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本现象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多普勒(J. C. Doppler)在1842年发现的。
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
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检测。
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查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
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
[实验目的]
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 - 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实验仪器]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由实验仪(见图3-12-1)、超声发射/接收器、红外发射/接收器、导轨、运动小车、支架、光电门、电磁铁、弹簧、滑轮、砝码及电机控制器等组成。
实验仪内置微处理器,带液晶显示屏。
速度控制器超声发射器光电脉冲转换器
图3-12-1 实验仪及部分组件示意图。
1、实验仪
实验仪采用菜单式操作,显示屏显示菜单及操作提示,由▲▼◄►键选择菜单或修改参数,按“确认”键后仪器执行。
可在“查询”页面,查询到在实验时已保存的实验数据。
注意,仪器面板上两个指示灯状态,失锁灯亮起时,表示频率失锁,接收信号较弱(超声接收器电量不足),此时不能进行实验,须对超声接收器充电,直至该指示灯灭;充电指示灯为红色时,表示已经充满或充电插头未接触,充电指示灯为黄色时,表示已经充满,充电指示灯为绿色时,表示正在充电。
2、光电门介绍
图3-12-2 光电门测量运动物体速度的方法。
在运动物体上有一个U 型挡光片,当它以速度V 经过光电门时,见图3-12-2(a )所示,U 型挡光片两次切断光电门的光线。
设挡光片的挡光前沿间距为∆x ,见图12-2(b )所示,两次切断光线的时间间隔被光电计时器记下为∆t ,则在此时间间隔中物体运动的速度V 的平均值为
=x V t
∆∆ 若挡光片的挡光前沿间距的∆x 比较小,则此时速度的平均值V 就近似为即时速度V 。
3、电机控制器介绍
表3-12-1 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机控制器可手动控制小车变换5种速度,手动控制小车“启动”,并自动控制小车倒回。
电机控制器上5只LED 灯除了指示设定速度外,还可以反映小车运动中出现的故障,具体见表3-12-1。
[实验原理]
1. 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图3-12-3 超声的多普勒效应示意图。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 为:
11022
cos cos u V f f u V αα+=- (3-12-1) 始终f 0为声源发射频率,u 为声速,V 1为接收器运动速率,α1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接收器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V 2为声源运动速率,α2为声源与接收器连线与声源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如图3-12-3中所示。
若声源保持不动,运动物体上的接收器沿声源与接收器连线方向以速度V 运动,则从(3-12-1)式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应为:
01V f f u ⎛⎫=+ ⎪⎝⎭
(3-12-2) 当接收器向着声源运动时,V 取正,反之取负。
若f 0保持不变,以光电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由仪器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自动计数,根据(3-12-2)式,作f -V 关系图可直观验证多普勒效应,且由实验点作直线,其斜率应为k = f 0/u ,由此可计算出声速u = f 0/k 。
在空气中声速的理论推算可按如下方法: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则声速与温
度的关系为u =p C νγ=为气体比热容比(空气中γ≈1.4),R 为普适气体常量8.31 J ﹒mol -1﹒K -1,M =2.89×10-2 Kg ﹒mol -1为常温时空气的摩尔质量,T 为绝对温度,换算成摄氏温标t 为T =(273+t )K 。
将以上数据带入并简化后可得常温下声速理论值为:
331u =(3-12-3) 另一方面,由(3-12-2)式可解出:
01f V u f ⎛⎫=- ⎪⎝⎭
(3-12-4) 若已知声速u 及声源频率f 0,通过设置使仪器以某种时间间隔对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 采样计数,由微处理器按(3-12-4)式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由显示屏显示V -t 关系图,或调阅有关测量数据,即可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而对物体运动状况及规律进行研究。
