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工程-3系统结构(精简版)
系统科学工程-3系统结构(精简版)
![系统科学工程-3系统结构(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e396e6524de518964b7d3b.png)
结构的概念与定义
结构是整体的构架”。
2、结构的实例
(1)、原子的结构:大家知道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所组 成的,组成原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电磁相互作用。 (2)、生物体的结构。生物体有许多层次,根据米勒的《生命 系统理论》广义生命系统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 个体、群体、国家、联合国等7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生 命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 (3)、社会的结构。研究一个社会或社会系统可以从政治、经 济、文化(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方面都有 它们特殊的结构问题。 (4)、企业内部的结构。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在 它内部不仅包含多个部门、层次,还涉及多个方面、多 种功能等。 (5)、计算机的结构。 (6)、语言文字的结构。 (7)、科学的体系、理论的结构。
系统中的秩序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是一种依靠与外界交换物质、能 量、信息来维持和发展自身有序性的特殊系 统。 输入 输出
“熵与负熵”
热力学熵:系统的状态参量 1872年玻尔茨曼关于熵的统 计解释:无序的量度 S = Kb log W
其中S表示系统的熵;W表示可能状态数 K为玻耳兹曼常数Kb=6.23X 1023
2、关联的性质与种类
关联性的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相互作用的性质。如物理化学中的不同力的相互 作用 数学中的比例关系。如成分的比列与分布 生物的亲缘关系,竞争关系 社会中的不同社会关系,如工作,领导,朋友等 群体中的各种关系,如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不同的性质
协调,和谐,匹配
如何界定内部的协调,和谐? 定性特征: 1、整体结构稳定,高效,功能最大化; 2、元素之间相互协同, 定量特征: 1、整体功能极值,优化 2、个体之间“无冗余”
系统结构工作原理
![系统结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6d9e1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a.png)
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1. 什么是系统结构•简单来说,系统结构是指一个系统的组织方式,即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的总体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 系统结构的重要性•合理的系统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便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系统结构对于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好的系统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3. 常见的系统结构类型单层结构•单层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系统结构,所有组件都位于同一层级,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关系。
分层结构•分层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级,每个层级有不同的功能和职责,各层级之间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
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
对等结构(P2P)•对等结构中,各个组件(节点)具有相同的权利和地位,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不存在中心化的服务器或控制节点。
总线结构•总线结构将系统中的组件通过共享的总线连接起来,各个组件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4. 系统结构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明确定义组件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使得系统中的各个组件可以协同工作,共同实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接口定义•每个组件之间的接口需要明确地定义,包括输入输出参数、数据格式、调用方式等。
•接口的定义需要根据系统结构的类型和需求进行设计,确保组件之间的协作顺利进行。
通信方式•不同的系统结构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包括同步通信、异步通信、消息传递等。
•通信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并发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数据传输•系统结构中的组件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包括参数传递、文件传输等。
•数据传输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问题。
5. 总结•系统结构是一个系统的组织方式,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常见的系统结构类型包括单层结构、分层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对等结构和总线结构。
系统结构知识点总结
![系统结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01b0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2.png)
系统结构知识点总结一、系统结构的概念系统结构是指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系统工程理论中,系统结构是系统工程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设计和实现。
系统结构的优劣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表现和效果,因此系统结构的设计是系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系统结构的特点1. 多样性: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因此系统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 整体性:系统结构是系统的总体框架,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3. 层次性:系统结构往往具有层次结构,其中上层结构影响下层结构,下层结构又反过来影响上层结构。
4. 动态性:系统结构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系统的发展和演化,系统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三、系统结构的基本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系统组件只负责一个功能,避免功能交织造成的复杂性和难以维护的问题。
2. 开闭原则:系统结构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使得系统可以灵活地调整和扩展。
3. 依赖倒置原则:系统中的抽象应该不依赖于具体实现,而具体实现应该依赖于抽象。
4. 接口隔离原则:系统中的各个组件应该具有独立的接口,避免不必要的依赖和耦合。
5. 最小化依赖原则:系统结构应该尽量减少模块之间的依赖,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脆弱性。
