能达到等效平衡的状态为:⑤⑥⑦⑧。
基于上面几种类型的建模过程,对照表1可进行分析能量变化等情况,再应用于解题。
三、典例阐释1、建立等效平衡参照系,解答泛等效平衡题④1 molN23 mol H1 mol N23 mol H22 molNH3②2 molN26mol H21 molN23 mol2 mol H22mol I2⑥4mol HI⑦1 mol H21mol I2⑤2molHI【例1(母题)】(人教版选修)和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 +Cl2(g) PCl5(g),达到平衡时, PCl5为,如果此时移走 Cl3和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到平衡,PCl5的物质的量为()。
A. 0.4molB.C. 小于D. 大于,小于解析:此题属于恒温恒容,△Vg﹤0。
移走后,相当于一开始就是 PCl3和 Cl2在反应。
若平衡不移动,P Cl5为 mol。
若用虚拟隔板将体积压缩为一半,则移走前后互为等效平衡。
实际情况是要把隔板抽掉,压强变小,平衡左移,选C。
【例1(子题)】(2012·江苏化学卷14)温度为T时,向 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 0 50 150 250 350n(PCl3)/ mol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前v(正)>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2、化学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过渡问题例析【例2.1(母题)】向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和6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平衡时混合气体共7 mol。
令a、b、c分别代表N2、H2、NH3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维持温度不变,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则:(1)若a=0,b=0,则c=;(2)若a=,b=,则:①c=②这时反应向进行;③若要维持反应开始时即向该反应方向进行,c的取值范围是;(3)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正方向进行,则b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列三行式求得达到平衡时平衡时各成分的物质的量,设平衡时N2转化了x mol,N2(g)+3H2(g)2NH3(g)n(mol)n变(mol)n平(mol)依题意:,x=。
该题属于恒温恒容,△Vg≠0,一边倒后跟起始投料量完全一致时才能够达到等效平衡。
可利用极限转化(极转)的思维分析。
N2+3H22NH3n(原始投料/mol)2 6 0n(其他投料/mol)n(等效平衡投料/mol)a+c/2=2b+3c/2=6 0n(平衡投料/mol)n(逆向投料/mol)解得:【例】题干除体积可变外,同例(母题):(1)若a=0,b=0,则c=;若a =,b=,c=;(2)若初始投入量为a=1,b=4,能否达到跟上述平衡的等效平衡状态【例(子题)】结合能量变化考虑,设例母题(恒温恒容)中反应的焓变为△H,设完全反应放热Q。
根据题意用三行式求得转化率,N2和3H2均为25%,所以放热。
结合反应速率考虑,设两分钟达到平衡,若投料比为(1) mol N2、mol H2和1mol的NH3,则反应热为,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为,v正v逆(选填=、<或>)。
(2)0mol N2、0mol H2和4mol的NH3,则反应热为 , 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为,达到平衡后v正(N2)为与起始投料方式达到的平衡相比,。
3、泛等效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问题例析【例3】(2012·天津6)已知2SO2 (g) + O2(g) 2SO3(g);ΔH =-197 kJ·m o 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 m o lSO2和1 m ol O2;(乙) 1 m o l SO2和 mo l O2;(丙) 2 m o 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 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 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 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 > 2Q乙【练1】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发生反应A(g) + 2B(g)= 2C(g),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A(g)和4molB(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的热效应(吸热或放热)为Q,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C(g) 和2molB(g),达到平衡时的热效应(放热或吸热)为4Q。
则甲容器中B的转化率为。
【例4】(2013·江苏·15)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
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II中充入1molCO2和1molH 2,在III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D.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练2】(2013·山东·12)CO(g)+H2O(g) 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练3】(2013·上海·20)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 达到平衡。
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练4】(2013·四川·6)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H < 0,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其他选项略)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四、解题规律小结与反思泛等效平衡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泛等效平衡与能量变化结合的考题全析【参考答案】1.①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②百分含量③互称,2.④物质的量相等⑤各物质浓度相等,百分含量相等,体积可有变化,压强没有变化,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反应热。
3.=====.和原平衡相比浓度压强正逆反应速率体积反应热相等相等根据投料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未必根据投表1 【例1(子题)】解析:选C 。
此反应初始平衡状态用三行式分析如下: PCl 5(g)PCl 3(g)+Cl 2(g) C 0(mol/L ) 0 0 C 变(mol/L ) C 平(mol/L )C.先求得平衡常数K=()2/=,再求相同温度下,更换投料方式后的浓度商Qc=()2/=, Qc ﹤K,相当于在原来的平衡基础上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原平衡状态即为参照系),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要达到新的平衡分子应减小,分母应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前v (正)>v (逆)。
D.本题原平衡中PCl 5的转化率为20%,采用一边倒的极限转化分析,若投料方式从逆向开始,则转化率为80%。
先建立原容器体积的两倍的模型,可得等效平衡的参照系,再把容器压缩为原容器,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Cl 3的转化率应大于80%。
【例2.1(母题)】解得(1)c =4;(2) ① c =,②起始量++ ﹤7mol ,向生成气体更多物质的量的逆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