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文明白得“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2.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明白得题目所包蕴的深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
1.诗歌导入:
当2021年那场百年罕见的洪水毫无预兆席卷而来,大地失去了光荣,华厦赶忙变废墟,良田转眼已沧海,难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危险的时刻,最可爱的英雄们驾着冲锋舟四处营救百姓,跳进混浊的狂浪中充当中流砥柱!但是肆掠的洪水依旧把大堤撕开了口子,如猛兽般的洪水一泻千里,所有的交通瘫痪,所有的房屋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就连回家的路都显得那么的遥远。
洪水啊洪水,你什么缘故这般无情?你看,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了什么!把我们的校园变成了什么!现在的山村是充满了死亡的恐惧。
就在这时,一群穿穿迷彩服的钢铁战士又显现在我们周围,一瓶水浇灌了我们的心田,一袋米饱含了一段军民鱼水情!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
2.师:同学们,你们看完那个短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些画面?你想说一些什么?
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段关于抗洪抢险的英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
是村子通往别处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
但是有一天清晨,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怎么说是场如何样灾难的呢?
4.学生们交流。
5.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洪灾,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物——老汉(板书:老汉)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第一要渲染气氛——制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那个环节的设计,我要紧让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险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出现出了如何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
3.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画线。
(2)朗读,体会。
(3)汇报交流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残,威逼着人们的生命。
②水位在不断上升,情势越来越危险。
(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并说说什么缘故要如此读;教师范读,请学生评判;师生一起再读。
)
③这些句子专门多都采纳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学生说句子。
)4.想象体验:
(1)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埋住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靠近。
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
人们还睡得正香呢。
突然一声惊叫,大伙儿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当时他们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模样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后请学生板书从文中找到的。
)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
因此,在那个环节,我要紧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 师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做出了如何样的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如何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同样请学生将描写老汉与村民不同表现的板书出来。
)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句。
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
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如何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什么缘故要如此读,再大伙儿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
5.事实上老支书和所有父母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亲小孩,桥塌了,老支书看起来要喊什么,你猜想他想喊什么?请拿起自己的笔写出老支书没来得及喊出的话。
6.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汉说的话。
(学生谈到哪,就读到哪。
)
①连日来的大雨,让老汉揪心啊,他整夜整夜睡不着,可怕的情况依旧发生了,看着你拥我挤的村民,老汉沙哑地喊话……
②在洪灾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独通道旁,他想:“我不能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③面对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汉平复地想,这么乱可不行,我得操纵局面,指挥他们逃生,因此他沙哑地喊话……)
①老汉看到自己的亲小孩挤到了前面,心想先人后己是党的纪律,亲小孩也不能例外,他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了亲小孩,吼道……到最后只剩下他和亲小孩两个人时,他用力把亲小孩推上了木桥,大声吼道……木桥塌了,亲小孩被洪水吞没了,老汉大声喊着……
②木桥在呻吟了,老汉用力把亲小孩推上了木桥,大声吼道……木桥塌了,亲小孩被洪水吞没了,老汉肝肠寸断,他悲怆地喊着……
③洪水吞没了他的亲小孩,老汉心如刀绞,失望地喊着……
7.师: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能够看出他是个如何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如:他第一个来到桥边,却没有只顾自己逃生,他是个先人后己的人。
)
8.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掀开后,内心难以安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动。
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仰慕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汉)什么缘故文章要以“桥”为题?
(还能用什么做题目?)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颂扬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如:(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过死亡的生命桥啊!”
(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设计意图】为了深化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颂扬老汉,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久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五、启发想象,寄予无限哀思。
1.师:确实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过死亡的生命桥。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得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自然段。
2.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3.练笔(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夫君和她亲小孩。
泪眼模糊之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亲小孩深情的呼吁;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们拿出小练笔,接着往下写。
4.交流:
生①:她看见了慢慢流淌的小河,却看不见老伴忙碌的身影;她听见了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却听不见亲小孩爽朗的笑声。
生②:她看见老伴看起来站在水中微笑,却看不见老伴贴心的关爱;她听见了小鸟的啼叫,
却听不见亲小孩亲亲热热地叫一声“妈”。
生③:她看见了那冲垮的木桥的残桩,却看不见老伴过桥时坚实的背影;她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却听不见亲小孩真心的问候。
生④:她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却看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她听见了______________,却听不见________________。
5.总结: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
但,此刻,
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差不多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
那确实是:生命桥、爱心桥、责任桥
6.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一座座为我们架起生命桥的英雄们吧!请看98抗洪《为了谁》
【设计意图: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
要做到这些,有感情的朗读必不可少,引导读出感情不可或缺;启发想象,总结升华,印象深刻,引起共鸣。
】
六、作业套餐
1.摘抄文中环境描写的词句。
2.练笔誊正。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