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氧族元素

合集下载

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教案教案标题:氧族元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族元素的特点和性质;2. 掌握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3. 理解氧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重要性;4. 能够描述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氧族元素的定义和特点:a. 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和钋等;b.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容易形成阴离子;c. 氧族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生物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a. 氧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16族;b.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壳层和电子轨道。

3. 氧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重要性:a.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广泛存在于水、大气和岩石中;b. 氧对生物呼吸和燃烧等过程至关重要;c. 硫在地壳中也存在较多,参与了许多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d. 硒、碲和钋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但在一些特定的生物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4. 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应用:a. 氧族元素与金属的反应: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b. 氧族元素与非金属的反应:形成氧化物、酸或硫化物;c. 氧族元素的应用:氧用于氧气供应和氧化反应,硫用于制造硫酸等化学品,碲用于制造光敏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氧族元素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氧族元素的定义、特点、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氧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重要性。

4. 化学反应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应用进行讨论和分享。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氧族元素的特点、周期表位置、原子结构、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重要性,以及化学反应和应用。

7.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资料或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族元素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8. 练习评估:布置一些练习题或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对氧族元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三化学教案-氧族 最新

高三化学教案-氧族 最新

氧族
一、氧及其化合物
1.氧气的性质与制法
(1)氧气的性质
O2为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同时放热
与金属
与非金属
与低价氧化物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
有机物
(2)氧气的制法
2.臭氧—氧气的同素异形体
(1)
(2)
3.氧化物: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一般氧化物
(2)过氧化物
电子式
二、硫及其化合物
1.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2.单质硫的性质
3.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
4.三氧化硫、硫酸、硫酸盐
三、氧族元素
包含了:O、S、Se、Te、Po五种元素
1.结构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2.单质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氢的反应、卤化氢
②与水、碱的反应
③卤素间的相互置换。

氧族元素复习教案

氧族元素复习教案

氧族元素复习教案新塍中学鲁丽琴知识目标:掌握氧族元素的性质及与卤族元素的性质比较巩固氧族元素重要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掌握二氧化硫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能力目标: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通过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通过针对性练习,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情感目标: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合作学习教学重点:用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方法二氧化硫、浓硫酸的重要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浓硫酸的特性教学方法: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应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计:(引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它可以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进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一. 氧族元素性质及与卤族元素性质比较(练习1) 1)若已发现116号元素X,已知它是氧族元素,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钠盐的化学式是Na2XB.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C.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D. X是非金属元素(讨论) 氧族、卤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哪些实验事实可证明S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小结)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

(练习2) 1)饮用水的消毒剂有多种,其中杀菌能力强,且不会影响水质的理想消毒剂的是() A.液氯 B.漂白粉 C.臭氧 D.明矾(O3 的性质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二.O3和H2O2的性质(提问) -2 还原产物-1 氧化产物0H2O H2O2 O2氧化性还原性2)H2O2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1)它能使KMnO4(H+)溶液褪色,体现了其______性.(2)久置的油画白色部位(PbSO4)变黑(PbS),可用H2O2擦后恢复原貌,体现了其_______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教案氧族元素

高中化学教案氧族元素

高中化学解题诀窍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掌握化学解题的一般步骤;
3.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
2.熟练运用化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解题思路的培养;
2.解题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
1.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
2.化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3.化学解题的一般步骤;
4.化学解题实例讲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化学解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讲解:介绍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解题练习;
4.总结:总结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5.作业:布置相关的解题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手段:
1.黑板演示;
2.多媒体教学;
3.示例讲解;
4.学生互动。

七、教学评价:
1.通过讲解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学解题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1.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考化学复习教学案:氧族元素

高考化学复习教学案:氧族元素

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第一课时氧族元素【考纲要求】1.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2.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3.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递变规律【小结】非金属性依次;金属性依次。

2.硫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结构、性质3.金属硫化物的颜色和溶解性4.硫单质与氢化物、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合价关系强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强氧化性特别注意:中间价态的两类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2、H2SO3、Na2SO3以还原性为主。

5.硫的四种价态间的含硫物质之间的网络关系学性质稳定性不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稳定水溶液的酸性强弱弱酸性检验使含Pb2+的湿润试纸变黑或与Cu2+反应生成CuS沉淀1H2S是具有臭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氢硫酸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二元弱酸,硫化氢、氢硫酸都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碘水、溴水、氯水、FeCl3溶液、HNO3等氧化。

