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基础教程(比和比例)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奥数——比和比例(一)

六年级下册奥数——比和比例(一)

1.一位印度人有三个儿子,临死前对三个儿子立下遗嘱:家中19头牛,老大的21,老二得41,老三得51,千万和睦,好好商量,不要争吵。

老人死后,三个儿子商议了许久,怎么也分不开来,你能帮助他们来分配吗?2.甲、乙两班的同学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课外天文小组,甲班参加天文小组的人数恰好是乙班没有参加的人数的31,乙班参加天文小组的人数是甲班没有参加的人数的41,问甲班没有参加的人数是乙班没有参加的人数的几分之几?3.如图,四边形ABCD 被AC 和BD 分成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已知:BE=80cm ,CE=60cm ,DE=40cm ,问:丙、丁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是甲、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的多少倍?4.中国古代的“黑火药”配制中硝酸钾,硫磺,木炭的比例为15:2:3.今有木炭50千克,要配制“黑火药”1000千克,还需要木炭多少千克?5.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点,AO=1,∆ABD 的面积:∆BCD 的面积等于3:5.求OC 的长。

6.如图是一个园林的规划图,其中,正方形的43是草地;圆的76是竹林;竹林比草地多占地450平方米,问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7.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之比是29:71,其中陆地的四分之三在北半球。

那么南、北半球海洋面积之比是( )A.284:29B.284:87C.87:29 D .171:1138.五羊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人数之比为30:29:28:27:26:25,应届六年级学生毕业后,新招入一年级新生372人,其余学生全部升级,这样使得新学期开学后低年级(一、二、三年级)与高年级(四、五、六年级)学生人数之比为10:9,则这时五羊小学学生总数为多少人?9.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某次入学考试,参加的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4:3,结果录取91人,其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之比为8:5.在未录取的学生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之比是3:4,那么报考的共有多少人?10.菜场运进一批蔬菜,青菜占总数的53,余下的是菠菜和萝卜,它们的重量比为3:1,萝卜比青菜少560千克,这批蔬菜一共有多少千克?11.。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1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1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1比和比例(一)11、小明和小方各走一段路程,小明走的路程比小方多,小方用的时间比小明 51多。

小明和小方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82、东街小学六年级有学生46人,分成三个课外科技小组。

第一组与第二组人数比是2:3,第一组与第三组的人数比是3:4。

三个组各有多少人?3、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150千米。

从A地到B地有240千米,需要行几小时?如果速度加快20%,要行多少小时?4、有一自助餐厅,规定每次每人用餐费是:先生交30元,女士交20元,儿童交10元。

某一天前来用餐的先生与女士人数之比是2:9,女士与儿童的人数之比是3:7,共收到所交的用餐费9450元。

求这一天用餐的先生、女士和儿童的人数。

125、圆A和圆B一局部重叠,重叠局部的面积是圆A的,也是圆B的,求A、B 515的面积比。

6、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元,小轿车10元。

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之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之比是4:11,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

求这天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比和比例〔二〕111、小军行走的路程比小红多,而小红行走所用的时间却比小军多,求小军 410和小红的速度比。

2、甲、乙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1:2,求他们的外表积的比和体积的比。

3、白玉兰学校有运发动108人,分成甲、乙、丙三个队进行训练,甲队与乙队人数之比为2:3,乙队与丙队的人数之比为3:4,求各队的人数。

14、三个运输队,A队有载重3吨的汽车8辆,B队有载重4吨的汽车5辆,C 2队有载重5吨的汽车4辆。

把运输612吨货物的任务按他们的运输能力分配给三个队,各应分配多少吨?5、甲、乙、丙三人共同种树,他们种树棵数的比是3:4:5,丙比甲多种6棵?问三人各种树多少棵?6、海水中水与盐的比是183:17。

