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原创教案北京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a.通过让学生联想吴王听了少孺子的话会怎样想,这一内心活动,证明了少孺子所讲道理是正确的。b。通过创造性复述,加深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能力:复述课文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复述本身就是让学生表达,并且能起到让学生会表达的作用,表达一件完整事,应按起因、经过、结果这三方面来复述。创造性复述比起前面学过的复述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它把口头表达与联想结合在了一起,培养学生说想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螳螂捕蝉》。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古文吗?我们是怎样学习古文的呢?
(回忆学过的古文,复习学古文的方法.)
所学过的古文有《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
学古文的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作用:复述可使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并能发展思维和想象.
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基本技能:a。培养学生的想象力。b。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德育培养:a.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不要顾此失彼,要通盘谋划.
(3)新知识在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C。老师操作课件,并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D。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
E。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我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川敌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敌急忙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一纵队之第五十九、第九十三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1.吴王决心伐楚,态度极其坚定时,他是怎么说的?
A。学生自读
B.学生体会读。
C。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
D.全班体会读
2.指导学生对比朗读吴王的话。
A.指名前后对比读。“敢有谏者死!"——“善哉!”
B。全班对比读。
C.师生合作对比读。
3.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自由朗读全文。
五、学生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或体会
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乃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红军在扎西进行了整编。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16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3个团。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量,党中央派原红五师政治委员徐策、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鸿泽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予成立了中同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积极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策应主力红军作战.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B.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
(1) 少孺子聪明
(2) 少孺子机智、勇敢。
(3) 少孺子忠心爱国.
C.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生读)
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
四、 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具准备: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不同内容.
2.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4正确地评价少儒子这个人物。
2. 检查朗读:
(1) 谁愿意第一个把课文朗读一遍。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合理。
(2) 评读,再指读.
(3) 练习读出一点儿古文的味道。
A。老师示范读第一句。B.学生体会读。C。指名读,齐读。
3.检查字词的理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课件显示整篇课文,“其”字加点)
(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
(3)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
A。少孺子的目的达到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3。全班交流
(1) 少孺子为什么要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课件显示“故事”)。
(2) 学生结合当时的形势来说一说。(课件显示“春秋形势图")
A。学生谈。
B。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螳螂捕蝉
知识点或能力点:
原有知识水平:
a.在四、五年级已经学习了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是本学期学习的新的复述形式,它高于前两次复述训练。
b.五年级曾对联想展开过训练,创造性的复述要在上述基础之上进行。
新知识增长点:
a.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b.在原详细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
我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4个纵队,以吴奇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4个师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A.可以谈对课文道理的理解。
B.可以谈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六、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感受很深,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回去以后把它背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编排一个课剧;也可以发挥想象,练习创造性的复述。
长征战役之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2、6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1月中旬,薛岳兵团2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2。多读。
3。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4。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提出不懂问题.
二、 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 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 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A。文中这么多的“其”字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说说“其”字在不同句子中分别指的是谁或什么?
(指一人说)其他同学作裁判,看他和你理解的是否一样,如果认为他说的不对,可以随时举手订正,看谁判断准,反应快。
B。理解了这么多“其"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件把所有带“其”的句子及解释全部显示)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同样一个“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事物是不同的.在古文中象这样的字或词很多,它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这也是我国古代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以后还会深入的学习。
1935年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这时,敌人孙渡纵队和川军潘文华部分别从南北西面迫近扎西,周浑元纵队主力正从黔西,大定地区向古蔺、叙永方向追击。为了迅速脱离川、滇两敌之侧击,中革军委于10日决定迅速东渡赤水河,向敌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攻,以开展战局.11日,中央红军分3个纵队由扎西地区东进,经营盘山、摩泥、回龙场,于18日同至21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1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
(2)检查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
(学生逐个讲解自己所查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课件重点出示这四个字的意思。)
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
一渡赤水
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川敌立即以8个旅分路向我追截,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3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我军.
2月2日,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先头第二师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第一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3日至6日,我军在继续西进中,一军团又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敌截击;左纵队红三军团在天堂坝同川敌两个团发生战斗。
2月7日,龙云命令第三中黔西、大定(今大方),一部向叙永推进;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川军以一部兵力固守叙永、古宋、兴文、长宁等地和长江、横江沿岸,防止我军北进;主力则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进.
二渡赤水
4.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 自己练习。
(2) 指名讲故事内容。
(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提出不懂的问题
1.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
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著名战例-—四渡赤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