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冲击
王江凌
“电子货币’,(Elect-Nb}y)
是一种发展中的新型金融产品,电子货币概念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电子货币仅包括智能卡类电子货币,如蒙德克斯卡《Mud-Card); 互联网类电子货币,如网络现金(cY- barcash);以及混合型电子货币,如可通过网络进行支付的维萨现金卡(vsa Cash)三种形式。
而广义的电子货币除以上三种形式外,还包括金融电子数据交换(曰卫);传统零售业务支付如网上信用卡、电子支票等其他电子金融形式。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对于电子货币范围的理解趋向于狭义,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采取广义的概念。
笔者认为广义电子货币所包含的金融电子数据交换(MI)、网上信用卡、电子支票等形式,虽然大量利用了电子资金转移的技术,但其从本质上而言与传统支付手段并无明显不同,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电子货币。
因此,本文对电子货币采用了狭义上的概念。
电子货币的出现对于建立在传统
货币银行制度基础上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冲击是全面而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对货币发行政策的冲击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政
策的冲击主要集中在中央银行货币的垄断发行权,以及随垄断发行权所带来的铸币税收入两个大的方面。
1、对货币垄断发行权的冲击
一般而言,各国的货币都是由其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垄断发行,中央银行对货币的垄断发行权是一国货币主权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但是,电子货币的出现冲破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垄断发行权,使传统法币在流通中被电子货币所部分替代。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电子货币产品并不是由中央
银行,而是由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性的经济实体所发行,如蒙德克斯卡是由英国国立西敏寺银行(Naitonalwesumfusterlank)、米德兰银行(MidlandBulit)和英国电信公司(BritishelT.-ti PLC)联合开
发,并由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若干家商业银行共同组成蒙德克斯国际公司发行,同时该公司授权世界各地商业银行使用其品牌,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垄断发
行权冲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在通常情况下,一国货币斋求量是一定的,通货过多或过少均将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而商业银行或其他经济组织出于营利性的目的,必然大量发行电子货币,这就等于盲目增大墓础货币量,扰乱货币市场正常供求关系,最终将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中央银行所发行的法币是其负债经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而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等于其负债项目与资本项目之和的原则,电子货币对法币的取代势必使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大为缩减。
以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为例,如果电子货币完全取代现有法币,其中央银行资产将分别缩减97%,40%,70%和
28%。
因此当电子货币发行量达到一
定程度时,央行有可能因缺乏足够的资金不能适时地进行大规模的货币吞吐操作,阻碍其货币政策管理职能的实施。
再次,由于多种电子货币同时在市面上流通,而发行电子货币的各个机构其资产状况、信誉、流通情况等均有不同,因此不同的电子货币具有不同的品质.有良币和劣币之分。
而根据“格雷欣法则”(G-b-'s
La.劣币将驱逐良币井最终独占市
场,从而导致优质电子货币的发行人反而因产品不能充分流通而陷入困境,阻碍电子货币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2、对铸币税收入的影响
所谓铸币税(Seo}),是指中
央银行从货币的发行和铸造中所获得
的收入,即货币的面值超过生产成本
的那部分的收入。
铃币税是中央银行
收入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家财政收入
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电子货币即便
只是逐步取代法币,对于有庞大预算
赤字的国家也会形成相当大的压力。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预测,电
子货币在流通条件下可能导致铸币税
收入占.GDP的比重的降低。
同时铸币
税收入是弥补中央银行操作成本的最
主要资金来源,铸币税收入的减少将
严重削弱中央银行的经济基础.进而.财政金融. .咧峨血血皿恤觑困担哪娜咖卿防卿
间接影响其调控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
地位,以及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以法国为例,如果铸币税减少54%,
其中央银行就不得不依赖其他资金来
源。
(二)对货币操作政策的冲击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操作政
策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冲
击
为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中
央银行一般在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最
终目标之间选择中介目标以考察货币
政策的效果。
中介目标应该具备可侧
性、可控性和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
(简称相关性)三个标准。
中介目标又
可分为远期中介目标和近期中介目标
两类,远期中介目标主要包括长期利
