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21.01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5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2.,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3.,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4.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5.老师将《曹刿论战》一文中的句子“,,。

”写成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激励初三学子要鼓起劲头,不可松懈。

【答案】
1.参差披拂
2.野芳发而幽香
3.但愿人长久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恒过,然后能改。

D.【乙】诗中“停、投、拔、顾”一系列动作生动地体现诗人焦虑急迫的心理。

【答案】
6.(2分)孟子李白
7.(3分)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8.(5分)经历磨难,最终获得了成功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逆境能够造就人才)渴望有所作为,乐观向上。

9.(2分)B
【解析】
6.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属于基础题,平时考生要注意对作者和朝代的积累。

7.本题要注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翻译,转换,有些重点词语,注意积累与背诵。

例如“恒”翻译为常常,翻译时需要注意。

8.本题考查对古诗文文章的理解与运用,了解内容以及历史背景后进行总结。

甲文强调逆境出人才,乙文则是渴望得到重用,乐观豁达。

9.首先注意审题,最正确的一项,A项后半句错误,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C 项诗人怀才不遇、没有得到重用,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

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并不是向往田园。

D项“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先生①自海外②还至赣上,寓居.水南,日过郡城,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

每至寺观,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俟。

公见即笑视,略无所问,纵笔挥染,随纸付人。

至日暮笔倦,或案纸尚多,即笑语之曰:“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幸见语也。

”及归.,人人厌满,忻跃③而散。

【注释】①先生:即苏东坡。

②海外:海南岛。

③忻(xīn)跃:欢欣鼓舞。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寓居.水南()(2)及归.()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

B.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有人想要写斋名、佛偈的告诉我吧。

C.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有人可以告诉我你的斋名或佛偈。

D.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或者可以直接告诉我斋名及佛偈。

10.(4分)(1)居住(2)返回
11.(2分)A
12.(6分)苏轼随身携带药囊,给生病的百姓发药、开方乐于助人/热心/善良书法精妙
【解析】
10.考查课外文言文150个实词,结合语境分析。

11.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过程可以用到调、补、删等方法,注意对译,并且要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进行翻译要使得句子通顺,审题中注意“竟”“恐”和“或”,所以翻译过程要把以内容翻译出来,答案选A。

12.考查内容理解加概括,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
苏轼从海外回来,到赣上,住在水南,每次过郡城时,总要带一个药囊,遇见有病的人,就给他发药,并开药方给他看。

每到寺观这样的地方,好事的人以及僧人道士们,凡是想得到苏轼字画的,必定预先就打听好了他的行程,在他将去的寺观准备下了很多好纸,并在纸的下面写好了自己名字,堆积在案子上,恭敬地等候。

苏轼见面一笑,也不详细询问,提笔挥洒,将作品按上面的名字送人。

到天黑画、写累了而案子上的白纸还有很多,就笑着说:“天晚了,恐怕写不完这么多,可以把你们的书斋名或者佛偈告诉我。

”到大家回去的时候,人人都有收获,高兴地散去。

二、现代文(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8分)
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
①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至72篇。

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武、戴震【注】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④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听觉记忆,背诵诗文“从娃娃抓起”。

朗读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而少年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

《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

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

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

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

⑤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也重视最初的记忆。

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

最初的记忆量很
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

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

”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

⑥从这样的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有删改)【注】顾炎武、戴震:著名学者。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戴震,清代哲
学家、思想家。

13.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胸有成竹 B.滚瓜烂熟 C.一目了然 D.心领神会
14.文章围绕“”这一变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4分)15.第②段画线部分不能删去,说明理由。

(6分)
16.第⑥段中“这样的视角”指的是,从“这样的视角看”,增加古诗文背诵是“打基础”的原因是、。

(6分)
【答案】
13.(2分)B
14.(4分)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古诗文背诵是学习的有效途径
15.(6分)画线句列举了清朝、民国时期一些学者有出色的背诵功夫的事例,与第②段的其他事例共同论证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很重视背诵,使论证更具普遍性。

