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朴刀(pō)着意(zhuó) 存恤(xù) 不省人事(xǐng)
B.恁地(nèn)兀的(wù) 纶巾(lún) 箪食壶浆(sì)
C.诓骗(kuāng) 报帖(tiē) 作揖(yí) 喏喏连声(rě)
D.怨怅(chàng) 行事(xíng) 桑梓(zǐ) 面面厮觑(q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吹嘘促侠不由分说如雷贯耳
B.干系朗中经事奇才自暴自弃
C.拙病聒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D.停滞嫉妒根深蒂固大打折扣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⑴那位女人又突然出现了,她又拿来了一件蓝黑色的大棉袄,是非常御寒的那种交警服。

老人非常感激,连声说不冷,不冷,话语中饱含着一份(浓厚深刻浓郁)的感激之情。

⑵有关这个城市的新闻,都成了我每天必看的头条,甚至耳闻目睹这个城市的名字,一股亲切感便(自然而然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真想自己有双透视的眼睛,时刻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地方。

4.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⑴~⑺题中,任选五题;在第⑻~⑽题中,任选一题](6分)
⑴,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⑵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⑶,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⑷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⑸寂寂江山摇落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⑹戍鼓断人行,。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⑺,无家问生死。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⑻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⑼,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⑽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当车辆驶入这座新兴城市的地界,不论你是初来乍到,还是重归故里,都会感到豁然开朗。

②紧张繁忙的铁路运输,后来居上的海运港口,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这是黄河口交通发展。

③凝眸黄河口,品读黄河口,我感受到
的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沧桑巨变。

④黄河口啊,让我亲吻您每一片蓝天每块圣土吧!
⑴请判断第①句的复句类型。

(1分)
⑵第②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6.名著阅读。

(2分)
请写出《水浒传》体裁特点: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7分)
【活动一:书写孝心】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个表现孝心的故事。

(2分)
【活动二:体会孝心】请默写一句表现孝道的名句。

(2分)
【活动三:补充对联】请你补充下面一则对联,体现孝的主题(3分)上联:父母鸿恩四季在
下联: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湖汐是怎样形成的
①大海潮涨潮落,每天都会发生。

涨潮时,海水就会淹没大片的海滩;落潮大片的海滩又会露出来。

古时人们把白天发生的涨潮叫作“潮”,晚上发生的张潮叫作“汐”。

可是你们知道“潮汐”是怎样形成的吗?
②很早以前,这个秘密就已为古人所知。

比戴阿斯古代希腊的航海家,在大西洋沿岸,曾仔细观察和记录过潮汐现象。

他发现每月有两次特别小的低潮和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并且总是在新月和满月的时候出现高潮,而总是在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出现低潮。

因此,他断定,是月亮导致了潮汐现象。

③王充—中国东汉时代的哲学家则直言:“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名诗《春江花月夜》中也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

④现代科学证实月亮确实是导致潮汐现象的重要原因。

⑤由于万有引力在各个星球间都会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整个地球都是海洋,那么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地球这个“水球”就会被拉成蛋一样的长形的球。

背着月球和对着月球的两点就凸起。

每24小时地球就会自转一圈,对某一点来说,就会有两次涨落在那个地方的海面发生。

也就是说,从这次落潮到下一次落潮,或者说,从这次涨潮到下一次涨潮,大约只有半天相隔。

那么每月会发生两次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⑥原来,万有引力也存在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但由于太阳距地球较远,因此引力大,平时不明显。

可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即满月或新月时,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和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就会起重叠作用,这时,就会有大潮出现,这就好比两个人来拔萝卜就较容易拔出萝卜一样。

当月亮和太阳与地球形成直角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时,两种引力作用方向不同,就会相互抵消,这时小潮就会出现,这好像是个大人往前拉车,而后面却有一个小孩向后拖车,车前进的速度因此变慢一样,由于每月出现两次这种情况,所以每个月特别大的高潮和特别小的低潮共出现两次海洋潮汐这种自然现象极其复杂。

⑦除主要与月亮、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外,海盆的形状、海水的深度、气流的情况等对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8.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之分,本文属于什么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3分)
9.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潮汐形成的原因。

(3分)
10.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析其表达作用。

(3分)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大约”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从这次涨潮到下一次涨潮,大约只有半天相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8分)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

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收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

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执行。

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劫后余生的玉米至今还未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子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混浊的泪滚落下来。

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

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

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

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

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收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

三儿都有点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

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

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蓬勃。

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

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啊。

乡长刚长出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很好。

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

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

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2.分析小说第一、二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分)
13.题目“玉米的馨香”的作用。

(3分)
14.三儿最后决定不刨玉米,前文有几处伏笔请找出来。

(4分)
15.从叙事角度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3分)
16.说说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
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

'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

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

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

(选自《诸葛亮传》)
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⑴先主未许()
⑵世祖辞让()
⑶遂然诺之()
⑷策亮为丞相曰()
18.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

(2分)
(2)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

(2分)
20.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21.从炼字的角度分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的表达作用(2分)
22.分析诗歌传达的感情。

(2分)
四、作文(50分)
23.按要求作文。

(50分)
请自选角度,以“生活中的英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