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年度采掘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井宁矿业有限公司中洲煤矿2011年度
采掘技术计划宜昌井宁矿业有限公司中洲煤矿
二○一○年十二月
矿井名称:宜昌井宁矿业有限公司中洲煤矿报告名称:2011年度采掘技术计划
编制:中洲煤矿生技科、安全科、计财科审查:袁波
计划扼要:采煤1万吨,进尺1153米
批准人:袁先卫
批准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宜昌市井宁矿业有限公司中洲煤矿
2010年12月
目录
1.矿山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万吨/年)改建工程的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上年度采掘技术计划执行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年度采掘计划完成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编制采掘技术计划的原则和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计划年度采掘技术计划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划年度采掘任务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拓掘进工作面布置及任务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掘进工作面布置及任务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回采工作面布置及任务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安全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危害安全生产因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防治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专项费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机电及辅助生产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技术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9.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宜昌井宁矿业有限公司中洲煤矿
2011年度采掘技术计划
1.矿山概况
矿山基本情况
1.1.1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
宜昌井宁矿业有限公司隶属夷陵区分乡镇,企业性质为有限公司,下辖中洲煤矿。
中洲煤矿始建于1989年,原属分乡镇集体企业。
2008年,分乡镇人民政府对企业进行了改制,2009年6月原宜昌市分乡煤炭公司中洲煤矿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更名为宜昌井宁矿业有限公司,矿井名称为中洲煤矿。
1.1.2矿山位置及交通
中洲煤矿位于夷陵区分乡镇中洲村境内,矿区位于百里荒煤田张家坡矿区、柳树垭矿区的西部。
西邻远安龙洞槽煤矿,东与远安柏家淌煤矿接壤。
矿井位于夷陵区城区北东,直距约45km。
分乡镇有宜昌至保康县省道通过,矿山有30km水泥公路与分乡镇相通,交通方便,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3′43″,北纬31°04′37″。
(见图1)。
1.1.3自然地理
中洲煤矿矿区地处中高山区,区内海拔标高500m~1095m,相对高差595 m,地形坡度一般为5~25°。
地貌峰高谷深,高差悬殊,溪流发育,多呈“V”字形地貌。
矿区植被茂密,耕地少,地表多为
陡坡地。
图一
本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无霜期为252天,年降雨量1091.6mm,多集中在5~8月。
降雪期一般为12月下旬至次年2月,多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0cm。
附近居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红苕、小麦等。
本区地震烈度:矿区一带属Ⅵ级地震裂度区范围。
1.1.4建矿历史及生产现状
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的张家坡矿区、柳树垭矿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有当地居民开采浅部露头煤炭;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家坡矿区、柳树垭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发进入高峰期,最多时有小煤矿五十多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分乡镇成立宜昌市分乡煤炭公司,中洲煤矿为该公司的下属矿井之一;后因煤炭资源和煤矿的专项整治,煤矿数量逐年减少,至2002年底,张家坡、柳树垭矿区只保留了中洲煤矿。
中洲煤矿将井田划为3个块段。
一块段为矿井老区下延至走向中部煤层露头;二块段和三块段以+750 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分别采用阶梯平硐开拓,进行开采。
扩界区上部为二块段,即改扩建一期工程;下部为三块段,即改扩建二期工程。
目前一块段资源枯竭2009年已做闭坑处理,现有的生产系统位于二块段:由+858主井、+880
回风井构成,采用平硐上山开拓,布置有一个采区,即北Ⅰ采区(见附图2)。
主采煤层为下二叠系梁山煤Ⅱ煤层,《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的生产能力6万吨/年。