现在要使它改变成水与盐之比为19:1,在400千克海水中应掺入多少千克清水?7、一根木材,据成四段,付锯板费8.4元,如果锯成5段,应付锯板费多少元?8、一次爬山活动,路程为18千米,分为上坡、平路和下坡三段,各段路长之比是2:1:3,而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4:6。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08.doc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08.doc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8讲木教程共30讲比和比例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54-6可记作5: 6。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这个比的比值。

如,5-6 = |就是5: 6的比值。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

如,3 :7=9 :21。

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就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即:如果a:b=c : d,那么aXd=bXCo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

例如a:b:Co 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

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甲:乙=5 :6,乙:内=4 : 3,因为[6, 4]二12,所以5 : 6=10 : 12, 4 : 3=12 : 9,得到甲:乙:丙=10 : 12 : 9o例 1 己知 3 I (x-l)=7 : 9,求x。

解:7X (x-l)=3X9,x—1=3X997,6x = 3X9 + 7 + l = 4]。

例2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

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分析与解:原来共有学生44-4=40 (人),由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3 : 2知,如果将人数分为5份,那么男生占3份,女生占2份。

由此求出男生人数=40X - = 24 (人),女生人数=40X y = 16 (人)。

女生增加4人变为16+4=20 (人),男生人数不变,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为24 : 20=6 : 5o在例2中,我们用到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小学奥数应用题讲义 6-比和比例

小学奥数应用题讲义 6-比和比例

六年级(应用题专题能力进阶七级)比和比例本讲主要内容:一.比例的基本性质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性质1. 若a:b=c:d,则(a+c):(b +d)=a:b=c:d性质2. 若a:b=c:d, 则(a-c):(b-d)=a:b=c:d性质3. 若a:b=c:d, 则a×d=b×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 则称 a、b 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 则称 a、b 成正比二.按比分配根据所给条件的不同,有的给单比或连比,有的给两个比要化为连比。

之后找到总份数,求出一份的量,进而得到每个量的具体值。

三.比和比例的基本应用四.抓住比例里的“不变量”五.“和不变”的应用六.“差不变”的应用七.用比例解行程问题一比例的基本性质【例1】某单位买甲、乙两种钢笔共100支,已知甲钢笔每支3元,乙钢笔每支2元,且甲、乙两种钢笔所用钱数一样多,求甲、乙两种钢笔各买了多少支?二按比分配【例2】某种产品由A、B、C三个部件组成,一个工人每天可生产5个A,或者生产3个B,或者生产6个C,要使工厂每天生产的产品尽量多,该厂的210名工人应如何分工?该厂一天最多可生产多少个这种产品?三比和比例的基本应用【例3】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元,小轿车10元。

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之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之比是4:11,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四抓住比例里的“不变量”【例4】六(一)班图书角原来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是5:6,现在借出10本科技书后,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之比是2:3。

科技书原有多少本?五“和不变”的应用【例5】小芳读一本故事书,读了几天后,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5,后来又读27页,这时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之比是9:7。

六年级奥数第10讲比与比例(一)

六年级奥数第10讲比与比例(一)

学生课程讲义
比是反映数量关系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处理倍数关系,解答分数等应用题就方便灵活得多。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即a÷b(b≠0)称为a与b的比,记为a:b。

a称为前项,b 称为后项,a÷b的结果称为a与b的比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

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如果两个变数y和x的比值一定,那么称y与x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两个变数y和x的乘积一定,那么称y与x成反比例关系。

把一个数量按照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将已知比分配变成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从而求出各个分量。

【例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已知甲列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求甲车乙车的速度比,甲乙两车相遇时所行路程比,甲乙两车各自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比。

