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案—线性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线性规划概述
授课类型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课堂讲授 第 1 周第 1 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线性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难点:常见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想、方法、手段)
启发式教学、课堂精讲、讲练结合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B3 三个城市,三个城市的粮食需求量分别为 17、18 和 15 万吨.农场到各城市的运 价如下表
运价表
单位:元/万吨
城市 农场
运价 B1
B2
B3
A1
50
60
70
A2
60
110
160
问:应如何调运,可使总运费最省?试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 分析 此问题有两个供应方 A1 和 A 2 ,三个需求方 B1 , B2 , B3 ,假设这五者 组成一个封闭系统,两个供应者的粮食只能提供给这三个需求方,同时三个需求方 的粮食也只能从这两个供应者处获得. 要建立该问题数学模型,必须首先从问题出发. 该题问“应如何调运,使总运费最省”. “应如何调运”指从农场 A1 分别向三个城市运多少万吨粮食(三个量),从农场 A 2 分别向三个城市运多少万吨粮食(三个量),共计 6 个量. 上述 6 个量是可以变化的,在计算前是未知的,是有待决策的,称其为决策变 量.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应首先将其设出.为便于区分供应方和需求方,将其设为双 下标变量. 设:从农场 A i (i 1,2) 运往城市 B j ( j 1,2,3) 的调运量为 x i j (i 1,2; j 1,2,3) 万 吨.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课后分析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线性规划》 课程教案讲稿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
授课类型 授课时间
课堂讲授 第 周第 节
教材分析:
本章通过例题说明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形式、三要素及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概念及一般表示形式;掌握线性规划数学模 型的三要素;掌握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步骤和方法;能熟练的建立一些问题的线性规划数学 模型;理解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解的含义.
三、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两大特点
1、全局性——从全局出发,将全局目标作为追求目标; 2、定量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而不是 只做定性分析. 数学模型指:将实际问题用一系列数学表达式(函数、方程、不等式等) 表示出来,称这一系列数学表达式为该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同时应注意全局的相对性,即对于车间,企业是全局;但对于集团公司, 企业是局部,集团公司才是全局.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教学内容与步骤
备注
本章通过例题说明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形式、三要素及建立数学模型 的方法.
一、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例
例1 供求平衡状态下的运输问题 有两个农场 A1 和 A2 ,产粮量分别为 23 万吨和 27 万吨,要将粮食运往 B1 ,B2 ,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教学内容与步骤
备注
显然,应有无穷多种调运方案.每个调运方案都对应着一个总运费. 方案 1 对应的总运费为:
150 13 60 9 70 16 60 5110 6160 3930(元);
方案 2 对应的总运费为:
150 12 60 10 70 16 60 6110 5160 3890(元).
分析可行解的情况.
由于方程组中无矛盾方程,且有效方程的个数(4 个)少于未知量的个数(6 个),方 程组有无穷多个解,进一步满足非负条件的解也有无穷多个,即可行解有无穷多个,
每个可行解对应着一个调运方案(可执行方案).如:
x11 1

x12
13

x13

x
21

9 16

重点与难点: 重点: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 难点: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想、方法、手段)启发式教学、课堂精讲、讲练结合
1、 供求平衡条件下的运输问题模型的建立; 2、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三要素; 3、 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步骤; 4、 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概念(可行解、可行解集、最优解、最优值); 5、 线性规划的概念; 6、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x
22

5
x23 6
对应
方案 1 A1 A2
B1
B2
B3
1
13
9
23
16
5
6
27
17
18
15
x11 1

x12
12

x13

x
21

10 16

x
22

6
x23 5
对应
方案 2 A1 A2
B1
B2
B3
1
12
10
23
16
6
5
27
17
18
15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
23
A2
x21 x22 x23
=
27
需求方:调入量恰好等于需求量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备注
需求方 B1 B2 B3
调入量 x11 x21 x12 x22 x13 x23
恰好等于 = = =
需求量 17 18 15
于是,所设决策变量同时满足以上五个方程,且由于 x i j 为调运量,必须非负.
决策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分别构成了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三大要素.即
决策变量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三要
素约束条件

数量约束 非负约束
目标函数
三、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步骤
建立实际问题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过程,实际是“翻译”的过程,即将实际问 题翻译成数学表达式的过程.通常先用文字将实际问题表示出来,再将文字转化为 数学表达式.具体步骤如下: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教学内容与过程
四、线性规划方法解决的两类问题
1、任务一定,如何安排,可使人、财、物最省; 2、人、财、物一定,如何安排,可使任务完成量最多.
五、线性规划可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运输问题:某产品有若干个产地、若干个销地,如何运输,使总运 费最省;
2、生产组织问题:产资值源一一定定,,如如何何安安排排生生
上述所设的6个决策变量(调运量)应满足一定要求,这些要求就应从供求平
衡开始.
由于供求平衡,供应方和需求方均恰好得到满足,即:两个供应方的粮食恰好 全部运出,三个需求方所需要的粮食也恰好全部得到满足,下面通过列表将文字语 言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供应方:调出量恰好等于产粮量
供应方
调出量
恰好等于
产粮量
A1
x11 x12 x13

