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鳞癌细胞对Iressa的敏感性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肺癌的靶向治疗
1.
2. 3.
4.
5.
Hale Waihona Puke 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如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 易瑞沙);埃罗替 尼(Erlotinib, Tarceva); 抗EGFR的单抗,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Erbitux); 抗HER-2的单抗,如赫赛汀(Trastuzumab, Herceptin); 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Imatini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Bevacizumab (Avastin);
人NSCLC中
EGFR的阳性率为60% -86%。 其 中鳞状细胞癌阳性率为 86%,腺癌为 65%,大细胞癌为 60%。而小细胞肺癌罕 见EGFR 表达。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很多病人都存在着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并且肿瘤的 生长依赖着EGFR信号传导通路。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易瑞沙(吉非替尼)和特罗凯 (厄洛替尼),能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胞内区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阻断 EGFR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好,但对于很多尚未发现驱动基因突变或虽 有基因突变却没有相应治疗药物的患者,疗 效仍亟需改善。
范德他尼(Zactima,ZD6474):是一种多
靶点药物,同时作用于三个靶点: EGFR \\VEGF\\RET。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范德他尼(ZD6474)
对甲状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日 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 效率高达44%,令人振奋,且不良反应较少. 主要适用人群为接受过化疗的二线或三线治 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和厄 罗替尼治耐药。副作用:以皮疹为主,副作 用小。在中国还没有上市。
CPEB3_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收稿日期]2022-05-31 [修回日期]2022-12-04[基金项目]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1058);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0byzd179)[作者单位]1.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安徽蚌埠233040;2.癌症转化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233030;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葛 翔(1993-),男,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张 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zk29788@ [文章编号]1000⁃2200(2023)05⁃0582⁃05㊃临床医学㊃CPEB3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葛 翔1,裴文浩2,朱永娜1,王 敏1,张 凯3[摘要]目的:探讨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组织中胞质多聚腺苷化元件结合蛋白3(CPEB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㊂方法:通过UALCAN 在线分析CPEB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PEB3在TSCC 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PEB3表达水平与TSCC 病人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PEB3在HNSC 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 <0.01)㊂与正常组织相比,CPEB3在不同分期和分化程度的HNSC 病人中表达量降低(P <0.05);CPEB3低表达的HNSC 病人的3年生存率低于CPEB3高表达的病人(P <0.05)㊂与癌旁组织相比,CPEB3在TSCC 组织中低表达(P <0.01);CPEB3的表达与TSCC 病人的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 >0.05),而与TNM 分期㊁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05~P <0.01)㊂结论:CPEB3在TSCC 中低表达,并与TNM 分期㊁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PEB3可能为TSCC 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㊂[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舌鳞状细胞癌;胞质多聚腺苷化元件结合蛋白3;临床病理特征[中图法分类号]R 739.86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3.05.006Low expression of CPEB3in human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issue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GE Xiang 1,PEI Wen⁃hao 2,ZHU Yong⁃na 1,WANG Min 1,ZHANG Kai 3(1.Department of Dentist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40;2.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 ,Bengbu Anhui 233030;3.Department of Dentist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3(CPEB3)in human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tissue.Methods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PEB3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feature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cell carcinoma (HNSC)tissue were analyzed online by UALCAN,the expression of CPEB3in TSCC and adjacent cancer tissues was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PEB3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SCC patients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results of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PEB3in HNSC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tissue (P <0.01).Compared with normal tissue,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PEB3decreased in HNSC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and degrees of differentiation (P <0.05).The 3⁃year survival rate of HNSC patients with low CPEB3express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high CPEB3expression (P <0.05).Compared with adjacent cancer tissue,CPEB3was low⁃expressed in TSCC tissue (P <0.01).The expression of CPEB3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gender and age of TSCC patients (P >0.05),but was correlated with TNM stage,pathological grade,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0.05to P <0.01).Conclusions :CPEB3is low expressed in TSCC and correlated with TNM stage,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CPEB3may be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SCC.