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的诱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的诱因及对策
作者:杨光
来源:《兽医导刊》 2018年第3期
随着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部份养殖场在仔猪断奶过程中出现生理、营养等因
素应激处理不当,导致断奶综合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仔猪的成活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阻
碍了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诱发原因
仔猪断奶综合征由各种因素引起仔猪严重腹泻、掉膘、体质下降、造成免疫机能下降,容
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主要侵害5 ~ 10 周龄仔猪,尤以6 ~ 8 周龄仔猪多发,该病主要诱
因有:
1. 病原性因素。
有细菌性感染如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有病毒性感染如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及混合感染等。
2. 生理性因素。
由于胃酸分泌不足,消化生理机能低,胃肠消化酶少,免疫能力较弱,抗病力较差。
3. 环境及管理因素。
养殖环境保温、卫生差;设备不齐全,断奶管理措施不到位。
二、临床症状
主要在断奶后 3 ~ 10 d 仔猪呈现采食量下降和不规律现象,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精神状态不佳,甚至腹泻、呕吐、水肿等症状。
临床上以进行性消瘦和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皮肤苍白、渐衰竭为主征;有的还有发热、呕吐和腹泻以及神经症状。
发病率一般为20% ~70%,死亡率差别较大为10% ~ 35%。
三、病理
临床症状剖检多数尸体消瘦,苍白,以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苍白色,肺稍肿,触之较硬,似触橡皮状,表面呈斑点状出血,胰腺萎缩,肝脏萎缩,呈青铜色为主征。
四、对策
该病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方法。
只能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针对本病
的诱因做好种猪和仔猪的预防保健工作:
1. 免疫接种。
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
种猪群按规定接种猪细小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使仔猪在幼龄时能通过初乳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
母猪产前45 d 及15 d各注射一次
大肠杆菌K88 基因工程苗2 ml/ 头。
仔猪在18 ~ 20 日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
联苗3 ml/ 头。
2. 作好断奶仔猪的保暖、防暑和保持猪舍空气流通。
保持舍内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避免温度忽高忽低。
夏季要注意防暑,舍温不超过30℃,冬季要注意保温,舍温不低于20℃,湿度保持在60% ~ 80%。
断奶前后提供较高的环境温度、保持猪舍内的干燥,可以明显减少仔
猪的应激及腹泻。
定期消毒是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重要手段。
仔猪刚断奶,免疫系统低下
且未完善,易受病原微生物侵害,如果猪舍未严格消毒,卫生状况差,病原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这就为腹泻埋下了祸根。
仔猪舍在进猪前5 ~ 7 d 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包括饲槽,用具
及饮水器等。
猪舍应每隔3 d 带猪消毒1 次,使用无毒、广谱、无刺激的消毒药对猪舍、猪栏、饲槽等用具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3. 减少换料性应激。
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饲,提前锻炼仔猪胃肠道;在断奶前 1 ~ 5 d,逐日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奶,以减少心理应激影响。
断奶最后2 d 夜间将母猪移舍,同一窝
仔猪留在原舍饲喂3 ~ 5 d,待适应后再进行并栏。
断奶后还应适当控制饲喂量,少喂勤添,
逐步换料。
应做到断奶后三不变(环境、饲料、饲喂方式);断奶与阉割不能同时进行;尽量
采用留在原圈7 ~ 10 d 再转群,采用原饲料饲养慢慢过渡法。
4. 添加保健预防药物,调理肠道,改善内环境平衡。
对发生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猪群,要注意改善和调节肠道内环境,预防腹泻。
饲料或饮水中助消化药物(柠檬酸、乳酶生、酵母
片等)、黄芪多糖及适量土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肠道抗菌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腹泻病的
发生。
5. 改善养殖环境。
设置母猪高床产仔,仔猪饲养保育栏饲养,搞好环境卫生,定期严格的消毒,可使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降低50% ~ 80%。
6. 对症治疗。
及时补充体液,纠正脱水,防止酸中毒凡有饮欲的病猪,要尽量大量供给
口服补液盐,无饮欲的病猪,可用金属注射器每次灌服40 ~ 80 ml,每日5 ~ 6 次;注射抗菌素诺氟沙星、恩诺沙量、氟苯尼考等对治疗仔猪腹泻症均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