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黄河教案1湘教版
2.3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3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39428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b.png)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包括:
1. 分析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概念,并掌握其分布情况。
(3)相关视频资料:推荐几个关于中国河流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深入地了解河流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4)河流治理案例:提供一些关于中国河流治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治理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治理成果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实地考察,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河流分布和特点,了解河流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会对河流的分布和特点产生混淆,特别是对于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可能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来加深理解。同时,对于河流流域面积、全长等数据的记忆也可能存在困难。
学具准备
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
课型
新授课
2. 介绍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主要河流的源头、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3. 探讨中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点。
4. 分析中国河流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中国河流分布图,使学生能够识别主要河流的分布和流向,理解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概念。
当堂检测: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案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8fcf429b6648d7c1c74680.png)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案【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版)湘教版】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学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和景观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新课学习】〔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板书〕一、河流和湖泊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5b378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2.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黄河)》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自然特性和人文历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其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等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才能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黄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黄河的地理分布和流域特点。
3.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黄河流域的案例分析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条伟大的河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呈现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流经地区,了解其流域范围和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河流的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 黄河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 黄河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657b68964bcf84b9d57b9c.png)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黄河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些河段?为什么?
◆课堂达标固知识(时间5分钟)
1.郑州以下,黄河流域特别狭小又无支流的原因是()
A.河流因引黄灌溉,水量减少
B.地区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
C.地面植被稀少,蒸发旺盛
D.河床比堤外地面高
2.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知识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4、根据黄河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黄河各河段的开发治理措施。
错1-2处——B
错3处及以上——C
(提示:选择题错1个算1处错误,填空题错1个空算1处错误)
教师设计意图:
1.利用导学案能自主学习。
2.通过学习会对比分析长江黄河相关知识。
教师设计意图说明(分环节列出):
1.合作探究的设计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提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探究:黄河
1、自主学习
阅读《中国的地形图》和教材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1)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2)流经哪些省区?、、、、、
、、、。
(3)长是多少?。
(4)注入什么海?。
2、黄河的主要支流有哪些?(填图)
3、上、中、下在哪里的划分的?
上游和中游分界点:,中游和下游分界点:。
4、各段的特征是怎样的?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d63f1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f.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河流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我国河流的壮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于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我国河流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河流的形成、演变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河流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河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相关的问题,设计讨论题目。
3.准备河流案例,便于分析、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河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它们分布在哪里?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我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2fe48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e.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和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黄河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历史变迁等内容。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黄河的图片、视频、PPT等。
2.准备课堂用具:黑板、粉笔、地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等内容,让学生对黄河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母亲河。
4.巩固(5分钟)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名师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f66a254431b90d6d85c724.png)
《中国的河流》名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以及内流河和外流的水文特征。
(2)知道我国主要的湖泊及其分布(3)掌握长江的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4)了解长江在水能和航运各方面巨大价值(5)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6)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7)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其治理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长江水利建设上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教学重点】(1)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概况、各河段特征及水能和航运的开发利用(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治理【教学难点】(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2)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3)辩证地认识黄河的利与害【教学方法】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长江、黄河、青海湖、壶口瀑布师: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学习(一)外流区为主自主学习以下概念: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明确: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提问:你知道流域和水系是如何命名的吗?(学生回答)明确:流域和水系往往按照河流的干流或注入的海洋、湖泊来命名,如:太平洋流域、长江水系、珠江水系。
外流河是指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是指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所在的区域是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是内流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7bb5d0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8.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全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黄河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于黄河的流域特点、水文特征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湖泊,认识黄河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黄河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文字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黄河的全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黄河流域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江知识,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以及黄河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1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1 湘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dba1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d.png)
教学章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教学内容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括,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其所在区域称____。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3)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区。
2、 河流的水文特征:
(1)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影响。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现象。
(2)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自。夏季随着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所以,内流河大部分属于河流。
3、京杭运河
(1)京杭运河是世界上的人工运河。它北起,南至,经北京、天津两市及、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湖泊
中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和。青藏高原多湖,是中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属咸水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和南部,是中国淡水湖相对集中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摊就训练p40,1-5
阅读思考
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观察地图
合作
交流
讨论
思考
分析
对比
思考
讨论
归纳总结
引入新教学内容
训练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滔滔黄河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滔滔黄河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0eb3b5e86c175f0e7dd13732.png)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课 题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时1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记住黄河的发源地、长度、流域面积、注入的海、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水电站等概况。