【例2】(1)a的等于b的,
那么a∶b=()∶()
(2)a∶b=3∶4 b∶c=5∶6
那么a∶b∶c()∶()∶()。

六年级奥数-第二讲.比和比例.教师版

六年级奥数-第二讲.比和比例.教师版

比和比例(二)例题精讲:模块一、比例转化【例1】某团体有100名会员,男女会员人数之比是14:11,会员分成三组,甲组人数与乙、丙两组人数之和一样多,各组男女会员人数之比依次为12:13、5:3、2:1,那么丙组有多少名男会员?【例2】 (2007年华杯赛总决赛)A、B、C三项工程的工作量之比为1:2:3,由甲、乙、丙三队分别承担.三个工程队同时开工,若干天后,甲完成的工作量是乙未完成的工作量的二分之一,乙完成的工作量是丙未完成的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丙完成的工作量等于甲未完成的工作量,则甲、乙、丙队的工作效率的比是多少?【巩固】某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已知:①甲、乙两校获一等奖的人数相等;②甲校获一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与乙校相应的百分数的比为5:6;③甲、乙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总和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20%;④甲校获三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人数的50%;⑤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是乙校获二等奖人数的4.5倍.那么,乙校获一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等于多少?【例3】①某校毕业生共有9个班,每班人数相等.②已知一班的男生人数比二、三班两个班的女生总数多1;③四、五、六班三个班的女生总数比七、八、九班三个班的男生总数多1.那么该校毕业生中男、女生人数比是多少?模块二、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一)量倍对应【例4】一些苹果平均分给甲、乙两班的学生,甲班比乙班多分到16个,而甲、乙两班的人数比为13:11,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巩固】小新、小志、小刚三人拥有的藏书数量之比为3:4:6,三人一共藏书52本,求他们三人各自的藏书数量.【巩固】在抗洪救灾区活动中,甲、乙、丙三人一共捐了80元.已知甲比丙多捐18元,甲、乙所捐资的和与乙、丙所捐资的和之比是10:7,则甲捐元,乙捐元,丙捐元.【巩固】有120个皮球,分给两个班使用,一班分到的13与二班分到的12相等,求两个班各分到多少皮球?【例5】一班和二班的人数之比是8:7,如果将一班的8名同学调到二班去,则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变为4:5.求原来两班的人数.【例6】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共有32名男生,18名女生.已知大班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中班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那么大班有女生多少名?【巩固】参加植树的同学共有720人,已知六年级与五年级人数的比是3:2,六年级比四年级多80人,三个年级参加植树的各有多少人?【巩固】圆珠笔和铅笔的价格比是4:3,20支圆珠笔和21支铅笔共用71.5元.问圆珠笔的单价是每支多少元?【例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8】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100个零件,求师傅和徒弟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巩固】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例9】A、B、C三个水桶的总容积是1440公升,如果A、B两桶装满水,C桶是空的;若将A桶水的全部和B桶水的15,或将B桶水的全部和A桶水的13倒入C桶,C桶都恰好装满.求A、B、C三个水桶容积各是多少公升?【巩固】学而思学校四五六年级共有615名学生,已知六年级学生的12,等于五年级学生的25,等于四年级学生的37。