H2S能燃烧,燃烧依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

2硫与Fe、Cu反应时,由于其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生成低价态的物质FeS、Cu2S。

3硫的氧化物有SO2和SO3,其中SO2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亚硫酸、二元弱酸。

SO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危害详见课本),防治方法有排烟除硫燃料脱硫。

6.臭氧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的色体,密度比氧气,溶于水;液态臭氧呈色,固态臭氧呈色。

(2)化学性质:1极强的氧化性:O 3+KI + H2O =2不稳定性:3漂白性:漂白原理是依靠性,因此臭氧是一种很好的剂和剂;4产生方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7.过氧化氢的性质: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因此过氧化氢表现为即有性又有性,并以性为主,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呈弱酸性。

A.化学性质:(1)当遇到强还原剂时,体现氧化性,如:SO2+ H2O2= ;Fe2++ H2O2+ H+ =(2)当遇到强氧化剂时,体现还原性,如:MnO4—+ H2O2+ H+ =(3)不稳定性:H2O2=B.用途:【例题解析】[例1] 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氧族元素复习课教学设计

氧族元素复习课教学设计

知识网络化在“氧族元素复习”中的应用——《氧族元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采用全程共振教学法1.共振现象及全程共振教学法共振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

实际上共振不仅是物理现象,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活动过程,有交流就会产生共振。

全程共振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的全过程,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启发引导学生发展,教学相长的效果。

主要包括:一是情感的共振,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共通与共鸣,两个课堂主体同时达到积极、愉快、兴奋的心理状态,这应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是认识的共振即,指教学中师生思维呼应、合拍,处于相互启发,共同创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师生共振教学结构重点着眼于教育教学过程,核心是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指导、帮助和参与互动的关系。

共振结构以四个原理为空间结构,以七个环节为时间序列,构成了一个可操作的教学结构。

四个教学原理为:师生教学同步原理;师生主客体角色互换原理;师生情感共鸣原理;师生教学互补原理。

七个教学序列结构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架设探求桥梁;组织问题解决;重复知能训练;改组智能结构;知能创新应用。

2 教学设计思想——切实提高化学课堂的实效性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复习中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归纳、辨析、点拔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凸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素质为目标。

教会学生学习非金属元素的一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二)复习课构建知识体系网络的必要性从学习心理学原理可知,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有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经验所构成的心理结构。

化学教案-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化学教案-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教学目标:1.了解氧族元素的特性和重要性。

2.掌握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3.掌握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了解氧族元素的应用和重要化合物。

教学重点:1.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2.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氧族元素的应用和重要化合物。

2.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氧族元素的特性、周期表位置、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氧族元素在实验室中的反应和性质。

3.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探讨氧族元素的应用和重要化合物。

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主题,复习前一章节的内容。

例如,询问学生们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并回顾周期表中的一些重要元素。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氧族元素的特性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该元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讲解氧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其特殊的原子结构。

3.详细介绍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物理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氧化性和反应性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选择一些与氧族元素相关的实验进行演示,如氧气燃烧、氧化还原反应、O3的分解等。

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们讨论氧族元素的应用和重要化合物,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随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氧族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提示学生们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并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习题等。

鼓励学生们尽早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教学目标:1.了解氧族元素的特性和重要性。

2.掌握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3.掌握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

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

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化学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知识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氧族元素,主要是利用原子结构知识系统总结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结构、性质的递变,第二部分是关于臭氧的初步知识及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及生存条件的意识,第三部分为过氧化氢知识,要求为简单了解。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3、常识性介绍臭氧和过氧化氢,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

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教学难点:1、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概述法、列举法课型:新课课时: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带领学生阅读P124课文及图片,阐述本章的重点及难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讲述:过去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又学习了卤族元素,现在来学习ⅥA元素,只是学习方法不同,而是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来研究新的一族元素。

新课进行:指导学生阅读P125-P127课本,带着如下问题,要求读进去,边读边思考:①氧族元素包括哪些元素,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与递变?主要为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

③氧族元素的性质如何?主要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④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如何递变?与氢化合难易递变、氢化物的还原性、稳定性递变、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等。

阅读后小结:1、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O S Se Te Po ⅥA氧硫硒碲钋周期:二三四五六2、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6;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元素主要性质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主要化合价:-2、+4、+64、单质的性质物理性质:①从典型的非金属过渡到金属,从非金属到半导体,再到导体;②熔沸点逐渐升高;③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2019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氧族元素