过程与方法 1、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2、能分析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危害3、知道黄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开发利用黄河的成就。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标要求重点记住黄河的发源地、长度、流域面积、注入的海、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水电站等概况难点教法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分析 教具 学具 课件 挂图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激情导入复习导入多媒体显示长江水系图:支流、城市、水电站课代表组织学生上台板书D▲ ●●●●●ABC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山,注入的海洋________黄河全长________千米,为我国第第_____长河。
2.找出黄河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某某、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某某、 _________ 、 ________ 、1、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一方面在上中游,大力开展工作,控制,减少。
另一方面在下游,。
2、治黄的关键在于,黄河90%的泥沙来自(上、中、下游)因此加强中游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
1、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A 、某某自治区 B、某某 C、某某 D、某某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中“天上”和“海”分别是指()A、唐古拉山、东海B、祁连山、黄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D、横断山、南海3、“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黄河的哪个河段的情景()A、黄河上游B、黄河下游C、黄河中游 D黄河全部干流4、黄河、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A、流速慢B、含沙量大C、结冰期长D、水能资源丰富5、黄河、长江共同流经的省区是()A、某某、某某B、某某、某某C、某某、某某D、某某、某某6、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山脉,最后注入海,入海处所在的省是省。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黄河教案1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黄河教案1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d536adaef5ef7bb0d3cc2.png)
中国的自然环境主题单元序
号2
标
题
中国的自然环境
学
科
地理年级八
主题单元思维导图
专题标题黄河课
型
新授
课
教
案
序
号
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
多媒体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重点: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的综合治理
难点:黄河灾害及治理情况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它的长度在中国不是最长,它的流量不是最大,它却承载着中国最古老的文明,承受着中国最深重的灾难。
它的泥沙含量不仅震惊着国人,也震惊了全世界,这条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黄河的基本知识。
活动一、黄河的源流概况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黄河水系图,学生结合课本的黄河图自学黄河的源流概况特点,具体学习方法和套路与长江相似。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3 中国的河流3-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3 中国的河流3-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193dc06edb6f1aff001ff8.png)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黄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重点难点重点:黄河的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以及黄河的开发和治理难点: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诗词导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那大家对黄河有什么样认识?学生举手发言【新课讲授】1.黄河概况(1)读P55图2-53,在图上描画以下内容:干流形状、发源地、入海支流(湟水、汾河、渭河),上游、中游、下游河段分界。
(2)黄河、长江的长度、流量对比分析,得出黄河流量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黄河流经省区,学生指图回答2.黄河的贡献(过渡)我们经常把黄河比喻为“母亲河”,为什么?(1)读图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位置及景观图,思考为什么这里物产富饶?引导得出贡献①提供灌溉水(2)读黄河水电站分布图,及流经地形区图,思考黄河的贡献?引导得出贡献②上中游丰富的水能资源3.黄河的忧患及治理(过渡)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有没有存在的问题呢?(1)读黄河上中下河段河流河水颜色景观图,分析各河段含沙量的变化,引导得出忧患①中游:含沙量大,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dc56e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5.png)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习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过程:一、以外流区为主课程引入:【老师】呈现:河流航运、浇灌、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争辩: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供应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难?【同学】争辩回答:利──浇灌、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老师】导语:我国疆域宽广,有很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格外亲密,既可兴利,又可作害。
我们争辩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老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老师】读图查找【老师】呈现《中国水系图》,引导同学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同学】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看【老师】引导同学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1.我国全部河流都东流吗?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3中国的河流(1)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3中国的河流(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6099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0.png)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我国要紧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明白我国的两大湖区及要紧的淡水湖、咸水湖。
2.明白得并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点。
3.了解长江的源流情形及开发利用情形,学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一条河流。
4.提高利用地图猎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点。
2.长江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形。
教学难点1. 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点。
2. 长江的综合治理。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一:播放“长江之歌“引入方案二:播放有关长江的视频,让学生从感受中激发爱好。
自主学习:(一)、学习《外流河为主的河流》1.自学教材P42页内容。
概括这部分的知识要点: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2.阅读“中国要紧河流分布图”,内、外流区的分布区域及面积大小:外流区要紧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内流区要紧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外流区面积大,我国河流以外流区为主3.读地图册20页“水系图”熟悉我国要紧河流,并判定其是外流河依旧内流河,假如是外流河,它又流入哪个大洋?5.总结提升:探讨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文特点受哪些因素阻碍?①汛期最长的河流——②含沙量最大的河流——③结冰期最长的河流——④水量最大的河流——⑤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二)学习湖泊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中国地势图”中学习湖泊分布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概括。
⑴哪些地势区湖泊分布比较集中?那个地区的湖泊是外流湖依旧内流湖?是咸水湖依旧淡水湖?⑵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哪一个?它是什么类型的湖泊?⑶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一个呢?2.读P45两幅地图,观看洞庭湖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缘故要紧是什么?合作交流:了解我国湖泊现状:湖泊数量越来越少,面积越来越小,围湖造田是利大于弊依旧弊大于利?(三)滚滚长江1、阅读46页2-32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案设计(3课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案设计(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0be780ccc22bcd126ff0cd2.png)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知道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并归纳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知道我国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的分布;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3、理解并会分析、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习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我国哪些河流的名称,它们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外流区为主阅读P46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理解下列几个概念: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
(2)中国外流区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中国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
(3)在课本图2—40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并标上序号,并判断其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如果是外流河,它又流入哪个大洋?总结填表:小组交流:(1)在图2-40上,找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对比P40图2-30,可知它与区与区的界线接近;再看一看它与P35图2-25中的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归纳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流域面积广大;内流河主要分布在。
(2)独立完成教材46页活动题1、2、3题。
(3)阅读课本P47“京杭运河图”,完成下列任务。
①在图2-40图上找到京杭运河,结合P47“京杭运河图”,观察京杭运河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②京杭运河经过了哪些省区?京杭运河沟通了哪些水系?③京杭运河在南水北调中起什么作用?学习任务二: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阅读P47课文,归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1)中国外流河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为什么?中国外流河的主要水源来自。
由于受风的影响,中国东部南方的雨季比北方开始,结束,所以使得南方的河流水量,汛期。
(2)归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自。
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的影响,夏季水量较大;夏季过后水量减小,甚至断流。
所以内流河大部分是性河流。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河。
2.3中国的河流《黄河》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3中国的河流《黄河》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5b8e3ed25022aaea998f0f49.png)
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3 中国的河流1-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3 中国的河流1-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5fecd9763231126fdb1166.png)
“滔滔黄河”一、教材分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
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中国河流第三课时九、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播放录像):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
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
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