小学六年级奥数ppt:比和比例

小学六年级奥数ppt:比和比例
(1)原A商品的价格是价格差的几倍7÷(7-3)=7/4 (2) 后A商品的价格是价格差的几倍7÷(7-4)=7/3
(3)AB两种商品的价格差是70÷(7/3-7/4)=120(元) (4)原A商品的价格是120÷(7-3)×7=210(元) (5)原B商品的价格是120÷(7-3)×3=90(元)
①三个儿子分牛头数的连比:12 :31 :19 =9:6:2 ②总份数:9+6+2=17
③三个儿子各分得牛的头数:
17×197 =9(头) 17×167 =6(头) 17×127 =2(头)
练习
1. 图书室取出一批书,按照一年级得12 ,二年级得13 ,三 年级得17 ,正好是 41 本,各年级各得多少本? 2. 甲、乙、丙三人共做零件 900 个。甲做总数的 30%, 乙比丙多做13 。三人各做多少个?
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 7:5,如果甲校给乙校
650 本,甲、乙两校图书本数的比就是 3:4。原来甲校
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由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 7:5 可知,
原来甲校图书的本数是两校图书总数的7+75 ,由于甲校
给了乙校 650 本,这时甲校的图书占两校图书总数的
3 3+4
,甲校给乙校的 650
比和比例(一)
专题简析:
我们已经学过比的知识,都知道比和 分数、除法其实是一回事,所有比与分数 能互相转化。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
4
甲数是乙数的3 ,乙数是丙数的5 ,甲、乙、丙
三数的比是( ):( ):( )。
分析:甲、乙两数的比 乙、丙两数的比
2:3=8:12 4:5=12:15
4 1+4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2课《比和比例》试题附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2课《比和比例》试题附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2课《比和比例》试题附答案第二讲比和比例在应用题的各种类型中,有一类与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有关. 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需要对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成正比或反比的量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记作X)变化时另一种量(记作y)也随着变化.与这两个量联系着,有一个不变的量(记为k). 在判断变量x与谣否成正、反比例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不变量k.如果不变量k是变量y 与x的商,即在x变化时y与x的商不变:工=k,那么y与x成正比例;如果k是y与x的积,即在x变化时,y与x的积不变:xy=k,那么y与x 成反比例.如果这两个关系式都不成立,那么y与x不成(正和反)比例.下面我们从最基本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的例题开始.例1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③路程一定,己走的路程与未走的路程.④总时间一定,要制造的零件总数和制造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⑤总产量一定,亩产量和播种面积.⑥整除情况下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⑦同时同地,竿高和影长.⑧半径一定,圆心角的度数和扇形面积.⑨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转速和齿数.⑪圆的半径和面积.(11)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1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习题二解答321.24+ (自一黑)=120 m ,3120X - = 72 (米),2120X - = 48 (米),72 X 48= 3456 (平方米).2.120 + 2 = 60 (米),360X-= 36 (米),60X-= 24 (米),36X24 = 864 (平方米)・5 + 3=8,96 X G = 60筐(橘子),O96X -= 36筐(苹果). 84.设剩下的任务还需x天完成.25% 1-25% = ,25%x=75%X5,x=15.5.设一件上衣与一条裤子的价钱之比是1 : x,则小强和小明用去钱数的比是:l + 2x 4 1 + x =?3(1 + 2x) = 4 (1 + x),3+ 6x= 4 + 4x,2x=l,1X= 2,7x1 = 3. 5 (元)(一条裤子). 乙3276.6+(齐亍一百X2)X百7 = 126 (页).7.设乙车行完全程用x小时.13x = 2X5-,乙2x= 3y,1+(3+』)=2:(小时).3 三545328.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1-12):(7-4)=3: 1.附:奥数技巧分享分享四个奥数小技巧。

小学六年级奥数考点之比和比例

小学六年级奥数考点之比和比例

小学六年级奥数考点之比和比例比和比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比和比例有着密切联系。

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而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因此,比和比例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而且,比号没有括号的含义而另一种形式,分数有括号的含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一】比和比例0.45吨:9_千克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考点:求比值和化简比.分析:先把0.45吨化为450,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解答:解:0.45吨:9_千克,=(0.45_1_0千克):9_千克=450:9_=(450÷450):(9_÷450)=1:2.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考查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要注意区分: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的,结果仍是一个比;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结果是一个数.【篇二】张老师准备在书房的地面上铺每块面积是9_平方厘米的地砖,刚好用了_块.如果全部改铺每块面积是6_平方厘米的地砖,需要多少块?考点:比和比例.分析:根据房间的面积一定,地砖的面积与地砖的块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需要_块,6__=9___6__=____=3_;答:需要3_块.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出地砖的面积与地砖的块数成反比例.【篇三】练习填空:1.甲乙两数的比是_: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倍,乙数是甲数的。

2.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3.王老师用_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

例题1 有三盒珠子,每盒的珠子的数量互不相同。

小王从第一个盒子内取出该盒珠子数量的31,又从第二个盒子内取出该盒珠子数量的41,再从第三个盒子内取出该盒珠子数量51。

最后,这三个盒子内剩下的珠子的数量都相等。

请问小王从这三个盒子内所取出的珠子数量之总和的最小可能的值是什么? 分析 依据题意有32A=43B=54C,则A:B:C=18:16:15例题2 甲、乙两校原有图书的比是7:5,如果甲校给乙校650本,甲、乙两校的图书本数的比就是3:4,原来甲校友图书多少本?随堂练习(1)有一个长方体,长和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

