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及产叶量构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及产叶量构成的影响
作者:韩世玉余文中邢丹何静韩陈敏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15期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和桑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农桑14号的春季剪梢提供技术参考。

[方法]对桑树枝条进行1/4、1/3、1/2剪梢处理,调查不同处理的发育历期、止芯芽性状、生长芽性状、枝条长度及桑叶产量表现。

[结果]在发育时间上,剪梢1/4、1/3与剪梢1/2的处理从膨芽期到雀口期,发育历期呈增大趋势;在开叶阶段,发育历期呈缩短趋势;到桑叶成熟期,发育历期呈增大趋势。

在桑叶产量及其构成上,剪梢1/4处理平均产量2.413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2.068 kg/株,占85.70%,止芯芽叶重
0.345 kg/株,占14.30%;剪梢1/3处理平均产量3.042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2.612 kg/株,占85.86%,止芯芽叶重0.345 kg/株,占11.34%;剪梢1/2处理平均产量2.172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1.875 kg/株,占86.33%,止芯芽叶重0.297 kg/株,占13.67%。

[结论]采用1/4或1/3剪梢处理,大蚕用叶可提前到4月28日,且桑叶产量高于1/2剪梢处理,对全年多批次养蚕的时间调控和桑叶保障更加有利。

关键词农桑14号;剪梢程度;春季;经济性状;桑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8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5-012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5.02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uning Degrees on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Leaf Yield Composition of Nongsang 14 in Spring
HAN Shi-yu, YU Wen-zhong, XING Dan et al
(Se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iyang,Guizhou 550009)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uning degrees on the spring economic traits, mulberry leaf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Nongsang 14, and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spring pruning of Nongsang 14.[Method]Mulberry branches were subjected to 1/4,1/3, and 1/2 pruning treat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period, stop core bud traits,growth bud traits, branch length, and mulberry leaf yield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reatments.[Result]In terms of developmental time, the treatments of 1/4, 1/3, and 1/2 pruning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al period from the sprouting stage to the sparrow mouth stage;during the leaf opening stage, the developmental duration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at the mature stage of mulberry leaves, the development period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erms of mulberry leaf yield and composition, 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1/4 pruning treatment was 2.413
kg/plant, with a weight of 2.068 kg/plant for growing buds and leaves, accounting for 85.70%,and 0.345 kg/plant for stopping core buds and leaves, accounting for 14.30%;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1/3 pruning treatment is 3.042 kg/plant, of which the weight of growing buds and leaves is 2.612 kg/plant, accounting for 85.86%, and the weight of stop core buds and leaves is 0.345 kg/plant,accounting for 11.34%;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1/2 pruning treatment is 2.172 kg/plant, of which the weight of growing buds and leaves is 1.875 kg/plant, accounting for 86.33%, and the weight of stopping core buds and leaves is 0.297 kg/plant, accounting for 13.67%.[Conclusion]By using
1/4 or 1/3 pruning treatment, the use of large silkworm leaves can be advanced to April 28th, and the yield of mulberry leav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1/2 pruning treatment, which is more beneficial for the time regulation of multiple batches of silkworm breeding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he guarantee of mulberry leaves.
Key words Nongsang 14;Cutting degree;Spring;Economic characteristics;Mulberry leaf yield
桑树为家蚕提供饲料,在桑树的管理技术上,为了满足不同季别、不同批次养蚕的饲料需要,就要对桑树进行剪梢[1-9],以此供给家蚕的适龄适熟桑叶。

桑树品种农桑14号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优异的生产性能成为贵州蚕桑主产区推广的主要品种。

根据贵州的气候条件,对桑树一般都要实施夏季伐条、冬季剪梢的枝条修剪技术,但各地在进行冬季剪梢时,对剪梢程度的掌握随意性较大,未能完全发挥农桑14号的产叶性能。

为此,笔者于2023年开展了桑树品种农桑14号的剪梢试验,以期为农桑14号的合理剪梢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桑树品种农桑14号,栽植年限10 a,低干树形养成,宽窄行栽植,宽行2.000 m,窄行0.667 m,株距0.5 m。

剪梢枝条为上年夏伐后生长出的夏秋枝条,树势良好。

1.2 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于2023年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势为小角度缓坡,灌排水通畅,海拔852 m;年均温度15.2 ℃,降水量1 094 mm;土质弱酸性沙质黄壤,肥力中等。

1月5日按试验设计剪梢,5月28日一次性剪采当年春季生长的新梢叶进行调查。

剪梢后到一次性采叶调查期间不采叶,以准确反映不同程度剪梢的生长效应,其他管理与常规相同。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不设对照,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小区,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10株桑树,随机区组排列。

