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汕头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
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
C.红外探头是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体温高的顾客
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湖光倒影
B.狗的影子
C.筷子“弯折”
D.雨后彩虹
4.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倒影B.水面“折”枝
C.手影D.镜中花
5.下列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
A.河水中建筑物的倒影
B.隔着厚玻璃台板看照片觉得近了一些
C.地面上的人看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时,实际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下面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6.某人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的一头敲一下,另一人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三次响声,这三次响声传播的介质顺序是()
A.空气、水、钢管B.水、空气、钢管
C.钢管、水、空气D.钢管、空气、水
7.“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游戏,当你对着手机说话时,它会做一个侧着耳朵听你说话的姿势“认真”倾听,当你说结束时,它会用它独特的声音模仿你说的话并重复一遍,针对这一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它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人说话声音太轻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这是因为人说话声音音调太低
C.“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分
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8.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规划时,工业区与居住区离得很近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10.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5s内通过了35m的路程,则该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A.6m B.7m C.14m D.21m
11.寒冬,室外的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结冰膨胀而破裂。

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硬度较小B.密度较小C.隔热性好D.导热性好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秋天早晨,山谷里出现大雾
B.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
C.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二、填空题
13.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由图可知反射角是___________度;若让光线沿着FO入射,反射光线会沿着OE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14.如图所示,M为平面镜,F为可绕ON转动的屏,入射光线AO在屏E上,当屏F和屏E在______时,才能在屏F上看到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表明______。

15.病人在医院进行“B超”检查时使用的是超声波,其频率高于______Hz。

医生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检查时的超声波。

16.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从左到右水面的高度越来越高。

若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吹出的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 ___________ ,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 ___________ (选填“空气柱”或“水柱”);若是改用木锤敲击水瓶的瓶壁,与
吹瓶口相比,瓶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明显不同的是:
___________ 。

17.2008年9月26日,“神七”上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行走,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圆了中国人的太空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出舱过程中,若以太空舱为参照物,翟志刚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假设两名宇航员走出飞船在太空中面对面交谈______听到对方的话语(填“能”或“不能”)。

18.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s 所处的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_____球的运动时间更长,___________球在做匀速运动,___________球平均速度大。

19.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6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
1
,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900g水凝固3
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______cm3(ρ冰=0.9×103kg/m3)
20.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则这支温度计刻度中每一小格代表______℃(用分数表示)。

若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1)如图所示,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____℃,那么甲的示数是_____℃,乙的
示数是_____℃.
(2)①如图为“坐井观大”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大空的范围(画出光路示意图)_____.
②请在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_____'.
22.由于疫情的影响,寒假期间出行的人们优先选择自驾出行。

(1)小明发现车载暖风温度设置过高,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不断吹热风,不一会儿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
B.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外侧
C.水雾消失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
D.对玻璃吹热风,只利用了提高液体的温度方法来加快蒸发
(2)小明发现夜间开车时,如果打开车内照明灯,通过挡风玻璃可以成车内景物的像,影响驾驶员的视野。

请在图甲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 AB 成的像 A´B´______。

(3)北方冬天下雪时,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熔化,并且小明发现撒盐多的地方雪熔化得快。

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他做了如下实验:在气
冰块放入烧杯中并加入少量的盐,用搅拌棒搅拌约 1 分钟后,观察到冰温较低时,将-5C
块开始熔化,实验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象。

分析图象可知,盐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3.寒假,晓宁同学和爸爸妈妈去桂林游玩,在漓江泛舟,若船以5m/s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晓宁开心的大喊一声,经2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时船和声音走的距离各是多少?
(2)晓宁大喊时与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3)晓宁听到回声时与前方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24.海啸预警设备是通过接收海啸发生时产生的次声波来工作的。

若某次海啸发生的次声波中心位置距海岸边的预警设备300km,设备接收到次声波的时间是200s则:
(1)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750km/h,则从接收到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25.如图所示,有一只空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2 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8kg。

用此空玻璃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6kg;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8kg。

问:
(1)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
(2)金属颗粒的密度是多少?
26.冬天,对着手吹气时,会感到手冷;对着手呵气时,会感到暖和。

为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介质不均匀时,光线会弯曲,不能说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故A错误;
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是因为此时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不能说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故C错误;
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C
A.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反射了绿光,而不是吸收了绿光,故A错误;
B.人眼看不到紫外线,看到紫外灯发出淡蓝色光为普通的可见光,故B错误;
C.红外线有热效应,可以用红外探头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识别体温的高低,故C正确;
D.光在密度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因此“光绕过了人体传播”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A
A.湖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狗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放在水中,看起来像弯折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解析:B
AD.倒影和镜中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D不符合题意;
B.水面“折”枝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A
A.河水中建筑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隔着厚玻璃台板看照片,照片反射的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大气层上疏下密,光线穿过不均匀的大气连续发生折射,早晨当阳光的折射光线沿水平线进入人眼时,而此时的入射光线还在地平线以下,即这“红红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但真实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C
声音在钢管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水中传播速度其次,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从钢管中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响声是从水中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响声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这三次响声的传播介质顺序是钢管、水、空气。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C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 错误;
B.人说话声音太轻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这是因为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太低,故B错误;
C.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色不同所以
能够区分,故C 正确;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故D 错误。

故选C 。

8.B
解析:B
A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 不符合题意;
B .工业区与居住区离得很近,噪声的影响更大,故B 符合题意;
C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 不符合题意;
D .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9.D
解析:D
A .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可以感受到振动,说明振动发声,故A 不符合题意;
B .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可以感受到音叉在振动,故B 不符合题意;
C .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可以感受到锣面在振动,故C 不符合题意;
D .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感受到振动频率的变化,不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10.D
解析:D
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
35m 7m/s 5s
s v t =
== 则该物体在3s 内通过的路程为 7m/s 3s 21m s vt ''==⨯=
故选D 。