已知这个长方体的全部棱长之和是220cm ,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小明和小方各走一段路,小明走的路程比小方多51,小方用的时间比小明多81。

小明和小方的速度之比是多少?(3)甲、乙两仓库存货吨数比为4:3,如果由甲库中提取8吨放到乙库中,则甲、乙两仓库存货吨数比为4:5。

两仓库原存货总吨数是多少吨?例题3 如图(见黑板),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与正方形MNPQ 的边PQ 平行且相等。

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 的面积之比。

例题4 如图,三个同心圆,他们的半径之比是3:4:5,如果大圆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那么中圆和小圆之间的圆环面积是多少?练习(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和BD相交于O点。

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20、16、32。

那么阴影三角形BOC 的面积是多少?D(2)如图所示梯形ABCD的上底AD长12厘米,高BD长18厘米,BE=2DE,则下底BC长多少厘米?B C1、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是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2、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

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3、甲、乙两人的钱数之比是3:1,如果甲给乙0.6元,则两人的钱数之比变为2:1.两人共有多少钱?4、一条路全长是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5。

奥数比和比例含答案

奥数比和比例含答案

比和比例 月 日 姓 名【知识要点】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①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m ≠); ③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x y a b x y a b ++=-- ;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a 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⑴按比例分配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

小学奥数讲座标准教案-学案-六年级第14讲 比和比例(1)

小学奥数讲座标准教案-学案-六年级第14讲   比和比例(1)

第14讲比和比例(一)阅览室看书的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10人,后来男生减少1/4,女生减少1/6,剩下的男、女生人数相等,原来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在阅览室看书?我们已经学过比的知识,都知道比和分数、除法其实是一回事,所有比与分数能互相转化。

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题1】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4/5,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思路导航】甲、乙两数的比 2:3乙、丙两数的比 4:5甲、乙、丙三数的比 8:12:15答: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8:12:15。

1.甲数是乙数的4/5,甲数是丙数的4/9,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2.甲数是丙数的3/7,乙数是丙数的212,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例题2】光明小学将五年级的140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植树活动,已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人数的比是4:5。

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思路导航】先求出三个小组人数的连比,再按求出的连比进行分配。

①一、二两组人数的比 2:3 二、三两组人数的比 4:5一、二、三组人数的比 8:12:15②总份数:8+12+15=35③第一组:140×8/35=32(人)④第二组:140×12/35=48(人)⑤第三组:140×15/35=60(人)答:第一小组有32人,第二小组有48人,第三小组有60人。

1.某农场把61600公亩耕地划归为粮田与棉田,它们之间的比是7:2,棉田与其他作物面积的比6:1。

每种作物各是多少公亩?2.黄山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分三组参加植树。

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人数的比是5:4,第二组与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2。

已知第一组的人数比二、三组人数的总和少15人。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共有多少人?【例题3】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如果甲校给乙校650本,甲、乙两校图书本数的比就是3:4。

六年级奥数-第二讲.比和比例

六年级奥数-第二讲.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拨: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 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a b =; a b x y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x y a b x y a b ++=-- ;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x y z ac bc bd =;⑤ x 的c a 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ad.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a b+个.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axa b-,B 的元素数量为bxa b-,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xiǎoxué)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第1讲比较(bǐjiào)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fēnshù)第3讲分数运算(yùn suàn)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xún huán xiǎo shù)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chūbù)〔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chūbù)〔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chūbù)〔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dìyī)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shùxué),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小学六年级奥数 第二十章 比和比例

小学六年级奥数 第二十章 比和比例

第二十章比和比例知识要点一、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二、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三、求比例的应用题的主要技巧1.正反比例的条件比较直接,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列出比例式。