四、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1. 自顶向下设计:先设计系统的整体框架,再逐步细化到具体的模块和组件。
2. 分而治之: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模块和组件,分别进行设计和实现,最后进行集成测试和验证。
3.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可重用的模块,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4. 面向对象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系统抽象成一组对象,通过对象间的交互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五、系统结构的常见模型1. 分层结构模型:将系统分解成若干水平层次的模块和子系统,每一层次都有单一的职责和功能。
2. 客户-服务器模型:将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交互,服务器端负责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第三版) 汪应洛 第四章 工程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第三版) 汪应洛 第四章 工程系统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cbfa6fc231126edb6e1a10e7.png)
〔二〕工程系统方案体系
阶段
步骤
阶段
步骤
〔1〕工作活动排序 〔2〕持续时间估算 〔3〕编制进度方案 〔4〕进度方案管理
一、准备阶 段
二、绘网络 图
三、时间参 数计算并定 关键线路
四、编可行 网络计划
1.确定网络计划目标 2.调查研究 3.方案设计
4.工程项目分解 5.逻辑关系分析 6.绘制网络图
图4-6 里程碑图
项目名称 里程碑事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上中 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技术方案确定
30/1 ▲
研究试验
15/4▲
技术设计
15/5▲
制作组装
15/6▲
第三节 工程系统运行管理
二、工程系统的进度管理
〔二〕工程系统进度方案的方法
如果网络方案中各项工作及其持续时间和各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都是确定的,就是确定型网络方案,否那么属于非确定型网络方案。
第三节 工程系统运行管理
一、工程系统运行管理概述
〔一〕工程系统组织管理
〔1〕组织工作
检查组织的效率并采取措施
〔2〕组织设计
〔3〕组织规1划组.确织定
2.明确所需 3.根据资源 4. 5.权力和信息 要的工作并 和环境把工 授 关系的横向
6. 控
目标
加以分类 作分成组 权 和纵向协调
制
〔4〕组织结构形式
第二节 工程系统规划与设计
一、工程系统的规划
〔二〕工程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步骤
〔3〕能够形成一个关于工程系统技术和使用要求正确、完整、合理, 并且具有可追踪性的系统工程文件系统,为软件、硬件、生产制造的实 施提供依据;
系统结构教程知识点总结
![系统结构教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4fdb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2.png)
系统结构教程知识点总结1. 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是指一个系统的组织和功能的方式,它由一组相互作用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组成。
系统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件: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包括软件模块、硬件设备、通信协议等。
(2) 交互关系: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包括数据传输、控制流程等。
(3) 性能特征: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可用性等性能指标。
(4) 设计原则:系统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模块化、高内聚低耦合、可扩展性等。
2. 系统结构的原理系统结构的设计和实现是有一定原则和方法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系统结构设计的原则:(1) 模块化: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和接口,模块之间的接口是清晰明确的,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2) 高内聚低耦合:模块之间的内聚度高,即模块内部的元素之间互相关联度高,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低,即模块之间的影响和依赖性低,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 可扩展性: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很容易地增加新的功能模块或者改变现有的模块,而不会对其他模块产生过大的影响。
(4) 性能优化: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系统的性能特征,比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需要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3. 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系统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可维护性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系统结构设计方法:(1) 自顶向下设计:从整体上考虑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然后逐步细化设计细节,逐级完成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开发。
(2) 自底向上设计:先设计和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然后逐步将这些模块集成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 面向对象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分解成对象,每个对象有自己的属性和行为,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交互。
(4) 服务导向架构:将系统分解成一些服务模块,每个服务模块提供一定的功能服务,并且可以被其他模块或系统调用。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5aee0d0f46527d3240ce0ed.png)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是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或者说是系统联系的全体集合。
联系就是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它是要素构成系统的媒介。
要素间的联系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联系的形式,联结链的多少,联系的强度。
系统结构与系统要素、联系相比,层次要更高,而且显得更为复杂,系统内每一要素与联系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结构的变化。
系统结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多维性。
通常有以下几种:(1) 时间结构,诸要素随时间推移而形成联系的组合形式。
(2) 空间结构,诸要素在空间上的联系形成的排列组合形式。
(3) 时空结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统一体。
系统结构的基本特点: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
系统结构,也用来表述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级机器间界面的划分和定义,以及对各级界面上、下的功能进行分配。
各级都有自己的系统结构。