[Key words ]head and neck squamous⁃cell carcinoma;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3;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 头颈部癌在全球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位[1],其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的发生率较高㊂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多个国家呈上升趋势[2],而舌鳞状细胞癌(TSCC)约占OSCC 的30%[3],因其恶性程度高㊁局部复发率高㊁颈部转移率高的特点,总体生存率仅为50%~60%[4]㊂目前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㊁放疗和化疗,术后多具有不可逆的口腔功能缺失[5-6],且上述治疗没有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7-8]㊂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另一治疗途径,通过对癌症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的研究,有助于靶向药物的研发,提高TSCC病人生存率㊂胞质多聚腺苷化元件结合蛋白3(CPEB3)在结肠癌㊁肝癌㊁胃癌㊁子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影响癌症的进展[9]㊂目前对于CPEB3在TS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尚无报道㊂本研究通过检测TSCC组织中CPEB3的差异表达及调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手术切除且经病理科存档的T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75例,其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24~84岁;根据美国肿瘤联合会第8版口腔癌分期标准TNM法[10],其中TNMⅠ期26例,Ⅱ期15例,Ⅲ期15例,Ⅳ期19例;病理分级高㊁中㊁低分化分别为43例㊁24例㊁8例;淋巴结阳性30例,淋巴结阴性45例㊂纳入标准:(1)原发肿瘤部位为舌,病理诊断为TSCC;(2)无远处转移;(3)术前未行放化疗等相关治疗史㊂排除标准:(1)有其他恶性肿瘤史;(2)临床及病理资料不全者㊂本研究经蚌埠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科批字[2021]第250号)㊂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组织标本经40g/L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用切片机连续切片㊂获得5张厚4μm的切片,使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㊂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㊂切片经常规脱蜡水化㊁过氧化氢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柠檬酸缓冲液抗原修复,加羊血清封闭;加入兔抗CPEB3抗体(proteintech公司, 1∶200),4℃冰箱过夜;PBS洗涤后,室温复温30min;PBS洗涤,加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G (affinity公司,1∶500),室温孵育30min;洗涤,DAB (塞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显色;苏木精复染㊁分化㊁脱水㊁透明㊁封片㊂具体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别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染色强度和阳性染色的细胞比例㊂CPEB3染色强度计分标准:无色或与背景色一致为阴性,为0分,细胞核内出现黄色记为1分,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记为2分,细胞核内出现棕褐色记为3分㊂阳性染色的细胞比例计分标准:未染色为0分,1%~25%阳性为1分,>25%~50%为2分,>50%~75%为3分,>75%为4分㊂染色强度计分和阳性染色的细胞比例计分之和即为CPEB3表达的总评分㊂总评分0~2分为低表达, 3~7分为高表达㊂记录CPEB3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总评分[11]㊂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通过UALCAN(http://ualcan. )分析CPEB3在HNS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㊁方差分析㊁q检验和χ2检验㊂2 结果2.1 HNSC组织中CPEB3的表达下调 为分析CPEB3在HNSC组织中差异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集获得了503个HNSC的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对照组44例良性病例组织样本的数据同样来自TCGA数据库㊂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PEB3在HNSC组织中的表达量(1.63±0.59)明显低于正常组织(2.66±0.63)(t=10.98,P<0.01)㊂2.2 CPEB3的表达与HNSC病人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的相关性 利用TCG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CPEB3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 CPEB3在不同分期和分化程度的HNSC病人中表达量降低(P<0.05)(见表1)㊂ 表1 TCGA数据库中HNSC病人CPEB3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相关性(x±s)分组n CPEB3表达量 F P MS组内正常组织44 2.66±0.63 T分期 T134 1.75±0.60* T2 T31451331.73±0.60*1.57±0.59*32.54<0.010.349 T4191 1.58±0.58*#组织学分级 G162 1.65±0.62* G2 G33001191.59±0.56*1.66±0.63*32.31<0.010.349 G422 1.95±0.71*△▽ q检验:与正常组织组比较*P<0.05;与T2组比较#P<0.05;与G2组比较△P<0.05;与G3组比较▽P<0.052.3 低表达CPEB3的HNSC病人预后较差 为探讨CPEB3表达与HNSC病人生存的关联性,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PEB3低表达的HNSC病人,其3年生存率低于CPEB3高表达的病人(P <0.05)(见表2)㊂表2 TCGA 数据库中HNSC 病人3年生存情况分析(n )分组n ≤3年>3年χ2P高表达组25117477低表达组25219656 4.62<0.05合计503370133 2.4 CPEB3在TSCC 组织中低表达 为进一步分析CPEB3表达与TSCC 临床病理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SCC 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PEB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PEB3在TSCC 组织中低表达(P <0.01)(见图1㊁表3)㊂2.5 TSCC 病人中CPE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CPEB3的表达与TSCC 病人的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 >0.05),而与TNM 分期㊁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05~P <0.01)(见表4)㊂表3 CPEB3在TSCC 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n )组织类型n CPEB3低表达CPEB3高表达χ2PTSCC 组织753045癌旁组织7537228.32<0.01合计150 33117 3 讨论 全球每年约有37.31万OSCC 的新发病例和19.94万人死亡相关病例[12],吸烟㊁饮酒和咀嚼槟榔是OSCC 的主要致病因素[13-15]㊂TSCC 是OSCC 的一种主要类型,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和低生存率的特点[16-17]㊂研究[18-19]表明,TSCC 初诊时即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从而导致预后较差,咀嚼和吞咽功能障碍㊂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多模式治疗,包括手术㊁放射和化疗㊂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进展,但TSCC 的死亡率仍然很高[20]㊂因此,确定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获得新的靶点有利于TSCC 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㊂ 表4 CPEB3表达与TSCC 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n )临床病理参数nCPEB3低表达CPEB3高表达χ2P性别 男 女5223191133120.85>0.05年龄/岁 ≤60 >604431171327180.08>0.05病理分级 高分化43835 中分化24141023.56<0.05 低分化1080TNM 分期 Ⅰ+Ⅱ Ⅲ+Ⅳ413412940553.17<0.01淋巴结转移 有 无304527334252.08<0.01 CPEB 家族在躯体组织的细胞内稳态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突触可塑性㊁细胞增殖㊁极性和衰老[21]㊂CPEB 家族有4个成员:CPEB1㊁CPEB2㊁CPEB3和CPEB4[22],CPEB3是细胞质多聚腺苷基化的重要调节因子[23],调节蛋白质的翻译,在多种癌症中都发现了CPEB3的异常表达[24],在结肠癌[25]㊁胶质瘤[26]㊁肝癌[27-28]㊁结直肠癌[29]㊁胃癌[30]㊁子宫颈癌[31]㊁乳腺癌[32]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㊂研究[27]发现CPEB3可与谷氨酸受体GluA1和GluA2结合并抑制其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CPEB3基因的敲除取消了沉默的TRIM11对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30],表明CPEB3在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㊂本研究首先利用TCGA 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CPEB3在HNSC 中表达显著降低,CPEB3的降低与HNSC 临床分期及分级有关,并与病人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CPEB3低表达的病人术后总生存期缩短㊂而OSCC 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TSCC 是OSCC 的一种主要类型㊂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收集临床TSCC 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PEB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PEB3在TSCC中的表达量与病人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㊁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这一结果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㊂综上所述,CPEB3在TSC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且CPEB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 分期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CPEB3与TSCC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有关㊂有研究[33-34]证实,CPEB3可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瘤㊁卵巢癌细胞㊁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㊂因此,CPEB3可能为TSCC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㊂本研究仅从组织水平研究了CPEB3在TSCC中的表达以及相关性,但CPEB3通过何种途径抑制TSCC肿瘤的发生及其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1] BOLLIG CA,NEWBERRY CI,GALLOWAY TLI,et al.Prognosticimpact of metastatic site and patter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head and neck cancer[J].Laryngoscope,2021,131(6):E1838.