(6万吨/年)改建工程的基本情况
2004年初,原矿区范围内的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原宜昌市分乡煤炭公司为了中洲煤矿能够延续和发展,为了保证职工就业,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适应当前煤炭生产规划的要求, 2004年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扩大开采范围。
2004年11月经区、市国土资源局审批,同意了矿区范围变更。
2005年1月13日,省国土厅组织会审,同意中洲煤矿矿区范围变更申请。
变更后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990米至+530米,矿区面积3.8626km2。
2006年11月23日,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以“鄂安〔2006〕23号”文,批复同意实施《宜昌市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在该方案中,中洲确定为保留煤矿(序号181)。
省国土资源厅于2004年6月23日以“鄂土资储核函〔2004〕29号”文,批复同意《湖北省宜昌市百里荒煤田张家坡矿区、柳树垭矿区2003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结算报告》。
中洲煤矿占用煤炭储量(333)万吨。
2005年3月,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设计室编制并提交了《宜昌市分乡煤炭公司中洲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说明书》,4月由国土部门予以审查认定:生产规模6万吨/年,服务年限18.72a年。
2005年6月,湖北省松宜煤炭矿务局设计室编制并提交了《宜昌市分乡煤炭公司中洲煤矿(6万吨/年)改扩建开采设计方案》,8月由行业主管部门予以审查认定。
井田开拓方案和采煤方法切合实际;井田划分为三个块段,一块段采用老系统开采,二、三块段采用梯级平硐开拓。
2008年9月25日中洲煤矿(6万吨/年)改扩建一期工程通过了省煤监局的验收。
12月颁发了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2.上年度采掘技术计划执行情况
上年度采掘计划完成情况
2010年度全矿采掘计划总体安排为:二块段生产系统生产进尺483m、产煤8500t;开拓进尺785m、掘进代煤1500吨。
全年产煤10000吨,巷道进尺1268米。
同时做好改扩建工程二期及第三块段建井的准备工作。
2010年度采掘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产煤5500吨,西Ⅰ上山采区采煤5200t,半煤巷掘进代煤300吨。
全年掘进进尺250米。
存在的问题
中洲煤矿2010年度,未能完成采掘计划,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
1、因煤层赋存不稳定,不易形成正规采煤工作面;因煤层薄,实际厚度不足0.5m,致使工作面生产能力小。
2、因产业政策的影响,矿井年生产天数不足260天,加上矿井长期采用单制生产,实际生产不足2000小时;
3、煤层底板为砂岩硬度大,半煤巷掘进工作难度大掘进速度慢开拓量不够。
3.编制采掘技术计划的原则和依据
遵循矿山生产规律,贯彻“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合理安排采掘比例关系,保证生产的正常衔接,坚持正规的采掘顺序。
依据《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的生产能力,按照均衡原则安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回采率、降低采矿贫化率指标,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坚持“全年计划产量不超核定能力和月产量不超当月计划产量10%”的原则,结合采掘现状和远景规划进行编制。
根据2010年度中洲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中对2011年开采资源的建议,矿山2011年计划一个备采区,位于北Ⅰ采区西部,计划采区面积14975平方米,消耗资源储量万吨,回采率85%,回采煤矿万吨,另计划施工3000米采准切割巷道,副产原煤万吨,全年计划开采煤矿3万吨。
由于矿井采用单制生产,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底板为砂岩硬度大,煤层薄,实际厚度不足0.5m开采难度大。
因此2011年度,开拓掘进任务是全矿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4.计划年度采掘技术计划安排
矿山地质概况
4.1.1矿区地层及构造
1.矿区地层
百里荒煤田张家坡、柳树垭矿区出露的地层从志留系到三叠系,部分地段为第四系沉积物。
由上到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冲积层及坡、残积层。
(2)三叠系(T):大冶灰岩,浅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底部为薄层泥质灰岩夹页岩,未见顶,厚度不详。
(3)二叠系长兴组(P2ch)
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具重结晶现象,厚~2米。
中部为薄至中厚层含燧石条带岩夹薄层灰岩,往下灰岩组分增多,厚15米。
下部为浅灰至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巨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局部具缝合线构造,岩溶发育,该层底部约4米左右不含燧石结核,含腕足类化石和重结晶的方解石团块,厚28米。
(4)龙潭煤组(P2l)
灰色、深灰色页岩,夹~0.76米左右煤层,下部为粘土岩,总厚~2.66米。
(5)茅口组(P1m)分为三层