2. 超声波的红外调制与接收
本仪器采用超声信号的调制-发射-接收-解调的传输方式,即用超声发射器对超声信号用红外波进行调制后发射,固定在运动导轨一端的红外接收端接收红外信号后,再将超声信号解调出来。
由于红外发射/接收的过程中信号的传输是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它引起的多普勒效应可忽略不计。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仪器安装
根据图3-12-1所示,所有需固定的附件均安装在导轨上,将小车置于导轨上,使其能沿导轨自由滑动,此时,水平超声发射器、超声接收器(以固定在小车上)、红外接收器在同一轴线上。
将组件电缆接入实验仪的对应接口上。
安装完毕后,电磁铁组件放在轨道旁边,通过连接线给小车上的传感器充电,第一次充电时间约6~8秒,充满后(仪器面板充电灯变黄色或红色)可以持续使用4~5分钟。
充电完成后连接线从小车上取下,以免影响小车运动。
2. 测量准备
实验仪开机后,数显要求输入室温t 。
因为计算物体运动速度时要代入声速,而声速是温度的函数。
利用◄►键将室温t 值调到实际值,按“确认”。
然后仪器将进行自动检测调谐频率f 0,约几秒钟后将自动得到调谐频率,将此频率f 0记录下来,按“确认”进行后面实验。
3. 测量步骤
(1) 在液晶显示屏上,选中“多普勒效应验证实验”,并按“确
认”;
(2) 利用◄►键修改测试总次数(选择范围5~10,因为有5中可变
速度,一般选5次),按▼,选中“开始测试”;
(3) 利用电机控制器上的“变速”按钮选定一个速度。
准备好后,按
“确认”,再按电机控制器上的“启动”键,测试开始进行,仪
器自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运动速度及与之对应的平均
接收频率;
(4) 每一次测试完成,都有“存入”或“重测”的提示,可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确认”后回到测试状态,并显示测试总次数及已完
成的测试次数;
(5) 按电机控制器上的“变速”按钮,重新选择速度,重复步骤
(3)、(4);
(6) 完成设定的测量次数后,仪器自动存储数据,然后点击“确
认”,显示f -V 关系图。
利用▲▼按键依次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记录及处理]
由f -V 关系图可看出,若测量点成直线,符合(3-12-4)式描述的规律,即直观验证了多普勒效应。
实验中可选用i =5次,利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直线系数,公式(3-12-5)为计算k 值的公式,
22
i i i i i i V f V f k V V ⨯-⨯=- (3-12-5)
由k计算声速u,并与声速的理论值比较。
测量数据的记录是仪器自动进行的。
在测量完成后,只需在出现的显示界面上,用▼键翻阅数据并记入表3-12-2中,然后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相关结果并填入表格。
表3-12-2 多普勒效应的验证与声速的测量t= C, f0= Hz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讲义,并按实际的环境温度设定温度。
2、无线接收-转发器的放置方向要注意和滑轨两端的超声发射头和红
外接收头的位置对应,不能放反。
3、在实验过程中,每次实验完成后小车应该处于起始端,使其处于
充电状态。
[思考题]
光电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应用?
附录
根据波长声波的分类,可闻声波、次声波、超声波。
1、可闻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 Hz-20000 Hz之间,对
应波长范围是17 m-17 mm。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次声波由于
频率小,故波长较长,易发生衍射,传播距离较远。
通过次声波探知几千千米外的核武器试验和导弹的发射或预报破坏性很大的海啸、台风。
次声波对人体的影响:
a、1-3 Hz:可以使人产生恐惧,地震前动物的不安,也是这个频率的次声波引
起;
b、3-6 Hz:能使人精神失常,失去理智;
c、8-12 Hz:可以使人思维集中,增强记忆力;
d、太强的次声波将使人感到烦躁、耳鸣、头痛、恶心和心悸,人的晕船和晕
车就是由于机械振动、空气和海浪摩擦发生的次声波引起;特别强的次声波还会使人四肢麻木、耳聋、鼻孔出血、内脏破裂,直至死亡。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由于频
率较高,因此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超声波的振动能量很大。
因为超声波的波长很短,不易绕过障碍物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
根据超声波的特性可以应用于: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雾化器、治疗各种结石疾病、超声波消毒灭菌、超声波探伤(金属、陶瓷、建筑物等)、超声波B
超、超声波清洗污垢、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