16.(6分)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听觉记忆重视最初的记忆
【解析】
15.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

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出来,学生需要熟练背诵课文,所以应选择“滚瓜烂熟”。

学生平日应对常见成语进行积累和理解。

16.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梳理。

“变革”有改变之意,因此可以在第一段找到答案。

针对这一变化,作者也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两处答案都可以在文中找到。

17.本题看似考查句子作用,究其根本,是在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所以要求学生需要对三种论证方法牢牢记住并加以区别。

注意答题的格式。

18.本题考查词语或者短语的指代意义,答案可以追溯前文。

通过对前文的理解和分析,可以在第三段找到答案,接下来四五段是接着第三段的一个总的观点提出的具体的观点,因此稍作调整可以作为本题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1分)
今天日怪①
申弓
今天日怪。

我这个小店,从早上到晌午,还没有开张。

按说我这个地盘也还不错,踞住一条小街,守着一个公园,每天不说是车水马龙,行人也基本上是chuān流不息。

可从早上开门到现在,已守了三个小时,就是还没有一个顾客,严格说是还没有开张。

都说卖炭翁盼天寒下雪,卖瓜婆等盛夏酷暑,我这卖水也需热天,但冬日再加上冷雨,哎。

丽日蓝天了好一段时间,双休日眼看生意要好起来,偏偏今天下了雨,日怪。

今天真是日怪。

正愁着一瓶水也没有卖出去,时交晌午,生意便来了。

第一个进门的,是个小青年,确切说,是个小女生,进门即向我打了招呼:“老板好!”
“你好,请问需要点什么?”
“不要什么,我是来还钱的。

”说着递给我一元钱,“昨晚有位阿叔来买水,欠了一元钱是吗?”
“啊,是的。

”我想起来了,昨晚一个中年男人来买了一瓶水,一下子喝了半瓶多,问多少钱。

我说两元。

他掏遍了口袋,先是掏出了一张百元大票,我找不开,让他给零钱。

再掏,掏出了一张一元的,便不好意思地说:“不好意思,你先拿着这一百元吧。


我便说:“不要。

几时方便再拿来就是了。


他说了声谢谢便走了。

想不到还真讲信用,这就有人来还了。

我说今天日怪,就是日怪。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名男生,进门便递过一元钱,说:“老板,我的老师昨晚欠你一元钱是吗?”
我说:“是的,不过已经还了。


“还了?什么时候?”
“刚刚。


“不可能,老师今天出差了。


“真的。

”我说。

男生刚走,一会儿又来了几个青年,都说要还钱。

你说是不是日怪?
这事儿一直延续到晚上。

我数了数,来还钱的不下20人。

时下,只有手握实权的官爷,才会享有这种权利。

我不由心生疑窦,这到底是个什么人?惹得一群青年男女争着为他埋单!
出于好奇,最后我逮住一个女生打听这件事。

女生说:“他是一位作家,也是我们的老师。

今天上午给我们上写作课,讲到当今的人情淡薄时,无意中说出了这个例子。

在中山公园门口的小店里,老板居然赊给了他一元钱。

说这是‘寒天里的一缕阳光’。

而且,下午他便要出差去讲学。

我们想到了这件事,便顺道过来帮他交了,免得让你惦记。


咳,不就是一元钱吗?值得我惦记?还“寒天里的阳光”!
就一元钱的账,其实他们不来我也许记不起来了。

不想作家毕竟是作家,能将这区区一元钱说得好让人感动。

想我一个小贩,承受了如此高雅的评价,还是“寒天里的一缕阳光”呢!这也是有生以来从没有过的。

如此师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今天真是日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注】①日怪:方言。

奇怪。

跟平常的不一样。

17.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2分)
chuān()流不息
18.“日怪”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完成下列与“日怪”一词相关的题目。

(1)文章开头,“偏偏今天下了雨,日怪”是老板在感慨。

(2分)
(2)文章结尾,“今天真是日怪”的作用是:。

(4分)
19.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4分)
20.下列对文章主题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呼唤每一个人都要有感恩之心。

