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现代文阅读 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的全部内容。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一、小说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
•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
•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
•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2、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3、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4、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
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二、试题举隅
(一)
(为赚金枪班教师徐宁上梁山,宋江、吴用派鼓上蚤时迁去东京徐宁家盗取徐家祖传的一副燕翎砌就圈金甲。
时迁溜进徐宁家院,看见盛甲的大皮匣拴在卧房梁上.)
约至二更以后,徐宁收拾上床,娘子问道:“明日随值也不?”徐宁道:“明日正是天子驾幸龙符宫,须早起五更去伺候.”娘子听了,便吩咐梅香道:“官人明日要起五更出去随班,你们四更起来烧汤,安排点心。
"时迁自忖道:“眼见得梁上那个皮匣子,便是盛甲在里面.我若趁半夜下手便好,倘若闹将起来,明日出不得城,却不误了大事!且捱到五更里下手不迟。
”听得徐宁两口儿上床睡了,两个丫鬟在房门外打铺,房里桌上却点着碗灯.那五个人都睡着了。
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亦皆睡了。
时迁溜下来,去身边取了个芦管儿,就窗棂眼里只一吹,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看着伏到四更左侧,徐宁觉来,便唤丫鬟起来烧汤。
那两个使女从睡梦里起来,看房里没了灯,叫道:“阿呀,今夜却没了灯!"徐宁道:“你不去后面讨灯,等几时?”那个梅香开楼门下胡梯响.时迁听得,却从柱上只一溜,来到后门边黑影里伏了。
听得丫鬟正开后门出来,便去开墙门。
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
梅香讨了灯火入来看时,又去关门,却来灶前烧火。
这个侍女也起来
生炭火上楼去.多时汤滚,捧面烫上去。
徐宁洗漱了,叫烫些热酒上来。
丫鬟安排肉食炊饼上去,徐宁吃罢,叫把饭与外面当值的吃。
时迁听得徐宁下楼,叫伴当吃了饭,背了包袱,扛了金枪出门。
两个梅香点着灯送徐宁出去。
时迁却从厨桌下出来,便上楼去,从槅子边直踅到梁上,却把身躯伏了。
两个丫鬟又关闭了门户,吹灭了灯火,上楼来,脱了衣裳,倒头便睡。
时迁听那两个梅香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
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
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什么响?”时迁做老鼠叫,丫鬟道:“娘子不听得是老鼠叫?因厮打,这般响。
”时迁就便学老鼠厮打,溜将下来,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着皮匣,下得胡梯,从里面直开到外门。
来到班门口,已自有那随班的人出门,四更便开了锁.时迁得了皮匣,从人队里趁闹出去了。
1。
⑴下面句子里加点的词语,对表现时迁的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
..在厨桌下
答:
②(时迁)悄悄
..地背着皮匣
..地开了楼门,款款
答:
⑵小说里三次写到时迁的“溜".这三次“溜”,分别由哪里溜到哪里?
①时迁溜下来(由溜到);
②却从柱上只一溜(由溜到);
③溜将下来(由溜到)。
2。
小说里两次写到时迁用芦管吹灭碗灯,每次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次:时迁溜下来,去身边取了个芦管儿,就窗棂眼里只一吹,把那碗灯早吹灭了。
目的:
第二次:时迁听那两个梅香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
目的:
3.节选的小说片断,体现了时迁哪两个特点,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述。
答:⑴□□□□□□□□□□□□□□□□□□□□;⑵□□□□□□□□□□□□□□□□□□□□。
(各限20字以内)4。
下列各项中,对小说理解、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时迁盗甲不趁半夜下手,要捱到五更,主要是担心徐宁等人四更起床会担心甲已遗失。
B。
“那五个人都睡着了”,“五个人”指:徐宁、徐宁的娘子、孩儿和两个叫梅香的侍女。
C。
时迁出班门口时,机智地随着那些跟天子驾幸符龙宫当班的人,趁乱在四更混了出去。
D。
小说节选片段里共提到五处门:楼门、后门、墙门、外门、班门.其中后门就是墙门。
E.小说节选片段除集中塑造了时迁这一人物之外,也展示了徐宁的
社会地位与性格特征。
(二)
孕妇和牛(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
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
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
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
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
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
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
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
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
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
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
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jì),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
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
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
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
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
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
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
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
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
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
可它们毕竟是字。
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
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
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
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 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C. 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
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E。
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6分)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一)
1.⑴①显出小偷的行动特征,见出时迁娴熟的技艺和高度的机警,文笔贴切传神;
②事情已成功在望,时迁仍很小心,但也有几分得意,人物情态
跃然纸上。
⑵①楼檐楼窗;②楼窗地面;③梁上楼上。
2.第一次:使丫鬟打开厨房后门,出去讨灯火,趁机溜进厨房潜伏下来。
第二次:便于在黑暗中解下盛甲的皮匣,即使有些微响,也
便于潜伏。
3。
⑴身怀绝技的职业小偷;⑵谋略过人,头脑冷静,擅长应变的英雄。
4。
A、E.
(二)
(1)C、E(5分)(A倒地的石碑,说明了乡村落后的文化状况。
B 是为了表明孕妇的虔诚与郑重,为了孩子她要自己去做这样的事情。
D孕妇使用这样的一种声音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动。
)
(2)(6分)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因为做母亲,对文字有了亲切而朦胧的崇仰.
(3)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精神追求。
(4)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
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 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
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
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
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
任与爱。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