①上层:浅灰色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顶部为薄层泥质灰岩和厚层瘤状灰岩,厚208米。
②中层:灰至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状硅质条带灰岩,底部为黑色硅质页岩,厚~3.65米。
③下层: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中部为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下部为厚层灰岩。
总厚80米。
(6)栖霞组(P1q)
①上层:灰黑色中厚层状钙质页岩或泥质灰岩与深灰色串珠状灰岩互层,含大量生物碎屑,厚~28.20米。
②中层:上部为中厚层状灰岩,含燧石条带和燧石结核,夹薄层黑色泥质灰岩;中部为中厚层灰岩夹钙质页岩;下部中厚层至厚层页岩,含燧石条带,偶夹不规则状条带状黑色钙质页岩。
总厚~106.40米。
③下层:中厚层瘤状灰岩,夹黑色薄层~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化石的泥灰岩或钙质页岩,厚~29.64米。
(7)梁山煤组(P1l):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8)石炭系黄龙组(C2):上部为浅灰色~肉红色厚层灰岩,厚度0~35.45米;中部为浅肉红色粗粒结晶灰岩,厚度0~14.28米;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其底部为含钙质砂岩条带状白云岩,顶部局部为硅质白云岩,并含少量燧石结核,厚0~15.60米。
(9)泥盆系中上统(D2+3)
写经寺组:顶部为黄色泥质灰岩和砂质页岩;上部为绿色页岩和灰色泥质砂岩含黄铁矿;中部为灰岩和灰绿色页岩;下部为鲕状赤铁矿,厚2米;底部为灰绿色页岩。
总厚0~16.24米。
黄家磴组: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砂岩夹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灰绿色页岩。
总厚0~19.77米。
云台观组: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岩,顶部为石英砂岩。
厚0.3米。
(10)志留系砂帽组(S):黄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
总厚500~600米。
2、矿区构造
张家坡矿区大部分位于石桥坪向斜西翼,岩层倾向28°~145°,倾角6°~23°;东翼岩层倾向230°~277°,倾角26°~40°。
区内未发现大断裂,仅有一些落差大于10米的高角度张性断裂零星分布在矿区边缘,对煤层影响不大,地质构造简单。
柳树垭矿区被石桥坪向斜分为东西两部分,石桥坪向斜由矿区中间王家嘴——杨家淌一线通过。
矿区西翼岩层倾向70°~130°,倾角7°~16°;东翼岩层倾向290°~330°,倾角6°~35°。
矿区东部边缘共有四条断层,其特征如下:
F1:正断层,倾向70°~85°,倾角70°,破碎带宽度40~80米。
F40:延伸长度约500米,断层垂直落差25米,性质不明。
F41:延伸长度约350米,断层垂直落差15米,性质不明。
F42 :延伸长度约2000米,断层垂直落差30米,倾向132°,倾角70°,属正断层。
中洲煤矿位于石桥坪向斜西翼,地层总体向东倾斜,倾角6°~23°,矿井范围内未发现大断层,地质构造简单。
4.1.2煤层特征
1、含煤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一般含煤三层,按原始沉积顺序,依次编号I、Ⅱ、Ⅲ煤,I、Ⅲ煤不发育,Ⅱ煤为本区工业煤层,厚度0~3.7米,呈透镜状分布,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属较不稳定煤层。
其岩性组合由上至下叙述如下:
①黑色页岩和粉砂岩,具微细波状水平层理,厚~2.02米。
②炭质页岩,从上至下炭质成分增加,含细粒星点状黄铁矿,厚~
0.75米。
③Ⅲ煤层,厚0~2.20米。
④石英砂岩,具虫孔和鳞木化石;底部为炭质页岩和粉砂岩或石英砂岩夹炭质页岩,粉砂岩及煤屑,含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
厚~8.40米。
⑤Ⅱ煤层厚0~3.70米。
⑥石英砂岩和粉砂岩,厚0~9.70米。
⑦Ⅰ煤层,厚0~2.00米。
⑧灰色~灰黑色粉砂岩和粘土岩,厚0~1.73米。
⑨砾岩,砾石成分单一,上部砂质胶结,下部灰质胶结。
厚0~
1.0米。
2、煤层特征
Ⅱ煤层为本区主要开采对象,位于煤系中上部,顶板一般为石英砂岩,少部分地段为炭质页岩或页岩,含星点状、豆状黄铁矿。
煤层底板岩性不稳定,具水平沉积分异现象,主要为石英砂岩、细砂岩及少量炭质页岩。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产出,常有一至数层~0.80米夹矸,夹矸成分多为石英砂岩、细砂岩。
矿区西部煤层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可采含煤率高,而东部煤层变化极大,一般不可采。
中洲煤矿开采梁山组Ⅱ煤层。
煤层平均厚度0.54m,倾角8°,平均体重m3,可采含煤率72%。
3、煤质
煤层为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条带状亮煤、半亮煤夹线理状半暗煤、暗煤组成,并夹有线理状、条带状粘土岩,含星点状黄铁矿。
煤岩类型主要为黄铁矿、粘土化亮煤,其次是丝质或半丝质亮煤及少量粘土化亮煤。
煤的工业牌号以1、2号瘦煤为主,主焦煤和1号焦肥煤次之。
化学成分特点则表现为低磷、高硫、高灰份。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煤尘和煤层自燃倾向性
⑴瓦斯
2003~2010年矿井进行了瓦斯鉴定,经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历年来都为低瓦斯矿井。
⑵煤尘
矿井于2003年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作了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鉴定结果为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⑶煤层自燃
