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晚《我爱诗词》中的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春晚《我爱诗词》中的诗词
第一篇:2018年春晚《我爱诗词》中的诗词
2018年春晚《我爱诗词》中的诗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华严经》(一直以为是偈语,没想到是经文)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陈沆《一字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圆。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雄鸡一声天下白。
——唐·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唱天下白,出自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该句是毛主席根据李贺的《致酒行》化用而来。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好像在纪晓岚里听过)
风来草木自成声。
——宋·喻良能《登清音堂》(太冷门了吧,真的第一次听到)
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曾经沧海难为水。
——唐·元稹《离思五首》
水光潋滟晴芳好。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本事同根生。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
——唐·白居易《感白莲花》
回眸一笑百媚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第二篇:我爱诗词
我爱诗词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一(3)班的罗淳。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是“我爱诗词”。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有这么一个朋友一直伴随着我——她与我有缘。
也许是厌倦了那让人头昏脑胀的方程式;也许是厌倦了那别口难读的a,b,c;我一次又一次地邀她出来,在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品味难言的感情。
不知不觉我已迷上了她。
她,就是诗词。
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无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终身囚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愁思是何等的纷繁难解,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忧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悲惨的一生,使她发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叹,才会“人比黄花瘦”。
品味诗词,我变得明智。
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发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领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是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诗人的豪气。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为了能唤醒国人,谭嗣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们能逃脱虎口继续奋斗。
他在仰天大笑,他要笑出凛然正气,他要笑澈这个腐朽的社会!
我们这一代少年,从小就开始接触诗歌。
李白、杜甫、白居易……我们都最熟悉不过了。
从“床前明月光”到“花落知多少”再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首首,一句句,无不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沉醉其中。
之后,我们开始学唐诗宋词元曲。
令我映像最深的是《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随着年纪升高,我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喜欢诗词了。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
诗与词,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与内涵,它代表着中国语言的精粹。
它凝练飘逸的语言正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
诗词,以它卓越的思想性与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
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
它源于普普通通的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我所独爱的重要原因。
它们代代相传,妇孺皆知,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我爱诗词,因为它语言优美,生动传神,清秀隽永。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第三篇:2018春晚冯巩相声《我爱诗词》全部题目诗词
2018春晚相声《我爱诗词》所含诗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圆。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雄鸡一唱天下白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风来草木自成声
生色深红绶带长
长河落日圆
缘愁似个长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曾经沧海难为水
水光潋滟晴芳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本是同根生
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
云外飘飘呼莫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唐•王之涣《凉州词》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华
严经》清•陈沆《一字诗》
唐•孟郊《登科后》
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王之涣《凉州词》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昌龄《从军行》唐•王昌龄《从军行》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宋•李清照《夏日绝句》唐•李贺《致酒行》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宋•喻良能《登清音堂》宋•石延年《小桃》唐•王维《使至塞上》唐•李白《秋浦歌》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宋•朱熹《春日》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元稹《离思五首》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唐•杜甫《春夜喜雨》汉•曹植《七步诗》唐•白居易《感白莲花》宋•白玉蟾《枫叶辞》唐•白居易《长恨歌》
第四篇:我爱红色诗词
我爱红色诗词
裕华区方村小学六
(二)班辅导老师:吴丽敏
2月19日星期二天气阴
今天闲来无事就打开电脑,忽然想起放假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进行红色教育实践学习。
“网上红色展馆”里有许多的内容。
由于本人自小酷爱诗词,于是便点击进入了《红色诗词》一栏。
这里有许多领导人和英烈的经典诗词,既给了我震撼又触到了我的心弦。
其中,最触动我的是叶挺的《囚歌》——“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认得身子怎能从狗洞子爬出!”“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几句写出了叶挺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愿做反动派,表达了他被囚禁后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其实,像叶挺这样宁死不屈的英雄还有许多,比如: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秋瑾……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胜利。
我们才有了这样的幸福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接过他们手中的“枪”,努力学习,建设实共产主义式的新中国。
“红色展馆”进我家
裕华区方村小学六
(二)班赵佳怡辅导老师:吴丽敏
2月14日星期四天气阴
今天,我走进了“网上红色展馆”,观看了部分革命根据地展馆,阅读了激愤人心的英雄故事和经典的红色诗词,聆听了雄壮激昂的红色歌曲,观看了感人至深的红色电影。
为了革命的胜利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面对铡刀,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宁可被火烧死,一动不动的邱少云……他们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的爱国精神扣人心弦。
