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8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学业分层测评2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8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学业分层测评27 打破隔离的坚冰
人民版必修3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特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导学号:67700179】
A.浪漫主义文学占据了欧美文坛的主流
B.美国文学以严肃的主题为主
C.20世纪初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D.亚非拉文学反对欧美文学
【解析】A项错误,浪漫主义盛行于19世纪;B项错误,应为以幽默为主;C项是美国文学的特点;D项表述错误,应为相融合。

【答案】 C
2.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解析】泰戈尔是印度作家,其“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说明他的作品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答案】 C
3.下列关于长篇小说《母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歌颂了俄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②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③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④创作于十月革命胜利后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母亲》发表于1906年,是十月革命前,故④错误,其余三项表述均正确。

【答案】 D
4.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等。

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
是( ) 【导学号:67700180】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解析】题干仅是涉及法国与俄国的文艺,排除A项;司汤达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母亲》是革命现实主义作品,故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的是( )
A.勋伯格B.德彪西
C.斯特拉文斯基D.贝多芬
【解析】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故选B项。

【答案】 B
6.某班举行西方近代美术作品展览,下列美术作品能列入现代主义流派展板的是( ) 【导学号:67700181】
A B C D
【解析】A项是荷兰印象画派大师凡·高的《向日葵》;B项是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D项是俄国列宾的现实主义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项画面杂乱无章,图案变形抽象,反映了作者反传统和迷惘的心态,是一幅典型的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作品。

【答案】 C
[能力提升]
7. 20世纪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C.反映了当下下层人民的精神面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荧幕
【解析】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光辉代表,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戈拉》塑造了爱国的印度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是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呐喊》文集,昭示着中国新文学时代的到来,故选A项。

【答案】 A
8. 2013年12月27日,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场以2 816.5万美元(约合1.72亿元人民币)拍下毕加索油画《两个小孩》(下图),成为全场最贵的拍品。

此举堪称中国企业购买西方艺术品的一次大手笔,却也在国内引起了极大争议。

此画的风格是( )
A.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B.强调时代特点,注重表现现实生活
C.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D.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反传统和反理性
【解析】毕加索的立体画派一改传统的绘画风格,图画往往以诸多几何图形或变形扭曲的形状构成,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表达了现代人的反传统的追求,故D项表述符合题意。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是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
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的吸引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提炼。

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首先判断观念的正误,然后就这个观点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第二种说法。

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10.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二右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

”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

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决别,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1)材料一中“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是指怎样的社会状况?它给欧洲画坛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单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作答。

第(2)问要围绕毕加索和立体画派作答。

第(3)问综合谈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答案】(1)社会状况: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产阶级的统治,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影响:浪漫主义美术兴起。

(2)特点: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
化方面的重要变革。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