x21

x22

x23

27
x11 x21 17

x12

x22
18

x13

x23
15
x i j 0 (i 1,2 ; j 1,2,3)
并使 S 50x11 60x12 70x13 60x21 110x22 160x23 最小.
x11 x12 x13 23

x21

x22

x23

27
所以
x
i
j
(i
1,2;jFra bibliotek1,2,3)
应满足:
x11

x12

x21 x22
17 18

x13

x23
15
x i j 0 (i 1,2 ; j 1,2,3)
称上述条件为约束条件,满足约束条件的解称为可行解.
即该题有无穷多个调运方案,不同调运方案对应不同运费,该问题要从无穷多 个调运方案中找出一个使总运费最省的方案,即使总运费函数
S 50x11 60x12 70x13 60x21 110x22 160x23 取得最小值的一组变量 x i j (i 1,2; j 1,2,3) 的取值.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系讲稿
~ 2012
2013 学年 第 二 学期
教研室
计算数学
课程名称
线性规划
授课对象
数专升本 12 级
授课教师
路玉麟
职称
讲师
教材名称 《线性规划》•武汉大学出版社•张干宗
2013 年 3 月 10 日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线性规划》 课程教案讲稿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产,使产值 (或利润)最高 产,使成本最低
3、配料问题:如何搭配各种原料,既符合质量(营养)要求,又使成本 最低;
4、投资问题:资金一定,投向谁、投多少、期限多长,使若干年后本 利和最高;
5、库存问题:在仓库容量有限情况下,如何确定库存物资的品种、数 量、期限,使库存效益最佳;
6、合理播种问题: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种什么、种多少,使效 益最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后分析
前言
线性规划的英文全称为:Linear Programming,可简称为 LP.
一、线性规划所属学科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应用最广泛、理论最成熟的一个分支.


线性规划
规划论 运筹学 对策论
静态规划 整非数线规性划规划

0 1规划

多目标规划
动态规划
决策论
排队论
图论
存储论
模型论


二、线性规划发展简史
三十年代末,苏联数学家康托洛维奇开始研究生产组织中的线性规划问 题.1947 年美国数学家丹捷格提出了单纯形(Simplex)方法及有关理论,为 线性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五十年代,线性规划成为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 的重要工具.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线性规划现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 商业等各个领域.
调运表
调运量 城市
产粮量
B1
B2
B3
(可供应量)
农场
A1
x 11
x12
x13
23
A2 需求量
x 21
x 22
x 23
27
17
18
15
供求平衡
在这五个部门组成的封闭系统中,所有供应方的可供应量之和(23+27=50)为整个 系统的可供应量,整个系统中所有城市粮食需求量之和(17+18+15=50)构成系统的总 需求量.由于该系统的总供应量和总需求量都是 50,相等,故在调运表最后一个单 元格中填写“供求平衡”.此问题即为供求平衡状态下的运输问题.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教学内容与步骤
备注
注意,此时的 x i j 既表示从农场 A i 发往城市 B j 的发出量,同时也表示城市 B j 从 农场 A i 处的接收量.
如 x13 表示从农场 A1 运往城市 B3 的粮食量,同时表示城市 B3 从农场 A1 处的接
收量. 为方便讨论问题,运输问题通常先列出如下调运表.
综上,该问题数学模型列写如下:
解 设:由农场 A i (i 1,2) 运往城市 B j ( j 1,2,3) 的调运量为
x i j (i 1,2; j 1,2,3) 万吨.则该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求一组变量 x i j (i 1,2; j 1,2,3) 的值,使其满足:
x11 x12 x13 23
……
六、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提出问题,收集资料; 2、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3、用线性规划方法解模型; 4、给出最优决策方案.
七、讲授内容
1、建模; 2、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 3、用计算机软件解线性规划模型; 4、写最优决策方案.
八、考试方式:
课后分析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教学内容与过程
1、设决策变量——根据题目的“问题”,设决策变量; 2、列写约束条件——根据题目要求(字面或隐含)列出约束条件,约束条件中通 常包含非负限制. 3、写目标函数,并注明求最大或最小.通常目标函数要求在题目的问中提出.
四、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概念
1、可行解:满足约束条件的解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 2、可行解集:全体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3、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实现最优的可行解. 4、最优值:最优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由上述分析知,线性规划问题最终就是要求最优解和最优值,该过程称作解线 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或求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过程. 通常人们靠经验、靠想象求最优解,如上述例 1,人们通常从当今的最低运费开 始设计,直至满足所有需求方的需求,具体操作如下:
所有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都要求一组变量的值,称该组变量为决策变量;该组决 策变量都要满足一组条件,称该组条件为约束条件.一般,约束条件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非负约束,剩下部分为数量约束;通常,满足约束条件的解若存在有无穷 多个,我们最终不是求这无穷多个解分别是什么,而要寻求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由 函数表示,称为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最终要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此问题充分体现了全局观念.需求方不能仅考虑自己运费是否最低,而必须从 整个封闭系统总运费最低的角度出发,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该题属第一类问题,即任务一定,如何安排,使人、财、物最省. 通过例 1 对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有关问题作如下归纳.
第页
渭南师范学院
数学系教师教案纸
教学内容与步骤
备注
二、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三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