有些系统,特别是大型系统,为了便于研究,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子系统在大系统的活动中起一个元素的作用,但是在需要考察子系统的构造时,又可将它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例如,一个国家是个大系统,它由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文化教育子系统、国家安全子系统等组成。
而这些子系统又分别由若干个更小的子系统组成,如经济子系统由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等子系
统组成。
元素-子系统-系统这种表达系统层次构造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这种分解不是唯一的。
系统工程考试精简版复习
![系统工程考试精简版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6358e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f.png)
2.一、1.系统: 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络、互相作用旳要素所构成, 且具有特定功能、构造、环境旳整体。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种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措施论、措施与技术旳总称, 属于一门综合性旳工程技术。
系统分析: 是在对系统问题现实状况及目旳充足挖掘旳基础上, 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措施, 对系统旳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旳分析, 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或满意旳系统方案提供决策根据旳分析研究过程。
4.模型:实现是系统旳理想化抽象或简洁体现, 他描绘了现实系统旳某些重要特点, 是为了客观旳研究系统而发展起来旳。
模型三个特性: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旳抽象或模仿 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旳问题有关旳原因构成 3.它表明了有关原因间旳互有关系。
模型化:构建系统模型旳过程及措施。
(注意兼顾到现实性及易处理性)5.构造模型: 定性体现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旳本质上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和关联状况旳模型。
构造: 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互有关联旳方式。
构造模型化: 建立系统构造模型旳过程。
构造分析: 是一种实现系统构造化模型并加以解释旳过程。
6.系统仿真: 就是根据系统分析旳目旳, 在分析系统性质及其互有关系旳基础上, 建立能描述系统构造或行为过程, 且具有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旳仿真模型, 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 以获得对旳决策所需旳多种信息。
7.系统动力学: 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等)、运用DYNAMO仿真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系统旳仿真试验,从而研究系统构造、功能和行为之间旳动态关系。
特点: (1)多变量(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3)以仿真试验为基本手段和以计算机为工具(4)可处理高阶次、多回路、非线性旳时变复杂系统问题。
8.系统评价: 就是全面评估系统旳价值。
9.管理决策分析: 就是为协助决策者在多变旳环境条件下进行对旳决策而提供旳一套推理措施、逻辑环节和详细技术, 以及运用这些措施和技术规范地选择满意旳行动方案旳过程。
系统及系统结构PPT课件
![系统及系统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9169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0.png)
系统设计的方法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模块化设计方法
将系统视为一系列对象,通过对象之间的 交互实现系统的功能。
将系统划分为一系列模块,每个模块完成 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
层次化设计方法
原型化设计方法
将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模块,每个层次 完成特定的功能,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 通信。
先设计一个原型系统,通过不断迭代和优 化,最终形成完善的系统。
面向对象方法
将系统中的实体抽象为对象,通过对象之间 的交互实现系统功能。
原型法
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根据用户反馈进 行修改和完善。
敏捷开发方法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快速迭代开发,强调团 队协作和沟通。
系统开发的工具和技术
IDE
集成开发环境,如Eclipse、Visual Studio等。
数据库
用于存储和管理系统数据,如MySQL、Oracle等。
详细描述
CRM系统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它通过集中管理客户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营销 手段,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CRM系统能够实现销售、市场营销和服务支持的自动化,帮助企业 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案例三
总结词
通过网络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交易和管理 ,提高交易效率和便捷性
详细描述
ERP系统是一种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如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生产、销售等整合到 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通过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 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案例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总结词
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客户信息的集中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计算机系统结构密训
![计算机系统结构密训](https://img.taocdn.com/s3/m/e9798c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9.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密训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它涉及到计算机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连接方式、层次结构等方面。
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它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和寄存器等部分。
ALU用于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CU负责控制指令的执行过程,寄存器用于暂存数据和指令。
2.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的数据和指令。
主要包括内存(RAM)和外存(硬盘、光盘等)。
内存是计算机中实时存取数据和指令的地方,而外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指令。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有屏幕、打印机、音箱等。