2.分数应用题,通过转化把分数化成比,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

3.两个数量发生增减变化,比也随着变化,可以根据变化的情况列出比例式。

4.比较复杂的比例应用题,要善于从比较隐蔽的数量关系中找出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

典例巧解例1 (第五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已知a:b=32:1.2,b:c=0.75:12,那么c:a=。

点拨先求出a,b,c之间的整数比,再按要求得c:a。

解 a:b=32:1.2=32:65=5:4=15:12b:c=0.75:12=34:12=3:2=12:8所以c:a=8:15例2 (第五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今年儿子的年龄是父亲年龄的14,15年后,儿子的年龄是父亲年龄的511。

今年儿子岁。

点拨本题已知两次年龄比,可考虑用比的知识求解。

解法一设今年父亲x岁,儿子y岁,由题设知x :y=4:1得 (x-y):y=3:1=6:215年后,有 (x+15):(y+15)=11:5得 (x-y):(y+15)=6:5所以 y:(y+15)=2:5即 y :15=2:3y =10解法二 设今年儿子x 岁,则父亲今年4x 岁。

15年后,儿子(x +15)岁,则父亲(4cx +15)岁。

由题设知 (4x +15):(x +15)=11:5于是 (4x +15):(4.x +60)=11:20解得x =10例3 一个分数的分子加上2可约简为35,分子减去1可约简为25。

这个分数是多少? 点拨 分子加上2可约简为35,可以直接知道原分数的分母没有变化,约简的结果使原分母缩小若干倍。

第五课 六年级比和比例奥数.

第五课 六年级比和比例奥数.

第五课比与比例一、知识总结1、比: k ba b a b a ==÷=:;比的性质:(0::≠=c bc ac b a 2、比例式: d c b a ::= (外项、内项比例性质:bc ad d c b a =⇔= 比例改写: a b c d a c b d d b c a d c b a ::::::::=⇔=⇔=⇔=(比例性质的应用3、比例中项: ac b c b b a =⇔=2::4、比例方程: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叫做比例方程。

5、正比例、反比例①正比例:若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固定不变,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若k b a =:(k 一定),则a 、b 成正比例②反比例:若两个量的乘积固定不变,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

若k ab =(k 一定),则a 、b 成反比例。

6、比例的应用:①图形缩放:将图形按照给定比放大或缩小,对应边长、高之比等于给定比。

面积比等于给定比的平方。

②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缩小,比例尺<1;放大,比例尺>1③比例应用题:整理题中的数量组成比例,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二、巩固练习比的计算1、化成最简整数比:211:1. 2:57= 2、求比值:602cm :602dm =3、解比例 8:x =3224、若整数x 能与2、6、15这三个数组成比例,求x 的值。

5、若5:2:=b a 且ac b =2,则c b :=6、已知y x 32=,①求:y x : ②求yx y x +-22的值③若x 比y 大4,求x 和y 的值比例的应用7、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的比。

除数值比例尺之外,还有()比例尺。

8、学校操场长800米,宽500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应画()厘米,宽应画()厘米,图形面积是实际面积的()。

9、一张设计图的比例尺是20:1,在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长40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教案1. 比的意义和性质。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叫做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与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通常叫做化简比。

1. 按比分配。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常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

2. 比例和比例的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比例两端的两个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个项叫做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哦,如果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个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是多少。

3. 比例尺。

在绘制地图或其他平面图时3,有时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在画到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为了方便计算,通常那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

数值比例尺如1︰50000线段比例尺如0: 801. 正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分别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2. 反比例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分别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y=k(一定)。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第二讲.比和比例.教师版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第二讲.比和比例.教师版