处理①:剪伐枝条1/4长度的上部枝条;处理②:剪伐枝条1/3长度的上部枝条;处理③:剪伐枝条1/2长度的上部枝条。

1.3.2 剪梢基礎枝条的数量控制。

试验剪梢的枝条是上年夏秋生长的一年生枝条。

剪梢时,彻底清除冗余枝、弱小枝和病虫枝,留下的桑树枝条数量各重复小区基本相同。

1.3.3 田间主要调查项目及方法。

发芽率=(发芽数/总芽数)×100%
生长芽率=(生长芽数/发芽数)×100%
叶梗比=[叶片重量/(叶片重量+新梗重量)]×100%
式中:总芽数是指剪梢处理后枝条上的冬芽总数量;生长芽是指在冬芽发芽后,生长长度≥50 cm的新发枝条;止芯芽是指冬芽发芽后,生长不足50 cm就停止抽长生长的芽条;新梢梗是指采叶后留下的春季生长的新发枝条。

其他项目按《桑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10]。

1.3.4 干物质测定。

将摘除叶柄的新鲜叶片置于恒温箱中,在100 ℃条件下杀青10 min,然后70 ℃烘干至恒重。

每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剪梢长度对农桑14号发育历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②膨芽脱苞最早,比处理①和处理③分别提早了1和3 d;发芽历期处理①和处理②均为13 d,处理③为16 d,增加了3 d。

1~5叶开叶期处理①、处理②和处理③分别为15、14和13 d,在1~5叶的开叶期阶段,发育历期差异有减少趋势。

桑叶成熟期处理①、处理②均为4月28日,处理③为5月3日,延迟5 d。

2.2 不同剪梢长度对止芯芽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①止芯芽率最高(76.19%),比处理②、处理③分别提高12.19百分点、13.03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8.41百分点。

止芯叶重以处理②最高(0.430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24.64%、44.78%,比平均值提高20.45%。

有效叶重以处理②最高(0.384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40.66%、81.13%,比平均值提高32.41%。

有效叶重比以处理②最高(89.30%),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10.17百分点、17.92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9.36百分点。

止芯梗重以处理②最大(0.083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40.68%、23.88%,比平均值提高18.57%。

叶梗比以处理①最高(85.40%),比处理②、处理③分别提高1.58百分点、3.89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1.82百分点。

100 cm2叶面积重以处理②最高(2.63 g),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10.97%、16.89%,比平均值提高8.68%。

干物含量以处理②最高(20.27%),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1.75百分点、3.46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1.74百分点。

2.3 不同剪梢长度对生长芽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生长芽数以处理②最高(18根/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20%、28.57%,比平均值提高14.87%。

生长芽率以处理③最高(36.84%),比处理①、处理②分别提高13.03百分点、0.84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4.62百分点。

生长芽产叶以处理②最高(2.612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26.31%、39.31%,比平均值提高19.54%。

新梢梗重以处理②最高(1.598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42.42%、35.08%,比平均值提高
22.83%。

叶重占比以处理①最高(64.83%),比处理②、处理③分别提高1.43百分点、3.52
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1.65百分点。

新梢总长以处理②最高(19.16 m/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25.97%、23.61%,比平均值提高15.28%。

新梢均长以处理③最高(1.107 m/根),比处理①、处理②分别提高11.59%、5.93%,比平均值提高5.63%。

条长产叶量以处理②最高(136.35 g/m),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0.30%、12.76%,比平均值提高4.03%。

千克叶片以处理②最低(103片),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降低9.65%、15.57%,比平均值降低8.85%。

100 cm2叶面积重以处理②最高(3.43 g),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8.20%、9.94%,比平均值提高5.86%。

干物含量以处理②最高(25.58%),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1.16百分点、1.82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0.99百分点。

Key words Nongsang 14;Cutting degree;Spring;Economic characteristics;Mulberry leaf yield
桑树为家蚕提供饲料,在桑树的管理技术上,为了满足不同季别、不同批次养蚕的饲料需要,就要对桑樹进行剪梢[1-9],以此供给家蚕的适龄适熟桑叶。

桑树品种农桑14号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优异的生产性能成为贵州蚕桑主产区推广的主要品种。

根据贵州的气候条件,对桑树一般都要实施夏季伐条、冬季剪梢的枝条修剪技术,但各地在进行冬季剪梢时,对剪梢程度的掌握随意性较大,未能完全发挥农桑14号的产叶性能。

为此,笔者于2023年开展了桑树品种农桑14号的剪梢试验,以期为农桑14号的合理剪梢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桑树品种农桑14号,栽植年限10 a,低干树形养成,宽窄行栽植,宽行2.000 m,窄行0.667 m,株距0.5 m。

