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专题 鉴赏诗句 教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代诗歌专题——鉴赏诗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讲究炼字炼句,主张“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

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古人对锤炼语言的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高考应试中如何鉴赏经典诗句。

二、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并掌握鉴赏诗句的基本方法。

2、能灵活运用表现手法鉴赏诗句。

3、掌握诗句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基本表现手法,并能区别相关概念。

2、熟练运用表现手法分析鉴赏诗歌名句。

真题回放
1、2017全国一卷: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

(6分)
2、2017天津卷: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赏析。

3、2017江苏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二、鉴赏方法
(一)修辞赏析法
1、常见修辞(13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对比,设问,反问,双关,用典,通感,叠词(13)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准确理解概念,抓住易错点
3、多种修辞
4、答题步骤:
•1、答修辞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艺术效果和表达情感
5、典型例题
(1)千秋岁①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

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1、“春去也”一语双关。

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
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

2、“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
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2)水仙子·舟中孙周卿2016山东高考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1、比拟:用“争先”“鏖战”把“风”和“雪”拟人化,用“缴缠”将“诗”拟物,使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2、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使语言富有气势,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二)景物描写赏析法
高考示例(2017•江苏卷卷)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兴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现实的无奈和苦闷之情。

1、表现手法
(1)修辞
(2)写景的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听结合(触觉嗅觉)
色彩对比(明暗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远近俯仰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
以景结情(诗末写景)
(3)、答题步骤:同上
典型例题
2017天津高考题太湖恬亭【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清幽淡雅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轻松闲适之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描绘“夜深仍流连忘返,秋风中天上挂着斜月,坐着钓鱼船回去”的画面,闲适之情与清淡之景相融,使全诗情感含蓄、韵味悠长2015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4分)
•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上句为动景,风声响彻更反衬山谷寂静;下句为静景,用月色的明朗来衬托山谷的空旷。

表现了诗人想挣脱俗世事务的糾缠寻求内心宁静的思想感情。

•②视听结合,上联是写听觉,下联是写视觉,因为风声响彻,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三)把握基础常规,灵活应对特殊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清平乐凤城春浅南宋陈允平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

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上阑干。

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鉴赏“寒压花梢颤”一句。

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手法),通过花枝的颤动来表现浓重的寒意(简析),不仅渲染了初春季节天气的寒冷(效果),还揭示了人物因思人而产生的凄凉之情(情感)
课后练习:
残春旅舍韩偓①2015全国二卷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用词巧妙,“抱”“吹”两个动词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赞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

这两句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