其实爱国不是要为祖国牺牲才算爱国,而是要从生活中的细节来体现。
比如每次当我升国旗的时候,胸前佩戴着红领巾,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心里在想:“五星红旗是烈士用鲜血染成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它们。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2月16日星期六天气多云
自从我在网上观看了“红色展馆”以后,我的心依然不能平静,决定在家里举办一个“家庭红色展馆”汇演。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汇演今天正式开始。
我拿着“话筒”激昂地说:“红色象征着革命,象征着国家,象征着烈士们的鲜血。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我宣布“家庭红色展馆”汇演活动现在开始。
伴随着音乐的响起,爸爸神气地走上舞台。
因为爸爸是一名军人,唱红色歌曲可不在话下。
慷锵嘹亮的歌曲在标准的军姿和矫健的步伐的伴随下潇洒极了!那飒爽的英姿赢得了我们阵阵的掌声。
第二位上场的是妈妈。
她为我们表演的是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
或许是妈妈好久不跳舞了,她的舞姿显得那么僵硬、凌乱,但是,我可以从妈妈的舞蹈中感受到苦难的劳动人民翻身做主的迫切希望。
第三位该我上场了。
我为大家朗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虽
然我年龄小,但我声情并茂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同样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最后,我们在《歌唱祖国》音乐的伴随下,结束了这次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重温了“红色展馆”,同时也对我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今后,我要以这些革命烈士为榜样,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建设更加强盛得中国。
第五篇:我爱诗词(演讲稿)
我爱诗词(演讲稿)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一(3)班的罗淳。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我爱诗词”。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有这么一个朋友一直伴随着我——她与我有缘。
也许是厌倦了那让人头昏脑胀的方程式;也许是厌倦了那别口难读的a,b,c;我一次又一次地邀她出来,在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品味难言的感情。
不知不觉我已迷上了她。
她,就是诗词。
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无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终身囚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愁思是何等的纷繁难解,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我品出了词人的忧愁。
李清照悲惨的一生,使她发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叹,才会“人比黄花瘦”。
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变得明智,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
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领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是能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品出了诗人的豪气。
为了能唤醒国人,谭嗣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们能逃脱虎口继续为变革而奋斗。
我们仿佛听到了他的仰天大笑,他笑出凛然正气,他笑澈了这个腐朽的社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让我深深懂得了,从小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我们懂得了,国家兴亡的是
我们每个人应该但当的责任。
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孝祖国的决心。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
诗与词,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与内涵,它代表着中国语言的精粹。
它凝练飘逸的语言正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
诗词,以它卓越的思想性与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
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
它源于普普通通的生活,却高于生活。
我爱诗词,不但因为它语言优美,生动传神,清秀隽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纯净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斗热情和坚强意志,诗词真是中国文化中一颗永不退色的美丽瑰宝啊!。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应对专家提问准备资料:
一、我最喜爱的诗词是:
1、《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我最喜欢的诗词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
三、我国诗歌盛行的朝代有哪些?
东周春秋,汉朝,唐朝,宋朝4个
东周春秋时期以《诗经》为代表,《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朝的乐府诗则奠定了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本格式,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严格的格律,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宋朝以词最为兴盛,词又称为长短句,它使诗歌的形式更为活泼,多样化。
唐诗的代表人物: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以李白最具代表
晚唐则是杜甫,杜牧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四、词起源于什么朝代?盛行于什么朝代? 起源于唐朝末期,盛行于宋朝,有唐诗宋词之说。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五、作为文化大使应该具备些什么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具备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热心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而辛勤工作,具有一个颗博的爱心。
六、你认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包容、合作、进步。
促进经济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共创繁荣。
七、如果你是文化大使,你将怎样宣传达中国文化
1、努力学习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文化宣伟方面的政
策,紧紧把握好文化交流发展的政治方向。
2、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好文化大使的知识准备。
3、积极向身边的每一个宣传相关的文化知识。
4、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介宣传,积极参加各项宣传活动。
八、古诗与词的区别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前两首为古诗,后一首为词,对于古诗来说,学生们都很熟悉,词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古诗”和“词”的区别是: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
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
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
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
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
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在此,本人附上几首“古诗”和“词”: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华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