11.C
解析:C
寒冬,天气寒冷,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

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塑料的隔热性能好,可以有效阻止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故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2.D
解析:D
A .山谷里出现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冷饮杯子外壁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玻璃内表面出现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升华为水蒸气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可逆
解析:可逆
[1]由图知,入射角为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40°。

[2]若让光线沿着FO入射,反射光线会沿着OE射出,则光逆着原来的光路返回,所以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4.同一平面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同一平面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2]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当屏F和屏E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时,才能在屏上看到反射光线。

15.不能
解析:不能
[1][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的属于次声波;在20~20000Hz范围之外的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见,所以医生不能听到检查时的超声波。

16.高空气柱发声的声源是水柱
解析:高空气柱发声的声源是水柱
[1][2]用口吹瓶子时是瓶子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从左到右随着水逐渐增多,空气柱逐渐变短,音调逐渐变高。

[3]改用木锤敲打瓶子时是水振动发声,即发声的声源是水柱,且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从左到右水逐渐增多,音调逐渐变低。

17.运动不能
解析:运动不能
(1)[1]翟志刚出舱行走,与太空舱的位置发生改变,在出舱过程中,若以太空舱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

(2)[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两名宇航员走出飞船在太空中面对面交谈不能听到对方的话语。

18.甲甲乙
解析:甲甲乙
[1][2][3]由题意及图示知,甲运动的时间为5s,乙运动的时间为3s,那么甲球运动的时间更长,而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远,则甲所
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相同的距离,甲所用时间长,乙所用时间短,据
s
v
t
知,则
乙球的平均速度大。

19.100
解析:100
[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6kg/m 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13,则剩余氧气的质量为原来的23,而剩余氧气的体积保持不变(等于氧气瓶的容积),由m V ρ=可知,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23
,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ρ′=2233
ρ=×6kg/m 3=4kg/m 3 [2]900g 水的体积 V 水=3900g =
1g/cm m ρ水=900cm 3 900g 水凝固成冰后其质量不变,则冰的质量为m =900g ,冰的体积
V 冰=
3900g =0.9g/cm m ρ冰=1000cm 3 所以体积增大了
ΔV =V 冰-V 水=1000cm 3-900cm 3=100cm 3
20.
109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100C 0C 10C 9449
︒︒-=︒- [2]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为
10(224)C 20C 9
t =︒=⨯︒- 三、解答题
21.1 36.7 -3
试题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由图知:甲温度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0.1℃;“36”在“37”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36.7℃.乙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图中黑点E表示青蛙的位置,将E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E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22.A 晶体
(1)[1]AB.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是因为车内水蒸气的温度高,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滴,故小水珠出现在内表面,故A正确,B错误;
C.水雾消失了,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对玻璃吹热风,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并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D错误。

故选A。

(2)[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做物体AB关于镜面的对称图形,即为AB的像,如图所示:
(3)[3]由盐冰的熔化图像可知,在整个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故盐冰是晶体。

23.(1) 10m ,680m;(2)345m;(3)335m
解:(1) 2s时船走的距离
==⨯
s v t
5m/s2s=10m
船船
2s时声音走的距离
340m/s 2s=680m s v t ==⨯声声
(2)晓宁大喊时与高山的距离是
()()11110m 680m 345m 22
s s s =
+=⨯+=船声 (3)晓宁听到回声时与前方高山的距离是 21345m 10m=335m s s s =-=-船
答:(1)2s 时船走过的距离是10m ,声音走的距离是680m ;
(2)晓宁大喊时与高山的距离是345m ;
(3)晓宁听到回声时与前方高山的距离是335m 。

24.(1)1500m/s ;(2)1240s
解:(1)声波到海岸距离为
s =300km=3×105m
声波传播速度为
5310m 1500m/s 200s
s v t ⨯=== (2)海浪到达海岸的时间
300km 0.4h=1440s 750km/h
s t v =='=' 则从接收到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剩余时间为
1440s 200s 1240s t t t '∆=-=-=
答:(1)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750km/h ,则从接收到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1240s 逃生。

25.(1)600 cm 3;(2)3.5×103kg/m 3
(1)玻璃瓶中所装水的质量
m 水=0.8kg-0.2kg=0.6kg
玻璃瓶的容积等于玻璃瓶中所装水的体积
=V V 瓶水330.6kg =
=10kg/m
m ρ水水=0.6×10-3m 3=600 cm 3 (2)金属颗粒的质量 m 金=1.6kg-0.2kg=1.4kg
装有金属颗粒的瓶中再加水的质量
1.8kg -1.6kg =0.2kg m ∆=水
再加水的体积
330.2kg ==10kg/m
m V ∆∆ρ水水水=0.2×10-3m 3=200 cm 3 金属颗粒的体积
=-V V V ∆金瓶水=600 cm 3-200 cm 3=400cm 3
金属颗粒的密度
-631.4kg ==40010m
m V ρ⨯金金金=3.5×103kg/m 3 答:(1)玻璃瓶的容积是600 cm 3;
(2)金属颗粒的密度是3.5×103kg/m 3。

26.冬天,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所以手感到冷;对着手呵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后,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是放热的,使手温度升高,所以手感到暖和。

【解析】冬天,对着手吹气时,吹出气体速度快,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是吸热过程,所以手的温度降低,会感觉到冷;对着手呵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速度慢,遇到冷的手后,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手的温度会升高,手会感到暖和。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热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