2019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2、H2SO4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能力培养: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言】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卤族元素的知识,下面我们复习氧族元素。

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建议以掌握S、H2S、SO2、H2SO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倾听、形成基本的复习思路。

【板书】二、氧族元素【提问】请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再现、讨论后得到:【提问】请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列出上面表格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讨论逐步完善后得到:【板书】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投影】要求学生叙述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结合上面的硫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做好进行实验设计的心理准备。

【板书】(1)SO2、H2S的制备及性质的实验设计【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生成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提问】①该装置应包括几部分?②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③请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及所需药品。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制H2S时不使用浓硫酸的原因?⑤如何证明SO2有还原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⑥如果证明SO2有漂白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⑦尾气能否排入大气?应如何处理?⑧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如何连接最合理?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高中化学-高一氧族元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氧族元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氧族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族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2、了解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规律,掌握相关的化学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氧族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2、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规律,相关的化学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氧族元素,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释这类元素的特殊性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入:1、引入氧族元素的周期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2、引入氧族元素的特殊性质和其在自然界和产业界的应用;3、介绍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在化工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讲解授课1、氧族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1)氧族元素的特性:氧族元素包括氧(O)、硫(S)、硒(Se)、碲(Te)和钋(Po)。

这些元素同为同一族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类似,拥有相同的电子构型。

因而它们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a. 五种氧族元素的外层电子数均为6,其中氧、硫、硒和碲的电子构型为ns²np⁴,钋的电子构型为ns²np⁶。

b. 氧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小,内层电子屏蔽作用造成原子半径变化的不显著性。

c. 氧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降低,硫以后的元素显示金属性质。

d. 氧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e. 氧族元素之间的化学价态差异较大。

其中氧和硫的化合价变化范围广,而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范围要窄得多。

(2)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氧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16周期,其主量子数为n=3。

氧族元素依据其电子构型,分别处在p区的第2至第6位。

由于氧族元素的电子结构的各相同,故离子半径和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在同一电子层(能级)内的原子有相类似的性质,但在随着周期数增加的趋势上仍然有所不同。

2、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1)氧的化学性质a. 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许多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与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教案

Ⅲ.氧族元素
一、氧
二、硫
这一部分应以掌握S 、H 2S 、SO 2、H 2SO 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

系。

如下图:
1、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相互关系
2、 硫
在自然界,游离态的天然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以化合态存在的硫分布很广,主要是硫化物和硫酸盐。

如:
黄铁矿(也叫硫铁矿)FeS 2
黄铜矿 CuFeS 2
石膏 CaSO 4·2H 2O
芒硝 Na 2SO 4·10H 2O
硫的化合物也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或矿泉水里,煤和石油里都含有少量硫。

硫还是某些蛋白质的级成元素,是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元素。

(1) 物理性质
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思考:晶体类型?S 是分子式吗?
(2) 化学性质
① 与金属反应(体现氧化性)
S Na S Na 22=+
FeS
Fe加热
S
②③④
3、硫化氢
4、二氧化硫
5、硫酸。

高三化学氧族复习学案(一)

高三化学氧族复习学案(一)

高三化学氧族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氧族元素【教学目标】氧族元素简介(B),O3、H2O2一、氧族元素在下表中填出IA.V A.IV A的元素符号1.氧、硫、硒、碲物理性质的递变.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它们的单质状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碲银白色);密度:____________(同状态时);熔沸点:____________导电性:液氧、固态硫____________,硒是____________,而碲____________导电.2.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随核电荷数的增加氧、硫、碲等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随核电荷的增加氧、硫、硒、碲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主要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R代表硫、硒、碲试写出下列物质的通式:氢化物____________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物的水化物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二氧化物(RO2)亦称为____________(除O 外),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能与水化合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表现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表现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亚某酸(H2RO3)均具有不能稳定性H2RO3RO2+H2O,水溶液均具有酸的通性:H2RO3_ ___________,Na2O+H2RO3=____________,H2RO3+2NaOH=____________,Na2CO3+H2R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某酸(H2RO3)中R元素化合价为+4价具有一定氧化性与其对应的氢化物(H2R)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H2R+H2R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溴水褪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r2+H2RO3+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H2RO3具有还原性二、臭氧物理性质颜色:气态_________________;液态__________________;固态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臭氧层的破坏:三、过氧化氢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课堂练习]1.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氟氯烃破坏臭氧的机理是按链反应进行的。

