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回收行业投资报告:优化电池梯次利用和储能应用补贴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回收行业投资报告:优化电池梯次利用和储能
应用补贴政策
;
(2)回收参与者的资质核定和技术标准;
(3)梯次利用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4)不同类型动力电池回收的补贴政策等。

我们认为只有将这些细则明确,才能自上而下地指导回收体系规范、有效地建立。

动力电池报废问题在2018年突显。

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带动了动力电池的使用量。

根据不同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同车型的报废年限等,我们测算,到2018年动力电池的总报废量为10.3GWh,同比增长约300%,其中90%为磷酸铁锂电池。

根据我们的经济性测算,磷酸铁锂的金属回收价值远不能覆盖其回收成本(具体数据请见表1),因此需要明确配套的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政策。

到2021年,动力电池的报废量将达到约48GWh,对应的市场空间将超过100亿。

渠道建设成为市场的关键。

借鉴铅蓄电池的回收,主流的渠道有两种: (1)专业回收公司网点:以邦普集团、格林美等龙头公司为代表的回收平台和网点。

回收循环通道明确,但是以直接回收拆解为主。

(2)政府回收网点:类似于铅蓄电池的官方回收网点,需要政府有相关的投入,网点的密集度和回收率有直接的关系。

而根据目前的政策解读来看,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回收网络,另一方面还将重点推行生产责任延生制度,将制造和回收重心重合。

因此我们也看到第三方回收企业格林美和东风新能源、比亚迪等制造商等合作构建回收循环体系,CATL 则直接并购了邦普集团形成了从生产-销售-回收拆解-材料再生产的电池闭环。

选取具有优质供应商或者技术先发优势等的新三板公司。

从上游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