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束┆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一束┆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第一次见到婆婆,是我和他经人介绍认识以后第一次去他家里。

农村经由“媒人”介绍的两个人,在彼此没有意见的状况下,随后的第二道“程序”,所谓的“认门”。

言外之意就是去看看家里的情况,对男方家庭做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也让未来的公公婆婆进一步确认一下未来的儿媳是否适合。

这里所谓的“媒人”不是电视媒体上的人物,而是中国自古就称婚姻介绍人为媒人或者牵红线的月老亦或是红娘。

那年我二十一岁,如今已是二十五年前。

提倡了多少年的婚姻自主自由恋爱,可对孩子自己选择的人还是不被父母看好。

九十年代初,我并没有因为新时代的到来“改革创新”,还是经由“媒妁之言”走了老路。

但也没有完全听从父母之命,“稀里糊涂”的走进了他家的门。

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命运,至今我都无法说清。

二十一岁那年的春天相识,秋天结婚,虽然合乎了法定年龄,但早婚、闪婚、裸婚,三个词被我一个人“占为己有”。

至今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当年的院落,除了一座几十年前的三间木头窗户的老房子,前面一块小菜园,正直五月,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给这个小院增添一点生气勃勃。

房子的每一处都在告诉我它的年久失修,褪色的木门咯吱咯吱的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一进屋内就是厨房,东西两个屋子,老式的结构,老式的木柜,被岁月冲洗得失去原有的颜色呻吟着。

柜盖上被擦得油光锃亮,除了两个杯子几个小药瓶再无其他摆设。

上方靠墙的部分一面不大不小的镜子是屋内唯一的“闪光”点。

炕上铺的炕板边缘已经有些破损,不规则的就像板块构成的地图。

整个屋子虽然没有新的气息倒也干净利落。

他的父亲不在,其母一人在家。

四十多岁,身着褪色发白的衣服,瘦弱的身材因衣服的宽大更显得单薄。

沟壑不平的脸庞,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沧桑一些,黑白相间的齐耳短发梳理得整整齐齐。

她闻声起身下地,温和的笑容赶紧让我坐下歇息。

然后不知所措的搓着两手谨小慎微的站在一旁,面色略显尴尬且微笑不语。

那种看着让人心疼的感觉,反而令我极其不舒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没说几句话她就去准备做饭。

那一瞬,心里油然而生一种不可抗拒的责任和爱怜,那么想去给她一点关怀和温暖。

或许是前世的某种缘让我第一眼看到她,就感到怜惜?我说不清楚。

接下来的日子她就是做了我婆婆的女人,一个被精神疾病折磨了将近二十年的母亲。

柜盖上常年摆放的小药瓶就是她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

婆婆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性格温和善良。

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夸赞婆婆的随和明白事理,从不东家长西家短的无生是非,碰到需要帮助或是讨要的人,不管自己怎样困难都尽力给予帮助,因而在他人的眼里,她更是一个懂得感恩心地善良的人。

只是婆婆自小命苦,不到十岁父母双亡,在叔叔家长大后,经人介绍与公公组织了家庭并生有两儿一女,丈夫是哥哥,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天有不测风云,如噩梦般的降临在这个苦命女人的身上。

