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分类汇编2词语运用(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运用
1.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吃饭过程中鱼刺不慎卡在喉咙里,可以先试着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舌头的前半部,在亮光下仔细观察其舌根部、扁桃体及咽后壁,()能找到鱼刺,可用镊子或筷子夹出。

如上述方法不能(),或吞了流食后痛感加重、异物感更(),应立即看急诊。

千万不要强行大口吞咽蔬菜、馒头,以为能把鱼刺带下食道,这样只会使刺扎入较深的部位,或卡在食道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A.只要成效明显B.只要奏效明白
C.如果奏效明显D.如果成效明白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填写关联词要根据上下句关系填写。

词语选择要根据词义及语境选择。

第一处应为假设关系,选“如果”;
第二处,成功: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

奏效:发生预期的效果,见效。

此处表示将要发生的效果,用“奏效”恰当;
第三处,明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

明白: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清楚,明确。

此处形容“感觉”,用“明显”更好。

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他认为,无论是网络新媒体还是传统的报纸专刊,选词用句都应认真推敲,反复斟酌
..,避免歧义。

B.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对药品实现全品种
全过程追溯
..的10项标准。

C.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和西医协同作战、相得益彰
....,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D.有的人爱占小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
...,这类人通常不会受大家欢迎。

【答案】D
【解析】
A.斟酌:认真仔细地考虑、推敲,决定取舍。

这与本句里的“认真推敲”“避免歧义”相照应,
与本句语境相符,所以使用正确;
B.追溯:本义为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

用在此处与本句的语境相符,因此使用正确;
C.相得益彰: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这与本句里的“中医和西医协同作战”“发挥了积极作用”相照应,与本句语境相符,所以使用正确;
D.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地担当起来,毫不推辞,是褒义词。

根据本句里的“有的人爱占小便宜”“这类人通常不会受大家欢迎”可知“当仁不让”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选D。

3. 下面括号处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力量办大事,何以必然?这是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化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基本情况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有限、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处于追赶地位。

要想()赶上,必须找准突出短板和弱项,调动有限资源去攻关,由此()跨越式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来证明。

像()传染病疫情、减灾救灾这样的大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需要去应对,区别在于能不能迅速、合理、有效地去应对。

A.集聚当头兑现防控B.集中当头实现布控
C.集聚迎头兑现布控D.集中迎头实现防控
【答案】D
【解析】
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语。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集中: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来。

结合“力量”一词可知第一个空应填“集中”。

据此排除AC。

当头:正对着头。

迎头:迎面。

根据“赶上”可知第二个空应填“迎头”,“迎头赶上”固定搭配,指朝着最前面的赶上去。

据此排除B。

兑现:凭证券换取现款或比喻实现诺言。

实现:使成为事实。

根据语境可知第三个空应填“实现”。

防控:防止控制。

布控:(对犯罪嫌疑人等的行踪)布置人员予以监控。

与“疫情”搭配的应是“防控”,故第四个空填“防控”。

故选D。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找借口,将自己的错误归咎
..于别人。

B.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成就。

C.在经验交流会上,主持人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赢得了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

D.龙岗使出浑身解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这是龙岗立足区情实际所做出的应然之举
....。

【答案】C
【解析】
A.归咎:归罪。

使用正确;
B.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使用正确;
C.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含贬义。

本句意在表达主持人旁征博引讲述内容精彩,“断章取义”的意思、感情色彩与本句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D.应然之举:做出合乎道理的举动。

使用正确;
故选C。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沙家浜的芦苇甲、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

正是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乙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

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

它们亭亭如修竹,jùn① 逸如世外雅士。

微微摇曳.② 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

它们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

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

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并不着急。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

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既然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丙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
①_______(A.骏 B.俊)
②_______(A.yè B.yì)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
甲_______ (A.大名鼎鼎B.大气磅礴)
乙_______ (A.寥落B.寥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风雨过后,芦苇一根根地挺起笔直的脊梁
②哪怕被刀砍火烧,来年春风一唤,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③狂风吹来,芦苇匍匐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
A.①③②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答案】
(1) B A
(2) 甲B 乙A
(3)即使(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4)B
【解析】
(1)①俊逸:比喻英俊洒脱并且超群拔俗的人。

结合“世外雅士”可知应为“俊逸”,故选B。

②“摇曳”中的“曳”读作yè,意思是摇荡。

故选A。

(2)①大名鼎鼎:盛大,显赫。

形容名声极大。

大气磅礴:盛大、雄浑的样子。

形容气势盛大或笔力雄浑。

根据“莽莽苍苍”可知此处填写的词语应是用于形容沙家浜的芦苇的气势盛大,故应选“大气磅礴”;
②寥落:稀少而又冷落。

寥廓:高远空旷。

结合“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可知此处填写的词语应是形容这个时节是稀少而又冷落,故选“寥落”。

(3)“既然……也”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文中是假设某根芦苇个体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据此可知改正后的句子应为:即使(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也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4)考查句子的排序。

根据①中的“风雨过后”及③中的“狂风吹来”可知③应排在①之前,先写“狂风吹来”时芦苇的情况,再写“风雨过后”芦苇的情况。

根据②中的“哪怕被刀砍火烧”“来年”词句可知②写的是假设芦苇经历了风雨、被刀砍火烧后,第二年后的情形,由此可知②应在①之后。

据此可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②。

故选B。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古诗词典jí①是我国文学的瑰宝。

从“诗三百”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盎然、铿锵有力的诗词,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

