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考纲知识点复习课件2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
1994 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到 2006 年 6 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 1.23 亿。 ①互联网使信息、知识更迅、便利地传递 和共享,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 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②不仅改变 着传统社会生活,还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 们的价值观以及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 观点和方法。(岳麓版)
一、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发生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方面:(1)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变化显著。“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是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由人工、马匹传递建立起来 的驿站网络,是中国传统的通讯方式。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 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并先后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 通讯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2)传统的交通、通讯方式,无论是在空 间、还是在时间上都严重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国 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这也是造成中国近代铁路、水运、航空、邮 政、电讯等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彼此距离缩短,极大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2.影视事业的发展。它的影响有:电影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能 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它奇妙的教化 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它的影响有:(1)它集其他三种媒 介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 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报刊、看电影、看电 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价格低 廉。(2)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 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3)通过互联网,人 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①1909 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②1920 年,中国首 交 通 工 具 影响 内容 航空 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 拉开了序幕。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 民航发展有限。 ④改革开放以后,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加,中国已 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 一定程度低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岳麓版)
报
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形势的急剧变
刊 原因 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 业 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③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①19 世纪中期前后,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 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 报 刊 概况 业 近代前期 国公报》 。②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中 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③维新运 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报纸成为宣 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④ 新文化运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 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互 联 网 影响
► 思维启迪 3: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报纸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 的重要渠道。除报道新闻的功能外,还具有传递信息、通达民情、 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 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 思维启迪 4:互联网与其他媒介相比有哪些优势? 答案: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费用低廉;③ 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 取信息。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上海在第一次鸦片
战争后处于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 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 【答案】 D
3.(浙江省慈溪中学 2012 届高三期中,30)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 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 社会背景是( ) 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
影 视 事 电影 业 的 发 展 电视
①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 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②20 世纪 20 年代 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③新中国 成立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 成为电影主题。④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 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以前。 ①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 业的诞生。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①国家不断增加对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 通 讯 工 具 影响 内容 电讯 国的电讯网络。②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迅速 发展。 到 2003 年末, 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 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 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 思维启迪 1: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是什么? 答案:原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 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 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③工业 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④中 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 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 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④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B.②③ D.③④
二、中国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 1.报刊业走向繁荣。它的影响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中共向国民党展开针 锋相对斗争的武器,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 成立后,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改革开 放以来,各报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丰富了人们 的生活。
①19 世纪 70 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 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②福建巡抚 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 通 讯 工 具 电话 内容 电报 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形成四通八 达的电讯网络。③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 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 事, 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①1875 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 电话。②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 电话公司。③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 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民智渐开
④舆论开放,言论自由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A
4.(河南省洛阳市 2012 届高三期中,16)1986 年 7 月 12 日, 《中 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 京流行黄裙子》 。 谁都没有预料到, 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 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 材料能够说明( )
(3)新式交通,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 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 与社会发展。(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 传输更为便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 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先进的事物,也是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2.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 掠夺。
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 近代后期 《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 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 刊 概况 业 《人民日报》 、 《红旗》等成为宣传党 的路线、政党和方针的主要的舆论工 新中国成立后 具, 《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报刊, 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 容比较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 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 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
2.(江西南昌外国语 2012 届高三期中,6)自德国在中国山东建 成胶济铁路以来,1902-1913 年从淄洲、坊子煤矿掠运煤炭 340 万 吨;与此同时,位于胶济铁路上的昌乐,“地瘠民贫,商业萧条, 自胶济铁路通车以后渐有起色”。这一材料说明胶济铁路的修建 ( ) ①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再发挥作用 观念 ③便利了德国对华经济侵略 A.①② C.①④ 答案:D ②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通
①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 交 通 工 具 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②19 世 纪 70 年代初期, 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打破了 内容 水运 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 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 代化进程。③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 轮船运输业, 获得较快发展, 90 年代后开始萎缩。
第2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变迁
考纲要求
考纲解读
考查角度
了 解 中 国 近 代 以 来 交 主要考查对交通、通讯 交通、 通讯工 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工具进步的表现和发展 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 特点的理解,特别是对 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 考查大众传媒变化的原 大众传媒的 发展 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因,报刊发展对政治运 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 动的影响;影视和互联 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 网则主要考查其与科技 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发展之间的关系
①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 交 通 工 具 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随之,外国近代筑路 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 内容 公路 但发展受到很大限制。②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 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 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偏远山 区也通了汽车。
【解析】
从材料看,“双轮驰”“车舟载离别”表明近代汽
车、轮船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 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于人们生活影响 之深,本题选 B 项。 【答案】 B
1.(陕西师大附中 2012 届高三 10 月月考,9)中国近代史上首次 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C.轮船运输 答案:C ) B.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考点一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①19 世纪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的唐胥铁路, 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 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
交 通 工 具 内容 铁路
格局。 ③20 世纪上半叶, 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 通。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 路, 加强了内地与西北、 西南地区的沟通。 到“九 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 位、世界第四位。1997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 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 思维启迪 2:铁路的修筑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 响。 答案: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生活,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 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 济掠夺。
考点二
大众传媒的变迁
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
(山东省青州市 2012 届高三期中,14)创刊于清咸丰年间 的《上海新报》 ,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 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 “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解析】 ) B.报道国内外大事 D.传播商业信息
(山东聊城莘县实验高中 2012 届高三期中, 39)近代著名诗 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 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 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