江西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氧族元素复习共38页文档

江西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氧族元素复习共38页文档
SO2 : NaOH = 1 : 1 SO2 + NaOH = NaHSO3
H2SO3是一种二元中强酸
与碱反应时:
NaOH比较少,生成NaHSO3 ; NaOH比较多,生成Na2SO3。
酸性:H2SO3(中强酸)> H2CO3(弱酸)
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指示剂 金属Fe 金属氧化物 碱 盐(BaCl2)
紫色石蕊试液
CuO 氢氧化铜
二.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HC2lO2 HC2lO2 HC2lO2
Cl2
Cl2
HC2lO2 浓硫酸
除还原性气体(如
H2S 、 HBr 、 HI ) 和碱性气体(如
NH3)外的气体。
浓硫酸可以干燥哪些气体呢?
干燥剂小结:
可干燥的气体
江西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 十四 氧族元素复习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考点阐释
1.了解单质硫及硫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
它们的漂白机理有什么不同?
相关知识小结:
漂白性 物质小结:
漂白性 物质
物理性质 漂白:
化学性质
活性炭(吸附性)
可逆
强氧化性 漂白:
氯水、Na2O2、 不可逆
O3、H2O2
漂白:
与有色物质结 合成不稳定的 SO2 无色物质:
可逆
二、二氧化硫的用途
⑴制造硫酸:
催化剂
SO2 + O2 ==△= SO3 SO3 + H2O = H2SO4

高三化学 氧族元素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化学 氧族元素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化学 氧族元素 知识精讲 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氧族元素二. 重点、难点:1. 运用已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复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 以硫的阶梯式价态变化为主线,复习不同价态的硫具有的性质,引出其单值及多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重点是二氧化硫和硫酸。

三. 具体内容:(一)氧族元素(O 、S 、Se 、Te ) 1. 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① 氧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为6个电子,均为典型非金属元素(钋Po 除外) ② 最高正价为+6,负价为2- ③ 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H 2R④ 最高价氧化物(RO 3)对应水化物均为H 2RO 4,其水溶液呈酸性(氧O 除外) (2)递变性① 周期表中从上到下O→S→Se→Te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② O→S→Se→Te ,与H 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稳定性H 2O >H 2S >H 2Se >H 2Te③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减弱。

(二)氧气(O 2)1. 分子组成和结构: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非极性共价键结合成非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2. 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沸点-183℃、熔点218-℃。

3. 化学性质:具有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发生反应:2222O Na O Na 点燃+MgO O Mg 222点燃+3Fe+2O 2(纯)点燃Fe 3O 4 (2)与非金属发生反应:2H 2+O 2点燃2H 2ON 2+O 2点燃2NOS +O 2点燃SO 22H2S+3O2点燃2SO2+2H2O4FeS2+11O2点燃2Fe2O3+8SO24. 制法:2KMnO4∆K2MnO4+MnO2+O2↑工业制法:从液化空气中分离出O2(蒸馏原理)5. 用途:液氧为高能燃料,制炸药、制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

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教案
H2O2+2I-+2H+=I2+2 H2O 用于定量测定H2O2
还原性:
5 H2O2+2 MnO4-+ 6H+=2Mn2++5O2↑+8H2O H2O2+2Ag2O-=2 Ag + O2↑+ H2O
工业上用 H2O2还原Cl2: H2O2+ Cl2=2Cl-+ O2↑+2H+
可见: H2O2氧化性强,还原性弱; 还是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杀菌剂。
斜方硫 单斜硫
弹性硫
密度/gcm-3 2.06
1.99
颜色
黄色 浅黄色 230℃的熔融硫
稳定性 >95.5℃ <95.5℃ 用冷水速冷
S(斜方) 95.5C S(单斜) 230 CS (弹性)
可以溶解于CS2
在CS2部分溶解
硫的同素异形体 斜方硫
单斜硫
硫华(硫蒸气冷却后 结晶成的)
(4) 硫的化学性质
16.2.4 水
水的结构:
sp3杂化,生成四个不等性的sp3杂化轨道,其中 两个轨道s成分大能量低,而另外两个轨道s成分小, 能量高。含单电子的轨道与H原子成键生成两个σ键, 同时有两对孤对电子。由于孤电子的斥力,使水的 键角为104.5°。
sp 3
2p
2s
O
H
H
HOH 10430'
水的污染
有毒物污染:包含Hg,Cd,Cr的化合物及氰 化物工业废料;杀虫剂,农药,对人、动物植物 带来危害。
c. O以sp3杂化形成两个共价单键,
H+
一个配位键:
O
H
H
d. O以sp杂化形成一个双键和一个配位键

