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酒店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高校在学校教育中要时刻注重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系统而明确的规划,实现新入职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酒店企业的员工队伍中去,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学生职业认同感是从业动机的基本要素,也是稳定行业从业队伍的前提。

无论是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还是酒店员工的职业稳定性来看,职业认同感都是偏低的。

其原因既有社会、酒店及学校人才培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分析酒店管理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的原因,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Abstract: the hotel too much talent gap has become a very serious problem,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so that the students of his career has a clear plan, implement new graduates can quickly into the hotel enterprise staff, conducive to the students in career development. Students'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the basic element of the motivation of employment, and also the premise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industry practitioners. Bo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hotel management and career stability of hotel employees, their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low. The reasons a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society, hotel and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but also the subjective factors of students themsel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hotel management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hotel management; intern(student);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fluence factor
目录
一、研究背景 (1)
二、文献综述 (1)
(一)职业认同感的概念 (1)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
(三)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3)
(四)研究述评 (4)
三、研究内容 (4)
(一)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4)
(二)案例内容 (4)
四、案例分析结果 (5)
(一)高校酒店管理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5)
1、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5)
2、酒店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5)
3、实习环节管理缺乏科学性 (6)
4、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6)
5、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7)
(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策略 (8)
1、争取社会对服务性行业的理解与尊重 (8)
2、酒店应合理开发实习生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 (8)
3、高校应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 (10)
1.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提高行业认同感。

(10)
2.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0)
3.加强学生实习阶段的过程管理。

(10)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1)
(一)研究创新 (11)
(二)研究不足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酒店业市场上存在一对尖锐的矛盾。

一方面,酒店业急需一大批能力强、素质高、踏实能干又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虽然每年高校有大量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但许多学生在择业时,都放弃自己的专业,跳槽、改行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导致了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但是这里所说的“就业难”是指学生在酒店业的“就业难”。

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业内就业率低、流失率高。

有调查研究指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仅占当年毕业人数的30%左右,而工作2年之后,只有不到20%的人依旧留在酒店业工作。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率低一直是困扰教育界与酒店业界的一大难题。

当前,酒店业发展速度迅猛,需要大量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但是面对巨大的行业需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进入行业就业的问题急需解决。

较高的职业认同感是酒店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酒店提高品牌文化的重要条件。

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酒店专业人才的摇篮,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酒店行业对专业的酒店人才存在着大量的需求,而高校培养的大量酒店人才却
出现了“实习难”的问题。

这一现象体现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大多数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存在着职业意识较低、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的现象,这与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相悖。

如果高校能够从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并利用相关的监督方式来保障预期的效果,必然会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一)职业认同感的概念
职业认同感归属心理学范畴,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兴趣、爱好、志向和追求等个性需求方面能够通过某种职业活动得到满足,从而对该职业给予肯定性评价。

作为相应的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会使其工作动力更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酒店服务行业的职业认同感是指酒店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酒店服务业有主观上的接纳和认同,心甘情愿地为客人服务,并以为客人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为工作宗旨,且从中能获得工作满足感与成就感。

这种职业认同感是从事酒店服务工作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员工潜力,使其在心情愉悦状态下创造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前提。

酒店管理专业以酒店行业高素质、高技能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相比,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对学生在择业倾向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

然而,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发现,愿意将酒店服务作为理想职业并视为终身从事行业的毕业生极
少,这说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

同时很多酒店管理名反映,在对酒店员工的管理中,服务技能的培训和管理制度的落实都没有困难,最大的困难来白对员工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正是因为很多员工缺乏职业认同感,没打算长期从事酒店服务业,在工作中自然也不会很投入,所以导致工作效率低,员工流失率高等现象。

酒店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其中,而职业认同感的缺乏导致很多有知识、有学历、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即使进入了这个行业,能够坚持干下去的人员也非常少,从而影响到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对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Davies (1990) 提出实习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可以在实践中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Cates McIver (1999) 认为实习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先尝后买”的绝佳机会,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旅游企业中,进行时间长短不等的旅游实习。

但是,面对旅游酒店业劳动力需求大量增加的情况,旅游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就业的人数并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人数减少的情况。

对于这一问题,Teng (2006)提出2000年以后,台湾旅游酒店专业的学生有了显著的增加,但是在旅游业业内就业的人数却明显减少,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就是实习使学生对旅游业不是很满意。

国外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学生实习认同感及影响因素上。

主要观点如下:
Terry Lam, Larry Ching (2007) 以香港的旅游和酒店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后发现学生实习期望和实习后的感受有很大差别,学生的实习期望值很高,但是实习认同感很低。

Barron(1993)提出香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前对就业前景和晋升有很高的期望;但是在实习后,学生更看重的是岗位的晋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会对他们毕业求职产生影响, Pat terson, George (2001)在研究中指出影响旅游酒店专业本科生在本行业就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旅游业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繁重、收入低,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选择在本行业就业。

