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二课《桥之美》导学案学生版.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8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日期授课日期编制人王老师课时一课时课题12、桥之美
学习目标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Z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彖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习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屮富冇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捉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有人说:“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美无处不在。
一棵枯树,一块±1石,一-座古桥,都可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古人说桥是“长虹卧波”,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那么,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和追寻吧!
本节目标生读
预习反馈生评师补充
知识链接
1 •题冃解读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
文章在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一些美学常识。
其中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2.走近作者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
一九四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右科学校,留校任教。
一九四七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
后在鲁弗尔学校学习美术史。
一九五O年冋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曾前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数十次,获得多项殊荣。
代表
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长城》等。
3.相关资料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
其中关于抽象美、形
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
的争论,《桥之美》所介绍的不是具体的哪一座桥,而是集各种桥的美于一
身。
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
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作者着重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
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坏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写到了
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 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桥之美美在何处?勾画出相关文句。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文中还写了哪些不同形式的桥
呢?
自主学习
3、为了说明“桥在不同的坏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作者采用了怎
样的说明方法?
4.为了说明这一特征,作者一共举了几个例子?
5.作者对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犬桥这两座桥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合作学习1、理清文章脉络:
2、《桥之美》与《屮国石拱桥》比较,不同在哪里?
比较篇
目
说明对
象
着眼点说明顺序语言特征
中国
石拱
桥
之
桥
美
拓展延伸作者是位网家,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网?
课堂小结生总结师补充达标检测另附
布置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12、桥之美
第一部分(1、2)由一句俗语和一句诗引出说明的对象。
第二部分(3—6)正反两方而说明桥Z美在于环境的配合。
(第一层(3)用作比较的的方法说明口己爱桥是出于美学的考虑。
J第二层(4、5)正方面说明桥之美在于环境的配合。
第三层(6)从反面说明桥不与周围景物配合就不会产生美感。
第三部分(7)总说桥美及其普遍的美学意义。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