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图像处理课程设计1

合集下载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能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算法,包括图像增强、滤波、边缘检测、形态学处理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如MATLAB、OpenCV等),进行图像的基本操作和处理,并能独立完成一些图像处理项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图像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图像的表示、图像的采样和量化、图像的格式等。

2.图像增强:包括灰度增强、色彩增强、图像锐化、图像平滑等。

3.图像滤波:包括线性滤波、非线性滤波、频率域滤波等。

4.边缘检测:包括梯度算法、Canny算法、Sobel算法等。

5.形态学处理:包括形态学的基本运算、形态学的滤波、形态学的重建等。

6.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学习并掌握MATLAB、OpenCV等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图像处理案例,使学生了解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3.实验法: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并能够独立完成图像处理项目。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字图像处理》,作者:冈萨雷斯。

2.参考书:《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作者:潘晓阳。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图像处理软件的教程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OpenCV库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目的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可以进行数字图像的应用处理的开发设计。

2.课程设计内容及实现、二维快速傅立叶变换:本项目的重点是: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2-D FFT程序“包”,将用于在其他几个项目。

您的实现必须有能力:(a)乘以(-1),x + y的中心变换输入图像进行滤波。

(b) 一个真正的函数相乘所得到的(复杂的)的阵列(在这个意义上的实系数乘以变换的实部和虚部)。

回想一下,对相应的元件上完成两幅图像的乘法。

(c) 计算傅立叶逆变换。

(d) 结果乘以(-1)x + y的实部。

(e) 计算频谱。

基本上,这个项目实现了图。

如果您正在使用MATLAB,那么您的傅立叶变换程序将不会受到限制,其大小是2的整数次幂的图像。

如果要实现自己的计划,那么您所使用的FFT 例程可能被限制到2的整数次幂。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放大或缩小图像到适当的大小,使用你的程序开发项目02-04逼近:为了简化这个和以下的工程(除项目04-05),您可以忽略图像填充(4.6.3节)。

虽然你的结果不会完全正确,将获得显着的简化,不仅在图像的大小,而且在需要裁剪的最终结果。

由这种近似的原则将不会受到影响结果如下:主要代码f=imread('(a).jpg');H=imread('(a).jpg');subplot(3,2,1);imshow(f);title('(a)原图像');[M1,N1]=size(f);f=im2double(f);[M2,N2]=size(H);H=im2double(H); %把灰度图像I1的数据类型转换成转换成双精度浮点类型for x=1:M1for y=1:N1f(x,y)=(-1)^(x+y)*f(x,y); %用(-1)^(x+y)乘以输入图像,来实现中心化变换endendF=fft2(f); %使用函数fft2可计算傅立叶变换subplot(3,2,3);imshow(F);title('(b)傅立叶变换的图像');if(M2==1)&&(N2==1)G=F(x,y)*H(x,y);elseif((M1==M2)&&(N1==N2))for x=1:M1for y=1:N1G(x,y)=F(x,y)*H(x,y);endendelseerror('输入图像有误','ERROR');end %通过两个图像的乘法程序,实现对相应元素的相乘g=ifft2(G);subplot(3,2,4);imshow(g);title('(c)傅立叶逆变换的图像');for x=1:M1for y=1:N1g(x,y)=(-1)^(x+y)*g(x,y);endendg=real(g);S=log(1+abs(F)); %计算傅立叶幅度谱并做对数变换subplot(3,2,5);plot(S); %二维图像显示幅度谱title('(d)二维图像显示幅度谱');Q=angle(F); %计算傅立叶变换相位谱subplot(3,2,6);plot(Q);title('(e)二维图像显示相位谱'); %二维图像显示相位谱结果截图图1 傅里叶变换及频谱图结果分析:图1中(a)是原始灰度图像,对原图进行傅里叶变换,用(-1)^(x+y)乘以输入图像,来实现中心化变换得到(b),(c)为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得到的图像。