中华古典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们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璀璨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

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乙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

中华古典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②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学习、亲近中华古诗词,能够丙。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_ (A.籍 B.藉)
②__________ (A.qiǎn B.qián)
(2)请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 (A.传递 B.传承)
乙__________ (A.苍白无力 B.软弱无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涵养博大的内心情怀②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③获得雅致的生活情趣④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根基
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答案】
(1) A B
(2) B A
(3)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精髓、精华)(缺少宾语,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
(4)C
【解析】
(1)①“籍”和“藉”同音、字形相近。

“籍”基本释义是书、书册,而“藉”基本释义是垫在下面的东西。

根据语境选择“籍”。

②“潜”读音为qián,不读qiǎn。

(2)甲处“传递”意思是传送、辗转递送。

而“传承”是传递和继承,“中华历史”应该选“传承”;乙处“苍白无力”形容贫弱无力,多用来形容语言。

“软弱无力”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

“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应选“苍白无力”。

(3)修改病句:成分残缺。

“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缺少宾语中心词,应补上“的魅力(精髓、精华)”等,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

示例: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4)排序注意句子前后逻辑关系:应当先是“生活情趣”,接着“内心情怀”,再到“文化自信”,最后“民族精神的根基”,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整体。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高峻.的雪山映照下,金黄的草甸.上一汪汪的海子碧水盈盈
..,清澈见底,深深地呼吸一口,空气透明而清洌;漫山遍野的树木,红黄绿色错综.交织,被(强烈/浓烈)的高原紫外线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山涯上的野山羊(顾盼生风/顾盼自如),①,间.或舒展地奔跑跳跃;黄昏时分,②,马儿们穿过长长的步道,走向归途……天与地、人与自然就这样和谐共生,融.为一体。

8.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A.高峻.(jùn)映照草甸.(diàn)
B.碧水盈盈
..(yíng)清澈.(chè)清洌
C.错综.(zōng)交织朦胧.(lóng)山涯
D.间.(jiān)或归途融.(róng)为一体
9.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A.强烈顾盼生风
B.强烈顾盼自如
C.浓烈顾盼生风
D.浓烈顾盼自如
10.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山谷里的鹿群低着头悠闲地吃草迎着落日
B.山谷里的鹿群低着头悠闲地吃草驮着夕阳
C.山谷里的鹿群悠闲地低头吃草驮着夕阳
D.山谷里的鹿群悠闲地低头吃草迎着落日
【答案】
8.A
9.B
10.D
【解析】
8.B.清洌——清冽;
C.山涯——山崖;
D.间.(jiān)或——jiàn;
故选A。

9.第一空,强烈:强硬激烈;极强极大的;鲜明的;程度很高的。

浓烈:意思是指浓厚强烈。

由语段中“高原紫外线”“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可知,应填“强烈”,形容高原紫外线极强;
第二空,顾盼生风:意思是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风姿。

顾盼自如:意思是很灵活左顾右盼。

由语段“间或舒展地奔跑跳跃”可知,应填“顾盼自如”,形容野山羊在山崖处灵活自在;故选B。

10.第一处,由“山崖上的野山羊顾盼自如”“间或舒展地奔跑跳跃”中“山崖上的野山羊”与“舒展地奔跑跳跃”可知,衔接处的句子格式是“定语+的+名词”与“状语+地+两个表动作的词语”,所以应选“山谷里的鹿群悠闲地低头吃草”;
第二处,由“黄昏时分”“马儿们穿过长长的步道,走向归途”可知,应选“迎着落日”,形容马
儿们迎着落日奔跑,自然美好;
故选D。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百年革命家书》收录100位英烈zhuàn写的100封家书,【甲】(含盖/涵盖)中国共产党100年艰苦奋斗历程的各个时期。

这100封家书,既有热血男儿就义前的绝笔遗言,也有战斗间隙对家人的挂牵思念;既有父母兄姊的殷.殷嘱托,也有革命伴侣的依依深情。

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乙】(造就/铸就)的信念与忠诚。

他们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历久mí新。

今天,我们品读这些闪耀理想信念光芒的革命家书,就是要从中继承革命传统,了解先烈事迹,汲取精神力量,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
(1)依次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甲、乙两处横线上。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
(1) 撰yīn弥
(2) 涵盖铸就
(3)把“继维承革命传统”调到“汲取精神力量”的后面或把“了解先烈事迹,汲取精神力量”放到“继承革命传统前面”。

【解析】
(1)撰写:写作;撰,读音zhuàn,写,著。

殷殷:形容殷切;殷,读音yīn,情意深厚、周到。

历久弥新:经过长久的时间,不但没有衰败、陈旧,反而更新、更好;弥,读音mí,更加。

(2)本题考查辨析词语。

甲:含盖,笼罩覆盖,侧重于客观存在的;涵盖,包括,包容,侧重于抽象的。

形容对象为家书内容,属于抽象事物,故选择“涵盖”。

乙:造就,培养使成才;铸就: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句中词语修饰的对象是“信念与忠诚”,故选择“铸就”。

(3)病句的识别与修改。

病因为语序不当,应先“了解”,再“汲取力量”然后“继承革命传统”,所以将“了解先烈事迹,汲取精神力量”调到“继承革命传统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