B.赞美令人久久难忘的师生之情。

C.颂扬了人际交往中可贵的真诚与信任。

D.委婉地揭示当今社会人情淡薄的现状。

21.小说中的“我”对此事“久久不能忘怀”,假设“我”要向这位老师发一段信息,会写些什么呢?联系文章,合理想象,为“我”写一段80字左右的短信。

(6分)
【答案】
17.(2分)川
18.(1)(2分)之前一直是晴好天气,双休日眼看人多时却下雨了,卖水生意将会受到影响
(2)(4分)强调了“我”对作家给予的评价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感到意外并深受感动,与前文以及标题形成呼应。

19.(4分)在冬天里,老板赊给他一元钱,这个微小的举动消除了他的尴尬,写出在当今人情淡薄的社会里,老板对他人的真诚、信任犹如阳光,给人温暖与希望,体现出作家对老板的赞赏之情。

20.(3分)C(1分)D
21.(6分)要点:自我介绍1分,事件概要2分,表达自己的感谢、感动之情2分,语言1分
【解析】
17.本题考查常见3500个汉字的书写,难度不大,需要注意和同音字的区别,不要写作“穿”。

18.注意题干中句子出现的位置,联系下文可知道,“怪”在天气的突变。

结尾处的句子则需要联系整篇文章和文章主旨以及人物情感等来进行分析。

通过上文内容我们可知,好几个年轻人都为自己的老师来付一元钱的水钱,这种事情前所未见,自然觉得怪。

再通过年轻女生的解释,才得知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件事,让“我”大为震惊和感动,同时也为这些学生们的真诚所感动。

此外,再去考虑结构上的作用,结尾处会与靠头相呼应,与标题照应等。

19.本题需要联系全文主旨进行分析,本文旨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温暖,所以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去考虑分析。

20.本题考查文章主旨,通过“我”赊给陌生人一瓶水看出“我”与陌生人的相互信任,陌生人拿了我的水,在自己学生面前给予我高度评价以及那些学生争相来还钱,这些体现的都是人心的温暖与美好,真诚与感动。

21.本题需要联系主旨以及人物形象去分析,言之有理,符合文意即可。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2—24题(11分)
水乡青浦桥梁众多,其中有三座石桥名列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迎祥桥、普济桥和放生桥。

【材料一】
迎祥桥位于金泽镇。

始建于元代,桥全长34.25米,宽
2.4米,为梁架式五孔石桥。

其应用的“连续简支梁结构”造桥原理比西方要早数百年历史。

桥面铺砖,桥阶不明显,无
桥梁,是典型的元代桥梁。

【材料二】
普济桥位于金泽镇。

始建于南宋,桥全长26.7米,高
5米,为单孔石拱桥。

其拱圈砌置与著名的赵州桥相同。

桥面坡度缓,拱跨大,具宋代桥梁特征,是上海最古老的
拱形石桥。

22.仿造【材料一】【材料二】,为朱家角的放生桥写一段简介。

(4分)。

明万历年间建,清嘉庆十七年重建。

桥全长70.8米,宽 5.8米,。

其结构精巧,形状美观,自古就有“长如带,形如虹”的美誉,被称为“沪上第一桥”。

23.根据上述材料,推测这三座桥能够入选上海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的原因。

(4分)
(1)(2)
24.上海市文物局要在电视节目中介绍这三座桥,下列最适合作为
节目名称的一项是()(3分)
A.青浦区的桥B.都市里的古桥C.记忆中的桥D.最古老的石桥
【答案】
22.(4分)要点:地理位置特点如,放生桥位于青浦的朱家角是一座五孔联拱桥。

23.(4分)(1)历史悠久(2)有文化/历史价值/意义(3)技术独特/先进
24.(3分)B
【解析】
22.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出材料一材料二重点内容,进行仿照,空缺处的填写相应地理位置、特点即可,难度不大。

