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东城一模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东城一模解析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1.(3分)C
分析:资料一第一段说:“ 以北京为例,北京“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不是全行政区的人满为患,
而是中心城区的人挤为患。
致使人挤为患的主要原由在于北京“齐心圆”式的城市发展模式,” ∵
北京“城市病”←中心城区的人挤为患←“齐心圆”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北京“城市病”←“齐心圆”
式的城市发展模式
2.(3分)D
分析:资料一第四段说:“它主假如指与城市商务中心区( CBD) 在空间上相响应,功能上相增补,同
时又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次级商务中心,也是城市空间构造由单核向多核演变的结果。
” 说明不过是城
市空间构造的变化,而城市构造包含空间构造、经济构造、社会构造等等。
同时资料一最后一段说城市
副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分担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二传”作用,未必是单核向多核的转变。
3.(3分)C
分析: A 选项看见的是北京为了改变单中心发展,不停研究新的空间功能布局方案所进行的努力。
B选项“摊大饼”指的是将城市范围简单扩大的做法。
D选项“二传”指的是发挥其城市规模效应以及与超大城市的共同效应,促使周边中小城市的
发展。
4.(3分)D
分析: A 选项标记进入城市副中心时代的是第一批市级机关正式入驻,而不是建筑完工。
B选项说通州是西汉初年开始建置的,可是发现了路县故城的旧址只好说明通州西汉是路县,其实
不可以说明是那时起开始建的。
C选项说自古以来交通发达,可是原文论述的是今日的通州交通发达,没有说过去发达。
5.(3分)A
分析: A 选项说提升到区外就业比重错误,由于通州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人口从北京疏解出来,而
不是不过作为卧城。
6.(3分)B
分析:资料二第七段“ 一路走来,通州的地位不停获取加强,直至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主导职
能包含行政、居住、商务办公等。
”包含行政居住商务办公等职能。
所以是次级城市中心。
7.(5 分)答案重点:①北京“城市病”严重,亟待解决。
②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点新城未能起到
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的作用。
③区位优势显然,能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发挥“二传”作用。
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地理地点、生态环境、发展空间优势显然,很早就被定位为卫星城之一。
⑤能够和北三县共同发展,带动整个北京东部地域发展。
(每个重点 1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8.(3分)C
分析:渎职,玩忽职责。
溺有自觉忽视或扔掉原则的意思。
9. (3分)D
分析: D选项“也”都是句末语气词。
原文剖析
民免而无耻百姓能免(于犯法)但无羞愧之心(连词,表转.
斫雕而为朴折)
.把繁琐的法律条则改为简洁朴素的条则(连词,
表顺承)
法律者治之具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名词以后停留,判断句.
言道德者标记)
.讲道德的人(助词,的人)
破觚而为圜把严苛的刑法改为宽松的刑法(动词,作为).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隋炀帝哪里由于铠甲兵器不足(介词,由于).
10. (3 分)D
分析:“若斯须懒惰,去之已远。
”意思为:若有片晌懒惰,距离仁义之道就已经远了。
11.(4 分)
①这话对啊 ! ( 2 分)
②所以(我才)知道民间没有千篇一律的风俗,不过施政的成效有利害罢了。
(2 分)
12.(5 分)①孔子认为,用道德指引教化百姓,用礼来规范他们的言行,百姓就能有羞愧之心并遵
守正道。
(1 分)
②老子认为,公布严酷的法律只好让响马更多。
(1分)
③唐太宗认为治国之道在于施仁义,要适应民心,用仁义来抚慰百姓。
(1 分)
④三人皆认为治理国家不可以靠严酷的刑法。
(2分)
原文翻译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导孔子说:“用政令指引百姓,用刑法整顿百姓,百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姓能免(于犯法)但无羞愧之心。
用道德教育百
姓,用礼来一致他们(的言行),(百姓就)既懂
得有羞愧之心而且遵守正道。
”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老子说:“最有道德的人不(标榜自己)有道德,以无德。
”“法律滋章,响马多有。
”所以(才真实)拥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标榜自
己)没有失掉道德 , 所以不(真实)拥有道德。
”
“法律更加严酷,响马愈多。
”
是认为国之道,一定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望,所以治国之道,一定用仁义安慰百姓,把庄严和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寂静。
诚信展现给百姓看,适应民心,取销那些严刑酷
法,不做违反道义的事情,(社会)自然会平定安
静。
13.(6分)答案示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申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厚利益。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就是一位重然诺、讲忠义的君子。
他面对曹操赐予的各样优厚遇遇绝不动心,不惧艰险,执意回到了却义兄长刘备的身旁。
反观张鲁的谋士杨松,面对曹操的征讨,心中“利”字当先,贪财卖主,实为小人。
(语句理解正确, 2 分;联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讲解合理, 4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4.(3 分)C
分析:没有流浪无归,是对安史之乱中自己宦海沉浮经历的感触。
15.(3 分)D
分析: D选项春草是对分别之恨的比喻。
而原诗是纯真的光景。
16.( 6 分)评分标准:
对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切合原着( 2 分),对《归辋川作》赏析正确( 2 分),两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 2 分)。
【答案示例】王诗经过描绘辋川自然景观、别墅住所环境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幽静自然,但略显凄清
寥寂的山居场面。
运用象征的手法,借菱蔓、杨花的纤弱、轻飘不定来表现自己的微小与流浪,表达了
流浪无依的感触;运用对照手法,经过“春草”茂盛的活力勃勃与住所冷清简陋的难过对照,突显了作
者当下生计的愁闷孤寂之感。
从黛玉人物形象来看,她自小经历父亲母亲双亡、借居母舅家,且黛玉为
人细腻敏感、才高孤独,有显然的飘零孤寂之感,阅读本诗,既能让黛玉感觉自然隐居的文雅纯粹,也
能够以相像的经历、心境、感情体验来、获取共识,所以林黛玉十分欣赏王维的诗歌。
17.(8 分)
①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②枫叶
荻花秋瑟瑟举酒欲饮无管弦③出师
未捷身先死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到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
(每空 1 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18.(3 分)C
分析: A 选项“葱郁”只好写
19.(3 分)D
20.( 5 分)“一缕缕”突出冷气袭人,“一抹”写出龙首山的雄浑辽远,“一两声”“一缕”写出
人烟稀罕,描述了边塞庄严凄凉之景,(1 分)与济南的绿意沸腾形成鲜亮的对照( 1 分),创造了雄浑凄凉的气氛( 1 分),为下文写凉州的历史变迁、文化交融、抒发思古之幽情作了铺垫( 2 分)。
21. (6 分)
不矛盾( 1 分)。
文中写到武威的街巷里保存了“古塔”“城门”“钟楼”等历史古迹( 1 分),可是古凉州凄凉雄浑的境界、英豪主义的气质和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却早已远去(2分)。
作者用这类看似矛盾的写法,表达了对古凉州文化马上沉静的痛惜和忧思( 2 分)。
22.( 6 分)答案重点:
凉州文化内涵:①开辟进步、英豪无畏的精神②交融荟萃、包含共举的气度③立功立业、悲壮
豪放的诗情( 3 分)
联合文章有关内容讲解,如:汉武帝争夺河西走廊、唐朝多次战斗,打通、开辟丝绸之路;与西
域少量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融,到现在保存多种文化共存的古迹;凉州词是诗
人们用生命和心血创作的诗篇,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