剪梢枝条为上年夏伐后生长出的夏秋枝条,树势良好。

1.2 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于2023年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势为小角度缓坡,灌排水通畅,海拔852 m;年均温度15.2 ℃,降水量1 094 mm;土质弱酸性沙质黄壤,肥力中等。

1月5日按试验设计剪梢,5月28日一次性剪采当年春季生长的新梢叶进行调查。

剪梢后到一次性采叶调查期间不采叶,以准确反映不同程度剪梢的生长效应,其他管理与常规相同。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不设对照,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小区,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10株桑树,随机区组排列。

处理①:剪伐枝条1/4长度的上部枝条;处理②:剪伐枝条1/3长度的上部枝条;处理③:剪伐枝条1/2长度的上部枝条。

1.3.2 剪梢基础枝条的数量控制。

试验剪梢的枝条是上年夏秋生长的一年生枝条。

剪梢时,彻底清除冗余枝、弱小枝和病虫枝,留下的桑树枝条数量各重复小区基本相同。

1.3.3 田间主要调查项目及方法。

发芽率=(发芽数/总芽数)×100%
生长芽率=(生长芽数/发芽数)×100%
叶梗比=[叶片重量/(叶片重量+新梗重量)]×100%
式中:总芽数是指剪梢处理后枝条上的冬芽总数量;生长芽是指在冬芽发芽后,生长长度≥50 cm的新发枝条;止芯芽是指冬芽发芽后,生长不足50 cm就停止抽长生长的芽条;新梢
梗是指采叶后留下的春季生长的新发枝条。

其他项目按《桑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10]。

1.3.4 干物质测定。

将摘除叶柄的新鲜叶片置于恒温箱中,在100 ℃条件下杀青10 min,然后70 ℃烘干至恒重。

每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剪梢长度对农桑14号发育历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②膨芽脱苞最早,比处理①和处理③分别提早了1和3 d;发芽历期处理①和处理②均为13 d,处理③为16 d,增加了3 d。

1~5叶开叶期处理①、处理②和处理③分别为15、14和13 d,在1~5叶的开叶期阶段,发育历期差异有减少趋势。

桑叶成熟期处理①、处理②均为4月28日,处理③为5月3日,延迟5 d。

2.2 不同剪梢长度对止芯芽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①止芯芽率最高(76.19%),比处理②、处理③分别提高12.19百分点、13.03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8.41百分点。

止芯叶重以处理②最高(0.430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24.64%、44.78%,比平均值提高20.45%。

有效叶重以处理②最高(0.384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40.66%、81.13%,比平均值提高32.41%。

有效叶重比以处理②最高(89.30%),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10.17百分点、17.92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9.36百分点。

止芯梗重以处理②最大(0.083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40.68%、23.88%,比平均值提高18.57%。

叶梗比以处理①最高(85.40%),比处理②、处理③分别提高1.58百分点、3.89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1.82百分点。

100 cm2叶面积重以处理②最高(2.63 g),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10.97%、16.89%,比平均值提高8.68%。

干物含量以处理②最高(20.27%),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1.75百分点、3.46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1.74百分点。

2.3 不同剪梢长度对生长芽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生长芽数以处理②最高(18根/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20%、28.57%,比平均值提高14.87%。

生长芽率以处理③最高(36.84%),比处理①、处理②分别提高13.03百分点、0.84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4.62百分点。

生长芽产叶以处理②最高(2.612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26.31%、39.31%,比平均值提高19.54%。

新梢梗重以处理②最高(1.598 kg/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42.42%、35.08%,比平均值提高
22.83%。

叶重占比以处理①最高(64.83%),比处理②、处理③分别提高1.43百分点、3.52
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1.65百分点。

新梢总长以处理②最高(19.16 m/株),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25.97%、23.61%,比平均值提高15.28%。

新梢均长以处理③最高(1.107 m/根),比处理①、处理②分别提高11.59%、5.93%,比平均值提高5.63%。

条长产叶量以处理②最高(136.35 g/m),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0.30%、12.76%,比平均值提高4.03%。

千克叶片以处理②最低(103片),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降低9.65%、15.57%,比平均值降低8.85%。

100 cm2叶面积重以处理②最高(3.43 g),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8.20%、9.94%,比平均值提高5.86%。

干物含量以处理②最高(25.58%),比处理①、处理③分别提高1.16百分点、1.82百分点,比平均值提高0.99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