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网上冬训“十百千”行动 学习心得体会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网上冬训“十百千”行动学习心得体会
本人有幸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网上冬训“十百千”行动,感觉到此次线上培训,农业农村部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早谋划,唐仁健部长亲自上微课,司局领导主讲,十个专题紧扣今年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攻关的内容,百门课程主管专业司局领导和专家们有条理详解,较容易了解今年实施的政策要点,激活了自己思维,理清了工作思路,结合本人从事种业工作,此次学习体会和建议如下:
一、种业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种子和耕地成为八大项内容之一,加强种业基地建设,提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全球疫情期间,部分产粮国家短暂禁粮出口,给我们敲响警钟,同时全球空集装箱调运难,有粮亦运不回来的现象,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运,关系到民生,而种子是粮食的基础的基础,再强调和重视都不为过。

唐仁健部长指出“种子和耕地”是“两藏”战略的两个要害。

李树君老师所作《持续强化种子基地建设牢牢稳住中国饭碗底盘》的内容相当精彩,尤其有关全国种业发展基地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二、建议国家调整制种大县目录,将三明纳入国家级制种基地,宁化、泰宁纳入国家制种基地县。

福建省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杂交水稻种子量最大的省份,农业部
2013年认定建宁为全国首批制种基地县,目前建宁成为全国最大杂交水稻三系、两系制种基地,“北有张掖,南有建宁”,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产自建宁。

同时建宁周边宁化、泰宁发展迅速,自2017年以来均超过2.5万亩,制种面积超过现有国家制种大县认定的标准。

目前,三明全市成全国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制种总产量最高的市、制种组合最合的市,制种最稳定的市。

同时,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视制种基地发展,“十三五”期间每年拨款2000万元支持三明中国稻种基地,今年刘旭、万建明、李家洋、张洪程、谢华安等10位院士向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提出“加快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推进三明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好建议,福建省政府同意“十四五”计划期间延续中国稻种基地6条措施,每年省级财政支出2000万元用于中国稻种基地建设。

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呼吁将三明市、宁化县、泰宁县纲入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县,享受相应制种基地扶持政策。

三、建议明年继续开展冬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进行扩充与创新。

针对南北区域差异大特点,增加地域性专项培训内容或创新经验交谈或各省自行提交创新案例讲座等,给人予启发,推动工作开展。

最后咏诗一首,略表感恩之情。

收获与期盼
网上冬训覆盖全,部长带头学风正。

政策解读思路好,农村振兴导向明。

十个专题详又细,描绘蓝图促落实。

思维拓展门路宽,农业融合乾坤大。

培训创新接地气,科技应用展活力。

实践选题顾差异,明年讲座挂接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