数字图像处理的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的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方法;2. 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图像变换、滤波、增强和复原;3. 了解常见的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4. 掌握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算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图像编辑和操作;2. 能够编写简单的数字图像处理程序,实现对图像的基本处理功能;3. 能够运用所学的图像处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去噪、图像增强等;4. 能够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压缩,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4. 引导学生关注图像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各领域的应用,提高其科技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图像处理有一定了解,但尚未深入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像基础:包括图像的数字化表示、图像质量评价、颜色模型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1章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 图像增强:介绍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平滑、锐化等增强方法;- 教材章节:第3章 图像增强3. 图像复原:涉及图像退化模型、逆滤波、维纳滤波等复原方法;- 教材章节:第4章 图像复原4.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分割方法,以及特征点的提取和描述;- 教材章节:第5章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5. 图像压缩:介绍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如JPEG、JPEG2000等压缩算法;- 教材章节:第6章 图像压缩6. 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分析图像处理在医学、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7章 数字图像处理应用教学进度安排:1. 数字图像基础(2学时)2. 图像增强(4学时)3. 图像复原(4学时)4.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6学时)5. 图像压缩(4学时)6. 数字图像处理应用(2学时)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案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案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算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操作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图像读取与显示:学习如何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读取和显示数字图像。

2. 图像基本操作:学习图像的旋转、缩放、翻转等基本操作。

3. 图像滤波:学习使用不同类型的滤波器进行图像去噪和增强。

4. 图像分割:学习利用阈值分割、区域增长等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

5. 图像特征提取:学习提取图像的边缘、角点等特征信息。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或Linux。

2. 编程语言:Python或MATLAB。

3. 图像处理软件:OpenCV、ImageJ或MATLAB。

四、实验步骤1. 打开相关软件工具,导入图像。

2. 学习并实践图像的基本操作,如旋转、缩放、翻转等。

3. 学习并实践图像滤波算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等。

4. 学习并实践图像分割算法,如全局阈值分割、局部阈值分割等。

5. 学习并实践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如Canny边缘检测算法等。

五、实验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实验,并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

3. 实验结果要求清晰显示每个步骤的操作和效果。

4. 实验总结部分需对本次实验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请确保掌握相关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3. 在进行图像操作时,请尽量使用向量或数组进行处理,避免使用低效的循环结构。

4. 实验过程中如需保存中间结果,请使用合适的文件格式,如PNG、JPG等。

5. 请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实验报告的质量和按时提交。

七、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实验结果是否清晰、实验总结是否到位。

2. 实验操作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图像处理算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2)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熟悉常见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压缩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基本处理;(2)具备分析图像问题、选择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编程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数字图像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等;2.图像处理基本运算: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增强等;3.图像压缩技术:JPEG、PNG等图像压缩算法;4.图像分割与描述:图像分割方法、图像特征提取等;5.图像处理应用案例:数字图像处理在实际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核心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字图像处理教程》等;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等;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实验器材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opencv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opencv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opencv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OpenCV编程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图像处理算法,并能够运用OpenCV库进行实际的图像处理操作。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和常用技术。

3.熟悉OpenCV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OpenCV库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2.能够编写简单的数字图像处理程序。

3.能够分析和解决数字图像处理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数字图像处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OpenCV编程实践。

教学大纲如下:1.数字图像处理概述1.1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1.2 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2.图像处理基本算法2.1 图像滤波2.2 图像增强2.3 图像边缘检测3.OpenCV库的使用3.1 OpenCV库的基本结构3.2 OpenCV库的基本功能4.图像处理实例分析4.1 图像去噪实例4.2 图像增强实例4.3 图像边缘检测实例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OpenCV库的基本功能,并能够编写实际的图像处理程序。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数字图像处理》(李航著)作为主要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图像格式和颜色空间等基础知识;2. 学生能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图像的读取、显示、保存和变换;3.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分割等常用算法;4. 学生能够理解图像特征提取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并应用于图像识别和分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和相关库(如OpenCV)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实践操作;2. 学生能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和图像分析;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图像处理算法的选择和优化方法;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图像处理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动力;2. 学生树立正确的图像处理观念,遵循学术道德,不侵犯他人隐私;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4.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编程基础,对图像处理技术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图像的数字化过程- 常见图像格式及颜色空间- 图像的读取、显示和保存2. 图像处理基本操作- 图像变换(几何变换、灰度变换)- 图像增强(直方图均衡化、空间滤波)- 图像复原(逆滤波、维纳滤波)3. 图像滤波与边缘检测- 常用滤波算法(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高斯滤波)- 边缘检测算法(Sobel算子、Canny算子)4. 图像分割- 阈值分割(全局阈值、局部阈值)- 区域分割(区域生长、分裂合并)5. 图像特征提取与描述- 基本特征(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 特征描述(HOG描述子、SIFT描述子)6. 图像识别与分类- 基本分类算法(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 深度学习方法(卷积神经网络)7. 实践项目- 图像增强与复原- 边缘检测与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与图像分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2周: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 第3-4周:图像处理基本操作3. 第5-6周:图像滤波与边缘检测4. 第7-8周:图像分割5. 第9-10周:图像特征提取与描述6. 第11-12周:图像识别与分类7. 第13-14周:实践项目教材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涵盖《数字图像处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