23.原因类题目,此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答出两点即可。

24.此题难度较易,仔细阅读材料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四、写作(60分)
25.题目:最好的礼物
要求:1.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解析】
分析关键词“最好”,那肯定是最让你喜欢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最美好的东西。

“礼物”可以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一种精神、一句话、一个眼神等。

但无论如何,需要写出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为什么觉得是“最好的”。

因此本题还是较为简单,学生可以套用大部分的素材,但是需要注意立意上要注意修改。

【范文】
最好的礼物
老师激动而气愤的脸容不曾打动我,我常常在他的课被叫起,精神恍惚地站起来。

放学时,我撂下所有的作业去,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英姿勃勃地做我的英雄。

天黑时,依旧捡起书包,狼狈不堪地回家了。

考试时,依旧考砸了。

糟糕的成绩没有使我后悔,老师的训斥没有攻掉我的贪玩,然而微笑,妈妈的微笑的力量,不仅写在我的脸上,而且深深地藏于我耐心最深的角落。

我就带着这样的一种复杂的情感步入初三的。

春天,树木抽枝吐牙,妈妈的微笑就像芽一样欢快地朝上长着,进步的趋势一下子变得欣欣向荣。

似乎在一夜成长的我,渐渐明白了奖励和鼓励的差别,开始想要妈妈的奖励而不是鼓励。

我开始尝试改变,开始在写完作业之后认真复习,开始和老师为某一个不懂的问题争论,开始自觉的背下课文和单词,开始学会控制自己贪玩的欲望。

我知道蜕变的痛苦,那意味着原本舒适与习惯的一切将进行血淋淋的割裂,但我也明白蜕变的美丽,因为妈妈春风般的笑容已扎根在我的心底,渴望开出最明艳的花。

似乎我脸颊正吹来了一股温暖的春风,转过身,妈妈正朝我安静地微笑着。

刹那间,我明白了,妈妈的微笑就是最好的礼物。

我的成功,就是妈妈脸上的笑容。

爱在空气中弥漫着,我和妈妈用心地在对方的脸上书写着最美的笑。

携起手,昂起头,我感觉到一个最美丽的春天正在悄然绽放。

中考作文评分表
等第中心与材料
(25分)
语言
(25分)
思路与结构
(10分)
评分细则
A 60-53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选材恰当,有新意
感情真挚
内容充实
语言流畅、简洁、
得体
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路通畅
层次清晰
结构完整
详略得当
A等基准分56分。

基本符合
三项条件得基准分;三项中有
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
B,可评为A。

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
面不整洁在语言部分扣1~2
分。

分项得分25——22分25——22分10——9分
B 52-43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选材恰当
感情真实
内容较充实
语言通顺、简洁
用语规范
思路连贯
层次较清楚
结构完整
能注意详略
B等基准分47分。

基本符合
三项条件得基准分;中心与材
料或语言有一项较好的,酌情
加分;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
情减分。

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
面不整洁在语言部分扣1~2
分。

分项得分21——18分21——18分8——7分
C
42-33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选材基本恰当
内容不够充实语言基本通顺
用语基本规范
思路基本清

层次基本清

结构完整,但
不够合理
详略安排不
够恰当
C等基准分36分。

基本符合
三项条件得基准分;其中两项
较好的,酌情加分;有欠缺的,
酌情减分。

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
面不整洁在语言部分扣1~2
分。

分项得分17——14分17——14分6——5分
D 32-24题意理解偏颇
中心不明确
选材不合理
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
用语不恰当
病句比较多
思路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D等基准分28分。

基本符合
三项条件得基准分;其中一项
在C、D之间,酌情加分。

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
面不整洁在语言部分扣1~2
分。

分项得分13——11分13——11分4——2分
E 23-0偏离题意
无中心
词不达意
表达混乱
思路混乱
结构残缺
文不成篇
严重偏离题意或有严重语病
或字数不足300字,18分以
下。

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
面不整洁在语言部分扣1~2
分。

分项得分
10——0分10——0分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