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上海卷)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综(上海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72分)
五、随着家居装潢成为消费热点,建筑和装潢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安全、合理使用各种新型建材。
15.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二氧化硅,能在玻璃上进行蚀刻,将其制成毛玻璃和雕花玻璃的物质是( C )
A. 烧碱
B. 纯碱
C. 氢氟酸
D. 盐酸
解析: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具有强的腐蚀性,故可用来在玻璃上雕花或刻字。
烧碱也能与二氧化硅反应,但作用远不如氢氟酸强。
16.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D )
A. 食醋中的水使碳酸钙溶解
B. 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氧化
C. 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D. 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解析:醋酸比碳酸强,故醋酸能与碳酸盐发生得分解反应,只不过生成的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
是此反应造成了桌面现象,而与是否产生气体无关。
故不能选C而要选D。
17.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
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B )
A. 不易生锈
B. 导电性好
C. 密度小
D. 强度高
解析:这些用途需要该合金具有高强度、轻巧、不易生铁。
而不需要考虑导电性能。
18.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弹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泽亮丽等优点。
右边是聚丙烯酸酯的结构简式,它属于( C )
①无机化合物②有机化合物③高分子化合物
④离子化合物⑤共价化合物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解析:该物质既是高分子化合物,又是有机物,即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物中除有机酸、有机碱和有机盐外,绝大多数是共价化合物。
该物质含有酯基,不能电离,故是共价化合物。
19.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D )
A. 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
B. 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 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 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解析: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但室内装潢和家具又使用了甲醛,成了新房中的主要污染物。
根据甲醛的上述物理性质,主要是沸点低、易挥发,要减少甲醛的含量,A、B做法是正确的。
要检查室内甲醛含量进行检测也是对的。
D是错的,不利于甲醛气体的排除。
第Ⅱ卷(共78分)
27.能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历史上先后被开发利
用约重要能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等。
27. 煤(炭);石油(或电力、天然气);核能(或太阳能、氢能)
28.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其具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
请在下图的两个空格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上应是能转化为能。
解析:用氢能源的燃料电池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且电池都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此装置是水在太阳能、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在电池中燃烧又重新生成水。
28. H2O;H2、O2;化学;电
36.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由碰撞引起的伤害,汽车还装备了安全气囊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传感器、充气器、折叠气囊、点火器、固体颗粒等。
其中固体颗粒的核心成分是NaN3、NaNO3、Fe2O3、SiO2等的混合物,当汽车前方受到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将碰撞信号传给,从而引发NaN3分解生成Na,并释放出大量的单质气体,使折叠气囊迅速膨胀,起到了阻止人体前冲的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有一种配方为:61—68%NaN3(叠氮化物);0—5%NaNO3;0—5%陶土,23—28%Fe2O3粉;1—2%SiO2粉;2—6%石墨纤维。
这些粉末经加压成型后,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袋子放在驾驶室座位前。
撞车时,约在10 ms(10-3 s)内引发下列反应:2NaN3=2Na+3N2(365℃分解)。
反应在约30 ms内完成,袋内充满氮气而胀大,阻止人体前冲。
在以后的100—200 ms 内气体“消失”,所以不致使人反弹,同时袋内的钠变成氧化钠。
在上述过程中,引发NaN3分解供N2,生成的气体消失用陶土,SiO2吸收N2;Na变Na2O过程中需Fe2O3。
36. 传感器;点火器;2NaN 32Na+3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