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小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小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含答案)填写同音字。

(1)xiāo良( )美景九( )云外刀( )般
(2)páo长( )马褂( )哮( )地
(3)jùn严( )( )工( )俏
(4)bì铜墙铁( )完( )归赵( )雨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幔子(màn zi)抽噎(yē)低吟(yín)情谊(yì)
B.击缶(fóu)脊梁(jí)妒忌(dù)羞涩(sè)
C.踉跄(qiàng)召集(zhào)丞相(chéng)衣襟(jīng)
D.酥软(shū)擂鼓(léi)收敛(liǎn)风骚(sāo)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太平盛世国秦民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B.政同人和人寿年丰夜不闲户内忧外患
C.多事之秋兵荒马乱生灵涂炭衰鸿遍野
D.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路不拾遗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B.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C.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D.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兰娟院士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

B.根据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到2020 年,武汉市主城区内的通道、休闲道以及自行车廊道总长度达850公里,将极大地方便市民们的生活。

C.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D.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上,中国军团首次获得奖牌榜榜首第一名。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D.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下列诗句不是出自唐代诗人的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帮句子排排队。

()
①我们一定要消灭它!
②它身上携带60多种病菌。

③苍蝇身体内的细菌比体外细菌多816倍。

④一只苍蝇有6只脚,一只脚携带100多万个细菌。

⑤你看,这不是大敌当前吗?
⑥一只苍蝇一生至少能繁殖36万只后代。

⑦苍蝇是传播细菌的坏蛋。

A.⑦②④③⑥⑤①B.①④⑥③⑤⑦②
C.⑦①②④③⑥⑤D.⑥②④③⑤①⑦
照样子,写句子。

例:月亮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

①大树迎风而立,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②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诗句积累。

(1)从“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体会到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从“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刚正不阿和铮铮铁骨。

(2)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寒食》一诗中,唐代诗人韩翊用“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

(4)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综合实践。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

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

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

答:(l)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
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走”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车刚开走.B.奔走.相告C.说走.了嘴
13、翻译下列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

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古人尚懂得“”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6、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A.20岁及以下B.21-30岁C.31-40岁
D.41-50岁E.51-60岁F.60岁以上
17、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

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

18、这两个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老阳儿
肖复兴
童年住的大院里,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

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搭在绳子上让太阳晒。

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家家都会这样做。

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下来,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好,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里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

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

”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

“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

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

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街坊毕大妈,靠摆摊儿养活一家老小。

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水缸,冬天用它来储存大白菜,夏天它还有特殊的用途。

夏天到来时,每天中午,毕大妈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

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这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

毕大妈的孩子多。

黄昏时,她家的孩子放学了,她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

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

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

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非常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能离得开“老阳儿”呢?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而“柴米
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

不过,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派上如此用法的,也不多。

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这叫做“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

20、依次填入文章第2自然段横线上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A.抱取铺叠钻B.取抱叠铺钻C.取抱叠钻铺
21、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孩子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描写,并联想到“哪吒闹海”的故事,表现了他们洗澡时的欢乐。

23、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

(1)第6自然段中对“独一份”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毕大妈的孩子比较多,洗澡的时候需要排队一个个接着洗。

B.毕大妈接满一缸水,像溶解盐、糖一样,把阳光溶解在水里。

C.毕大妈不用烧热水,就解决了一大家人洗澡的问题。

D.毕大妈的孩子多,洗澡时连玩带洗,噼里啪啦,与众不同。

(2)对把老阳儿叠起来的被窝比暖水袋温馨许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阳光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时。

B.因为那个时候暖水袋里不能装很多热水,而且冷得快。

C.因为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包含着母亲对“我”的爱。

D.因为晒过阳光的被子比没晒过阳光的被子温度更高。

24、“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有人说“煮”字可以换成“溶”字。

我觉得____________表达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写了“日子的过法”,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习作。

题目:我懂得了_________
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不断长高、长大。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
作文提示与要求:
(1)请以“我懂得了__________”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2)先补充文题,讲述故事要真实,表达真实的感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宵霄削袍咆刨峻竣俊壁璧避
【详解】考查同音字。

(1)良宵美景,夜晚宜人,景色美好。

九霄云外的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

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刀削,用刀削。

(2)长袍马褂是一种男性服饰,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

咆哮,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刨地:扒土。

咆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áo xiào。

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3)严峻,意思是严厉、严肃,严重。

竣工,工程完成。

俊俏,相貌好看。

(4)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完璧归赵,一般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避雨:躲雨。

2.A
解析:A
【详解】A.正确。

B.有误,“脊梁”的“脊”读音为jǐ。

“击缶”的“缶”读音为fǒu。

C.有误,“衣襟”的“襟”读音为jīn。

D.有误,“酥软”的“酥”读音为sū。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项“国秦民安”中“秦”应改为“泰”。

国泰民安思是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B项“政同人和”的“同”应改为“通”。

“夜不闲户”的“闲”应改为“闭”。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

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夜不闲户: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

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C项“衰”应改为“哀”。

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

所以选择D选项。

4.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句子“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屋子里的“黑”比喻成“地洞”。

B 句子“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闪电”比喻成“带子”。

C 句子“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彩”比喻成“山”“马”“巨人”。

D 句子“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中的“也许……也许……也许……”是三个并列的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D。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