[2] DU M,NAIR R,JAMIESON L,et al.Incidence trends of lip,oralcavity,and pharyngeal cancers:global burden of disease1990-2017[J].J Dent Res,2020,99(2):143.[3] 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20[J].CA Cancer J Clin,2020,70(1):7.[4] REDDY RB,KHORA SS,SURESH A.Molecular prognosticatorsin clin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distinct cohorts of head and neck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meta⁃analysis approach[J].PLoSOne,2019,14(7):e0218989.[5] JIA B,QIU X,CHU H,et al.Wnt7a predicts poor prognosis,andcontributes to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tongue squamous cellcarcinoma[J].Oncol Rep,2019,41(3):1749.[6] DE PAZ D,CHANG KP,KAO HK,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s oftumor⁃associated tissue eosinophilia in tongue squamous cellcarcinoma[J].Laryngoscope,2019,129(5):1123. [7] KOYFMAN SA,ISMAILA N,CROOK D,et al.Management ofthe neck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 andoropharynx:ASC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 Clin Oncol,2019,37(20):1753.[8] MACHIELS JP,RENÉLEEMANS C,GOLUSINSKI W,et 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larynx,oropharynxand hypopharynx:EHNS⁃ESMO⁃ESTRO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J].Ann Oncol,2020,31(11):1462.[9] HANSEN CN,KETABI Z,ROSENSTIERNE MW,et al.Expression of CPEB,GAPDH and U6snRNA in cervical andovarian tissue during cancer development[J].APMIS,2009,117(1):53.[10] AMIN MB,EDGE SB,GREENE FL.AJCC Cancer StagingManual[M].8th Ed.New York:Springer,2017.[11] 王晶,郑媽然,彭笑,等.人舌鳞癌组织PTEN低表达,STING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0,36(11):5.[12] 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9[J].CA Cancer J Clin,2019,69(1):7.[13] BUGSHAN A,FAROOQ I.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etastasis,potentially associated malignant disorders,etiologyand recent advancements in diagnosis[J].F1000Research,2020,9:229.[14] CHAI AWY,LIM KP,CHEONG SC.Translational genomics andrecent advance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SeminCancer Biol,2020,61:71.[15] 邵小钧,朱乔,刘有,等.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21,30(3):268. [16] WANG Q,ZOU H,WANG Y,et R7⁃CCL21axis promotesthe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tongue squamous cellcarcinoma by up⁃regulating MUC1[J].J Craniomaxillofac Surg,2021,49(7):562.[17] SUN Y,SHI G,MA C,et al.Upregulation of a kinase interactingprotein1in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orrelates with lymphnode metastasis and poor overall survival[J].Medicine(Baltimore),2021,100(14):e25278.[18] YAO Y,LIN W,ZHANG Y.Fabrication of tongue extracellularmatrix and reconstitution of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vitro[J].J Vis Exp,2018(136):57235.[19] 于宇,李晓宁.LncRNA PCBP1⁃AS1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5. [20] REDDY RB,KHORA SS,SURESH A.Molecular prognosticatorsin clin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distinct cohorts of head and neck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meta⁃analysis approach[J].PLoSOne,2019,14(7):e0218989.[21] KOZLOV E,SHIDLOVSKII YV,GILMUTDINOV R,et al.Therole of CPEB family proteins in the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in thenorm and pathology[J].Cell Biosci,2021,11(1):64. [22] CHUNG BY,DEERY MJ,GROEN AJ,et al.Endogenous miRNAin the green alga Chlamydomonas regulates gene expressionthrough CDS⁃targeting[J].Nat Plants,2017,3(10):787. [23] PICÓS,PARRAS A,SANTOS⁃GALINDO M,et al.CPEBalteration and aberrant transcriptome⁃polyadenylation lead to atreatable SLC19A3deficiency in Huntington′s disease[J].SciTransl Med,2021,13(613):eabe7104.[24] LIU F,ZHANG G,LV S,et al.miRNA⁃301b⁃3p accelerates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high⁃grade ovarian serous tumor viatargeting CPEB3/EGFR axis[J].J Cell Biochem,2019,120(8):12618.[25] LIN H,GUO Q,LU S,et al.LncRNA SUMO1P3promotes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s apopt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byepigenetically silencing CPEB3[J].Biochem Biophys ResCommun,2019,511(2):239.[26] HE Y,NAN H,YAN L,et al.Long non⁃coding RNA MIR22HGinhibits glioma progression by downregulating microRNA⁃9/CPEB3[J].Oncol Lett,2021,21(2):157.[收稿日期]2021-02-05 [修回日期]2021-08-15[基金项目]河北省卫健委重点科技研究计划项目(20200552)[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胸外科,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病理科,河北张家口075000[作者简介]魏 东(1982-),男,硕士,主治医师.