输入设备将外界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和结果展示给用户。
4.总线: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个组件的通信线路。
它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负责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器地址,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5.指令集架构: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规范。
它决定了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指令和支持的数据类型。
常见的指令集架构有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
6.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指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任务,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它可以通过并行算法和并行硬件来实现。
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式有并行计算、向量计算和并发计算。
7.系统层次结构:系统层次结构描述了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组织关系。
常见的系统层次结构有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将数据和指令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哈佛结构则将其分开存储。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3c04f2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a.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其内部结构和组成部分称为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硬件层、操作系统层、编程语言层、应用层和用户层,每个层次的结构和组成部分都不同,但彼此之间却相互关联。
硬件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最基本的层次,包括计算机的主板、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这些硬件组成了计算机的物理部分。
其中,CPU 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核心,它能够执行各种计算、运算和控制操作,使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操作系统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第二层次,包括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各种系统服务,这些软件组成了计算机的逻辑层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大脑”,它负责计算机资源的管理、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等,以保障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运行。
编程语言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第三层次,包括各种编程语言和编译器等,这些软件可以让程序员能够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应用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第四层次,包括各种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让用户完成各种计算、办公、娱乐和通讯等任务。
用户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最高层,包括计算机的终端用户和计算机的外部环境,比如网络、打印机、扫描仪等,这些用户能够直接接触、使用和操作的设备和软件。
以上五个层次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结构,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立的构成和作用,但也相互依存和联系,这种结构可以让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工作,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中,CPU的设计和实现尤为复杂和重要。
CPU需要具备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之间往往具有矛盾性。
CPU的设计需要涉及到微处理器芯片的制造、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开发、指令集架构的设计和实现等多个方面。
指令集架构是CPU设计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部分,它定义了所有可执行的指令的格式和功能,以及CPU的寄存器、内存地址空间等的规范。
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中,主流的指令集架构有CISC、RISC和VLIW等几种,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专升本《计算机系统结构》
![专升本《计算机系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b199e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b.png)
专升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的关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计算机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以下是关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一篇1200字以上的专业文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外设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研究如何将这些硬件和软件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指令流水线、存储器层次结构、总线系统和I/O系统等内容。
其中,指令流水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
指令流水线将指令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只执行一个操作,从而可以并行执行多个指令。
通过指令流水线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效率,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延迟。
存储器层次结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主存、高速缓存和辅助存储器等。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在速度、容量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高速缓存是CPU和主存之间的一种高速存储器,用于存放经常访问的数据和指令。
通过高速缓存可以减少CPU访问主存的次数,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总线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交通系统,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中不同部件之间的数据和信号。
