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课后作业: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时限:30分钟作业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细胞中,没有中央大液泡、中心体和叶绿体的是(B)
A.幼嫩茎皮层细胞
B.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C.根毛细胞
D.正在分裂的草履虫细胞
解析:幼嫩茎皮层细胞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根毛细胞有中央大液泡,草履虫细胞有中心体;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中央大液泡;因位于地下不见光,故无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
2.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合成糖蛋白的糖侧链,则在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此药品最可能作用于何种细胞器上(B)
A.核糖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D.溶酶体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正常,则可推知是其加工过程受到影响,而给蛋白质加糖基团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故此药品最可能作用于内质网。
3.下面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
B.分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溶酶体仅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解析:溶酶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包裹的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
作为“消化车间”,它既可分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又可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在特殊的情况下,还可以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4.下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A)
A.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
B.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C.结构②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结构①和④都含有RNA
解析:该图像中能看到中心体、核糖体、线粒体的双层膜等结构,故是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亚显微结构图,A错误;图中细胞含有细胞核和中心体,所以是真核细胞,由于不确定是否有细胞壁,所以推测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B正确;结构②为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正确;结构①为线粒体,结构④为核糖体,都含有RNA,D 正确。
5.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囊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在生物膜结构中,内质网膜通过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发生联系;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细胞膜可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回到细胞质中;高尔基体通过囊泡与细胞膜发生联系,高尔基体在生物膜之间起交通枢纽的作用。
6.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D)
A.抗体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解析:内质网与蛋白质(如抗体)的合成及加工、脂质(如胆固醇、维生素D)的合成有关,而与核酸的合成与加工无关。
7.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德国科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见下表)。
根据此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肝细
胞
肾皮质
细胞
平滑肌
细胞
心肌细
胞
动物冬眠状态
下的肝细胞950个400个260个
12 500
个
1 350个
A.动物冬眠时与正常情况相比,其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能量多
B.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的能量多
C.正常情况下,肝细胞消耗的能量比平滑肌细胞多
D.冬眠时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表格获取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多少与能量代谢水平的高低有关。
在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消耗能量多,线粒体数量就多。
8.用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分泌蛋白首先在
核糖体上合成,再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选项A、B、D正确;分泌蛋白经内质网初步加工后,由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经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后,再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因此,分泌蛋白分泌前后对比,内质网膜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膜面积相对增大,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基本不变,选项C错误。
9.科学家研究蚕丝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取得了下表中的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蚕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
以上事实说明(D)
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N 2N 3N
蚕丝产量P 1.5P 2P
A.蛋白质在粗面型内质网上合成
B.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C.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D.粗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分泌有关
解析: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细胞器的功能。
通过阅读题意和分析表格,我们会发现,表中列举的数据与内质网有关,所以得到的结论应该与内质网有关,不能和其他的细胞器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蛋白质是在粗面型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而不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10.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D.细胞内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完全相同
解析: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应是基本相同,而不是完全相同。
11.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核的一面称为形成面,接近细胞膜
的一面称为成熟面。
从形成面到成熟面,膜的厚度和化学成分逐渐发生改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形成面更似核膜,成熟面更似内质网膜
B.形成面更似内质网膜,成熟面更似细胞膜
C.形成面更似核膜,成熟面更似细胞膜
D.形成面更似内质网膜,成熟面更似核膜
解析: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形成面接收来自内质网的囊泡,而其成熟面则形成囊泡与细胞膜相融合。
12.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B)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解析: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是不断流动着的,悬浮在基质中的细胞器会随之运动,所以叶绿体等颗粒位置的改变证明了细胞质是流动的。
因为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慢,所以没有标志物难以察觉。
为了观察方便,要选择体积较大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等作为标志物有利于观察,故正确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3.(11分)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
(3)被膜小泡COPⅡ负责从甲内质网(填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则图中的COPⅠ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传递信息”)的功能。
解析:(1)溶酶体中有着丰富的水解酶,可以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外来病原体分解掉。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含有脂质。
(3)据图示可知,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被膜小泡COPⅡ负责从甲向乙运输“货物”。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COPⅠ可通过膜泡运输将其回收。
(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14.(7分)如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结构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此图中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③(填标号)。
(2)合成载体(蛋白质)的场所是[⑥]核糖体。
(3)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③]线粒体,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
(4)一般植物细胞具有,而该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和叶绿体。
解析: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结构和有关细胞器的功能。
该图是一个亚显微结构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
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
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该过程消耗葡萄糖。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一般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和叶绿体。
15.(8分)实验结果的分析——细胞器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图: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差速离心技术进行分离。
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S4。
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S1~S4,P1~P4,特别要求除外)
(1)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P1部分。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S1、P2部分。
(3)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最好选取P4部分。
(4)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S1、S2、P3,其中S4相当于(填结构名称)细胞质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