[通信作者]郝雁冰,副主任医师.E⁃mail:yanbing⁃hao1045@[文章编号]1000⁃2200(2023)05⁃0586⁃04㊃临床医学㊃pN0期非小细胞肺癌VEGF㊁Ki⁃67㊁p53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魏 东1,辛运超2,刘 博3,李彦明1,郝雁冰1[摘要]目的:探讨pN0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㊁Ki⁃67㊁p53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相关性㊂方法:选择术后经常规病理检查证实为pN0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93例及手术治疗的非肺癌病人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VEGF㊁Ki⁃67和p53表达情况,分析肺癌组织中VEGF㊁Ki⁃67㊁p53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采用ROC 曲线分析其对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㊂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㊁Ki⁃67和p53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 <0.01)㊂不同TNM 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肺组织VEGF㊁Ki⁃67㊁p53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性别㊁年龄㊁病理类型㊁肿瘤最大径及吸烟史病人的VEGF㊁Ki⁃67㊁p53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淋巴结微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VEGF㊁Ki⁃67㊁p53表达评分均明显高于无淋巴微转移病人(P <0.01)㊂VEGF㊁Ki⁃67㊁p53评分对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淋巴结微转移诊断AUC 分别为0.816㊁0.877㊁0.821㊂结论:pN0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肺组织VEGF㊁Ki⁃67及p53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与病人淋巴结微转移有关,可作为病人淋巴结微转移的潜在检测指标㊂[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N0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i⁃67;p53;淋巴结微转移[中图法分类号]R 734.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3.05.007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VEGF ,Ki⁃67,p53and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 in pN0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WEI Dong 1,XIN Yun⁃chao 2,LIU Bo 3,LI Yan⁃ming 1,HAO Yan⁃bing 1(1.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2.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3.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Ki⁃67,p53and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 in pN0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 :Ninety⁃three NSCLC patients confirmed by routin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45non⁃lung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operation were selected.The expressionlevels of VEGF,Ki⁃67and p53in lung cancer tissue and normal lung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VEGF,Ki⁃67and p53in lungcancer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and the ROC curve was used to analyze its diagnostic value for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VEGF,Ki⁃67and p53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 tiss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lung tissues(P <0.01).The differences of the positive rates of VEGF,Ki⁃67[27] BENDER CL,SUN X,FAROOQ M,et al .Emotional stressinduces structural plasticity in bergmann glial cells via an AC5⁃CPEB3⁃GluA1pathway[J].J Neurosci,2020,40(17):3374.[28] ZHANG H,ZOU C,QIU Z,et al .CPEB3⁃mediated MTDH mRNAtranslationalsuppressionrestrainshepatocellularcarcinomaprogression[J].Cell Death Dis,2020,11(9):792.[29] FANG Y,ZHONG Q,WANG Y,et al .CPEB3functions as atumor suppressor in colorectal cancer via JAK /STAT signaling [J].Aging (Albany NY),2020,12(21):21404.[30] LUO N,WANG Z.TRIM11stimula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cancer through targeting CPEB3/EGFR axis[J].J BUON,2020,25(4):2097.[31] ZHANG Y,YU R,LI L.LINC00641hinders the progression ofcervical cancer by targeting miR⁃378a⁃3p /CPEB3[J].J Gene Med,2020,22(9):e3212.[32] 杨林,包国强,杨平,等.CPEB3在乳腺癌细胞糖酵解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2(9):625.[33] CHEN Y,BAO C,ZHANG X,et al .Long non⁃coding RNAHCG11modulates glioma progression through cooperating with miR⁃496/CPEB3axis[J].Cell Prolif,2019:e12615.[34] TANG H,ZHANG J,YU Z,et al .Mir⁃452⁃3p:a potential tumorpromoter that targets the CPEB3/EGFR axis in human hepatocellμlar carcinoma[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17,16(6):1136.(本文编辑 赵素容)。
乳铁蛋白抑制舌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乳铁蛋白抑制舌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王雷高文信陈英新【摘要】目的探讨乳铁蛋白(lac t oferrin)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调控的情况。
方法采用四甲基氮唑蓝实猃(MTT)、RT - PCR法检测乳铁蛋白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作用及VEGFmRNA表达改变的情况。
结果乳铁蛋白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賴性,乳铁蛋白对Tca8113细胞VEGF的RT-PCR产物试验组(2和3)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结论乳铁蛋白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细胞中VECFmRNA的表达水平,为乳铁蛋白用于肿瘤的預防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乳铁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口腔肿瘤Inhibitory effect of lactoferrin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Tca8113 cell WANG Lei t GAO Wenxin t CHEN Yingxiru College of Stomatology, Jilin University t Changchun 130041【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ctoferrin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growth effect of lactoferrin on Tca8113 cells. At the same tim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VECF was examined by RT - PCR. Results Lactofenin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ca8113 cells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The expression of VEGF gene in Tca8113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Lactoferrin can not only inhibit Tca8113 cell growth, but also down -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VECF in Tca8113 cell.【Keywords】 Lactoferri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Oral cancer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亦称乳转铁蛋白(lactotransferrin),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口服) - 易瑞沙 IRESSA (别名 吉非替尼Gefitinib或Geftinat)(主要针对肺癌
