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红宇0634号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在眉睫,其重要性关乎人民的生产生活,关乎经济的稳步发展,关乎群体利益的统一,和谐问题是一个社会矛盾体的具体体现,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活力和未来的前景。

鉴于问题范畴较大,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社会文化
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永远少不了批判,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影响我们社会文化的却是随声附和,趋之若鹜的文化垃圾。

中国传统文化本有其优秀的方面,却常常被中庸之道世俗化了。

至今,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的力量,不仅仅来自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还有人本身,人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存在两级分化:中国知识阶层不断吸收着外来的文化,兼收并蓄,另一方面中国最低层的工人农民却有很多人连学都上不起,社会文化阶层严重隔阂。

文化思想的不同,必然导致人们对改革举措,国家发展的认识不同,矛盾对立必不可少。

就拿基层农村建设来说,小农思想对建设阻碍很大,修一条路也许要村支书跑遍所有门户,才能做通工作,人们看到的往往是自己的点点利益,而缺乏公共意识。

不同的阶层存在着不同的文化问题,所谓开化的知识阶层,在以西学为用的同时,更多的是将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照猫画虎,殊不知“学我者生,似我者亡”的道理,由我们的国企改革就可窥见一斑。

从生活氛围方面,西方腐朽的思想严重影响着中国的青少年,看一看每年网络游戏毒害了多少中国青少年,看一看色情影片在中国高校的普及率,再看一看每年高校学生的自杀率,就可看出中国知识阶层存在的严重问题。

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是很多社会关系的纽带,经济利益群体的变化,已经引起我们党高度的重视,但问题依然突出,矛盾依然尖锐。

经济利益的背后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利益群体的分化,中国经济的两极分化是众多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利益的和谐,虽然今天的竞争社会,人们更强调效率优先,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要经济分配的公正公平,至少要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老百姓生活一是吃,二是住,就拿住房来说,中国房产价格高出公民收入的十倍,就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利益分配的严重问题。

中国是一个中庸文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即使他们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人们依然墨守成规的生活工作。

但是今年来各界工人,农民的频繁上访,表明我们的体制的执行力度,已经远远超过公民的忍耐限度,人们为生计而奔波,老百姓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在了住房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的开销几乎为零。

国家发展的政策一边倒的倾向了商界和政界,却忽略了中国还有四分之三的人过着非洲人的生活。

建设为谁而建设,发展为谁而发展?应当成为执政者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的工薪阶层承担着改革的巨大压力,创造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中国却走向拉美式的两极分化,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总之,经济利益的调节干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发展的方向,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

政府的责任和“民声”
中国经济所引发的问题,都汇聚到政府职责问题,包括执行力和腐败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政府是一个国家建设脊梁,如果脊梁不正,下梁必歪,所以党中央一直强调廉政问题要大力解决。

但是地方政府无视中央的现象,搞地方保护主义,变相腐败,且屡禁不止,地方官员无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独断专行,不仅将官员身份与群众利益的对立起来,而且大面积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谁都明白,但在利益面前,道理显得苍白无力。

“名声”而不仅仅是“民生”,中国舆论的销声匿迹,是导致社会财富和权力空前集中的主要原因,如果法律不能维护人民的权利,那么政府就应当肩负起这个责任;如果政府不敢为自己树立起一面镜子,那么它必然会走向极端,走向和谐的反面。

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三民”,作为共和社会前进的方向和国民奋斗的目标,那么这第四“民”就要数“名声”了,社会舆论是对执政者最好的监控,如果国人皆“不敢言亦不敢怒”,那么不仅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反而会加剧社会矛盾的对立,重蹈前人的覆辙。

建立和谐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远,艰巨的任务,它是客观发展的历史过程,而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努力克服执政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克服经济,政治,外交等一切困难的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和谐社会不仅仅要体现在社会表层,而应该是一种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只有这样才是一种真正的进步,真正的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