听丈夫说他三岁时弟弟刚过百天,一个雷电交加大雨瓢泼的夜晚,因家庭困难房屋年久失修,在半夜的睡梦中倒塌。

婆婆被这突如其来的遭遇受到惊吓,从此精神失常,不知冷暖的整日游走在大街小巷。

衣衫褴褛,一顶破旧的帽子,遮挡着别人异样的目光。

那目光除了同情,更多的则像刀剜一样的心疼。

婆婆只能用唾液回击那些鄙视的目光。

无奈中几次三番的住院治疗,反反复复也不曾根治。

加之公公平时嗜酒如命,稍有不顺就对婆婆大发雷霆,有时甚至大打出手。

生活上更是缺少关心和体贴,因而也不断增深婆婆的病情。

没钱住院的日子,任由婆婆风里来雨里去,完全不顾饥寒冷暖,不顾病痛缠身。

可怜的婆婆就在那种疯疯癫癫的日子里,还常常不忘三个孩子的温饱。

经常不知在哪“偷”来的鸡蛋煮熟了,送到学校还没吃饭的孩子手里。

去别人家的菜地里,胡乱地摘些菜用破旧的衣服包回来给几个孩子吃。

认识的人都同情这个疯疯癫癫命苦的女人,时常给予理解和帮助。

因为家里困难,婆婆患病的日子,三个孩子经常吃不到饭交不起学费,无奈日子的窘迫,都不得不过早地辍学。

疯疯癫癫的婆婆惦记孩子的温饱,不知在哪弄来的白面和玉米面混在一起,没有苏打(发面蒸馒头时用的一种食用粉状碳酸氢钠)就用种地施的化肥给他们蒸
馒头吃。

还不懂事的孩子问婆婆,婆婆说吃化肥长得高长得快!这哭笑不得的回答听得令人吃惊之余更是心酸。

可见在婆婆的心底,她是多么渴望孩子能快点长大成人。

就在那种精神失常不由自己控制的病态情况下,每一个行为举止恰恰体现了婆婆真实的内心世界,一份母爱的无私和对孩子的心疼。

直到三个孩子长到十几岁,或多或少的能挣点钱养家了,婆婆的日子稍有好转。

病情复发了也能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再不用满大街胡同不知冷热的游走。

可毕竟这种病的顽固性超强,加之公公对婆婆长期缺少关爱体贴,酗酒成性赌博成瘾,即便病好了也只是暂时的,每逢生气或是着急上火过了一年半载又会发作。

孩子们对父亲的不满甚至达到怨恨的程度可想而知,而说多了便遭到父亲的打骂。

无奈之余也只能各尽其责做好自己,更多的来维护母亲,爱护母亲。

因为精神之类的病人,尤其需要心理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及关爱,而在公公面前,婆婆得到的极其甚微。

长期下来造成婆婆不仅是心理上的障碍,更是心灵的创伤,也越发的变得沉默寡言,把所有的郁闷长期积压在心底。

每逢遇到自己对心思的人经常会说,是自己拖累了孩子们,使孩子们过早地辍学,没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婆婆把一切的责任都怪罪于自己的病,却不埋怨公公嗜酒成性赌博成瘾的恶习,不埋怨公公没有责任担当的不是。

其实婆婆不是不埋怨,是自己的病造成了她自卑的心理,把所有的不悦深深的埋藏在内心深处,她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懂。

为了孩子不得不委曲求全,因为她舍不得孩子,因为她从小就体会到孩子没有父母的苦处难处。

每每病情好转后,婆婆都会把入冬的棉衣为几个孩子准备好,整整齐齐叠放在柜子里。

她怕自己说不定哪天病情复发孩子们挨冻受苦。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在贫困与病情的抗争中,在长期承受心理巨大压力的同时,默默地尽其所能地付出着她的母爱。

每每听到丈夫说起过往,眼圈红红的,眼眶潮湿甚而落泪,我即刻无语,感慨、感动、同情,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充斥着内心,让我再次从另一个角度
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泪湿双眼。

直到我与丈夫相识到结婚,婆婆两年再没有病情复发,这是间隔时间最久的一次。

于是婆婆逢人便说,是儿媳给家里带来了福气,自己多年的病也好了。

那一刻我看到了婆婆久违的笑容溢于言表,气色神情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记得第一次给婆婆剪头时,婆婆笑不拢嘴的样子令我至今难以忘怀,直夸我干净麻利,剪得头好看。

还说我包的饺子做的饭菜有滋有味的吃得香。

给她买的衣服也很合适特别喜欢,满心欢喜的婆婆说到此的时候禁不住泪眼朦胧,特别是孙女的出生更添婆婆的一份喜悦。

然而,好景不长,因公公赌博欠下外债未还,债主追债上门,婆婆因生气着急上火而再次病情复发,不得不送进医院。

我和丈夫替公公还了外债,婆婆两个月后安然出院。

原以为为此公公会有所收敛,哪知道竟然不知悔改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

每逢遇见不认识的人到婆婆家,都担心是不是公公又欠外债来上门要求还钱的,因为害怕婆婆得知后会再次导致病情复发。

如此这般记不清多少次偷偷地替公公还钱,同时也希望公公的良心发现而有所认知。

但这一次次并没有改变公公的作为,不到一年在公公的特殊“待遇”下,婆婆又再次复发病情!
如此反反复复,结婚十年,婆婆住了十三次医院。

任谁都无法接
受这样的打击,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给婆婆造成深深地伤害和打击。