图像处理相关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相关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图像编辑操作,如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图像格式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如修复损坏的图片、优化图像质量等。

2.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图像处理技巧,提高图像创作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图像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素养。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分享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意识到图像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在本年级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图像处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图像的组成与结构- 常见图像格式及其特点- 图像处理软件的认识与基本操作2. 图像编辑技巧:- 裁剪、旋转与翻转- 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 图像修复与优化3. 图像合成与特效:- 图层概念与应用- 滤镜与特效的使用- 图像合成技巧4. 实践与应用:- 实际案例分析与操作- 创意图像设计与制作- 团队协作项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图像处理基础知识学习,认识图像格式及软件操作第二周:图像编辑技巧学习与实践第三周:图像合成与特效学习第四周:实践与应用,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创意设计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图像处理基础第二章:图像编辑技巧第三章:图像合成与特效第四章:实践与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逐步掌握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进行基本的图像编辑和调整。

3. 引导学生了解图像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编辑、修复、合成等操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调整图片色彩、尺寸等。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图像处理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图像处理在传播信息、美化生活等方面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版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旨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像处理技能。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适时进行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处理基本概念:介绍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像素、分辨率、图像格式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图像处理软件操作:讲解常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认识、工具使用、图层概念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图像编辑与调整:教授图像裁剪、旋转、缩放、色彩调整等基本编辑技巧,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图像修复与合成:学习图像修复(如去污点、红眼修正)和图像合成(如拼图、蒙版)技巧,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图像处理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图像处理在广告设计、摄影后期、网页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术语和技术原理;2. 使学生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3. 帮助学生理解图像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修复、美化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分享、交流、互助;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图像处理技术,遵循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版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和探索。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素养,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处理基础知识:包括图像类型、像素、分辨率、颜色模式等基本概念,以及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打开、保存、关闭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图像处理基础2. 图像编辑与修复: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裁剪、旋转、缩放等)、修复(去除红眼、污点修复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图像编辑与修复技巧3. 图像美化:掌握图像美化技巧,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应用滤镜和图层效果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图像色彩与效果调整4. 图像合成与创意设计:学习图像合成、图层蒙版、路径工具等高级功能,进行创意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图像合成与创意设计5. 实践项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图像处理实践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算法和应用领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图像读取、显示、存储和处理;熟悉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工具。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基本操作,如滤波、边缘检测、形态学处理等;能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去噪、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算法和应用领域。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图像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和应用领域。

2.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图像读取、显示、存储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常用的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形态学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基本方法和算法。

4.图像处理软件和工具:介绍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工具,如Photoshop、MATLAB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软件和工具进行图像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讨论法用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典型的图像处理实例,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实验法用于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图像处理技术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处理与分析》等。

参考书方面,将推荐一些经典的图像处理教材和论文,如《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图像处理基础》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目的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可以进行数字图像的应用处理的开发设计。

2、课程设计选题2.1 【课程设计选题一】简单图像处理系统整个系统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大致如下:1、能对图像文件(bmp、 jpg、 tiff、 gif等)进行打开、保存、另存、打印、退出等功能操作;2、数字图像的统计信息功能:包括直方图的统计及绘制、区域图的面积、周长的统计、线条图中的距离测量等;3、数字图像的增强处理功能:(1)空域中的点运算、直方图的均衡化、各种空间域平滑算法(如局部平滑滤波法、中值滤波等)、锐化算法(如梯度锐化法、高通滤波等)(2)频域的各种增强方法:频域平滑、频域锐化、低通滤波、同态滤波等。