Jekins(2001)认为学生最终离开旅游酒店行业的原因是学生觉得旅游业和酒店业的社会形象不好,跟其他行业相比,它工作量大、收入低,并且有很大的挑战性。

Zhang, H Q的人以Charles Strut University (CSU) 为研究对象,结果得出只有55%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还从事旅游业工作,认为旅游专业毕业生社会职业生涯发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Chih Ching (2008)以台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性格特征来对学生进行分类,得出性格特征对实习和择业意向
有重要影响。

性格外向的学生会更多的选择在旅游或者酒店业就业,并且稳定性更强。

Silva (2005) 研究发现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择业时会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非人性特征影响,所以性格外向的学生实习满意程度更高。

(三)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相比,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对学生在择业倾向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实习生酒店实习主要从管理制度[1-4]、实习满意度[5-8]、酒店实习影响[9]等方面进行研究。

随着研究内容逐渐深入,学者们发现酒店学生职业认同感受多因素的影响,与实习满意度紧密联系。

陈丽荣认为酒店在薪酬待遇、实习培训、实习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对酒店的认同感,而且会影响学生对酒店职业的选择[10-12]。

林斐斐以内蒙古旅游院校实习后学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专业选择、实习单位选择、行业行为选择意向三方面探讨酒店实习认同感[13]。

邱艳萍从实习内容角度出发,探讨酒店学生实习内容与实习认同感之间的关系,发现学生实习内容影响着实习认同感[14]。

高振杰归纳了9个影响实习的因素: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食
宿条件、薪酬、人际关系、职业发展、酒店实习制度、兴趣与价值、他人意见[15]。

鲍富元提出影响酒店实习的因素涉及工作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作本身、管理水平、实习时间和酒店类型等方面[16]。

(四)研究述评
从本文相关的文献总结后可以看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与工作环境,工作胜任,薪资等众多因素都非常相关。

相较于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我国部分研究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关注较早,研究进展迅速,内容深入而广泛。

其次,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过于失衡,一方面,关于酒店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研究已处于过饱和状态,绝大多数的文献均是围绕上述内容开展,而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则完全停留于初级阶段,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是在罗列他人研究成果或仅停留于理论研究,缺乏可操作性与实践性。

最后,从文献梳理来看,学者们当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实习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本文采取了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笔者曾经在宁波华茂希
尔顿度假酒店的实习见闻为例。

(二)案例内容
2017年笔者参加学校安排的酒店统一实习,实习酒店为五星级的宁波华茂希尔顿度假酒店,本次实习共26位学生,分别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在为期一个星期的岗前培训中,所谓培训不过是简单介绍希尔顿集团的成长史和旗下品牌,熟悉酒店的各个部门和职位。

正式上岗后,酒店会按照师徒制让实习生熟悉自己的工作。

实习中期,一位被分到客房部的学生要求离职,原因是工作强度大,每天的工作量完不成本是外包的工作却分配给实习生,还要求与打扫的阿姨同等的工作量。

酒店人事部要求该实习生与学校的指导老师联系,称若老师同意离职,我们就放人。

但实习指导老师告知该实习生,若不能按时完成统一实习,将不能顺利毕业,无法拿到毕业证。

该实习生在听了老师的“警告”又坚持了一个星期后,哭着称,我不要毕业证,我要辞职。

实习期间,有不少同学反馈,餐饮部的工作每天要加班,传菜上菜,洗完擦盘又脏又累;前厅部夜班难熬,没有客人却依然要规范的站在监控下;礼品店闲的发慌,上一天休一天没事干......
为期六个月的酒店实习结束后,26位实习生只有一位愿意留下来继续在酒店工作,其余25位实习生有的说回家当老师,有的说家里找了别的工作不让在酒店上班,也有的说短时间内不会再在酒店工作。

这位愿意留下来的实习生称想看看转正之后的情况,
每月1800元的实习工资转正后也只有2000元,该实习生一个月后也选择了辞职。

四、案例分析结果
(一)高校酒店管理本科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我国社会传统观念认为服务性行业的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岗位不体面,发展空间有限。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从事酒店服务行业,不少家长也认为应该将了女的从业口标锁定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或者金融行业等领域,反对或者不支持子女从事酒店服务行业。

认为酒店行业缺乏技术含量,没有发展前途。

在家长的影响下,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以强大的社会心理形式存在着,且根深蒂固,对青年学生择业观念的影响非常大。

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很难树立,进而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对专业技能训练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为,参加高考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张文凭,而不以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为出发点。

所以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没有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由于缺乏职业认同感,许多学生通常在完成毕业实习后就选择离开酒店行业而去从事其他行业。

很多家长和学生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在填志愿时被调剂到酒店管理专业,这就使得这些学生根木没有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打算,更谈不上有职业认同感了。

再次,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在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
成长起来,娇生惯养,不能吃苦耐劳。

而酒店行业一线服务工作大多技术性不强,比较辛苦,同时中高层管理者也必须从一线员工做起,起点低,起薪不高,工作强度大,这样的工作环境与“90后”大学生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导致学生职业认同感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另外,酒店服务行业从业群体普遍年轻化,也给外界传递了一些错误信息,似乎这一行业只适合年轻人,也就是所谓的“青春饭”。