而儿女任何的宽容和理解也都没能改变公公的恶习。

作为儿女,为父母操的心可想而知,作为儿媳,有过太多的委屈,太多的不平,太多的不理解。

十年下来,心力憔悴更是无法言说。

毕竟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家庭。

有过太多的无奈彷徨,伤心难过。

然而,当你走进了婚姻,走进这个家庭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当你嫁了,娶了,家的那一份责任就已然成了你不可忽视的现实。

回首那些有痛有泪的日子,有时真的是一言难尽。

不管怎样,面对婆婆一个病人,不能与其他正常人相比。

不管怎样,默默地尽着儿媳的本分,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以做好自己为原则。

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忘记刚刚怀孕的时候,舍不得花一分钱的婆婆给我买的一盒蜂蜜,说嫁到她家让我受委屈了,生活困难,连怀孕都吃不到什么好吃的。

那时身为女人的我,怀孕期间唯一吃到的一份特别的所谓的营养品。

十月怀胎,正直春节,买的也仅仅是市场上从破烂水果堆里挑选出来五毛钱一斤的苹果,一共买了五斤,丈夫一个舍不得吃,都留给了我。

最奢侈的一次,丈夫听说我想吃糖葫芦,晚上,正巧卖糖葫芦的减价处理,丈夫又讨价还价,给我买回足足有十几串。

比我还高兴的样子令我至今难忘。

那时,五斤豆油吃两个月,“有滋有味”的过着五味杂陈的日子,并没觉得有多苦。

不管怎样,忙碌的时候,总会听到婆婆轻声体贴的话语,“雨虹,别太累了注意身体”,暖暖的话语令我所有的付出和委屈都得以安慰和释然。

我曾经那么庆幸,我有两个母亲的疼爱,庆幸遇到善良可亲的婆婆。

婆婆尤为喜欢吃我包的饺子,每次包饺子我都会多包一些。

而每次婆婆来家吃饭,都是那么谨小慎微,坐在那极其谨慎的样子,生怕
弄脏了哪。

想帮我一起包饺子,又担心我嫌弃。

无论我怎样说不介意,她的每个举动都还是小心翼翼。

与婆婆闲聊中,婆婆几度眼圈发红神情凝重,我理解婆婆这些年眼泪早已哭干,伤痛和苦涩,深深地埋在心底。

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真正的懂。

每次剪头婆婆都很难为情向我张口,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又担心我嫌弃她而不高兴。

婆婆就是这样,一向是一个有分寸有尺度的人。

其实我也经常为我母亲剪头,只是给母亲剪头时我很随意,为婆婆剪头我很细心,怕剪不好婆婆不满意而又不喜欢说,放在心里不舒服。

因为婆婆一向不指责不埋怨任何人,尽管不悦也积压在心里,或许这也是她屡次病情复发的原意之一。

每次过去看婆婆,婆婆总会留我吃饭,也总说没啥好吃的做的味道也不好,担心我吃的不顺口。

而如果不是因为公公有酗酒后和婆婆吵闹的习惯,我会经常的和她一起吃饭,其实我并不嫌弃,我心里高兴有她这样一位随和善良的婆婆。

如果不是公公一向恶习不改,我会把她接到家里一直在我的身边,让她安度晚年。

只是世事不如人愿。

都说自古婆媳是天敌,但我相信,只要有一副宽容理解的胸怀,一颗真诚懂得感恩的心,一份真挚的情,谁说婆媳之间就不能情同母女?
遗憾我和婆婆之间的相处时间太匆匆。

在婆婆得病三十一年,我结婚十年之后,因为长期用药引起婆婆各个脏器受损,导致急性肾衰竭——尿毒症。

当时婆婆正在精神病情恢复期间,我做好饭菜给婆婆送过去,发现婆婆脸部有些水肿。

我详细问了情况感觉不好,因为婆婆一整天不曾小便。

便赶紧带着婆婆去医院检查,用药之后依然没有改变,而后做身体的全面检查。

就在检查的过程中,婆婆的水肿现象极具严重发展,以至于检查结果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找不到打点滴的血管。

等结果出来后,刚办完的住院手续,医院便劝我们办出院手续,因为已经没有住院的意义了。

即便换肾也已经来不及,因为婆婆的各个脏器已经没有了换肾的基本条件,何况还需要配型的过程,婆婆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顿时,我和丈夫惊呆了,一时不知所措,就像做梦一样令人无法相信,一切竟然来的那么突然,让人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无奈转院再次确诊,希望这不是真的。