A.“的家乡”和“哪里人”语意重复,要删除其中一个。

B.正确
C.“武汉长江大桥”不是古迹,要删除。

D.“榜首”和“第一名”重复,要删除其中一个。

6.C
解析:C
【详解】略
7.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本题中不是出自唐代诗人的是A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B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D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8.A
解析:A
【详解】略
9.高高的直直的士兵红红的热热的火球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如,可以根据大树的形象,可以把大树比作军人、战士等。

10.要留清白在人间任尔东西南北风轻烟散入五侯家子欲养而亲不待杨柳依依近水知鱼性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

(1)本句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本句出自清代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2)本句出自唐代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本句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4)本句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5)本句出自《增广贤文》,“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认识林中鸟儿的声音。

11.举行写字比赛。

举办面向社会和家长的书法展,同时也请社会上的书法名家到学校搞书法展览。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本题根据“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

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信息,写出你所认为的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活动即可,如“可组织学生在校或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写春联活动”、“举办书法比赛”等。

12.B
解析:12、B
13、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兔子没再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14、得到兔子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

15、要想有收获,就应该自己去努力,去创造机会,而不是心存侥幸,傻傻地等待。

【分析】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12、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和分析,在本题中,“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是跑,所以意思相同的是“奔走相告”中的“走”也是跑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要结合重点字词进行整句话的翻译即可。

可结合译文进行分析。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出,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是因为得到兔子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

15、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想有收获,就应该自己去努力,去创造机会,而不是心存侥幸,傻傻地等待。

13.A
解析:16、A
17、41——50岁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最低
18、列数字、引用
19、AB
【分析】
16、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即只看“打包比例”图表即可。

观察根据图表可知,20岁及以下年段打包比例最少,故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17、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综合分析两个图表,不要只看一个。

结合调查图数据理解,从41-50岁打包比例58.7%,浪费比例为10.3%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

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比例最低。

18、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

结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

结合“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结合图表,可知,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结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可知,应填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相关的名言。

A项,“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

该项符合文意。

B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意思是:取用资源等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

该项符合文意。

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D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
行为。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14.20、B
2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2、动作声音
23、 B C
24、“
解析:20、B
2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2、动作声音
23、 B C
24、“煮”因为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准确而生动,体现了母亲的智慧。

而“溶”是指包糖、盐等物质放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的一种现象,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5、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深化主题,加深读者印象
【解析】
20、考查了选词填空。

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从“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下来,()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好,()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里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

”可知,要填写的词语都是的动词,故为:取下来,抱被子,铺好被子,叠成被窝状,钻进去。

因此答案选B。

21、考查了短文内容概括。

阅读短文,从文章第1-2自然段可知,抓住第一个关键字“叠”字写了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晚上睡觉时被窝更暖和。

阅读短文,从文中第3-7自然段可知,抓住第二个关键字“煮”字写了夏天,毕妈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让孩子们能洗一个温水澡。

因此文章写了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两件事。

22、考查了句子理解。

阅读短文,从句子“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

”中的“舀”“洗”“溅”等词是孩子们洗澡时候动作的描写,“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是对孩子洗澡时候声音的描写,并联想到“哪吒闹海”的故事,表现了他们洗澡时的欢乐。

23、考查了内容理解。

阅读短文,从句子“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

”可知,各家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只有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让孩子们能洗一个温水澡。

故答案为B。

24、考查了内容理解。

阅读短文,从“我非常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等句子可知,“煮”的字面意思是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与本文中用太阳煮水,把水变热,有异曲同工之妙。

“溶”是指把糖或盐等物质放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的一种现象。

我认为“煮”字用得更好,让太阳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准确而生动,体现了母亲的智慧。

而“溶”是指包糖、盐等物质放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的一种现象,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5、考查了文章写法。

阅读短文第1自然段“童年住的大院里,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这叫做“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可知,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写了“日子的过法”,开头和结尾互相接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深化主
题,加深了读者印象。

15.我懂得了自强
远处传来了一阵笑声,一声比一声大,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一定很好奇吧!随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原来呀,我们的杨桃老师正在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游戏的名字就叫“心有灵犀”。

游戏规则很简单,我们所有的人一共分为两组,每组派出一个人,抽一个成语,自己做动作让自己组的成员来猜。

“柠檬队”第一个派出的是树一鸣——一个被人称为“啃玉米的小胖子”的男生,而且事情发生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还被传为美谈。

事实证名,柠檬队的运气的确不错,抽到了“嚎啕大哭”,结果树一鸣为了挡住脸上的笑容,
把手往脸上一盖,发出哭的声音,装得还挺像的。

不过嘛,和我这个一代影帝还差得远呢!第二个到了我们“打败柠檬队”了,选中了我这个一代影帝,我上去时“柠檬队”由树一鸣这个啃玉米的小胖子带头,喊起了“坏运来,坏运来,祝你坏运来啊……”虽然这很让我们生气,但是面对一群脑袋发热的家伙,生气是没有用的,所以我决定不理这些家伙。

不过这些家伙似乎说中了,我一上去就抽了一个与我气质不符合的家伙——哈哈大笑。

没办法,只好弃权了,我这一代影帝最终失败。

通过了这几轮游戏,我们打败“柠檬队”赢得了比赛。

通过这次游戏,我明白了:对别人的嘲讽必须让自己强大,用实力证明一切。

【详解】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来看这次是半命题作文,要围绕“我懂得了___________”进行习作。

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⑤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习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