比和比例(二)例题精讲:模块一、比例转化【例 1】某团体有100名会员,男女会员人数之比是14:11,会员分成三组,甲组人数与乙、丙两组人数之和一样多,各组男女会员人数之比依次为12:13、5:3、2:1,那么丙组有多少名男会员?【例 2】 (2007年华杯赛总决赛)A、B、C三项工程的工作量之比为1:2:3,由甲、乙、丙三队分别承担.三个工程队同时开工,若干天后,甲完成的工作量是乙未完成的工作量的二分之一,乙完成的工作量是丙未完成的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丙完成的工作量等于甲未完成的工作量,则甲、乙、丙队的工作效率的比是多少?【巩固】某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已知:①甲、乙两校获一等奖的人数相等;②甲校获一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与乙校相应的百分数的比为5:6;③甲、乙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总和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20%;④甲校获三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人数的50%;⑤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是乙校获二等奖人数的4.5倍.那么,乙校获一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等于多少?【例 3】①某校毕业生共有9个班,每班人数相等.②已知一班的男生人数比二、三班两个班的女生总数多1;③四、五、六班三个班的女生总数比七、八、九班三个班的男生总数多1.那么该校毕业生中男、女生人数比是多少?模块二、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一)量倍对应【例 4】一些苹果平均分给甲、乙两班的学生,甲班比乙班多分到16个,而甲、乙两班的人数比为13:11,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巩固】小新、小志、小刚三人拥有的藏书数量之比为3:4:6,三人一共藏书52本,求他们三人各自的藏书数量.【巩固】在抗洪救灾区活动中,甲、乙、丙三人一共捐了80元.已知甲比丙多捐18元,甲、乙所捐资的和与乙、丙所捐资的和之比是10:7,则甲捐元,乙捐元,丙捐元.【巩固】有120个皮球,分给两个班使用,一班分到的13与二班分到的12相等,求两个班各分到多少皮球?【例 5】一班和二班的人数之比是8:7,如果将一班的8名同学调到二班去,则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变为4:5.求原来两班的人数.【例 6】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共有32名男生,18名女生.已知大班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中班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那么大班有女生多少名?【巩固】参加植树的同学共有720人,已知六年级与五年级人数的比是3:2,六年级比四年级多80人,三个年级参加植树的各有多少人?【巩固】圆珠笔和铅笔的价格比是4:3,20支圆珠笔和21支铅笔共用71.5元.问圆珠笔的单价是每支多少元?【例 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 8】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100个零件,求师傅和徒弟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巩固】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例 9】A、B、C三个水桶的总容积是1440公升,如果A、B两桶装满水,C桶是空的;若将A桶水的全部和B桶水的15,或将B桶水的全部和A桶水的13倒入C桶,C桶都恰好装满.求A、B、C三个水桶容积各是多少公升?【巩固】学而思学校四五六年级共有615名学生,已知六年级学生的12,等于五年级学生的25,等于四年级学生的37。

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五篇】

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五篇】

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五篇】导读:本文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习题:甲、乙、丙三人沿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走。

甲第一次遇到乙后又走了1分15秒遇到丙,再过3分45秒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甲、乙的速度比是3:2,湖的周长是600米,求丙的速度。

解析:甲乙两人的速度和600÷(5/4+15/4))=120甲的速度120÷(1+2/3)=72乙的速度120-72=48甲和丙的速度和600÷(5/4+15/4+5/4)=96丙的速度96-72=24 【第二篇】习题:一位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放牧,跑出一只公羊后,他数了数羊的只数,发现剩下的羊中,公羊与母羊的只数比是9:7;过了一会儿跑走的公羊又回到羊群,却又跑走了一只母羊,牧羊人又数了数羊的只数,发现公羊与母羊的只数比是7:5。

这群羊原来有多少只?解析:设跑出一只公羊后,公羊9x只,则母羊7x只(9x+1):(7x-1)=7:57(7x-1)=5(9x+1)49x-7=45x+549x-45x=7+54x=12x=3所以:原有公羊=9x+1=27+1=28只原有母羊=7x=21只原有:群羊=28+21=49只【第三篇】习题:一个运输队运送一批货,第一天,运了全部的30%,第一天和第二天运量的比是3:2,还剩520吨没运走,这批货原有多少吨?解析:第一天运送30%,第一天与第二天运量比例是3:2,则第二天运了20%,共计50%,剩余50%,为520吨,故总共有520*2=1040吨【第四篇】习题:有两桶水:一桶8升,一桶13升,往两个桶中加进同样多的水后,两桶中水量之比是5:7,那麽往每个桶中加进去的水量是多少升?解析: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量:差不变。