该矿井于2003年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作了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Ⅱ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2、煤层顶底板
Ⅱ煤顶板为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及黑色页岩,页岩厚~5.77m,比较稳定,底板为石英砂岩,顶底板稳定性较好。
3、水文地质
(1)含水层与隔水层
区内碳酸盐地层分别构成直接和间接含水充水层,煤系地层为主要隔水层。
区内主要透水含水岩组为:下二叠系栖霞组中、下部透水含水岩组、石炭系黄龙群透水含水岩组。
(2)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特征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井田近似为一单斜构造,各含水岩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部分降水通过树枝状沟谷向低洼处的小溪排泄,少部分降水通过裂隙、岩溶漏斗、落水洞,形成地下迳流,其中部分向深含水层补给,另一部分通过泉、裂隙又溢出地表。
(3)矿井涌水特征
中洲煤矿采用平硐开拓方式,矿井排水方式为自流出井。
目前矿井涌水量一般很小,正常涌水量1m3/h,最大涌水量30m3/h左右,表明井下涌水与地表降水联系密切,矿井应加强雨季防排水工作。
(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述
矿区属中山区,地表径流较佳,矿区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矿井涌水量较小。
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计划年度采掘任务目标
根据公司2011年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煤层赋存不稳定,2011年度全矿采掘计划总体安排为:二块段生产系统生产进尺338m、产煤8500t;开拓进尺815m、掘进代煤1500吨。
全年产煤10000吨,巷道进尺1153米。
同时做好改扩建工程二期及第三块段建井的准备工作。
开拓掘进工作面布置及任务安排
依据计划2011年度采掘任务目标,开拓掘进计划安排三个掘进工作面:即+885主井东部煤平巷掘进工作面、西Ⅰ上山掘进工作面、西Ⅲ上山掘进工作面、西Ⅱ上山掘进工作面、+945煤平巷掘进工作面,其开拓掘进工程布置详见附图1。
开拓总进尺815m,具体分配见下表:
2011年中洲煤矿开拓掘进计划分配表
开拓巷道宽2米,高1.8米,支护方式:木棚架支护。
生产掘进工作面布置及任务安排
依据计划2011年度采掘任务目标,矿井的生产掘进工作面具体安排如下表:
2011年中洲煤矿生产掘进计划分配表
生产巷道宽2米,高1.5米,支护方式:木棚架和单顶支护。
回采工作面布置及任务安排
矿井《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结算报告》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本次回采煤量仍采用地质块段法进行估算,估算公式为:Q=S·m·d·k·f,S=S0/cosA(式中:Q—资源储量,S—块段斜面积,
m—煤层平均厚度,d—煤的体重,k—可采含煤率,S0—块段平面积,A—煤层倾角,f—采区回采率)。
直接引用《结算报告》相关数据:可采含煤率60%,煤的体重m3,煤层倾角°。
据矿井多年生产统计资料表明,本矿的采区回采率为85~90%,本次计划采区回采率取85%。
本矿回采区域分四个,西Ⅰ上山与西Ⅱ上山之间有两个小采区,计划3~9月采完,可采煤4200吨,+920与+932之间的西Ⅰ采区在11月份开始回采,可采煤1700吨,西Ⅱ上山的北部采区10月份开始回采,可采煤2600吨。
全年计划回采煤量8500吨。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爆破落煤、人工攉煤、运煤、煤矸分运、木支柱,全面陷落法管理顶板。
5.安全技术要求
危害安全生产因素分析
依据矿井的开采现状,结合矿井多年的生产统计资料,以及2011年度采掘计划安排,预测矿井今后存在以下危害因素:
(1)冒顶和片帮危害;(2)通风系统故障危害;(3)中毒和窒息危害;(4)矿尘危害;(5)触电危害;(6)运输伤害;(7)水害;(8)瓦斯危害;(9)火灾;(10)火药爆炸和爆破伤害;(11)其它危害。
安全防治措施
一、冒顶和片帮事故防范措施
(一)管理对策措施
1、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在生产管理中,矿长和副矿长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
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真正落实到现场生产实际工作中。
2、矿井必须明确由生产副矿长主抓工程质量
首先是制定好先进合理的、全面的、可行的各类工程质量标准;其次是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确定责任心强的验收人员,验收时严格奖惩;选择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在开工前将有关制度、标准融入到作业规程中,并组织职工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加强施工中的监督检查,对不合格工程及时返工;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质量标准。
3、矿井必须明确重大禁止事项
①禁止无设计(作业规程)施工。
②禁止擅自更改设计。
③禁止自作主张采用裸体支护。
④禁止空帮空顶,禁止空顶作业,禁止进入空仓作业。
4、矿井必须对顶板事故防范工作实行分片负责
5、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认识
①开工前必须敲帮问顶。
②技术人员必须准确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弄清初期来压时间,测定周期来压步距。
