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
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级高三期末阶段考试
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黄馥芝林茹卫建颖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

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

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

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

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

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

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战。

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

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摘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材料二:
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

这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

美国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刚发射上天就出现重大故障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使它“起死回生”;苏俄航天员则多次出舱活动修理“和平号”空间站,使它转危为安;当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更是由航天员通过多次太空行走才完成在轨组装的。

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
等。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

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

太空行走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以保障舱外行走航天员的安全;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来维持行动;三是太空中缺少可辨识的参照物,航天员很容易迷失方向。

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很大。

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

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

其中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保障。

同时,为了解决在太空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快慢等安全问题,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自己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

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们不仅给14亿国人传输回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绝美照片,同时也宣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

(摘编自庞之浩《航天员为啥要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
[注]①:再生生保,指再生式生命保障,是人类实现中长期载人飞行最核心的关键技术之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核心舱,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圆满成功。

B.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航天员将通过3个月的在轨驻留、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攻克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C.太空行走的主要内容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等,目前这一技术为部分航天业发达的国家所掌握。

D.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的重要装备,它不仅能帮助航天员抵御恶劣的太空环境,更能向航天员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大气压力和氧气等保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不仅镌刻了国家发展前行的脚步,更振奋了国人昂扬的精神与气概,夯实了国人厚重的自信与底气。

B.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多个首次突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我国逐梦空间站的新征程。

C.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虽然比翟志刚的出舱活动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更大,但他们在出舱活动的类型上是一致的。

D.为了防止自己丢失在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航天员出舱行走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以解决太空行走中的安全问题。

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3分)
A.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4分)
5.假如你是一名科普宣传员,在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计划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你会如何构思自己的宣讲稿?请结合材料,列出自己的宣讲要点。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解冻
迟子建
冰消雪融时,小腰岭人爱栽跟头的日子也就来了。

小腰岭的女人恨透了泥泞,一旦暖阳照拂得屋顶的积雪脱胎换骨,屋檐滴答滴答地滴水了,她们便不愿让老人出门,不愿让男人喝酒,更不愿让孩子玩耍。

不然,她们得一天洗一盆衣服,可是泥泞怎么能阻止得了他们呢? 你时常能在路上,逢着那些栽倒后滚了一身泥水的人。

女人们没办法,只好让家人穿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

若是外乡人这时节来小腰岭,看着一村人衣衫褴褛的,会说:“这村子穷掉底儿了!”
有一个在泥泞中依旧衣着考究的人,他就是小腰岭的小学校长苏泽广。

只要上班,他必得穿上皮鞋和中山装,虽然他倍加小心,可是回家的时候,裤脚还是溅上了泥点,鞋帮沾满了污泥。

他老婆黎素扇,少不了埋怨他几句,说你看看小腰岭的人,谁像你穿成这样,让人笑话!苏泽广说:“我这么多年没穿中山装了,好不容易盼到能穿的日子了,再让它压箱底,不是可惜了吗!”工宣队进驻学校的那年,他被发配到畜牧厂养猪。

平反后的苏泽广官复原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供销社买了一盒鞋油,把皮鞋打得锃光,然后又捧出中山装,让老婆把它熨烫得板板正正的,挂在衣柜最显眼的位置。

小腰岭人看他穿看中山装的样子,有的羡慕,有的则嗤之以鼻,说:“臭老九又抖起来了!”
苏泽广这天下班回家,滚了一身的泥水,显然他是摔倒了。

黎素扇气青了脸,嚷着:“我说让你穿破衣服吧,你非不干!这咔叽布的中山装,洗、熨都费劲,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

”苏泽广吁了一口气,边脱衣服边说,“你得赶快把它洗好晾干,我要去兴林开个会。

”“什么会呀,要去兴林?”黎素扇问。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

”苏泽广说,“邮递员下午送来急件,我打开一看,是教育局发来的,我后天到青峰报到,然后去兴林开个紧急会议,特别注明此事机密,不得外传。


黎素扇“哎呀——”叫了一声,打了个激灵,说:“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苏泽广阴郁地说:“我也这么想。

以前通知开会,什么内容,会期几天,都说得明明白白的。

这次呢,既没说会议议题,也没说要开几天。

而且,怎么会把人召集到兴林呢?我看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黎素扇说,“你要是出了事,我们娘仨怎么活啊?”说着,眼泪落了下来。

“你放心,万一有不测,我会安排好你和孩子的生活的。

”苏泽广说。

黎素扇说:“你估计,能出什么事儿?”
“我们这次去三个人,有两个是刚刚落实了政策回到教育岗位的,另一个呢,是刚成立的招生办的主任。

你说能不能是高考出了问题?”苏泽广似答似问地说道。

黎素扇望着丈夫,说:“不会吧!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想不明白什么事儿,今儿就不费这个脑筋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