Geftinat原产地英文商品名:Geftinat原产地英文药品名:吉非替尼( Gefitinib )中文参考商品译名:易瑞沙( IRESSA ) 艾瑞沙份子结构名:包装规格及销售价:0.25g/片*30片/瓶计价单位:瓶产地国家:印度生产厂家:Natco Pharma Ltd适应症: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扩大适应症:其他实体癌易瑞沙处方资料易瑞沙薄膜衣片Iressa成分:吉非替尼Gefitinib包装/剂型:薄膜衣片0.25g x 30 片性状吉非替尼的化学名为:N-(3-氯-4-氟苯基)-7-甲氧基-6-(3-吗啉丙氧基)喹唑啉-4-胺,分子式为:C22H24ClFN4O3,分子量为:446.90。
本药为褐色圆形薄膜衣片;一面印有"IRESSA 250"。
药理作用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酶通常表达于上皮来源的实体瘤。
吉非替尼广泛抑制异种移植于裸鼠的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其血管生成。
在体外,可增加人肿瘤细胞衍生系的凋亡,并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侵入和分泌。
在动物试验或体外研究中已证实,吉非替尼可提高化疗、放疗及激素治疗的抗肿瘤活性。
临床研究两项大型的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本品单药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患者的WHO体力状况评分为0-2,并且必须为既往化疗失败者:IDEAL1(研究0016),既往接受了1或2个化疗方案,并且至少有一个包括铂类治疗(中位年龄为59.6岁[28-85岁] ;n=209)。
IDEAL2(研究0039),既往接受了2个或以上化疗方案,该化疗方案包括同时或先后接受了铂类和多西紫杉醇的治疗(中位年龄为61岁[30-84岁];n=216)。
两个研究设计相似,均为双盲、平行组、多中心,评估了两个吉非替尼口服剂量:250 mg/天和500 mg/天。
患者被随机分配在这两个剂量组。
EGFR基因突变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EGFR基因突变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高云;陈嘉昌;朱振宇;彭焕玉【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它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在癌症中发现EGFR酪氨酸激酶区常发生各种突变,这些突变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密切相关.因此,EGFR突变的检测对癌症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常用的EGFR突变检测方法有测序法、PCR-SSCP、突变体富集PCR、ARMS、微数字PCR、HRM、DHPLC.【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1(003)001【总页数】7页(P51-57)【关键词】EGFR;突变;检测【作者】高云;陈嘉昌;朱振宇;彭焕玉【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广东,广州510665;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广东,广州510665【正文语种】中文EGFR已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筛选的热点,有关EGFR突变与肿瘤发生以及EGFR突变在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EGFR突变是癌症患者是否对TKI敏感的强预测因子,因此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能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现就EGFR基因突变及其主要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1.1 EGFR的生物学特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amily, EGFR家族)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也被称作HER家族或erbB家族。
EGFR家族由四个成员组成,分别是erbB1(EGFR/ HER1),erbB2 (neu/HER2),erbB3(HER3),erbB4(HER4)。
EGFR基因位于第七号染色体短臂上(7p12),长约118 kb,由28个外显子组成。
其转录形成的mRNA长约5.6 kb,编码的EGFR是分子量为170 kD的跨膜糖蛋白,编码蛋白由1186个氨基酸组成,具有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TK)活性,是传递胞外信号到胞内的重要途经蛋白。
EGFR背景
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
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易瑞沙(Iressa/吉非替尼/Gefitinib,阿斯利康)和特罗凯(Tarceva/厄罗替尼/Erlotinib,罗氏制药)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美国FDA批准用于NSCLC靶向治疗的主要药物。
但是,临床试验表明易瑞沙和特罗凯仅对10-30%的NSCLC病人有显著疗效。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EGFR基因突变与NSCLC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相关性,绝大多数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病人疗效显著。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EGF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酪氨酸激酶区(tyrosine kinase coding domain,18-2l外显子),其中19外显子多为框内缺失(746-753)性突变,约占所有突变的45%;21外显子多为替代突变(主要是L858R),约占所有突变的40%。
目前普遍认为,这两个热点突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TKI的敏感性,并且可作为TKI治疗的有效预测指标。
因此,检测EGFR基因突变对于指导NSCLC病人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个170 kDa的跨膜糖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由表皮生长因子激活,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EGF 或 TGF α对EGFR的结合激活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力。
EGFR羧基末端的酪氨酸残基Tyr 1068、Tyr 1148、和Tyr 1173是EGF结合后发生的自动磷酸化的主要位点。
一旦被激活,EGFR1068位和1173位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就能介导 Grb2对EGFR的结合。
此外,1173位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是 SHC在EGFR上的主要结合位点。
EGFR广泛分布在许多正常和恶性上皮细胞中,其过度表达和自我激活可能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针对EGFR信号通路的关键药物,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EGFR TKIs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EGFR TK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从EGFR TKIs的作用机制出发,阐述其如何通过抑制EGFR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接着,我们将回顾EGFR TKIs的药物研发历程,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EGFR TKIs药物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EGFR TKI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其疗效、安全性以及耐药性等问题。
我们将探讨EGFR TKIs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如何克服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拓展新的适应症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EGFR TKIs在癌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二、EGFR-TK抑制剂的分类与机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抑制剂)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EGFR-TK抑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可逆性抑制剂和不可逆性抑制剂。
可逆性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结合位点形成可逆性结合,从而竞争性地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这类药物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耐药现象。
不可逆性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 结合位点形成共价键,导致EGFR的永久性失活。
临床应用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疹早期 出现的症 状 , 注意 出现 的时间 、 并 部位及 范 围。嘱咐患者勿抓挠 , 禁止用碱性肥皂及粗毛 巾擦 洗, 以免刺激皮肤 ; 避免强烈阳光照射 , 保持皮肤的 清洁干燥 ; 选择宽松 、 柔软 、 棉质的内衣 ; 局部予外涂 炉甘石洗剂及肤轻松软膏 3 次/3; 1 严重者予生理盐
呕 吐是一 种 常见 的不 良反应 , 除 紧张情 绪 ; 消 同时在
2 1 健康教育 . 服药前进行必要的沟通 , 做好患者与医生 、 护士 之间的沟通。详细介绍 I E S R SA的优点 、 作用机制 ,
注 意事项 、 用方 法及 一些 常见 的不 良反应 与处 理 。 使 并 请治疗 效果 好 的复 诊 病 人 现 身说 法 , 为病 人 配 合
者, 可将药片研碎溶解后从鼻一 胃管注入。
2 3 不 良反应 的护理 .
年 1 月至 20 0 07年 9月 , 共有 3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 8
者 口服 IE S 并 对 其不 良反 应 进 行 观 察 和 护 理 , R SA,
现 概述 如下 。
23 1 皮 疹 的护 理 ..
