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堤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工艺概况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设计时速不断提高,对铁路路基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铁路路堤是由基床及路基本体两部分组成,基床是列车动应力作用的有效部分,基床的强度和稳定性须能适应复杂的动荷载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以防止基床病害的产生。
基床又分为基床表层及基床底层两部分,基床表层是轨道的直接基础,受到列车动荷载的剧烈作用。
路堤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法就是在新形势下发展并成熟起来的。
1.2工艺原理
利用碎石的强度及各种级配碎石颗粒间的摩擦作用、嵌锁作用和粘结作用,再通过碾压达到压实标准,以足够的强度及刚度传递和分散列车动静荷载,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2 工艺特点
1、采用场拌级配碎石,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安全易保证,施工效果好。
2、压实标准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个指标,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3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铁路路堤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施工。
4 主要技术标准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
3、《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4、设计图纸及合同文件
5 施工方法
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级配碎石,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组织施工。
自卸汽车运料,摊铺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试验检测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个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工艺流程
图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操作要点
6.2.1施工前准备
进行级配碎石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调试拌合设备,确保拌合设备计量准确;施工前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分别堆放。
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
6.2.2基床底层验收
复测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检测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检查路基几何尺寸,测放中桩和边桩。
6.2.3级配碎石拌合
级配碎石混合料用级配碎石拌合设备在拌合场集中拌合,混合料需拌合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
6.2.4拌合料运输
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
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机能连续摊铺。
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篷布覆盖。
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汽车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6.2.5拌合料摊铺平整
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摊铺必须使用摊铺机摊铺。
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摊铺厚度分层摊铺。
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堤两侧及中间设方格网桩。
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及拌合设备的拌合能力配置运输车辆,使摊铺机的摊铺作业能够不间断的连续进行。
6.2.6碾压
碾压前测定混合料含水量,若偏大则晾晒,若偏小则洒水,确保接近最佳含水量。
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按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直线地段,应由两侧开始向中间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碾压遵循先轻厚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6.2.7试验检测
每层碾压完成后,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的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试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2.8修整养护
表层修整养护并禁止任何车辆在基床上通行。
7 劳动力组织(每作业段)
每个作业段劳动力配置数量表如下。
表1 每作业段劳动力数量表
8 主要机具设备(每作业段)
每个作业段机械设备配置见下表。
表2 每作业段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9
9.1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9.1.1混合料在运输、摊铺及平整等工序含水量易损失。
9.1.2上下两层混合料结合不紧,存在质量问题。
9.1.3填筑好的成品易被破坏。
9.2保证措施
9.2.1路堤填筑级配碎石施工中,拌合料的均匀性是关键因素,应严格控制拌合过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拌合料均匀。
混合料拌合的含水量宜比最佳含水量提高0.5~1个百分点。
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要采用防水篷布覆盖。
9.2.2级配碎石在运输、摊铺、平整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时间,以防水分损失过大。
9.2.3第二层施工前,若第一层表面较干燥,应用洒水车适当洒水湿润,减少粉尘扬起,确保第一、二层结合紧密。
9.2.4已施工的基床表层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10 安全措施
10.1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级配碎石在拌合、填筑等各主要工序全部采用大型机械施工,在拌合过程、机械操作、交通运输、填筑施工等环节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10.2保证措施
10.2.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各种安全规章制度。
10.2.2施工机械设备应有专人负责保养、维修和看管。
机械操作人员执证上岗,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10.2.3施工现场设专人指挥交通,并设置交通指示标志、标牌,确保交通安全。
10.2.4拌合站装载机上料时,严禁人员在配料斗下通行;清理料斗上杂物时必须停止卸料。
10.2.5注意用电安全,未尽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电源开关、插座,发生故障由电工处理。
10.2.6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严禁出入。
11 环保措施
11.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法规,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工地周围的环境,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应严格规划尽量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1.2运输车及作业场地也及时清除和冲洗,以保证车辆和场地清爽;清洗机械等的废水及废油等有害物不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波等水域中,也不准直接排放到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质和土壤。
11.3施工便道、施工场地使用洒水车经常洒水,防止尘土浮悬飞扬。
10.4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弃置。
11.5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围蔽、安全防护设施和其它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
12 应用实例
12.1工程简介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土建工程三标段区间路基施工起讫里程DK1263+000~DK1281+196.61,全长18.196m,位于哈密市农十三师红山开发区,该地区为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2)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3)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4)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22.4㎜的组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样检验2次。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表3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12.2 施工情况
DK1263+000~DK1281+196.61段全长18.196m,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法,横向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施工。
施工中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按下表进行表4 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掺加水泥的级配碎石存在凝固的问题,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
-0%~+1.0%,采用滴定法检测,每过渡段每层抽样检测3处(左、中、右各一处),采用灌砂或灌水法检验孔隙率,要考虑检验不合格时有继续进行碾压的时间。
要求针对级配碎石生产能力、初凝时间、摊铺碾压设备等条件,计划好一个循环工作段。
在该段从级配碎石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孔隙率检查要在初凝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并留有补压的余地。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5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表面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宽度、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12.3 工程结果评价
现场试验检测人员及时对压实完成区段进行检测,质量良好,得到兰新指挥部及很多专家的好评。
12.3 建设效果及施工图片
图2 级配碎石拌合站
图3 级配碎石整平图4 级配碎石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