技术人员对测定结果必须反复检查,避免错误。
③切实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编制安全检查表;选择持证安检员实施检查工作。
(二)技术对策措施
一般来说,冒顶里有一定的且明显的预兆的,诸如撒沙,断裂声,断梁折柱、水增大等。
1、局部冒顶的预兆
①工作面遇有小地质构造,由于构造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容易发生局部冒顶。
②顶板裂隙张开、裂隙增多,敲帮问顶时,声音不正常。
③顶板裂隙内卡有活矸,存在掉碴、掉矸现象,掉大块前往往先落小块矸石。
④煤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极薄的矸石片不断脱落。
这说明劈理(即顶板节理、裂隙和摩擦滑动面)张开,有冒顶的可能。
⑤淋头水分离顶板劈理,常由于支护不及时面冒顶。
2、大型冒顶的预兆
(1)顶板的预兆
①顶板的连续发生断裂声。
这是由于直接顶与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生的声响。
有时采空区顶板发生像闷雷一样的声音,这是老顶板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的声音。
②掉碴。
顶板岩层破碎下落,一般由少变多,由稀变密,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③顶板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
可在裂缝中插上木楔子,看它是否松动或掉下来,观察裂缝是否扩大,以便做出预报。
④脱层。
顶板快要冒落的时候,往往出现脱层现象。
检查是否脱层可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生“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2)煤壁的预兆
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加,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使用电钻打眼时,钻眼省力。
(3)支架的预兆
使用木支架时,支架大量折断、压劈并发生声音。
(4)工作面其他预兆
冒顶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淋水量增加。
3、采煤工作面冒顶预防
(1)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预防
压垮型冒顶是指因工作面支护强度不足和顶板来压引起支架大量压坏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预防方法如下:①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应能平衡垮落带直接顶及老岩层的重量。
②采煤工作面的初撑力应能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之间不离层。
③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可缩量应能满足裂隙带老顶下沉的要求。
(2)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事故预防
局部冒顶多发生在工作面上下端头、煤壁区、放顶区等地点,许多垮面事故是由局部冒顶发展而成的,一般预防措施如下:①贴帮支护,支护方式需和顶板岩性相适应,不同岩性的顶板要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
②采煤后要及时支护。
一般要采用打临时支柱的办法及时支护,防止局部冒顶。
③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
一般要在上下出口范围内加设抬棚或木垛等,加强支护。
④防止放炮崩倒棚子,一是合理布置炮眼,装药量要适当。
二是支护质量合格,要牢固有劲,不能打在浮煤浮矸上,三是留出炮道。
如果放炮崩倒柱子,必须及时架设,不充许空顶。
⑤坚持执行必要的制度。
例如,敲帮问顶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
应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3)预防镶嵌形顶板局部冒顶的措施
①从地质方面要尽量可能查明是否有镶嵌形(俗称锅顶)顶板结构,以便在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以及选择支架型式时,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和作出有针对性的设计。
②选择支架型式时,必须选定能及时支护,超前支护的支架型式。
③明确规定支护操作人员必须首先安置探板、挂梁,不得在无支护区工作,其它人员,如攉煤工等均不得在无支护区工作。
(4)预防脆性支架突然折断造成局部冒顶的措施
①木顶梁(大板梁)必须平行木纹理加工。
②带有疤痕的木板梁绝对禁止使用。
(5)预防局部空顶(空洞)冒落冲击造成局部冒顶的措施。
①从支护方法上采取措施防止漏顶空顶。
对顶板局部破碎处,采取超前支护的方法,将顶板扦严背实,防止漏顶。
②对漏顶采取封堵措施。
对漏顶,不能任意扩大,形成大面积、大高度的空洞。
可用撞楔法和用泡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③对已形成的空洞应采取预防冒落冲击的措施。
在单体支柱的工作面,空洞下的特殊支架必须是木垛。
(6)预防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时冒顶的措施。
①过断层前,应先摸清工作面与断层走向的交角,交角越小,工作面越危险,冒顶的可能性越大。
断层落差小的可直接采过去,落差较大的要采用挑顶卧底,工作面要加强支护。
②在断层破碎地点,要垂直断层面打带帽顶柱,柱根要支在硬底上,在断层两侧都要打木垛。
③挑顶过断层时要丢底煤,支柱要穿木鞋,防止下沉卧底,过断层时要丢底煤,为防止顶煤落下造成空顶,留顶煤处要刹严刹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