总线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地址,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总线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带宽、传输速度和信号干扰等因素,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I/O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输出系统,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I/O系统主要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I/O接口等。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设备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中,I/O接口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设备。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3版)教学课件第1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3版)教学课件第1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e3a763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7.png)
解释:每当一条N+1级指令被译码后,就直接去执行 一串等效的N级指令,然后再去取下一条N+1级的指令,
依此重复进行。
解释执行比编译后再执行所花的时间多,但占用的 存储空间较少。
▲
9/79
1.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
1.2.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
1.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定义 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 特性。
部件加速比
=
[
(1
-可改进比例)
可改进比例 + 部件加速比
]
×总执行时间改进前
▲
24/79
1.3 定量分析技术
系统加速比为改进前与改进后总执行时间之比
加速比 = 总执行时间改进前 总执行时间改进后
=
1
可改进比例
(1-可改进比例)+ 部件加速比
▲
25/79
1.3 定量分析技术
例1.1 将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20倍,但该功能的处理时间仅占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40%,则采 用此提高性能的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少? 解 由题可知,可改进比例 = 40% = 0.4,
部件加速比 = 20 根据Amdahl定律可知:
1
总加速比
=
0.6
+
0.4 20
= 1.613
采用此提高性能的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到原 来的1.613倍。
▲
26/79
1.3 定量分析技术
例1.2 某计算机系统采用浮点运算部件后,使浮点运算速 度提高到原来的20倍,而系统运行某一程序的整体性能提高到 原来的5倍,试计算该程序中浮点操作所占的比例。 解 由题可知,部件加速比 = 20,系统加速比 = 5
系统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系统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da2b1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c.png)
系统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1. 介绍系统工程是一种将工程技术、管理方法、科学原则、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让同学们掌握和熟悉系统工程中各种方法和工具,在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电子商务网站。
学生们需要对该网站进行分析和设计,并且根据设计进行实现。
具体的内容如下:1.分析需求:根据网站功能,分析用户需求。
2.设计网站功能:根据用户需求和电子商务网站基本功能,设计网站功能。
3.撰写详细的设计文档:包括系统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用户手册和测试计划书。
4.实现网站功能:根据设计文档完成网站开发。
5.运行和测试:在运行和测试阶段,要求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6.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践过程和测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汇报。
3. 设计步骤1.需求分析:•确定网站需求,进行竞品对比。
•进行用户调研,确定用户需求。
•思考产品策略,明确产品目标。
2.功能设计:•详细设计各个功能,包括电商流程等。
•设计产品架构,确定系统模型。
3.文档编写:•编写系统设计文档,明确网站规范和流程。
•编写详细设计文档,明确系统各个功能的设计。
•编写用户手册,帮助用户使用网站。
•编写测试计划书,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网站开发与实现:•进行开发环境的搭建。
•使用本课程相关的工具和技术进行网站实现。
5.网站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以测试程序的单独部分。
•进行集成测试,以测试网站各模块的兼容性。
•进行系统测试,以测试网站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进行验收测试,并收到用户的反馈意见。
根据反馈意见,然后作出修改和调整。
6.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过程和测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在汇报中展示实验的全部过程。
4. 设计要求1.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需自行管理时间,保证任务按计划完成。
2.完成设计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提交报告,获得确认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第三版) 汪应洛 第九章 系统工程管理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第三版) 汪应洛 第九章 系统工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b9bda177232f60dccca1c5.png)
二、技术创新管理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
技术创新是指从采用一项直接以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为根底的关于新的产品、材料、工艺或其它系统,以 及对已有的上述系统进行实质性改进的设想或方案的 决策开始而进行的(应用)研究、开发、设计、起草产 品说明书、制造生产样机、试生产、生产准备直到正 式投产的一系列活动。
n
XijVj Xj
j1
(j1,2, ,n)
Page 29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
基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可以进行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产业 关联分析。
目前投入产出分析中利用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计算后向联系系 数〔影响力系数〕、利用完全分配系数矩阵计算前向联系系数〔 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影响力系数: 式中:
•
b ij
Page 9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
组织是由各种专门知识水平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它 具有明确的目标、有序的结构、有意识协调的活动并同 外部环境保持密切联系,以完成一种或多种职能。
系统工程管理需要通过组织结构等设计来促进人员 的有效沟通,借助技术能力和信息反响来实现系统的功 能。
Page 10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
Page 26
系统工程简明教程
表9-2 静态投入产出简易表
投入
产出
1
中
1
间
2
投
入
.
.