(3)色彩增强:伪彩色增强、真彩色增强等4、图像分割:(1)点、线(hough变换检测直线)、及边缘检测(梯度算子、拉普拉斯算子等);(2)区域分割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分裂合并等;5、数字图像的变换:普通傅立叶变换(ft)与逆变换(ift)、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与逆变换(ifft)、离散余弦变换(DCT),小波变换等。

6、二值图像处理:膨胀、腐蚀、开运算与比运算。

在实现整个系统的时候,必须有1、2、3、4(1),及5中的这些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兴趣所在增加其他的内容。

2.2【课程设计选题二】复杂图像的区域分割与图形特征提取1、能对图像文件(bmp、jpg、tiff、gif等)进行打开、保存、另存、打印、退出等功能操作;2、图像预处理功能:(1)直方图的统计及绘制,根据此找到图像的阈值点;(2)可将图像的各种几何矫正变换;(3)彩色图像的灰度化变换等、一般灰度图像的二值化处理等;(4)数字图像的增强处理功能:空域中的点运算、直方图的均衡化、各种空间域平滑算法(如局部平滑滤波法、中值滤波等)、锐化算法(如梯度锐化法、高通滤波等);色彩增强:伪彩色增强、真彩色增强等;3、图像分割: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分裂合并、区域增长法、特征空间聚类法、用分水岭变换分割法等各种方法,实现复杂区域的分割。

数字图片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片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片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图片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像素、分辨率、色彩模式等基础知识;2. 使学生掌握并运用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工具和功能,如选区、图层、滤镜等;3. 引导学生了解数字图片处理在日常生活和各行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修复、美化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创意设计的能力,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图片创作;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图片处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图片处理在传播正能量方面的作用;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版权,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数字图片处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图片处理任务,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片处理基础知识:- 图像的像素、分辨率、色彩模式;- 图像格式及特点;- 图像处理软件的界面及基本操作。

2. Photoshop软件工具与功能应用:- 选区工具、移动工具、画笔工具等基本工具的使用;- 图层、通道、路径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滤镜、调整图层、蒙版等功能的应用;- 图片编辑、修复、美化等实用技巧。

3. 数字图片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解析:- 广告设计、海报制作;- 照片修复与美化;- 创意合成图的制作;-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数字图片处理基础知识学习;- 第二课时:Photoshop软件基本工具与功能学习;- 第三课时:实际应用案例解析与操作演示;- 第四课时: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作品。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象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相关参数。

2. 学生能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缩放、旋转、裁剪等,并理解其背后的算法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图像滤波和增强技术改善图像质量,并能够描述其效果差异。

4. 学生能够解释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的基本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图像处理软件,独立完成图像的采集、编辑和处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图像处理程序,解决基础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应用图像处理技术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学习,培养对信息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共享和交流。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图像处理在生活、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阶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旨在提升学生的图像处理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假定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一定的数学基础。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像基础:包括图像的构成、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图像文件的格式及特点。

- 理解像素、分辨率、颜色模型等基本概念。

- 掌握图像采样、量化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2. 图像处理基本操作:图像的几何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去噪。

- 学习图像缩放、旋转、翻转等几何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 掌握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平滑和锐化等增强技术。

3.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介绍图像分割的基本方法和特征提取技术。

- 学习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分割方法。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2. 学习并掌握常见的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增强、色彩调整等;3. 了解图像处理在日常生活和各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软件(如Photoshop等)进行图像的编辑和处理;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图像问题,运用合适的图像处理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图像处理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对图像美的鉴赏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分享、交流、互助的品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图像处理有较高的兴趣;3.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处理基本概念:介绍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如图像的构成、像素、分辨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图像处理基础2. 图像处理软件操作:学习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图像打开、保存、缩放、裁剪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图像处理软件操作3. 图像处理技术:a. 图像滤波:介绍高斯滤波、中值滤波等;b. 边缘检测:讲解Sobel、Canny等边缘检测算法;c. 图像增强:介绍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增强等方法;d. 色彩调整:学习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调整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图像处理技术4. 图像处理应用案例:分析图像处理在摄影、广告设计、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四章 图像处理应用案例5. 实践操作: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图像处理任务;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图像处理基本概念;2. 第二周:图像处理软件操作;3. 第三周:图像处理技术(1);4. 第四周:图像处理技术(2);5. 第五周:图像处理应用案例及实践操作。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界面、功能模块及其使用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图像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各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编辑、修复、美化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图像合成、特效制作等。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图像处理作品的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图像处理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交流、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处理技术基础理论:- 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像素、分辨率、颜色模式等。

