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教案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是否发生。

(3)能用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4)了解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及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归纳与延伸,学会用归纳、比较认识事物。

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认识化学的价值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盐的组成,性质及用途。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复合肥料的识别
教学难点:
1.物质鉴别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2.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三.教学方法:讨论、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解读近五年中招对本单元知识的考查范围及要求。


二)





单,


查漏补缺。

学生用填写知识清单,不会的和不确定的知识空着。

(6-7分钟)
根据自己填写情况,记忆掌握不扎实的知识,不会的可问同桌或前后桌。

知识清单
1.盐的定义: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

3.盐的化学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2)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3)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4)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4.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两种______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______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生成。

5.十对不能共存的离子对(特殊离子对)
三种在溶液中显颜色的离子:
Cu2+:Fe2+:Fe3+:
6.化肥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_________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功能。

氮肥中_________具有强烈的氨味。

铵态氮肥不宜与_____性肥料混合施用。

法进行总结提升。

例1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B.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C.氯化钠和硝酸钾
D.氢氧化钠和硫酸
解析:1.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水或气体。

若是碱和盐、盐和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还要求两种反应物要全溶于水。

例2 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BaCl2、NaCl 、NaOH、CaCl2
B.KNO3、ZnSO4、NaCl 、Mg(NO3)2
C.Na2SO4、NaNO3、KCl 、CuSO4
D.Na2SO4、CaCl2、BaCl2、Al(NO3)3解析:本题中存在三个隐含条件:1、酸性溶液2、无色溶液3、大量共存(即物质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例3下表列出的出去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解析:除杂题是中考的热点题型。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用化学方法除杂时有三个原则:1.选用试剂能和杂质反应但不和主要物质反应;2.反应后生成物最好为沉淀、气体等易于主要物质分离的物质;3.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同时注意可行性。

本题易错选B是忽略了“过量”二字。

例4 如何鉴别NaCl和Na2CO3溶液(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答案:取两种未知液各1-2ml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则原溶液是Na2CO3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原溶液是NaCl溶液。

解析:由题意知,区分从Cl-和CO32-就可达到鉴别目的,可选用稀盐酸加以鉴别。

注意不可选用AgNO3溶液,因为NaCl和Na2CO3溶液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四)检测反馈,对本节课复习的相关知识进行检测反馈,掌握学生掌握的情况。

时间10分钟。

检测反馈
1.(2010河南7题1分)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 Mg F Si
B.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混合物
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2.(2011河南10题1分)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CuSO4、NaCl
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2CO3、AgNO3
D.K2SO4、NaNO3、NH4Cl
3.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食盐和细沙
B.水和酒精
C.石灰石和生石灰
D.蔗糖和味精
4.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磷、钾肥均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功能。

B.铵态氮肥和钾肥可用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

C.(NH4)2HPO4、KNO3、NH4NO3均属于复合肥。

D.氮、磷、钾肥均易溶于水
5.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等四种溶液,他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几个()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请从熟石灰、硝酸钾、小苏打、碳酸钙、等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可作复合肥料的盐是________。

7.
水样检测,水中含有少量的Na2SO4、NaOH;
在c处取水样检测,PH=7且水中只含有少量的NaCl
b处水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8.(2010河南17题2
解释可能的原因。

9.(2012河南20题4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取少量(1)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 的水溶液呈碱性)
(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五)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自己组内可以完成的任务。

(六)学生讲解,对于较难题目,只有少数同学能完成的,让这些同学上台给大家讲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