家中只剩黎素扇一个人时,她开始帮丈夫打点行装。

想着丈夫离不开书,便把几卷丈夫常看的书也装上了。

不过当她拉上箱子的一瞬,突然想起书是个惹是生非的东西,万一有一天这样的书再遭禁,他不等于带去了几颗炸弹吗?于是又把书抽出来。

苏泽广下午到学校开始清点办公室中他认为该销毁的东西。

他把平素偷闲写的诗一页页从抽屈里翻出,逐一过目。

这时的他宛如一个审判官,裁决着哪些诗该活,哪些该枪毙。

当他读到“我在月下独酌,邀一朵彩云,做我杯中的新娘”,觉得过于小资情调了,就把它放到处决的行列中;就这样,经他裁定,只剩下五首诗了。

他对这五首仍不放心,又仔细端详了一番,发现“我的泪,落入黑暗,于是黑暗有了种子,生长出了黎明”也容易惹祸,便让它作为最后的殉葬者。

他把裁决的诗,连同一卷手抄的《纳兰词》,一并投入走廊的火炉里。

只听“轰——”的一声,那些东西顷刻间就被腾起的火焰吞噬了。

苏泽广叹息一声,离开火炉,回到办公室,枯坐着。

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

只要天气持续晴好,这伤口的面积就会逐渐缩小,直至结痂。

苏泽广走后,小腰岭始终春光烂漫,短短五天,路上的泥泞萎缩了,人们走
路时敢挺胸抬头了。

这天中午,从青峰过来的长途客车上下来一个人,他就是穿着中山装的苏泽广。

他提着大旅行箱,神采飞扬地回家。

吃过午饭,黎素扇问苏泽广:“究竟是啥会啊? 虚惊了一场。


“说了你也不相信。

”苏泽广喜滋滋地说“招我们去,看了两场电影。


“看电影?”黎素扇挑起眉毛,说,“青峰又不是没有电影院,何苦折腾到兴林,连来带去好几天,又是汽车又是火车的,耽误工夫又浪费钱。


“这是好事啊,大好事!说明思想解放的时代到了。

”苏泽广亢奋地说着,从旅行箱里翻出一本书,说是要上班去。

离开学校不到一周,他想得慌。

冰雪完全消融了,小腰岭的村路上,再也没有因泥泞而跌跤的了,人们在春光中忙着翻地,下种。

(有删改)
【注】《解冻》发表于2009年,是一部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为写作背景的短篇小说。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上班,他必得穿上皮鞋和中山装”不仅表现出苏泽广对中山装的珍爱,也表现出苏泽广想突出自己不同于小腰岭人的心理。

B.“小腰岭人看他穿着中山装的样子,有的羡慕,有的则嗤之以鼻”表面上写服装,实则表明小腰岭人们思想上的冲突。

C.在接到开会通知后,苏泽广觉得“凶多吉少”,他的爱人则担心“出了事,我们娘仨怎么活啊”,这表明他们还处在过去的阴影之中。

D.出发前,黎素扇将行李中的书放了又抽出来,而苏泽广到办公室销毁了自己认为不该写的诗作,这表明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小腰岭人特定的生活情形,既照应了标题,又为下文写苏泽广夫妇二人在去兴林开会之前的种种担忧烘托气氛。

B.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传神地表现了苏泽广在时代转变中的“兴奋—忧虑—失望—亢奋”的心理变化状态。

C.作者为读者创设了独具特色的话语情景,一个时代的不幸,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平实的人物对话中徐徐展开,既让人印象深刻,又引人深思。

D.小说聚焦一个普通人物——农村小学校长身上,没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刻意叙述,却可以从日常化的生活中,看到时代的缩影。

8.文中画横线句“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

”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9.有人评论说“迟子建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深藏于‘温情’的底色之下”,请简要分析文中书写了哪些温情。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

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

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
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B.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C.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D.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郎,官名。

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

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B.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

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中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

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

他的建议最终没有施行。

B.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

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有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C.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

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
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教子无方,儿子贪婪残暴,狄仁杰因此被拖累了名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4分) (2)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4分)
14.武则天向狄仁杰征询关于将相之才的人选时,狄仁杰给出了什么样的建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

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

②属玉:鸟名。

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

④莫:即“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照应题目,描绘了一幅孤城风雨图,小市人们避雨在家,以菜蔬艰难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B.颔联远近结合,远眺山水,近观白鹭,这些景物又触动了他的情怀,于是触景生情,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

C.颈联以人起兴。

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与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16.在诗文中反用典故成语,将常见的典故成语翻出新意,古人称为“翻案法”。

例如“莼鲈之思”本用于表达思乡之情,词人辛
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却说“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本诗中也有两处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便把行人在山巅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2)杜甫《登高》中“,。

”连用六个意象,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前人曾将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0分)
吴杰是中国首批参与航天训练的航天员。

从军30多年,入选航天员队伍20余年,他始终坚守使命,追逐飞天梦想,一次次接受祖国的挑选,却又一次次与飞天梦。

即便如此,他每次都是重新出发,时刻准备着,丝毫不懈怠。

以吴杰为代表的航天人还有很多,()。

中国航天梦想,正是由一个个不断追梦、逐梦的人筑造起来的。

要看到,真正担负起航天人这一群体的使命,不仅有那些堪称“英雄”的备份航天员们,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因为有了他们对使命执着的守护,中国速度、中国创造、中国奇迹才能震撼世界。

时间见证了一切。

中华大地的面貌,国家民族的事业,离不开数不清的无名英雄的支撑,少不了默默无闻的人们在背后奋力推动。

“中国号”巨轮仍在破浪前行,我们应该向亿万坚守与奋战的人们致敬,应该以更大的热情与激情投身到新时代的奋斗伟业里,让“功成不必在我”的誓言更加。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失之交臂革故鼎新扶摇直上掷地有声
B.失之交臂焕然一新蒸蒸日上掷地有声
C.坐失良机焕然一新扶摇直上斩钉截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