.
n
最初投入
总投入
中间需求
2
…
n
Xij
Vj Xj
最终需 总产出 求
Yi
Xi
其中Xij为当期第i部门对第j部门生产产品的投入量,Yi为当期第i部门提供的最终需 求,Vj为当期第j部门生产的最初投入,Xj为当期第i部门的总产出。
计算机系统结构3
![计算机系统结构3](https://img.taocdn.com/s3/m/4151656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a.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31、什么脉动阵列机,其结构特点是什么?它是具有脉动阵列结构的处理机。
脉动阵列结构由一些处理单元加上若干锁存器构成。
阵列内所有处理单元的数据锁存器受同一时钟控制,运算时数据在阵列结构的各个处理单元之间沿着各自的方向同步前进。
就象血管液流一样,称为脉动阵列机。
脉动阵列机的结构优点是:1)结构简单,规则,模块化强,可扩充性好2)处理单元间数据通信距离短,规则,使数据流和控制流的设计,同步控制均简单规整3)脉动阵列机中各处理单元同时运算,并行性极高,可通过流水获得很高的吞吐率4)输入数据被多个处理单元重复使用,减轻阵列与外界I/O通信量,降低系统对主存和I/O系统频宽的要求。
脉动阵列机的缺点是:其构形与特定任务和算法密切相关,具有专用性,限制了应用范围。
2、什么是控制流工作方式?什么是数据流工作方式?对两者进行比较。
控制流工作方式是指计算机在程序计数器集中控制下,顺次执行指令。
数据流工作方式是只要一条或一组指令所要求的操作数全部准备就绪,就可立即激发相应的指令或指令组执行,执行的结果又可能激发等待该执行结果的一些指令。
控制流方式:通过访问共享存储单元让数据在指令间流动;指令执行顺序隐含在控制流中,受程序计数器控制;专门使用控制操作符来实现并行处理;有程序计数器;有数组。
数据流方式:没有共享存储数据的概念,是数据的显式流动(数据令牌);受数据相关性的制约,基本上无序;不需要检查和定义程序中的并行性;无程序计数器;无数组。
3、试简述数据流机的特点1)对强相关性的程序,数据流机的效能反而比传统控制流机效率还低;2)在数据流机中为建立、识别、处理数据令牌标记,需时间和空间开销3)数据流机不保存数据组,对数组、递归等高级操作较难管理;4)数据流机中变量代表数值不代表存储单元,所以程序员无法控制存储分配;5)数据流机中互连网络设计困难,I/O系统也不完善;6)数据流机中没有程序计数器,使诊断和维护较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系统中的7种基本要素
(1)、核心要素 对系统的整体结构与行为进行控制与调整 的“首脑”或“领导核心”。如人体中的大 脑,企业中的领导班子,计算机中的中心控 制器(CPU)。
(2)、动力要素 为系统的运动提供动力和能源的“发动 机”,
(3)、基础要素 支撑系统的“骨架”和基础,作用是保持系统 整体的相对稳定,如房子的栋梁和地基、人的骨骼。 (4)、自复制要素
(7)、转换要素 转换要素担负着系统内部物质、能量、信 息的转换、处理工作。如消化系统
关键要素(元素)
关键是指能够起决定作用的元素:这样 的元素有可以分为两类: 处在关键位置的元素: 如开门的钥匙,战略要地,关键部门; 边界元素等等 处在关键时刻的元素: 如作物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肥料;
特殊元素
相对于一般元素与要素而言,在系统中常常出 现一些“特殊”元素,它们通常并不起主要作 用,但常常充当“另类”,表现出“特立独行” 的特征,如造反的头头,特殊利益集团,人体 中的肿瘤,材料中的裂痕,杂质,空洞等。一 旦到了某些特殊场合(时间,地点)就可能 “突然”成为“领袖”,对系统的功能与演化 发挥关键作用。 正因为如此,它们的行踪值得引起“适度 地”关注。特别是在非常规的情况下,他们的 动向、趋势更值得严加“监视”。
பைடு நூலகம்
(1)、对偶构形
对偶型是由两个元素组成的构形,它的特点是: ①、它只有或只考虑两个元素的相互作用,即 使是一个复杂系统也把它“一分为二”简化为 两个元素构成的系统; ②、它不考虑中间环节和相互作用中的延迟, 否则就变成了多极作用。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图2—3),对偶中的 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是反馈作用:
多级的星形,每个局部都构成星形(图2—5)。
(3)、环形构形
环形构形是由两个以上元素构成的首尾相连的环 形,如因果环、生态链、催化循环、超循环等。从形 态来讲可以把环形构形看作是在对偶构形中增加了某 些中间环节,因此,对偶构形中许多特征在环形构形 中仍然存在。除此之外,环形构形还有以下特征: ①、环形构形中的元素不少于3个,这已经具有 了 复 杂 系统的基本条件,因此它具有许多简单系统所没有的 特性,如自催化、混沌等,它都具有。
