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轻舞飞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轻舞飞扬
发表时间:2016-11-17T13:42:46.8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7期作者:陈淑娟[导读] 小学阶段的数学,虽然在难度上有所控制,但是数学学科原本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甘肃兰州新区中川镇中心小学730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倡导教师通过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集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知识应用意识,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情境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虽然在难度上有所控制,但是数学学科原本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它依旧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
小学课本中的一些图形、定义,教师如果单抽说教,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恰恰能够满足小学数学的需求,借助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素材,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数学经验进行探究,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体验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作用,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能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抽象的数学公式,通过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在把生活和教材内容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趣味因素,使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兴趣,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三角形的物体,并测量三角形物体的边长,然后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完成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计算出了他们测量的三角形物体的面积。
通过把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体验到了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材包括一些抽象的知识,要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在操作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作为设计的重要依据,使学生在操作中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顺利完成操作任务。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启发性的建议,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操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公园的地图、风景区的地图,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一些地图和学生共同研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公园,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
在这一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操作,通过操作得到了新的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三、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为了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小数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探究性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这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借助数学问题的科学导入,营造出探究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结合自身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和集体探究的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图形与变换”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既可以引入七巧板游戏,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做一些裁剪游戏,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下对图形的变换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到数学课堂上来,保持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设合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合作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小组合作高效完成探究任务。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减轻学习的压力,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在互相帮助下不断进步,实现高效的合作学习。
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创造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田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2016,(01)。
[2]吴连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情境教学的探索[J].高考,2016,(09)。
[3]李宁宁基于小学数学中情境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