本 组 病 例有 2 7例 出现 皮 疹 ,
关 键 词 :R SA; IE S 晚期 非小 细 胞 肺 癌 ; 良反 应 ; 不 护理
中图分类号 :4 3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47 1 (0 8 1 -9 10 R7.3 B 10 -15 20 ) 1 2 -2 O
肺 癌是最 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一 , 在全 部肿 瘤 死
靶向STING的癌症免疫治疗
靶向STING的癌症免疫治疗在过去十几年中,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癌症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然而,只有一小部分(10-35%)患者可以从这种治疗中获得临床益处,因此,迫切需要确定新的策略来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
最近,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证实,ICIS癌症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肿瘤中预先存在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肿瘤中的T细胞浸润与免疫治疗的预后呈正相关。
然而,T细胞反应的发生和维持依赖于先天免疫反应,这也是抗癌免疫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种先天性胞浆DNA传感途径,环状GMP-AMP合成酶C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因其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能力而备受关注,其有助于宿主防御癌症。
基于cGAS-STING信号通路在抗癌免疫中的关键作用,各种STING激动剂已被开发出来,并被证明是一种有前途的癌症治疗策略。
cGAS-STING信号通路先天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或损伤相关模式,其中就包括cGASoCGAS是胞浆双链DNA(dsDNA)的先天免疫传感器,具有一个催化结构域和两个主要DNA结合位点。
胞质DNA,无论是外源的还是内源的,都可以通过其磷酸主链和cGAS的带正电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序列无关的方式结合,形成2:2复合物。
与DNA结合后,cGAS在催化袋中发生实质性构象变化,有助于cGAS的活化,从而增强了由三磷酸腺甘(ATP)和三磷酸鸟昔(GTP)合成第二信使CGAMP。
与CGAMP结合后,内质网(ER)结合的STING二聚体经历了从非激活开放型到激活封闭型的实质构象转变,并触发其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易位,STING被募集的Tank结合激酶1(TBK1)磷酸化,导致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募集。
被TBK1磷酸化后,IRF3二聚化并进入细胞核,以驱动I型干扰素的表达。
新表达的I型干扰素通过与异二聚体受体IFNAR1/2结合,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然后激活Janus激酶1(JAKI)和酪氨酸激酶2(TYK2),导致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I(STATI)和STAT2的磷酸化。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具有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肿瘤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在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主要针对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标签: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干细胞;肿瘤抑制基因肺癌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80%以上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目前,肿瘤化疗已经处于治疗瓶颈,毒副反应大,有效率低,5年生存率不足15%。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靶向治疗,具备高效、低副反应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其作用靶点包括细胞内信号转导通道中重要的蛋白质、酶、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而广义的分子靶点则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迁移、浸润、淋巴结转移、全身转移等过程的从DNA到蛋白酶水平的任何亚细胞分子。
1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VEGF是一种细胞因子,它能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蛋白酶的表达、抗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重组,最终形成毛细血管。
在病理血管生成方面,它还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形成不成熟的血管网络。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在大多数人体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大大高于其他正常组织[1]。
研究证实贝伐单抗以VEGF作为靶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2]。
VEGF家族包含6个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以及胎盘生长因子)和3个受体(VEGFR-1、VEGFR-2(KDR/FIk.1)和VEGFR-3)。
VEGF 的过度表达与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目前针对VEGF途径的治疗包括抗VEGF单克隆抗体和VEGFR-TKI两大类。
1.1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acizumab即重组人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与VEGFR结合,阻断肿瘤血管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抑制肿瘤细胞。
口腔鳞状细胞癌化疗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33]RenF,GuoQ,ZhouH.Meninrepressestheproliferationofgas triccancercellsbyinteractingwithIQGAP1[J].BiomedRep,2023,18(4):27.[34]HuW,WangZ,ZhangS,etal.IQGAP1promotespancreaticcancerprogressionandepithelial mesenchymaltransition(EMT)throughWnt/β cateninsignaling[J].SciRep,2019,9(1):7539.[35]WuY,TaoY,ChenY,etal.RhoCregulatestheproliferationofgastriccancercellsthroughinteractionwithIQGAP1[J].PLoSOne,2012,7(11):e48917.[36]FanJ,ZhangW,WuY,etal.miR 124inhibitscellgrowththroughtargetingIQGAP1incolorectalcancer[J].MolMedRep,2018,18(6):5270-8.[37]Mensah OsmanE,VeniaminovaN,MerchantJ.MeninandJunDregulategastringeneexpressionthroughproximalDNAelements[J].AmJPhysiolGastrointestLiverPhysiol,2011,301(5):G783-90.[38]VeniaminovaN,HayesM,VarneyJ,etal.ConditionaldeletionofmeninresultsinantralGcellhyperplasiaandhypergastrinemia[J].AmJPhysiolGastrointestLiverPhysiol,2012,303(6):G752-64.[39]SundaresanS,KangA,HayesM,etal.Men1deletionofandin duceshypergastrinemiaandgastriccarcinoids[J].Gut,2017,66(6):1012-21.[40]Mensah OsmanE,ZavrosY,MerchantJ.SomatostatinstimulatesmeningeneexpressionbyinhibitingproteinkinaseA[J].AmJPhysiolGastrointestLiverPhysiol,2008,295(4):G843-54.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11:02:0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65.R.20240410.1014.027口腔鳞状细胞癌化疗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姬智博1,陈瑞果2,杨 浩3,马 坤2,后 军3综述 孙 磊1审校摘要 依据肿瘤分期及病理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
基因检测指导下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疗效观察
基因检测指导下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疗效观察作者:朱颖贵崔丽萍纪爱萍王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5% ~ 30%。
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占80-85%。
虽然目前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肺癌的总的5年生存率只有12%-15%,晚期NSCLC 的中位生存期约为8 ~ 10个月,细胞毒化疗药物仅能延长中位生存期平均约2 ~ 3 个月,且近年无显著突破。
靶向治疗是近年肿瘤学界的热点之一,甚至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NCI)称为21 世纪肿瘤学研究的方向[1]。
