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精品教案四案例教学反思课件.doc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49b20072f60ddccda38a0eb.png)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
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
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
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
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展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身边环境献计献策献力量。
教学难点:1、在感情读中体会并传达出筑路人在处理橡树与路的关系时矛盾的心情和态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橡树图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前苏联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叫苏霍姆林斯基,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提问法:人们在做什么事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样解决的?(2)、填补法:在修路时,碰到了一棵、的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为橡树。
《路旁的橡树》教案
![《路旁的橡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13d92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d.png)
《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路旁的橡树》,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橡、硬、望、仅、便、顺、注意、几百、尺、建筑、工程、联系、舒服、留心、四周、法子、意见、参观、平坦。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路旁橡树的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3. 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并体会到橡树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路旁橡树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过路旁的橡树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记忆。
3.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橡树的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如作者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橡树,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某一物品,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路旁的橡树》2. 生字词:橡、硬、望、仅、便、顺、注意、几百、尺、建筑、工程、联系、舒服、留心、四周、法子、意见、参观、平坦。
3. 观察方法:从不同角度观察,留心周围事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或景物,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示例答案:我观察了学校门口的一棵大树。
这棵树很高,树干粗壮,树叶绿油油的。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文本)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6f1a351f4028915f804dc2fb.png)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文本)【教材分析】《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
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要修一条路。
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
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理念】1、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必须是个多情善感的人,用语言、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生命的力量。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一、读好词,出示课题,介绍橡树。
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天然氧吧绿色卫兵【设计意图:班级黑板左角设置了一个“好词花园”栏。
每天根据学习内容而更换,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学以致用。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59f32b551810a6f424861c.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能让您的学习工作更上一新新台阶,能让您的学习工作更上一新新台阶,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好词:宽阔、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
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主要内容:《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3、有什么不懂吗?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三、总结升华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第二课时1、学生自由读课文。
路旁的橡树教案
![路旁的橡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8f02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1.png)
路旁的橡树教案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橡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了解它的特点和形态特征;(2)了解橡树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3)学会观察和描述橡树的不同部位和特征;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橡树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增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橡树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观察和描述橡树的不同部位和特征;2. 教学难点橡树的生长环境与其他植物的共生关系。
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情景再现、幻灯片展示、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看橡树照片或展示橡树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见过橡树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习橡树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橡树的形态特征,如:树干高大、直立,树皮呈灰色或黑褐色,树叶呈卵圆形,边缘有锯齿状突起,也有叶柄,果实为坚果等。
(2)让学生观察橡树的树干、树皮、树叶和果实,感受橡树的形态特征,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3. 观察和描述橡树的不同部位和特征(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橡树,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树皮的质地和颜色,果实的大小和形态等。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橡树特征,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选取几个优秀的描述进行表扬。
4. 橡树的生长环境与共生关系(15分钟)(1)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展示橡树的生长环境,并解释橡树为什么能在不同环境中生长。
(2)让学生观察橡树周围的植物,了解橡树与其他植物的共生关系,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5. 总结与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橡树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进行复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橡树的观察和描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了解橡树的生长环境和共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了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
![《路旁的橡树》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c6b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9.png)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橡树及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路旁的橡树》阅读材料;
2.橡树照片或实物;
3.黑板、粉笔。
教学活动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橡树的照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橡树的基础知识,如叶子、干、根等,引发学生对橡树的认知兴趣。
阅读材料(15分钟)
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注意有关橡树的信息,并尝试回答问题:
1.文中主人公把鸟巢放在什么地方了?
2.橡树为什么很重要?
3.人们应该如何保护橡树?
讨论(20分钟)
为了加深学生对橡树的认知和理解,教师进行为期20分钟的讨论:
1.让学生就阅读材料中有关橡树的信息进行交流,理解橡树
的重要性;
2.教师可以出一些问题,例如:橡树可以吃吗?橡树可以提
取什么?让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想法;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保护橡树的方法。
写作(20分钟)
让学生在20分钟内写一篇短文,阐述他们对橡树的理解和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橡树方法。
交流(10分钟)
10分钟后,教师为班级安排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短文,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和保护橡树的方法。
总结(5分钟)
最后,教师通过课堂互动,总结橡树的重要性,并强调学生对自然
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
在此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讨论、写作表现以及达
成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2024年《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_4
![2024年《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_4](https://img.taocdn.com/s3/m/1c93510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f.png)
2024年《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2024年《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今天,我教学了《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
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
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孩子们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
尽管各位领导和前辈们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
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
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
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
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
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
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
我想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
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
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拖堂的弊端,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几个小部分,还有,课堂中的讨论过于形式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_4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_4](https://img.taocdn.com/s3/m/9f6b21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7.png)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本篇课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
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根据这一目标,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学法指导:一、采用提问填空法,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阅读一篇__,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
__是一篇写事__,而且对话比较多,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内容说清楚又简洁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采用了“提问法”和“填空法”,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清楚。
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一学法指导比较有效,既减低了学习难度,又进行了学法指导。
二、抓住重点词,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阅读__,重点要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从他们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围绕这一重点,我从抓中心词“高尚”入手,通过对“高尚”词义的理解,提出质疑:人们为什么仅仅通过路旁的一棵橡树这样一件小树,要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呢?然后抓住“橡树”、“工人们”和“路”三方面进行体会。
首先,通过抓住描写橡树的句子,体会到这是一棵美丽的橡树。
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橡树的生长资料及舒婷的《致橡树》选句,让学生体会到这更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橡树。
这一环节的教学比较成功,尤其是资料的补充,更加深化了文本,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人们保护的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个生命!为提炼__的主旨起了铺垫作用。