然而结果是同样的回答同样的诊断。

丈夫眼圈红了,哽噎着说:“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的肾换回我妈的生命!用我的生命换回母亲的健康!”我瞬间泪夺眶而出。

在医院的拐角处,我和丈夫拿着一堆的化验单相视泪流,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个拐角处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一片晴朗的天空,原本阴暗的天气更加阴沉,如跌入谷底,嗖嗖的冷风,阴云密布笼罩在心空。

痛无法言说……
婆婆就在一夜之间,她的精神疾病突然恢复正常了,满腹内疚的说,是她连累了我们,这些年就为她不断的操心花钱,说是咱家娶了一个好媳妇啊!只是这些年委屈了雨虹,没过上好日子。

我无法再听下去句句刺痛人心的话语,泪在心间流淌不禁再次夺眶而出。

为这些年的不易吗?还是眼前这个让人同情可怜善良的母亲?我依旧无法说清,心中五味俱全。

其实说什么愧疚不愧疚,婆婆也是母亲。

说什么连累不连累,百善孝为先。

这一切也只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何况我们都是女人,我们都是母亲,我也有老的一天,我也有自己的妈。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唯一一份不讲地老天荒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是在绝无平坦的人生道路上,担负最多痛苦背负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仍以爱、以温暖、以善良、以慈祥、以微笑面对我们的只有母亲。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母爱是无声的,如岁月静静的陪伴在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用一生谱写着爱的乐章!那是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答的恩情。

得知一百多里地有一个老中医医治肾病很有名。

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不想放弃给婆婆治疗的机会。

连夜丈夫带着婆婆的诊断书化验单前往。

七十多岁的老中医也只是摇头说,试试看吧!三副药不见效就没有来的意义了。

三副药吃完了婆婆未见好转,但丈夫还是前往又取回了三副药,路上不敢耽搁一点时间,回来时已是华灯初上。

连日来的奔波劳碌,加之几天几夜没合眼,丈夫疲惫中睡去。

我去给婆婆喂刚刚熬好的药,只见婆婆只是应声再无他语,待我叫丈夫一起过来时,婆婆只应了一声就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匆匆地走完了她苦命的五十多个春秋,带着半辈子不曾言说的苦痛,带着无法言说的心伤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那年我三十一岁,比我大两旬的婆婆永远的去了,从此为我们婆媳之间的缘分永远的画上了句号。

十年匆匆而逝,我与婆婆便阴阳两隔。

生命如此脆弱,最后只剩
下了一捧黄土,一缕灰尘,如蜡烛风中摇曳时的悲凉,似黑暗吞噬的灯光,熄灭后便是最后的归宿。

我知道任谁都无法改变生老病死这样的结局。

从此天地为愁,草木含悲,唯有在每年祭奠的日子里,托风儿捎去我们的思念,阴暗的空中,朵朵雨做的云,诉说着无尽的哀思。

潮湿的路上足印深深,潮湿了心海,潮湿了眼眶。

一直以来,我不能忘记婆婆的关心体贴,不会忘记她的善良温和。

一直我都觉得她离我那么近从未走远,而又那么远,远的无法触及。

我常常想,如果她依然健在,我们一定会相处的情同母女情深义厚,我一定会让她过一个安康幸福的晚年。

真想为她再剪一次头,让她再尝尝我做的饭菜,真想再听到她温和地说:“雨虹,别太累了,注意身体”。

而我多想把这怅怅的思念或多或少的邮到她的梦里,魂里。

若她九泉有知,一定能听到风儿带去的思念,一定能看到祭奠她时的泪雨纷纷。

想起婆婆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我唯有无语凝噎,一份哀思在心底弥漫。

临风回首,阴阳两界,奉一株感恩的馨香,寄上我一份心灵的慰籍。

那随风摆动的小草,我想,一定是婆婆欣慰的笑容!
- 作者 -
李玉红,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澳门月刊华文百花》《散文百家》《巴中文学》《渭干河文艺》《中国审计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气象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边防警察报》《中国石油管道报》《国土绿化》《南方法制报》《中山日报》《时代主人》《光明日报》《中华日报》《中华导报》《静安报》等多家报刊。

作品入选《吉林农民作品选》等多部诗文集。

散文作品荣获《江城安全报》征文大赛一等奖,河南济源央行杯“诚信在我身边”散文《一杆秤的重量》征文三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