- 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图像打开、保存、关闭、缩放、旋转等。

- 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分割等。

2. 图像处理软件操作:- 软件界面及功能模块介绍:熟悉软件的操作界面,了解各功能模块的作用。

- 常用工具的使用:选区工具、画笔工具、橡皮擦工具等。

- 图像调整命令的应用: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色彩平衡等。

3. 图像处理技术应用:- 图像编辑与修复:去除图像中的污点、瑕疵,修复破损的图像。

- 图像美化与特效制作:调整肤色、美化风景,制作艺术字等。

- 图像合成与创意设计:运用图层、蒙版、通道等功能进行图像合成,实现创意设计。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图像格式及其特点,了解图像压缩的基本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解释图像处理软件中各功能模块的作用,并运用这些知识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和优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等),进行图像的编辑、修复、合成等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图像处理问题,如调整图像色彩、尺寸、分辨率等。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图像处理项目,具备一定的图像创意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图像处理技术,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还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科学性和系统性,进行以下安排:1. 图像处理基本概念:介绍图像处理的基本术语,如像素、分辨率、颜色模式等,使学生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元素。

2. 图像处理软件操作:以Photoshop为例,讲解软件界面、工具箱、图层、通道等基本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使用。

3. 图像编辑与修复:包括图像裁剪、旋转、尺寸调整、色彩平衡、去除红眼等,教授学生如何对图像进行基础编辑和修复。

4. 图像合成与特效:教授图层蒙版、滤镜、混合模式等技巧,使学生能够进行图像合成和创新设计。

5. 图像格式与压缩:介绍不同图像格式及其特点,讲解图像压缩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图像文件管理的认识。

图像处理类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类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2. 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图像编辑和调整;3. 了解图像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的选取、裁剪、缩放、旋转等基本操作;2. 熟练掌握图像调整工具,如色阶、曲线、亮度对比度等,提高图片质量;3. 学会使用滤镜和特效,为图片添加艺术效果,提高创意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2. 增强学生对图像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素养和视觉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创作过程中互相借鉴、交流、评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视觉表达和审美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喜欢动手实践和创作。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能够独立进行图像处理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图像类型与格式;- 图像分辨率与像素;- 颜色模式与色彩调整。

2. 图像处理软件操作:- 软件界面与工具栏;- 选区工具与编辑功能;- 图层概念与应用;- 蒙版与路径的运用。

3. 图像调整与优化:- 色阶、曲线调整;- 亮度、对比度调整;- 颜色平衡与饱和度调整;- 锐化与噪点处理。

4. 滤镜与特效应用:- 滤镜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智能滤镜与外部滤镜;- 特效制作与创意应用。

5. 图像处理在实际应用:- 图像合成与创意设计;- 数码摄影后期处理;- 网络图像优化与发布。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图像处理基础知识及软件介绍;第二课时:选区工具与图层概念;第三课时:图像调整与优化;第四课时:滤镜与特效应用;第五课时:图像处理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

《图像处理(一)》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图像处理(一)》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

图像处理(一)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作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者,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技能。

图像处理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应用广泛,如制作教学课件、设计幼儿读物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款针对图像处理的微课程设计方案,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图像处理技巧。

一、微课程简介本微课程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图像处理基础知识、图像选取与裁剪、图像色彩调整、图像修饰、图像合成、图像输出与保存、实战案例解析。

课程内容丰富,案例实用,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掌握图像处理技能。

二、课程亮点1.系统讲解:从基础到高级,全方位涵盖图像处理技巧。

2.实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让大家学会如何运用图像处理技术。

3.互动性强:提供课后练习和答疑环节,让大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方式:采用短视频形式,便于随时随地学习。

5.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摄影、设计等领域的图像处理需求。

三、课程内容安排1.图像处理基础知识:介绍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工具和软件。

2.图像选取与裁剪:讲解如何选取和裁剪图像,以便更好地展示主题。

3.图像色彩调整:教授如何调整图像的色彩,使画面更美观。

4.图像修饰:介绍常用的图像修饰工具,如去除斑点、痘痘、皱纹等。

5.图像合成:讲解如何将多张图像合成为一张,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6.图像输出与保存:教授如何正确输出和保存图像,以保证图像质量。