这种工作环境导致整个社会对该行业的认同感普遍偏低,容易片面地以“辛苦”和“不稳定”来定义酒店工作的从业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2、酒店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从工作环境看,服务性行业儿乎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酒店工作普遍工作强度大,对丁餐厅部门和客房部门等一线基层服务人员来说这些特点尤其突出。

工资待遇相对来讲较低,且所有新员工都需从基层工作做起,熟悉所从事工作的多个环节,从而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培养乐于吃苦的精神,才能在行业中有所发展。

很多人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吃苦精神,或者不能坚持,导致从业时间很短就选择了离开。

同时,由于针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还不是很到位,如加班频繁、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也是导致从业人员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国际性酒店已经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但国内的很多酒店还做不到,大部分员工每大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小时左右。

另外,某些酒店企业对大学生员工群体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接受大学生实习主要是为了
获得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木。

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往往只会安排学生长期从事某项单一的简单体力劳动。

如果整个实习期都从事这种简单、重复的劳动,实习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酒店工作缺乏挑战性,没有专业成就感,从而容易否定T作中的自我价值。

3、实习环节管理缺乏科学性
学生到酒店实习多是抱着通过实践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的想法去的,因为还没有正式参加工作,所以很多实习生都是以学生的身份给自己定位的。

而酒店由于其盈利性的企业性质,多以解决人力短缺和降低企业成本作为招收实习生的主要目的,并没有把对实习生的培养作为实习生管理工作的目标。

这就导致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强调或强化了实习生的“职业人”身份,重使用、轻培养,强调技能和岗位业务要求,忽视行业文化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在实习期间,由于酒店大都不会对实习生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方案,而是仅仅进行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培训,多数实习生反映学不到东西。

同时,由于实习岗位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工作内容简单重复,这样的实习生活很容易使实习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质疑,简单的技能劳动使其对学校的专业教育产生质疑,进而对从业前途产生质疑。

此外,由于实习工资低,不能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容易让实习生产生不公平感。

不科学的管理导造成了实习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进而导致他们对酒店从业行业失去
信心,更加不利于其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4、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1)对专业认知的偏差
许多报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都误以为自己将来是从事“管理工作”的,而不是从事“具体服务工作”的,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屑于做基础的服务工作,不端盘了,而一心向往享受酒店环境的高档及舒适”的理想错位,忽视了酒店管理人员必须从底层做起,熟悉行业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从业要求。

很多学生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和准确的从业定位,在实习期间往往遭受打击,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自然很难适应岗位要求,继而职业认同感下降。

(2)职业意识培养的缺失
在酒店实习中喊苦叫累,要求调换岗位,频繁请假或中断实习的大有人在,毕业后只是将酒店工作作为个职业过渡,干一两年后就选择跳槽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更是数不胜数。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的专业培养中没有树立起科学理性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多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其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认同感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前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未来的从业环境,或者过于悲观地认为,酒店服务行业太辛苦,不稳定,完成实习就去做其他行业的工作,或者过于乐观地认为,酒店服务行业工作环境好,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升迁,过“白
领”的职业生活,一旦面对现实,遇到挫折,就难以接受,选择逃避。

(3)教育教学的失衡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从事酒店管理岗位的职业行为和习惯主要在学校阶段,通过学校教育完成。

在目前的酒店管理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职业岗位专业技能训练,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倾向较为突出,这具实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通病: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的是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者,如果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那么在其择业或者在进入酒店行业工作后的前途都是堪忧的。

实习阶段是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关键时期,但为数不少的高校对学生的实习管理较为松懈,对实习生的关爱较少,没有进行完善的跟踪实习指导,这就使得学生的实习成就感降低,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5、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部分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过渡崇尚享乐主义,怕吃苦,过于理想化地追求体面和轻松的工作。

再加上青年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个性鲜明,忍受不了这样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制度,从而对从事酒店工作存在厌恶或抵触心理,职业认同感显著降低。

导致其缺乏理性的自我认识,表现在眼高手低,既不能胜任较高难度的工作又不愿从事基层工作。

同时,部分学生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不愿做“伺候人”的工作,而酒店
行业就属于服务业,过于自我的年轻人自然不愿意选择酒店行业作为自已的事业。

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外界社会充满好奇,不甘心一辈子从事这样的岗位,所以往往在实习结束后就去尝试其他新的工作。

(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策略
1、争取社会对服务性行业的理解与尊重
欧美等发达国家,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占据了整个劳动力市场的80%以上,经常可以看到满头白发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一起快乐工作,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得低人一等,也不抱怨生活,反而时刻享受着为他人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并沉浸在这种快乐中。

并沉浸在这种快乐中。

人们并没有因为他们一辈子从事服务性工作而有所轻视,反而对他们抱以极高的尊重。

究其原因,在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理性看待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进而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因此,只有争取社会对服务性行业的理解与尊重,强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服务的新风尚,才能从根木上改变现阶段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低下的状况。

同时,政府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让全社会了解酒店员工工作的辛苦及社会价值,引导消费者对酒店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构建消费者跟服务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确保酒店从业者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