吉非替尼(易瑞沙, gefitinib,iressa, ZD1839 ),是高特异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EGFR-TKI),通过阻断信号转导的第1步抑制EGFR的磷酸化作用而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我科在2010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共应用吉非替尼治疗24例晚期NSCLC,取得较好疗效。
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24例NSCLC 为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鳞癌6例,腺癌18 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34~ 68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 临床分期ⅢB或Ⅳ期;2. 经胸部CT 检查具有可测量病灶;3. 既往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而近2个月内未针对肿瘤进行治疗,4.预期生存期超过3个月,心、肝、肾等功能均正常;5.所有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及药物 24例患者均进行EGFR(18-21外显子)突变状态检测。
吉非替尼购自阿斯利康公司,每片剂量250 m g,每日口服1片,于早餐后0. 5 h服用,并服温开水约250 ml服药前、后1 h不再服用其他药物,尽量不再进食,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在使用吉非替尼的过程中,不使用抑制胃酸药物;以免影响吉非替尼的正常吸收。
肺癌性淋巴管炎_贾琳
·综述·肺癌性淋巴管炎贾 琳,刘 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11)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淋巴管炎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83X(2004)04-0235-02 肺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 PLC)是一种以转移癌细胞在淋巴管内弥漫性生长为特征的肺内转移癌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癌细胞播散至肺淋巴管及血管,最终可造成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而导致患者死亡[1]。
X线易于其他肺间质性病变相混淆,临床确诊较困难,预后极差。
现就有关肺癌性淋巴管炎的疾病诊治综述如下。
1 发病情况肺癌性淋巴管炎是一种较少见的转移癌,占肺内转移的6%~8%[2],多见于女性。
1829年A ndral报道了首例子宫癌引起的的肺癌性淋巴管炎病例。
1999年Kelly[3]报道了1例急性胰腺炎并发胆总管囊肿,尸检示低分化腺癌,癌细胞转移至淋巴结、肾、肺后致肺癌性淋巴管炎。
此外,2003年M olina[1]也曾报道了1例由肝细胞癌播散导致呼吸窘迫的肺癌性淋巴管炎。
同时它还可由其他类型的癌症引起,最常见于肺癌(以腺癌多见,也可见于鳞癌)、乳腺癌、胃癌的肺内转移[4]。
另可见于结肠癌、前列腺癌、胆囊癌、宫颈癌的肺内转移[5]。
2 解剖、病理、发病机制及转移途径肺的淋巴结分为浅组和深组,浅组分布于肺胸膜深面,形成淋巴管丝汇合成淋巴管注入肺门淋巴结,深组位于各级支气管、血管周围,形成淋巴管丝汇合成肺的淋巴管,经肺内沿支气管和肺血管分支排列的肺淋巴结注入肺门淋巴结,然后再进一步注入气管分叉周围的气管上下淋巴结,以及气管周围的气管旁淋巴结[4]。
显微镜显示,肺癌性淋巴管炎并非真正的炎症,而是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呈团块状生长,使淋巴管淤滞,管腔扩张,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水肿,纤维炎细胞浸润[6]。
大多数学者认为肺癌性淋巴管炎与经血管播散的癌栓在淋巴管内种植有关,也可能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阻塞而致转移瘤反向生长有关。
舌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Iressa与顺铂联合抑制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I e s n Co bi to t s l tn o nh bii r s a i m na i n wih Cip a i n I i tng Ton ue S a o l Car i o a g qu m us Ce l cn m
S N C un ze g, C E uj Z N u se g, I a — ag, U h a —hn , H N F — n , E G M — n2 L oj n i h Xi i
Th C0 o rsao c a a d T a 1 3 c l l e r 80 , lL a d 2 .8 ̄mo/ e I 5 fIes n Tsc n c 8 el i swee 1 .3 pmo/ n 99 s 1 n lL, rs e t ey ( = ep ci l v P
显。【 结论 】r s 可抑 制舌鳞癌 细胞 系 Tca Ta13的增殖 , Is ea s 和 c81 c 与顺铂 联用可协 同抑 制 Tca Ta l3 s 和 c8 1 的 c
增殖 , 这种抑制作用具有 浓度和顺序依 赖性 。 关键词 : 舌鳞状细胞癌 ; 吉非替 尼 ; 铂 顺
中 图 分 类 号 : 7 98 R3. 6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3 5 (0 8 0 — 0 8 0 17 — 5 4 2 0 ) 10 3 — 4
军z
50 6 : 10 0
摘
要 : 目的 】 讨 E F 【 探 G R靶 向治疗药物 I s 与顺铂联 用对舌鳞 癌细胞增殖 的抑 制作用 。【 rs ea 方法 】 采
用Mr T 的方法检测 I s 与顺铂联用对 舌鳞癌细胞 系 Tca Ta13 rs ea s 和 c81 抑制作用 的效率 。【 c 结果 】 r s抑 制 Is ea
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5例观察
中图分类号: R 3 . 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6 9( 0 8 2 0 8 — 2 6 4 4 5 2 0 )1— 0 7 0
3 讨论
周 期 以上 化 疗 并 评 定 疗 效 为 病 情 进 展 的 I 期 耐 药 非 小 细 胞 胸 闷4 ( 6 7 )等 。所有 不 良反应 均可 以耐受 。 V 例 2 .%
肺 癌 患 者 。均 有 手术 、纤 维支 气 管 镜 活检 或 者肺 穿刺 病 理 证 实 ,有可 测量 病灶 。其 中男性 患者 l N ,女性 5 ,年龄 o 例 4  ̄6 岁 ,中位年龄 5 岁 。其 中鳞 癌5 ,腺癌8 ,肺泡 细 5 5 O 例 例
临床 医学工程 2o o  ̄第1 1 8 5 2 卷第 期
・
C iia M e ia E gn e ig 2 0 ,1 (2 l c l d c l n i er 0 8 5 1 ) n n
短篇论著 ・
Ie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例观察 rsa 5
顾贤成 鲁治文 金俊 ( 江苏省 宜兴 市人 民 医院 肿 瘤 内科 , 江 苏 宜)2 40 - 12 0)  ̄ ' ,
肺 癌是 目前 发病 率 和 死亡 率 最 高 的恶 性 肿瘤 之 一 。 而 状 ,原有症状 无加重 。 非 小细胞肺癌 ( S L )占肺癌 总数 的7 % N CC 0 以上 。多 数患者确 诊 时 已属 晚 期 。多个 I I 随机 试 验 的结 果显 示 目前最 好 的 I期 3% 5 5  ̄4 % 。而对 于耐药 的病 例 ,临床上 往往束 手无 策 。
肺癌化疗指征
NSCLC术前化疗近年越来越受到重视。 I期患者,最近有研究证明新辅助化
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T1-2N1、T3N0的II期患者术前化疗不
列为常规,仅限于列入临床试验病例。 IIIA期应行新辅助化疗。
25
法国Depierre医师报告,对I、II、IIIA 期NSCLC术前化疗比单纯手术5年生存 率提高10%,认为术前化疗有抗微转移 作用,能提高肿瘤可切除性和显著的 生存益处,病人依从性较好。
23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为手术或放疗前施以化疗。其目的是
通过化疗使肿瘤缩小,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和减少手术的伤残,缩小放疗的体积及放 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也为了清除可 能存在的微转移灶。
SCLCII期不能首选手术者可采用化疗 —手术 或放疗—化疗的模式。
31
新近的研究认为,放化疗联合疗法对治 疗局部晚期NSCLC效果好。对未切除的局部 IIIA期(N2)NSCLC,患者功能状态好时, 应首选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放化疗,比单一 放疗生存率高。
32
美国学者Kim报告,联合应用放疗和 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 获得了显著疗效,并提出紫杉醇/卡铂联合 化疗可能是治疗NSCLC的较好方案。
1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的化学 治疗(简称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 地位,它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被认为 是目前肺癌的三大支柱疗法。正确掌握 肺癌化疗的适应证和合理实施化疗,是 十分重要的。
15
一、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的综合治疗已形成共识 综合治疗(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CMT)也称多学科治疗(Multimodality therapy, MMT),是依据患者的机体情况、免疫功能状态 、肿瘤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 如倍增时间、恶性程度、转移快慢、对化放疗的 敏感性等)、肿瘤的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向、相关 基因功能改变等,对病情综合评估,合理地有计 划地应用现有治疗手段,最大可能地提高疗效,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 讨 I sa 头 颈 鳞 癌 治 疗 中 的 价 值 。方 法 以 中 国人 舌 鳞 癌 细 胞 系 Tsc r s在 e ca和 T a l3为 研 究 对 象 , 用 MT 法 检 测 cS 1 采 T Ies 其 增 殖 的抑 制 作 用 ; 式 细 胞 仪 检 测 细 胞 周 期 和 凋 亡 ; T ca T a l 3 行 E R 外 显 子 1 ~ 2 测 序 。结 rsa对 流 对 sc 和 cS 1 进 GF 8 1 果 Ies rsa对 T caTc8 1 sc 、 a 1 3均 有 显 著 的 增 殖 抑 制 作 用 , 剂 量 依 赖 性 。细 胞 周 期 分 析 显 示 , 低 浓 度 Ies (8 2 呈 较 rsa 1 .