7.实战案例解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大家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教学方法1.视频教学:采用短视频形式,生动展示图像处理技巧。

2.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让大家在实践中学会图像处理。

3.互动问答:提供课后练习和答疑环节,及时解决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动手实践:鼓励大家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程评价1.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2.课程反馈:向大家收集课程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教学内容。

3.学习进度:跟踪学习进度,确保大家掌握图像处理技能。

图像处理的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的课程设计

图像处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图像处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理解图像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熟练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的基本处理和分析。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图像处理的兴趣,认识图像处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

具体包括: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如图像的定义、图像的表示和图像的采集;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如图像的增强、图像的滤波和图像的特征提取;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如图像的灰度处理、图像的二值处理和图像的彩色处理;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如图像的分割、图像的识别和图像的重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验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技能;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和网络资源。

教材为学生提供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案例;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图像处理的实践操作平台;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图像处理的最新发展和相关论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和平时成绩。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积极性;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平时成绩占30%,作业占20%,考试占5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16周,每周2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要求
1.时间安排:19-20周。

2.实验工具:Matlab语言。

3.要求: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并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严格按指定要求完成设计。

每个程序或模块都必须做到功能仿真成功这一步。

4.结课方式:
1)口头答辩:就具体设计题目提问,检查程序运行结果。

(60%)
2)交课程设计报告: 班长统一交给指导老师。

(40%)6.课设报告要求:
1)严禁有雷同或相同报告,否则不能通过这门课的考查。

2)使用学校制定的统一封皮。

3)第一页为成绩评定表
第二页为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三页为目录。

从第四页开始为报告正文,应包括设计目的、设计方案(思路)、具体设计内容,包括源代码(加注释),模块的文字描述、功能仿真图及分析等,报告的最后一项为结束语。

4)用A4纸打印,字体要求为宋体,4号字。

5)必须有完整的源代码和关于源代码的详细说明。

6) 运行结果以图片的形式粘贴到报告中。

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专业课程设计题目


组长签字:
成绩
日期2015年7月2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课程设计题目
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指导教师:
2015年7月2日专业负责人:
2015年7月2日
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5年7月2日
《数组图像处理课程设计》题目
1.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图像分割程序设计(2)
a)最大类间方差法
b)迭代阈值法
2.图像空域增强算法设计(3)
a)灰度变换增强
b)直方图变换增强
c)空间平滑滤波
3.图像频域增强算法设计(3)
a)低通滤波
b)高通滤波
c)同态增强
4.图像锐化程序设计(2)
a)一阶微分的图像增强
b)二阶微分的图像增强
5.基于熵的图像二值化算法设计(2)
a)一维最大熵分割法
b)二维最大熵分割法
6. 基于Matlab的数字水印设计(2)
a)基于DCT域的水印实现
b)基于空域的水印实现
7.图像匹配程序设计(2)
a)模板匹配
b)特征匹配
8.数字图像的基本变换程序设计(2)
a)几何变换
b)颜色变换
9.图像的无损压缩程序设计(2)
a)霍夫曼编码
b)香农-费诺编码
10.数字图像边缘检测算法设计(2)
a)Prewitt算子与Kirsch算子
b)LOG算子与Canny算子
11.数字图像中的Hough变换应用(2)
a)直线的检测
b)圆的检测
12.二值图像的处理程序设计(2)
a)形态学处理
b)区域测量——面积、周长、圆形度、形状复杂度等的计算
13.彩色图像分割程序设计(2)
a)RGB模型
b)HSI模型
14.基于分水岭的图像分割程序设计(1)
1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图像识别程序设计(2)
a)训练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b)SVM程序设计
16.运动目标检测程序设计(2)
a)运动图像序列
b)差分法、双差分法
c)光流法
17.提取图像纹理特征程序设计(3)
a)灰度共生矩阵
b)Tamura——粗糙度、对比度、方向度等
c)小波变换
18.数字图像颜色特征提取程序设计(2)
a)颜色直方图
b)颜色矩
教师上课安排表
班级教师1 教师2 备注11030301 魏英姿付垚
11030302 付垚魏英姿
11030303 魏英姿付垚
11030304 付垚魏英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