性态复习
1、性态描述与评价的前提:立场,视 角,方法,测度 2、定性描述的内容:属性功能价值, 稳定性,可控性,主动性 3、定量描述的内容:总量,特征,界 线 4、评价的内容:定价标准,排序
第三讲 系统结构与内部网络
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是由外部现象 到内在原因,进而寻找变化发展的环境, 外部动力与内部机制,据此形成方案, 做出决策,最后实施。 结构分析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外 部性态与内部构成的关系。也即结构与 功能的关系。
负熵:熵的减少
案例:管理中的秩序
企业中的内部制度 企业文化,原则,规矩 企业组织的结构(管部门间的关系) 企业联盟间的关系
四、构型
1、整体的构型反映了不同秩序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秩序的关系” 2、构形是指所元素的整体关系,其中包括: 比例,搭配,关联的方式,方位,图形,模 式。
系统的六种基本构型:
2、关联的性质与种类
关联性的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相互作用的性质。如物理化学中的不同力的相互 作用 数学中的比例关系。如成分的比列与分布 生物的亲缘关系,竞争关系 社会中的不同社会关系,如工作,领导,朋友等 群体中的各种关系,如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不同的性质
协调,和谐,匹配
如何界定内部的协调,和谐? 定性特征: 1、整体结构稳定,高效,功能最大化; 2、元素之间相互协同, 定量特征: 1、整体功能极值,优化 2、个体之间“无冗余”
自复制要素是系统个体的“复制器”,即制造 或产生出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个体”的机构。作用 是在系统个体消亡或更新换代中保留系统的基本信 息(遗传信息)。 (5)、边界要素 处在系统边界的元素,作用有两个,一是把系 统与外界隔开,二是作为系统与外界联系的纽带, 充当系统开放的门户和通道。
(6)、传输要素 传递信息与输送物质、能量,由各种线路 和管道所组成,许多系统的运行之所以不正常, 经常是由于内部传输线路不畅通所引起的。
3、关联的强度 关联强度是指关联的紧密程度,稳定, 强壮,抗损毁程度 强度可以量化 。如物体间相互作用的 强度。 系统科学中通常用元素间的物质、能 量、信息的交流量来刻画关联的强度。 如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国与国之间 的贸易额,人员交流数量,成分,资源, 信息,物质交流的数量(流速与流量)
三、秩序
1. 2. 3.
4.
5. 6.
元素人如何影响系统?
1、元素的性质:取决于该元素在系统内 部承担的功能或扮演的脚色 2、元素的数量: 3、元素的种类 4、元素本身的构成,(元素与子系统)
2、要素
要素是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元素 是对整体性质和结构起主要和关键作用的元 素;
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同类系统共同拥有 系统存在全程相关 承担着系统内部的基本职能
②、环形构形中既然首尾相连,就在整体上无首尾之分, 只要从环中任何一点发出的作用,最终又回到它自己。 因此,环形从本质上讲是并行的。
环形构形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 一个是艾根的“超循环”理论(图2—6) , 一个是福雷斯特的“动力系统理论”。
福雷斯特的“动力系统理 论”。
系统中可以划分出若干个循环,其 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即由它来决定 和控制其他循环,全力找出主循环,就 可以抓住问题的关键。如学校中教与学 之间的信息流动,生命体中的血液循环 系统和神经网络。企业中的人流,物流, 信息流等。这是弗雷斯特的系统动力学 或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关联的界定
系统的元素之间可以有各种联系,但不是 所有的联系都对系统整体性发生影响, 其中两元素之间
直接关系整体属性的关系称 为(定义为)元素间的关联。
1、关联的数量
系统内部的关联总数原则上等于:
种类数乘以种内个数;
如果不考虑种类,关联数可以运用初等 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法则,设n为元素个数, 最大关联数为:
元素间相对稳定的关联所形成的整 体构架”。
广义的结构:整体由什么构成和如何构 成的问题.