第一节 氧族元素_高三化学教案

第一节 氧族元素_高三化学教案

第一节氧族元素_高三化学教案一、考点:1.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3.掌握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及有关的多步反应的计算;4.了解硫酸的性质、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了解几种常见的硫酸盐。

5.掌握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知识结构: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元素名称和符号氧(O)硫(S)硒(Se)碲(Te)原子结构原子序数8163452结构示意图电子式·∶·∶·∶·∶主要化合价-2-2,+4,+6-2,+4,+6-2,+4,+6[1] [2] [3] [4] [5] [6] 下一页一、卤族元素(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F2 I21、颜色渐加深,状态从气液固,密度从小大,熔沸点由低高(分子晶体)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小,且由大小,都易溶于有机溶剂,下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水CCl4汽油(苯)Cl2黄绿色黄绿色黄绿色Br2橙色橙红色橙红色I2棕黄色紫色紫红色(二)化学性质由于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极易得一个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强氧化剂,在自然界均只以化合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减弱,得电子能力渐减弱,其氧化性逐渐减弱,主要表现:1、都能与金属反应①F2和所有金属都能反应.②Cl2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③Br2和较活泼金属反应.④I2只和活泼金属反应.2、都能与H2、P等非金属反应.①F2和H2在暗处即爆炸(F2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②Cl2和H2需光照爆炸③Br2和H2需加热且缓慢化合(不爆炸)[1] [2] [3] [4] 下一页针对性测试题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锌片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族元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2、H2SO4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能力培养: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言】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卤族元素的知识,下面我们复习氧族元素。

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建议以掌握S、H2S、SO2、H2SO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倾听、形成基本的复习思路。

【板书】二、氧族元素【提问】请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再现、讨论后得到:【提问】请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列出上面表格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讨论逐步完善后得到:【板书】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投影】要求学生叙述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结合上面的硫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做好进行实验设计的心理准备。

【板书】(1)SO2、H2S的制备及性质的实验设计【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生成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提问】①该装置应包括几部分?②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③请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及所需药品。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制H2S时不使用浓硫酸的原因?⑤如何证明SO2有还原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⑥如果证明SO2有漂白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⑦尾气能否排入大气?应如何处理?⑧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如何连接最合理?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并回答:①气体发生装置、证明还原性的装置、证明漂白性的装置、证明氧化性的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②使SO2与H2S反应。

2H2S+SO2=3S↓+2H2O,将观察到有淡黄色固体物质生成。

③Na2SO3+H2SO4=Na2SO4+SO2↑+H2OFeS+H2SO4=FeSO4+H2S↑④浓硫酸可将-2价S元素氧化。

⑤使SO2通过装有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溶液将褪色。

Br2+SO2+2H2O=2HBr+H2SO4⑥使SO2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或与湿润的有色布条接触,品红溶液或布条将褪色。

⑦因SO2和H2S均污染环境,所以不能排入大气,可用碱液吸收。

⑧充分讨论后最终得出下列装置图:(见图3-5)【投影】SO2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的验证:【练习】将等体积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是否褪色?为什么?思考、讨论并解答:不褪色,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板书】自我总结与概括。

【板书】(2)浓硫酸性质的实验设计【提问】浓硫酸有哪些特殊性质?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口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浓硫酸的特殊性质。

思考并回答:①吸水性——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吸水而增重,浓硫酸可做气体干燥剂。

②脱水性——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浓硫酸使乙醇脱水转化为乙烯。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Cu、非金属C等反应。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图,用来演示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的反应及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提问】①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思考并确定:①2H2SO4(浓)+C 2SO2↑+CO2↑+2H2O,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下实验装置:②应先检验何种产物?选择实验装置。

②应先检验水,选择如下装置:③填写下面的表格:③据上确定如何检验SO2和CO2,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并说明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回答:A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了SO2的存在。

B中的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用于吸收SO2,实验过程中颜色将变浅。

C中的品红溶液用于证实SO2是否除净。

当C中品红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则证明了CO2的存在。

师生共同归纳后得出下面的实验装置图:【投影】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实验设计:【板书】【提问】含硫元素的阴离子主要有哪些?思考、回忆并归纳出:S2-、SO32-、S2O32-、SO42-。

