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黑河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 .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 .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 .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2. (2分) (2017八下·重庆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回到家乡重庆,我欣喜地发现不仅高楼林立,而且车流也鳞次栉比。
B .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 . 阅读中,很多人都容易犯断章取义的毛病。
D . 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她总喜欢就着一杯清茶,在灯下读书。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 (2016八下·扬州期中) 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仙亭亭玉立,兰花典雅yōu________香,牡丹雍容华贵,梨花洁白无xiá________……美丽的花朵总能得到世人的xiàn________慕与赞叹,殊不知,它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芬芳四yì________、耀眼夺目,要历经多少艰辛与坎坷!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
三、默写 (共1题;共5分)
4. (5分) (2017七上·浦东期中) 默写
(1) ________,树头花落未成阴。
(《宿新市徐公店》)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
(3)荡胸生层云,________。
(《望岳》)
(4) ________,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5)夕日欲颓,________。
(《山川之美》)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
5. (10分)根据名著《昆虫记》回答问题。
(1)鲁迅说《昆虫记》“很有益”,该书的“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
(2)罗曼·罗兰说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举两例说明该作者掌握的小虫子的秘密。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6. (10分)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7. (4分) (2020七下·宜宾期末) 阅读
春雁①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诗人在北京做官,不久即厌倦仕途,辞官回到家乡福建,途经衡阳作此诗。
(1)对这首诗有关知识的解说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七言诗首句也押韵,全诗押韵的字是“阳、长、乡”。
B . 诗歌第一、二句,交代了春雁南飞时间之短和楚水燕山两地路途的遥远。
C . 诗歌第三、四句,借春雁之口抒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D . 第三、四句以“莫道”一词领起,可看出诗人辞官归乡的决绝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中的“春雁”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诗人借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B . 第一句巧妙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衡阳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完成了岁序交替。
C . 第二句以“楚水”到“燕山”的万里之遥,衬托诗人对京城艰苦生活的厌倦之情。
D . 诗中春暖花开的江南,隐喻的是富丽繁华的朝堂,但诗人对此并不留恋。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回答问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
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
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
韩亿以告旦,旦不答。
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日:“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
玮处边事已尽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
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从之从:听从
B . 将吏亦心轻之轻:轻松
C . 何足为异足:值得
D .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更加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 . 吾欲之南海
B .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 公与之乘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 . 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 . 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 . 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随同花儿和鸟儿一起飘来一阵甜滋滋的声音……其中仿佛有女人声音……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就在这里……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
不消片刻,她的眼睛就会闪出亮光,她的脸上就会现出笑容……她的手就会拉着你的手——拉着你一起进入永不衰败的天堂!
蔚蓝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1)选文第一段中让天空、海洋、风帆、水流等没有生命的事物反复来“倾诉”爱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就在这里。
”“她”指代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
(3)“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
”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说“蔚蓝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这样写的好处是:
从结构上
看:
从内容上
看:
10. (9分)(2020·衡阳) 说明文阅读
口罩:隔离病毒的“武器”
①1910年冬,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他切断了传播途径,给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不到4个月时间就战胜了这场灾难。
②同时,伍连德还设计发明了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
③设计之初,伍连德曾将口罩的绑带设计成两端各三条:上方两条沿耳上方系在脑后,中间的沿耳下系在颈后,下方的则向上系在头顶。
为使用方便,不久后他将绑带简化成两对,而防护作用依旧。
这样一款自制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被称为“伍氏口罩”。
④口罩变成公众常备物品,则伴随着一场“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
⑤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爆发。
由于150万美军被陆续派往欧洲参战,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欧洲大陆,并造成全世界空前的灾难。
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共造成了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⑥这种传染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疫源地并不在西班牙,而是因为当时该国是中立国,未对疫情信息进行封锁,所以很多消息都来自西班牙。
西斑牙流感传播的后期,人们才普遍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
口罩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工具。
普通平民被要求戴上口罩。
虽然只是简易款,以今天的防护标准来看,其抵御病毒侵袭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但不可否认,口罩已变成全民用品。
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发挥着更多防护作用。
⑧1952年12月,持续了多天的严重空气污染造成英国伦敦上万人死亡,口罩成为在雾都生存的必需品。
制作口罩的材料也在对抗污染的过程中不断进化。
各国陆续颁布了职业健康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现代口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⑨如今,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
近年来,口罩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加,除了医用外科口罩,防尘、防花粉、防雾霾,甚至防紫外线、带清凉感等个性化品类也不断面市。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伍氏口罩”由医学博士伍连德设计,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在抗击肺鼠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B . “西班牙流感”因为疫源地在西班牙而得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造成全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C . “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使口罩变成了公众常备物品。
D . 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巨大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⑤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
②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分析原因。
这场瘟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3)文章写了口罩的发展史,其中促进口罩发展的事件有哪些?请写出两大事件。
九、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三、默写 (共1题;共5分)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答案:4-5、
考点:
解析: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答案:5-1、
答案:5-2、
考点: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考点:
解析: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九、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