结构的概念与定义
结构是整体的构架”。
2、结构的实例
(1)、原子的结构:大家知道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所组 成的,组成原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电磁相互作用。 (2)、生物体的结构。生物体有许多层次,根据米勒的《生命 系统理论》广义生命系统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 个体、群体、国家、联合国等7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生 命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 (3)、社会的结构。研究一个社会或社会系统可以从政治、经 济、文化(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方面都有 它们特殊的结构问题。 (4)、企业内部的结构。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在 它内部不仅包含多个部门、层次,还涉及多个方面、多 种功能等。 (5)、计算机的结构。 (6)、语言文字的结构。 (7)、科学的体系、理论的结构。
针对你所选择的案例,根据以上分析方 法,找出: 1、有哪些基本要素?它们各自承担了哪 些基本功能? 2、有哪些关键要素?它们在什么时间, 地点其关键作用? 3、这些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当一个发 生变动时对其它的有哪些影响?
二、关联
整体构架就是由各种关联按特定的方 式组成的。具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元素之间一对一的特殊关系--关联、 元素之间一对多的关联-- 秩序 元素之间多对多的联系--构架
系统与网络是观察世界的两个 不同视角
环 境 要素
整体,内部网络
系统边界 关联 其他系统
其他元素
外部网络连接 其他系统
本章内容:
引言:整体结构与内部网络的 基本问题 一、部件,元素,要素,子系 统 二、关联、秩序与层次 三、内部网络,构型 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引言、结构的含义与问题
狭义的结构:整体内部构成的方式(通 常是指静态连接方式) “结构是系统
1、序 --关联的关联
系统内部的次序或秩序是元素组织方式或形式的 体现。 秩序也有数量,一个秩序对应一个“规矩” (1)、数学中的序: 最简单的秩序是区分前后(先后)的秩序 偏序、全序、良序,序数
图形的序--对称元素的多少
(2)、物理学中的序--对称性破 缺
对称性---变换中的不变性
“对称性破缺”就是对称元素的减 少。 对称与对称破缺是现代物理学 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结构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与网络由哪些部件(元素, 节点)构成的? (2)如何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3)整体构型与内部网络 (4)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性态的内在原因,
怎样的结构式的整体属性优化?)
一、元素与要素
1、元素
(1)、组成部分是相对系统整体而言的,元素 是系统中不可再分的“基元 系统结构只涉及构成该系统的元素这“一 个层次”,而不涉及元素本身构造的“下一 层次”。
康托尔三分集
科赫(Koch)曲线
(5)、网状构形
网状构形是另一种重要的复合构形,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中的许多连接方式都是网络型的。随着现代信 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全新的网络社 会,这就激起了人们对网络构形极大的兴趣。
①、从局部看,网络是串联与并联的结合、是星形与环 形的复合。使它具有了它们所不具有的特性。如星形 的本质是串行,环形的本质是并行。这两种连接方式 各有特点,如并行计算的容错性大大高于串行计算等。 ②、从全局看,网络包含了所有的连接方式和所有的 构形。它具有其他构形所不具有的新的整体特征。
(2)、元素的属性
系统由若干元素所组成,同一事物 也能作为不同系统的元素。 系统赋予了元素的属性,事物在不 同的整体中表现出不同的属性。
元素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与相对 于整体属性,功能价值而言的
元素的内部功效
元素对系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承担了特定 的内部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驱动系统活动,变换位置, 获取资源,排除废物 处理转换外来物的形态,造成自身构架 处理转换外来信息,用以调控自身和环境 保持构架和内部稳定,免除危害,以利高效运转 完成自复制功能,再造一个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