a s y Th it i u in o e 1 y l n p p o i r t r s a e y fo y o t y a d H o c s t i i g r s e tv l . e s a . ed s rb to fc l c c e a d a o t ss a e we e a s y d b l w c t me r n e h ts an n e p c i ey Th s q e c fEGFR x n 8 2 ft e t ell e sa ay e . e u t Th r l e a in o c a a d Tc S 1 el s e u n eo e o s 1 — 1 o h wo e l i s wa n l z d R s l n s e p o i r t f Ts c n a l 3 c l wa f o s
结论
Ies 抑 制 T ca TcS 1 增 殖 , 剂 量 依 赖 性 ; 低 浓 度 时 诱 导 细 胞 周 期 G / 期 比例 增 高 , 浓 度 时 rsa可 sc 和 a l 3的 呈 较 o6- 高
关 键 词 : 鳞 癌 ; 表 皮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 I sa 舌 r s e
。中 山 大 学 肿 瘤 防 治 中 心 头 颈 外 科 , 州 5 0 6 广 10 0
。 南 肿 瘤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州 5 0 6 华 广 10 0
摘要: 目的
研 究 中 国人 舌 鳞 癌 细胞 系 对 表 皮 生 长 因子 受 体 ( GF 抑 制 剂 I sa的 敏 感 性 及 其 E R 突 变 , 步 E R) rs e GF 初
舌 鳞 癌 细 胞 对 Ies rsa的敏感 性 及 其 表 皮 生 长 因子 受 体 突 变 *
孙 传政 z , 陈福 进。△, 曾木 圣。 宋立兵。 李满枝 。 曾宗 渊 .。 . 。 , , , 。
昆 明 医 学 院 第 三 附 属 医院 头 颈 外 科 , 明 6 0 1 昆 5 18
第 4 O卷 第 1期 第 4 1页
21 0 1年 2月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 医
Ac a M e n v Sc Te h lHu z o g t d U i i c no ah n
V o . 0 N o 1 P. 41 14 .
Fe . 2 1 b O1
S n Ch a z e g’ 。 e jn ' , e g M u h n 。e l u u nhn Ch n Fui 扒 Z n seg t a
l e a t e t f He d a d NekS r e y, h r }l t s i l f Ku mig Me i l o l e Ku mig p rm n a n c u g r T idA{ t ae Ho p t n n d c l g , n n D o i d a o a C e
t ut ton s a us s ofEG FR e n t m .M eho s The e f c r s a on T s c nd Tc 811 el a e e t d b TT he m a i t t e g ne i he t d fe tofI e s c a a a c lsw s d t c e y M 3
6 01 5 18, Chi a n
De rme f He d a d Ne kSu g r Ca crCe tr, pa t mto a n c r e y, n e ne SUN Ya—e ie st Gu n z o 1 0 0, ia tsn Un v riy, a g h u5 0 6 Ch n
中 图分 类 号 : 3 . 6 R7 9 8 DOI 1 . 8 0 j is . 6 2 0 4 . 0 1 0 . 1 :0 3 7 /.s n 1 7 — 7 1 2 1 . 1 0 0
诱 导凋 亡 , 抑 制 作 用 与 E R 突 变 未 见 相 关 性 。 其 GF
S n ii iy o ng e S u m o s CelCa c n m a t r s a a t e stv t fTo u q a u l r io o I e s nd Is EGFR u a i n M t to
Stt y La o ao y o c lg n S u h r ia, a g h u5 0 0, ia a eKe b r tr f On oo y i o te nCh n Gu n z o 1 6 Ch n 0
Ab ta t Obetv Toe au t h feto rsao q a u elc rio ie a 1 Tsc ft n u n td src jcie v l aet eefc f e s n s u mo se l a cn mal sTc 8 3, c ao o g ea d su y I n 1
m l 3. m l ) o I和 6 / o/ 可使 T c 和 T al3细胞 G / 1 比例增高; L se a cS1 oG 期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高浓度 I sa r s 可诱导 e
Tse 和 Tc S 1 ca a l 3细 胞 凋 亡 。测 序 发 现 Tsc ca和 T a 1 3的 E F c8 1 G R外 显 子 2 O存 在 同 一 静 止 突 变 , 2 6 G- Q7 7 即 3 1 A, 8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