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历史 《改革开放》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同步练习
基础素质
1.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
A.城市开始
B.农村开始
C.国有企业开始
D.沿海地区开始
2.下列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4.为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家采取了()
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C.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D.实行政企分开
5.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的企业是()
A.国有制大型企业
B.国有小型企业
C.合资性企业
D.私营企业
6.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上海
B.珠海
C.汕头
D.深圳
思维拓展
7.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C.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D.农民时间上自由,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算
8.有关国家建立经济特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更多地吸引侨资、外资
B.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C.对外资企业可以提高税收,增加收入
D.引进国外的管理经验
9.有关政企分开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完全脱离了政府
B.政府下放一部分权力给企业
C.企业有自主经营权,政府作宏观调控
D.政府、企业各自为政,没有任何关系
10.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有()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卷探究
11.下表是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三年统计表,认真阅读后,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农村改革在这里走出了第一步,请问这里采取了什么政策?
(2)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理由。
12.下图是邓小平同志为深圳特区的题词,阅读后请回答:
(1)题词中的“经验”指的是什么?
(2)除深圳经济特区外,请你列举当时设立的另外三个经济特区。
自设创造
建议同学们根据《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变化一下形式,出一填表题。
参考答案
8.解析:我国在1980年开始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依靠特区,来吸引更多的侨资、外资,更多更好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在此期间国家采取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也是其一措施。
故C 项表述不符合实际,A、B、D都是正确的说法,答案为C项。
答案:C
9. 解析: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缺少活力。
政企分开,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企业有自主经营的权力,政府作宏观的指导、调控等。
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答案:C
1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粮食产量逐年递增。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丰收。
12.(1)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
(2)珠海、汕头、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