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中政府应对媒体的原则及角色扮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中政府应对媒体的原则及角色扮演
陈楠;张创新
【摘要】In responing to the public crisis, the role of the media can not be ignored. The government only be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to respond to the media in the public crisis, following the initiative, real and effective, timely interaction and other appropriate principles, at the same time attention in public crisis as a role-playing of" guide"," spokesman","service ", can minimize the impact of the crisis so as to better deal with public crisis.%在公共危机的应对与处理中,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府只有充分认识到在公共危机中应对媒体的重要性,遵循积极主动、真实有效、及时互动等恰当的原则,同时注意在公共危机中作为“追访人”、“引导人”、“发言人”、“服务人”的角色扮演,才能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更好地处理公共危机。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0)006
【总页数】2页(P7-8)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媒体;角色扮演
【作者】陈楠;张创新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吉林130012;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吉林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也正面对由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从“非典”开始,我国发生了多起公共危机事件。
诸如哈尔滨停水、6·28瓮安事件以及最近由日本地震引发的国内抢盐事件等。
在这些事件中,媒体充当了不同的角色,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有时它推动了事件的妥善处理,有时却起到了相反的阻碍作用。
由此观之,大量公共事件的突发,不仅考验了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也考验了政府应对媒体的能力。
因此,对政府如何应对媒体的研究和探讨,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众所周知,我国媒体在建国初期一度成为政府的喉舌及传声筒,肩负着政治宣传的任务。
随着我国媒体政策的改革,媒体的自身形态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单一受制于政府,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更加追求经济效益,记者们竭尽所能地挖新闻、跑新闻。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政府不了解的事情,媒体往往先于政府掌握。
特别是诸多突发事件被媒体先行报道,使政府限于被动中;另一方面由于对事件的掌握度不够,媒体不负责任和不实的报道,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些对于政府而言,无疑又增加了对公共危机处理的一些难度。
因此,政府只有在公共危机发生前与媒体进行沟通,在公共危机发生中积极的应对媒体,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为公共危机的妥善处理增加舆论的保障。
政府的公信力,即大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的任何言论、举动都会受到大众的无限关注。
政府的运行过程及态度都是由媒体传递给公众的,这时媒体的言论在塑造政府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应该放低姿态,积极主动的与媒体沟通,将对公共危机的处理结果与态度通过媒体传递给公众,并且接受公共的反馈,使公众看到一个责任政府、透明政府、有所作为的政府。
这样,无论是对公共危机的处理,还是政
府今后的决策,公众势必都会对政府更加信任与支持,政府的公信力自然而然的会有所提升。
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特点决定了政府应对媒体的紧迫性。
因此,在紧急状态下的媒体应对,更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临危不惧”。
积极主动作为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应对媒体的原则之一,专指态度上的积极主动。
我国某些政府官员,在公共危机发生时,为了不给“辉煌的政绩”抹黑,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害怕媒体的披露,躲避媒体的采访。
殊不知,越是这样,媒体与公众就越想了解真相。
真相的蒙蔽会使谣言四起,最后会引起更大的矛盾与危机。
因此,政府在应对媒体时,应当积极主动,即当发生公共危机时,要与媒体沟通,做到不等不靠:不等待媒体的追逐,不依靠其他组织解决问题。
不以“官”自居,向媒体与公众通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解决方案,从而安抚民众的情绪,引导事态的发展[1]。
真实有效性原则,即内容的真实有效性,是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中应对媒体的最重要的原则。
真实,是政府诚信的体现,诚信乃立身之本,政府只有诚信,才能更加被公众推崇。
真实性原则体现在:其一,政府对媒体通报事件的信息时不刻意降低事态的程度,有一说一,不欺骗、不隐瞒。
其二,不为了某些特殊的利益对媒体夸大事件的处理方式及结果。
有效性原则,即政府应保证与媒体沟通的内容是有效的,对公共危机的处理起到关键作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首先,分清主次,先通报事件的主要内容、关键内容,而不是一味的对事件进行描述;其次,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体现有限性,对不宜立即通报的内容,在事后进行通报,以免造成对公众的不必要的伤害。
及时互动性原则作为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应对媒体的原则之一,专指形式上的原则。
及时性,即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应第一时间通知媒体,将掌握的信息通过媒体及时告知大众,以求在公共危机处理的黄金时间内争取主动,防止事件的
恶化,控制事态的发展[2]。
除此之外,政府应对媒体时应注重形式上的互动,即
政府不能只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压制媒体的评论,禁止媒体表达观点,而应充分尊重各方的观点,以利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另外,互动性原则还体现在沟通的过程性,不能只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与媒体沟通,而应在危机的各个阶段都与媒体进行沟通,以满足媒体与公众的知情权。
公共危机从发生、发展到结束是分为不同阶段的,本文将公共危机的过程分为危机前期、危机早期、危机中期、危机后期和危机末期五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政府应对媒体都会充当不同的角色,即“追访人”角色、“引导人”角色、“发言人”角色和“服务人”角色。
采访、访问是媒体的基本职责之一,追访更是媒体得到高质量新闻的保障之一。
然而,在笔者看来,在公共危机发生前期,政府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更应主动承担起“追访人”的角色。
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众多,经常获得比政府更多的信息,而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常会引发更大的公共危机。
这样,政府在危机发生前,应不断地追寻媒体、与媒体沟通,通过媒体了解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判断信息的性质,或对不良信息作出回应与解释,或对信息可能造成的结果作出预测,并做好各种预案,以便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迅速反应,将事态控制到最小,将危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
引导,即引领、导向。
在这里,专指在公共危机发生的早期,政府引领媒体的工作方向,对媒体的舆论发挥导向的作用。
危机的不可预见性及突发性会对公众造成巨大的恐慌,恐慌心理会引起公众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引发更大的危机。
因此,在公共危机发生早期,政府应对媒体,应该充当起引导人的角色,对公共危机进行回应,稳定媒体的情绪,引导媒体的舆论方向,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公共危机的良性处理打好舆论的基础。
公共危机发生中期,犹如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达到了顶点,已到了最为严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政府的态度与作为决定了危机的消退速度与既发危机是否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在此阶段中,政府应对媒体应充当“发言人”角色,即政府应掌握与危机相关事宜的话语权,媒体除了发表评论外只能做政府的传声筒,及时通报公共危机的发展情势及政府应对策略,从而令公众满意,并且控制事态的发展。
服务,顾名思义,即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事。
公共危机发生的后期和末期,由于危机造成的各种影响正逐渐消退。
政府在此阶段应对媒体,应该为媒体服务,将危机前期的预案、早期的决策、中期的作为、后期的善后、末期的总结等各方面的信息提供给媒体,一方面使媒体的报道更加翔实,吸引更多的公众,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的报道,使大众了解到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决策过程,使大众看到一个透明政府、责任政府及服务型政府,从而提升政府的形象,为政府公信力建设添砖加瓦。
总之,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应对媒体,其一,要学会与媒体相处;其二,要遵循恰当的原则与媒体相处;其三,要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媒体相处。
只有这样,才能不致引起不必要的危机,从而使公共危机得到更好的解决。
【相关文献】
[1]刘堂灯.论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的原则与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8):40-41.
[2]杨丽丽,吕少蓉.地方政府应对媒体能力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0,(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