这样原来两桶水差13-8=5升,往两个桶中加进同样多的水后,后来还是差5升,所以后来一桶为5÷(7-5)×5=12.5,所以加入水量为4.5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比和比例
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5÷6可记作5∶6。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
叫做这个比的比值。

如,5÷6=65
就是5:6的比值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

如,3∶7=9∶21。

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就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即:如果a ∶b=c ∶d ,那么a ×d=b ×c 。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

例如a ∶b ∶c 。

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

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 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例1 已知3∶(x-1)=7∶9,求x 。

解: 7×(x-1)=3×9, x-1=3×9÷7,
例2 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

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分析与解:原来共有学生44-4=40(人),由男、女生人数之比为3∶2知,如果将人数分为5份,那么男生占3份,女生占2份。

由此求出
女生增加4人变为16+4=20(人),男生人数不变,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24∶20=6∶5。

在例2中,我们用到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例3 配制一种农药,其中生石灰、硫磺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2∶12,现在要配制这种农药2700千克,求各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千克。

分析:总量是2700千克,各分量的比是1∶2∶12,总份数是1+2+12=15, 各分
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分别是151,152和15
12。

答:生石灰、硫磺粉、水分别需要180,360和2160千克。

在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中,也可以先求出每份的量,再求出各个分量。

如例3中,总份数是1+2+12=15,每份的量是2700÷15=180(千克),然后用每份的量分别乘以各分量的份数,即用180千克分别乘以1,2,12,就可以求出各个分量。

例4 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

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解法很多,这里只用按比例分配做。

师傅与徒弟的工作效率
有多少学生?
按比例分配得到
例6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元,小轿车10元。

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之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之比是4∶11,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

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分析与解:大客车、小轿车通过的数量都是与小客车相比,如果能将5∶6中的6与4∶11中的4统一成[4,6]=12,就可以得到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的连比。

由5∶6=10∶12和4∶11=12∶33,得到
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10∶12∶33。

以10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33辆小轿车为一组。

因为每组中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10×33-30×10=30(元),所以这天通过的车辆共有210÷30=7(组)。

这天通过
大客车=10×7=70(辆),
小客车=12×7=84(辆),
小轿车=33×7=231(辆)。

练 习 三
1.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5∶3,周长是96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2.一个长方体,长与宽的比是4∶3,宽与高的比是5∶4,体积是450分米3。

问:长方体的长、宽、高各多少厘米?
3.一把小刀售价6元。

如果小明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3∶5;如果小强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9∶11。

问:两人原来共有多少钱?
4.甲、乙、丙三人合买一台电视机,甲所付钱数的
21等于乙所付钱数的31等于丙所付钱数的7
3。

已知丙比甲多付了120元,那么这台电视机多少钱?
5.甲、乙、丙三人分138只贝壳,甲每取走5只乙就取走4只,乙每取走5只丙就取走6只。

问:最后三人各分到多少只贝壳?
6.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5。

已知他走平路的速度是5千米/时,他走完全程用多少时间?
7.某俱乐部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丙三组的人数之比是10∶8∶7。

如果甲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1,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5∶3,那么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三
1.540米2。

2.长100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

解:长∶宽∶高=20∶15∶12,
450000÷(20×15×12)=125=53。

长=20×5=100(厘米),宽=15×5=75(厘米),
高=12×5=60(厘米)。

3.86元。

解:设小明有x元钱。

根据小强的钱数可列方程
36+50=86(元)。

4.2640元。

5.甲50只,乙40只,丙48只。

解:甲∶乙∶丙=25∶20∶24,138÷(25+20+24)=2,甲=2×25=50(只),乙=2×20=40(只),
丙=2×24=48(只)。

6.12时。

7.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