【板书】(3)S2-、SO32-、S2O32-、SO42-检验的实验设计【提问】各种离子应如何检验?将检验方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讨论、总结出各种离子的检验方案,与教师共同完成表格。

【投影】几种含硫离子的检验:【提问】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离子吗?为什么?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原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原因是:①Ag+与BaCl2产生的AgCl同样不溶于稀硝酸。

②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则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BaSO3沉淀,该沉淀遇稀硝酸会被氧化成BaSO4,仍然是白色沉淀。

【过渡】由此可见Ag+、SO32-对SO42-的检验有干扰。

那么,应如何正确的检验SO42-呢?讨论、发表不同见解。

最终得出正确的检验方法是:先加稀盐酸排除Ag+、SO32-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含SO42-。

理解与记忆。

【板书】S2-、SO32-、S2O32-离子的检验用酸,SO42-离子的检验是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投影】硫和氯是同周期的主族元素,通过哪些事实可以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给予解释。

讨论、回忆归纳得出:①Cl2与Fe、Cu反应生成FeCl3、CuCl2,而S与Fe、Cu反应生成FeS、Cu2S。

②Cl2与H2见光可发生爆炸性反应,H2可在Cl2中燃烧,H2与Cl2极易化合,HCl很稳定。

S蒸气与H2加热才化合,H2S不稳定。

③Cl2通入H2S溶液中会置换出S,即Cl2+H2S=S↓+2HCl。

④酸性:HClO4(最强酸)>H2SO4(强酸)。

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这些事实并得出下面结论:【板书】原子结构→非金属性(氧化性):Cl>S精选题一、选择题1.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成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A.氯水B.NaOH溶液C.苯D.碘化钾溶液2.在NaBr与Nal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l2,把溶液蒸干后灼烧,最后残留的物质是()A.NaCl、Br2、I2B.NaCl、NaBr、I2C.NaCl、I2D. NaCI3.除去下列污物的方法正确的是()A.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用酒精或CS2洗涤B.附有硫的试管可用热NaOH溶液洗涤C.附有AgCl固体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D.附有CuS的试管用稀盐酸洗涤4.对盐酸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有酸性、有氧化性、无还原性B.有酸性、有氧化性、有还原性C.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烟D.是一种无氧化性酸,所有不具有氧化性5.下列反应或事实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A.CuCl2+H2S=CuS↓+2HClB.Cl2+Na2S=2NaCl+S↓C.硫在常温下是固体,Cl2通常是气体D.盐酸是强酸,亚硫酸是中强酸6.在反应: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是()A.5∶1 B.1∶1 C.4∶1 D.3∶17.已知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现要使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通入的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 B.2∶1 C.3∶1 D.1∶38.氯仿(CHCl3)可以作为麻醉剂,常因保管不善被空气氧化,生成剧毒物质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出现医疗事故,使用前要检验其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A.NaOH溶液B.溴水C.酚酞试液D.AgNO3溶液9.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硫蒸气与金属直接化合得到的是()A.Cu2S B.Fe2S3 C.FeS D.Na2S 10.除去SO2中的少量HCl气体应选用()A.NaOH溶液B.CuSO4溶液C.Na2S溶液D.饱和NaHSO3溶液11.H2S通入下列溶液中不产生浑浊的有:①溴水,②亚硫酸,③FeSO4溶液,④FeCl3溶液,⑤CuSO4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D.④12.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41g,隔绝空气充分加热后,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则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是()A.5.6g B.2.8gC.28g D.11.2g13.一种盐a和酸b反应可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a可被氧化最终生成d,d溶于水可生成b。

则a和b分别是()A.Na2S和HClB.Na2S和H2SO4C.Na2SO3和H2SO4D.Na2SO3和HCl14.向50mL 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是()A.小于0.45molB.0.45molC.介于0.45mol和0.90mol之间D.大于0.90mol15.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 mol H2S和b mol SO2(a和b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反应完毕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A.14.4 g/L B.24.5g/LC.8g/L D.5.1g/L二、非选择题16.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NaCl,(B)Na2S,(C)Na2SO3,(D)Na2S2O3,(E)Na2SO4,(F)Na2CO3在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______(填化学式)。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

第一种情况是______,第二种情况是______,第三种情况是______,第四种情况是______。

(可不填满,也可补填)。

17.某亚硫酸钠试剂,已部分被氧化,为确定其纯度,要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W1g样品,②将样品溶解,③给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其质量为W2g。

回答:(1)BaCl2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