率和货币供应量,近期中介目标则主
耍包括短期利率和基础货币。
就利率(包括短期利率和长期利
率)而言,作为货币政策价格型中介
目标,从理论上讲所受的影响不会很
大,但利率形成机制会更加复杂化。
一方面,电子货币的使用减少了对传
统货币的需求,降低了其流通速度,
而电子货币的高速流通,则又加快了
各货币层次之间的转轨,两种影响作
用相反,净效益还很难确定,货币流
通速度通过货币量的传导使利率的形成将会更加复杂多样;另一方面,由
于增加了货币供给主体,各机构根据经济形式和市场供求状况自由发行电子货币。
利率影响因素进一步内生化,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可测性和可控性都将减弱。
而就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而言,
作为货币政策的数量型中介目标,在可测性、可控性和与最终目标相关性等三个方面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在可测性方面,金融资产的替代
性加大,各层次货币的定义和计量变得十分困难。
货币银行理论依据不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强弱将货币划分为ND,Ml,M2等多个层次,货币层次
的划分是货币计量、金融市场运行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在电子货币下,将瞬间实现通货与储落存款,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间以及其他各种短期流动金融资产(如商业票据、人寿保单等)之间的相互转换,金融资产之间
的替代性大大增强,货币层次结构更加复杂多变,传统各层次货币的定义和计量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由于电子货币由不同的机构发行,不同的电子货币的风险性、通用性及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可转换性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仅将其简单的加总,势必影响货币量指标的准确性。
因此在电子货币对法币大规棋替代的情况下。
要准确测量某一层次的货币总量几乎不再可能,即使可能,其所需的成本也将是惊人的。
在可控性方面,传统的货币理论
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基本稳定或是有规律可测的,并在此墓础上确定与最终目标一致的中介目标的控制规模和程度。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这1理论前提不再成立,它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随机游走的,导致短期货币流通速度难以预测或预测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很难在事前,甚至事中对货币总量进行适当的控制。
另外
电子货币交易的地域棋糊性又进一步降低了货币世的可控性,一国在进行货币量统计时,不得不考虑本国居民电子货币帐户中所存的外国货币以及外国居民电子货币帐户中的本国货币。
在相关性方面,电子货币构成的
复杂性和流动速度的变化性使中央银行无法确切地解释货币耸变化的真正含义。
而且,电子货币的国际性使得总铸求和总供给的统计和计量也存在诸多问题。
2、对一般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冲
击
(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
的冲击。
电子货币的发行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存款的一种替代。
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并没有对电子货币的发行征收存款准备金,或仅对部分电子货币发行征收准备金,使得中央银行中存款准备金在其总资产所占比重下降。
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无息的,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就意味着机会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增加。
电子货币如果规避交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将破坏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理,使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倍数以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减弱,形成“流动性陷阱”,货币乘数不再趋于稳定.变得难以预测口(2)对再贴现工具运用的冲击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调整再贴现率,其作用与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率的依赖程度成正比。
电子货币给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为节约成本,存款机构尽量少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贷款,从而使央行的再贴现率政策的作用下降。
当电子货币能够被商业银行等机构自由发行时,即使中央银行提高了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等机构仍可以扩大电子货币的发行,来缓冲由于再贴现率提高而带来的贷款规模缩小的压力。
但是,由于电子货币仍斋要依赖传统货币来保证其货币价值,当发行者面临
回赎电子货币的压力而需要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再贴现率仍能显示出调整其借款成本的能力。
(3)对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冲击。
电子货币发行很大程度上将替代央行发行的法币,而央行资产负债大量缩减,有可能使央行因缺乏足够的资产负债而不能适时地进行大规棋的公开市场操作,减弱公开市场操作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特别是当大量“电子热钱”涌入或外汇市场急剧变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能因为资产的萎缩而无法完成“对冲操作,。
使本国汇率和利率受到较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样:邹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