然后,通过抓住工人们的言行,体会高尚的心。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叹气”体会人们的内心想法,通过想象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们对橡树的爱。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优秀模板4套)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优秀模板4套)](https://img.taocdn.com/s3/m/9e03bbf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0.png)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优秀模板4套)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套1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今天在学校上了<燕子专列>,是赛课的,感觉还不错,孩子们配合得很好.下午自己在班上上《路旁的橡树》,我感觉还更精彩一些。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
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
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
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
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
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
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
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
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doc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doc](https://img.taocdn.com/s3/m/af7822460508763230121252.png)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路旁的橡树》文本语言简单,情节简单。
通过普通的小事和不寻常的处理方法,它可以感染学生和提高环保意识。
让我们来看看《路旁的橡树》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路边的橡树”教学反思1“路边的橡树”是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讲述了人们在筑路过程中试图保护一棵粗壮、强壮、高大的橡树的故事。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内容很简单。
学生可以阅读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他们表达的思想内容。
在这个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使用他们所学的阅读方法,并努力让学生独立学习。
此外,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感受作者对文章中描述的橡树和弯曲的马蹄形道路的精美描述。
首先,让学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也是通过课前阅读指导来指导学生阅读的明确要求。
我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我能说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读完课文后,大部分学生可以讲故事,课文主要是关于筑路工人绕过树木保护橡树的故事。
然而,他们不能如此简洁地总结它。
当然,这需要学生进一步练习。
但我也引导学生说一遍被人称赞的意思,因为这也是文章内容中体现的重要意思。
换句话说,在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们不仅要抓住要点,还要注意课文意思的完整性。
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描述的橡树的外貌时,我注意指导学生将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以实现橡树的粗壮、挺拔,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橡树和哨兵之间的相似性,进一步感受橡树给草原带来的视觉美,并进一步体验道路建设者和设计师的精神美,从而做出改变以保持这种美。
的不足之处是这一课的教学没有培养足够的知识点。
例如,扩展句子不是根据我在中国花园的发现来训练的。
下一次,迎海将关注知识的连贯性。
“道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2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修建这条道路的人必须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保意识因此,在学习课文时,选择自由阅读——默读等方法让学生互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让学生接受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的思想教育: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在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对树的注意,介绍和理解了橡树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和价值功能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关于橡树的外貌、生长环境和价值的描述。
《路旁的橡树》PPT优秀教学课件4
![《路旁的橡树》PPT优秀教学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3d419e3ea8114431b90dd874.png)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 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 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 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 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 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 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 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 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 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 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 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 轻声地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 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 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 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 轻声地说。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贝弗里奇 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 ──巴斯德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笛卡尔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 ──爱因斯坦 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 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 ──席勒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 ──巴而扎克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爱迪生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爱迪生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 ──罗曼· 罗兰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诺贝尔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泰勒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 ──巴斯德 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 ──巴甫洛夫 科学要求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巴斯德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 ──巴斯德 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采访懒汉的客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 ──高尔基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巴尔扎克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屠格涅夫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托尔斯泰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柏拉图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拜伦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 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 ──培根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文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歌德 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罗丹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布鲁诺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爱迪生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爱因斯坦 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爱因斯坦
最新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最新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478ead190c69ec3d4bb759c.png)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
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第7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靠着一把斧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这把斧头毁掉了他们的一切。
因为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述的也是人与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板书)过渡: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橡树仪态雄伟、气势磅礴、高大伟岸。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高寿的可以达到400岁。
橡树是一种极其聪明的树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具有完善而强劲的自我保护体系,有一整套对付天敌的本事。
它的外皮非常坚韧,既可抗拒动物的啃食,也能防止机械的伤害;它还会分泌出单宁酸,用来对付频繁骚扰的昆虫幼虫;它会把自己的种子用坚硬的外壳包裹起来,一般吃硬果的动物还真啃它不动哩。
路旁的橡树教学建议案例教学反思课件
![路旁的橡树教学建议案例教学反思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120643f242336c1eb95e6f.png)
路旁的橡树教学建议案例教学反思课件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路旁的橡树教学建议_案例_教学反思_课件,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
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路旁的橡树教案
![路旁的橡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a1c21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e.png)
路旁的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橡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2.掌握橡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橡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橡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它喜欢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橡树的生长习性是比较耐旱、耐寒、耐风的,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2. 橡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橡树的树干高大挺拔,树皮灰褐色,有深浅不一的纵裂纹。
橡树的叶子呈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面光滑,叶柄长。
橡树的花期在4月至5月,花序为圆锥形,花色为黄绿色。
橡树的果实为坚果,成熟后呈棕色,果实内含有一颗种子。
橡树的生长规律是春季萌芽,夏季生长,秋季结果,冬季休眠。
橡树的生长速度较慢,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一棵大树。
3. 学生观察橡树并记录在校园或者周边的公园、街道等地方,让学生观察橡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并记录下来。
观察的内容可以包括:橡树的树干、树皮、叶子、花、果实等方面的特征。
4. 学生团队合作制作橡树模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棵橡树模型。
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橡树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制作完成后,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模型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和经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橡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让学生了解橡树的基本知识。
2.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橡树,让学生深入了解橡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
3. 实践法通过制作橡树模型,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橡树模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记录学生需要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橡树特征,包括橡树的树干、树皮、叶子、花、果实等方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旁的橡树精品教案四案例教学反思课件
-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路旁的橡树精品教案四_案例_教学反思_课件,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
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并读读下列词语: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
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
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
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
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笔直粗壮结实沉重赞叹高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四,路旁的橡树,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