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教材课后练习题作用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教材课后练习题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3T06:53:39.3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月20期作者:邹继平[导读]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练习题成为了教材设计中的点睛之笔,这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又一重要载体,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邹继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中学 750100摘要: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练习题成为了教材设计中的点睛之笔,这是编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又一重要载体,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借助课后练习题这一模式完成对学习活动的检测,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发挥习题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就从借助课后练习题为预习活
动提供向导、利用练习题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结合练习题开展朗读训练、字词教学、营造写作环境几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上对课后练习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资源;课后习题引言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导向标。

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后练习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教育功效,帮助学生借助多种途径完成学科任务,积累更多专业知识。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把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馈,及时找到教学活动中的薄弱部分,及时查缺补漏,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打造更完美的课堂,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取得更大的突破,全方位展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把课后练习题作为预习的指向标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学生也只有在预习中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扫清学习的障碍。

具体来说,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后练习题为参考,综合考虑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大致浏览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

[1]
例如,在学习到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这节课程时,由于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冗杂,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可以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看到作者看到的美景,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材练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完成针对性的训练。

在这篇课文的练习题中,要求学生思考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完成重点句子的品读。

在预习环节,教师要先掌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深入解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在这一环节,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群体完成对课文的深层分析,准确地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并对每个段落的意思进行准确的分析。

与此同时,学生也要及时勾画圈点出这篇课文中无法理解的内容和重点段落,对文章的中心和主旨进行深入的研讨。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练习题的提示下更有目的地完成这节课程的预习,找到学习的指向标,也能在预习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安排精心地划分学习任务,把握有限的时间快速消化吸收新知识,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讲,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认真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使得教学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使得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位目标顺利实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做出努力。

二、结合课堂练习题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理清教学的思路,可以把课后习题作为参考,综合考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科特点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找到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口”,指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情感。

[2] 例如,在开展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以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为参考,在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指导现阶段的学生能够结合阅读学习完成写作训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学科知识,更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不断优化对其学科素养的培育。

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课后练习题的思考探究、拓展积累、读读写写这三个环节完成教学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根据“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品格?”这一课后练习题深化对文章中心和主旨的把握。

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写作训练,并通过学生感触最为深刻的画面带领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父爱和母爱,激发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使得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而且,这样一来,就能让教学环节步步紧扣,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有限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

三、利用课后练习题开展朗读训练活动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最直观的手段,虽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不是那么牢固。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主动课后练习题扮演的角色。

[3] 例如,在开展初中语文《敬业和乐业》一课的教学活动时,通过“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内容转换话题,是从六七段中找出这样的语句”这一课后练习题的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完成六七段落的朗读学习。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齐声朗读、小组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法完成对重点段落的再次赏读。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感情,进入具体的场景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联想力的优势完成朗读任务,并根据文章的语境和作者的笔触展开深入的思考,在其中找出课后练习题的答案。

与此同时,针对文章中涉及到对比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的段落,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再次完成朗读训练。

这样一来,能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表情含义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思考,全方位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深入思考,在思考的条件下构建更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确保其能够更灵活的把握议论文的写作手法,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优化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仅仅完成理论的教学是不够的,没有检测的教学课堂也是不成功的。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后练习题的作用,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指引其主动地参与到课内训练活动中去。

而且,教师还要快速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快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准,确保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共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M].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3]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