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练习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2、3、7、8、9、12、13(1)
能源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4、5、6、10、11、13(2)(3)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全球风光发电成本继续下降,油气地位将受挑战。
下图为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最不宜布局风光互补发电工程的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2.和火力发电相比,风光发电( )
①布局受自然限制更小②发电更稳定③清洁无污染④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A 2.C 第1题,四川盆地是中国太阳辐射的低值中心,且受山脉阻挡,风力资源亦相对不足。
第2题,风光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应布局在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随自然条件的变化,风光发电不稳定;但和使用煤炭的火力发电相比,更清洁、资源更充足。
(2017·山东临沂模拟)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读图,回答3~4题:
3.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④科技力量雄厚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3.C 4.D 第3题,图中显示榆林没有水路交通,该地处于陕西,科技较落后,故②④说法错误。
第4题,发展重化工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完善基础设施;但重化工业属于严重污染的产业,会加剧当地大气污染。
(2017·福建龙海第二中学模拟)“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
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的关系。
读图,回答5~6题:
5.陕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
A.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能源的开采量没达最大值
C.工业以能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
D.陕北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
6.新常态下要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
A.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5.C 6.C 第5题,由“资源诅咒”概念可知,丰裕的资源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地区虽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没能对能源,特别是矿产能源煤炭进行深加工,处在工业发展的低端水平,故城市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第6题,要规避“资源诅咒”,就应该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回答7~9题:
7.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8.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9.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7.A 8.C 9.A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第8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
第9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
(2017·江西新余一模)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国部分行业去产能(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
)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
如
图为某煤炭基地发展模式图。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 )
A.压缩煤炭开采规模
B.转移机械制造工业
C.关闭化工化肥工业
D.重组建筑材料工业
11.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的是( )
A.制造业产业群
B.服务业产业群
C.环保产业群
D.交通运输产业群
解析:10.A 11.B 第10题,图中发展模式的核心产业以煤炭开采为基础,所以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压缩煤炭开采
规模,第11题,去产能政策实行后,产量减少、排污减少,与煤炭相关的环保产业群、制造业产业群、服装业产业群、
交通运输业产业群的潜力也受限制,从而使得大量职工下岗,反过来可以为当地服务业产业群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其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7·山东菏泽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风电开发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较高(煤电的 1.7倍)。
在现有技术和施工条件下,盐城沿海具有开发 1 470万千瓦风电的潜力。
盐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洼地”,把风电开发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至2014年,海上风电建设规模为181.25万千瓦,占全国总规模的17.2%,占江苏的52%,成为海上风电“第一市”。
目前,盐城市谋划加快构建盐城大风电能源基地步伐,对此大多支持,但也有反对声音。
下图示意盐城市位置及平均风能密度分布。
(1)指出盐城市风能的分布特点。
(8分)
(2)简析盐城市风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10分)
(3)目前盐城市谋划加快盐城大风电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对此你持什么态度?请说明理由。
(10分)
解析:第(1)题,分布特点的描述要先整体描述,再具体分析,由图中可以看出风能分布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自东向西递减。
第(2)题,风电的开发条件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分析,一是前提:风能丰富;二是风电场占地:滩涂,
地域广且地价低;三是市场需求;四是技术和资金等工业建设条件。
第(3)题,赞同加快建设步伐,主要从风能的优势,风能基地建设带来的好处回答;不赞同,主要从风能的缺点,即季节分配不均,开发的不利条件:经济“洼地”,以及风能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等角度回答。
答案:(1)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东多西少趋势;年平均风能密度曲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8分)
(2)丰富的风能资源;具有广阔滩涂布局风电场;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缺口大,市场广阔;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可为盐城风电能源基地建设提供科技与产业支撑。
(10分)
(3)支持。
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带动风电制造、研发等产业发展;促进沿海滩涂的开发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风电场的建设,将形成一道壮丽的风车风景线,与沿海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交相辉映,成为沿海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
(10分)
或反对。
风电开发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较高,而盐城为江苏省经济“洼地”,开发能力不足;风电时间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发电不稳定;大规模风电场产生噪音、扰动气流,影响鸟类栖息;风电产业布局会破坏滩涂,影响自然保护区等,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10分)
13.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智利位于南美洲西部,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前总统阿连德曾称“铜,就是智利人的工资”。
从2007年开始,日本数家著名的国际铜业公司逐渐加大了对智利中北部铜矿开发投资,将资源开采和深加工工业形成
统一体系。
(1)试评价智利在铜矿开发方面的有利条件。
(10分)
(2)大量的铜矿开采会对图中甲河流域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8分)
(3)近年来日本对智利铜矿开发投资逐步加大,对智利来说有利有弊,试加以分析。
(10分)
解析:第(1)题,资源开发条件从资源本身条件、市场、交通、位置等方面回答。
第(2)题,山区开矿主要会带来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导致生态失衡。
第(3)题,有利影响主要是加快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体现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答案:(1)铜矿资源丰富;距海港近、海运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10分)
(2)山区开矿导致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加剧;开矿消耗大量淡水,导致旱季缺水严重;废水加剧排放,形成重金属污染;水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资源锐减;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
(8分)
(3)利:带来资金和技术;加快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当地
就业;
弊:加速资源枯竭;加速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本国国家经济安全。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