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

•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微观经济学大体经历了古典时期、新古 典时期和新古典后微观经济学三个发展 时期。
一.古典微观经济学时期
• 微观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 威廉·配弟(W.Petty)和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 . (B.Bois—guillebert)分别成为英、法两国古 . 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在他们的有关经济论著中, 出现了以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基本命题。 尽管他们对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分析是粗糙的, 但他们都讨论了商品与劳务的价值与价格决定 这一核心问题,这也为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价值 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使经济学第一次成 为一门科学。
• 古典经济学有关微观经济分析的核心理论——价值论 在亚当·斯密(Adam.Smith)手中得到了重大发展。 . 1776年斯密的代表作、经济学经典名著《国民财富的 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的发表,标志 着经济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国富论》主 要是研究促进或阻碍财富发展的因素,论证资本主义 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 增长。关于价值理论,斯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 劳动创造价值为中心提出了多元论的价值观。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
什么是经济学?这个问题看起来容易,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 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Robbins) 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 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 来研究。” 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给的定义是:“按广 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 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 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他们所支配的东 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另外还有诸如:经济学研究如何改善社会;经济学研究财富; 经济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事务,如何谋生和如何过得快活; 等等。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论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论

规范表述: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
(要作好坏的评价)
实证分析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the way
things are)
经济理论Economics
经济理论
基本经济理论
经济学就是选择的科学
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如何组合) How(用什么办法)
C.为谁生产?(分配)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For who(如何分配) How many When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
府有能力。
微观经济分析的框架结构
边际效用分析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家庭经济行为
资源稀缺性(有限性)
特点
相对性
绝对性
稀缺规律 law of Scarcity:
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 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 他形式进行分配。
选择的成本: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s
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 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企业经济行为
显示偏好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
成本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 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

第一章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未列出的请大家自己写出答案)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及其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局限在于仅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

6.规范分析(normal analysis)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突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种方法表达了对某一经济主题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观点或价值判断,但难以通过事实证明是对是错。

7.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决策时的各种变量能够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的方法。

均衡分析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边界5、经济学6、经济人7、微观经济学8、宏观经济学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二、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知识点:“看不见的手”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NEW)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NEW)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二篇 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第六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第七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产品市场第八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三篇 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十章 完全垄断理论第十一章 垄断竞争理论第十二章 寡头市场第十三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第十四章 不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价格理论第四篇 不确定下、信息与市场失灵第十五章 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非对称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
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 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 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 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
• 2.完全理性 • 3.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1.均衡价格理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 • 3.生产理论 •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以整个国民 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 经济中各有关 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 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 用.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三,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 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 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 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第1章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1章课件
举例:囚徒困境—别人的选择会影响自己的收益。 纳什均衡—甲乙在选择时,追求的是自身利益,即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却事与愿违,其结果是社会利 益的最大化。

不坦白 不坦白 坦白
-1 0
-1 -8
-8 -5
0 -5

坦白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4.意义
1.2.3 微观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1.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无限的欲望 2.人是“经济人”(利己、理性) 3.信息充分和完全 4.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 化)
学习微观经济学:
(1)有助于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2)将使你将来更加精明地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3)有助于培养和加强经济直觉感(知识和经验是成 功直觉的奠基石) (4)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学的基础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分支:
(1)微观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个量
3.发展
1776年,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指出微观经济的核心思 想“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的同时会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 注:这一论断在完全竞争、信息完全的条件下是正确的, 现实中则不同,但有这一趋势。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1)认为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 (2)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的科学,即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自发交易中所 形成的交易秩序、交易行为、交易倾向,以布坎南为代表。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范里安)
区别(1)是非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 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 题不同。
(3)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 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 济学本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 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联系: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 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
A.修一个机场,每年收益9000万元;
B.修建大型娱乐中心,每年收益9500万 元;
C.建大型商国外,每年利息为9100万元。
3.阿扁邀请老李参加他的就职典礼,老李接 受了邀请。下面哪一项是老李参加阿扁就职典 礼的机会成本:
(1)老李给阿扁买了价值100元的花篮;
它要回答“ 是什么” 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通常采用模型法。验证理论是否 正确的标准,只能是经验事实。
2.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 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 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两者的关系
(2)老李在一周前理发花了10元;
(3)老李在前往阿扁公司的途中吃午餐用了 20元;
(4)为了参加典礼老李放弃了听一次哲学讲 座。
A.(1); B.(1)和(2); C.(1)和(4); D.都是。
7.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 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
• (1)土地,又称自然资源 • (2)劳动 • (3)资本,也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 • (4)企业家才能
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 生产四要素”。
产出就是产品和劳务。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袁志刚 微观部分 CH 1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袁志刚 微观部分 CH 1

是什么
不涉及
应该是什么 出发点
“天文学” “占星术”
图1.1 古老的经济与年轻的经济学
1.2 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
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结合中国特色,不仅为世界经济提供丰富的素材,更要提供理论产品 中国的经济学者面临着理论创新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图1.2 中国问题导向的现代经济学
1.3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经济资源做怎样的配置才是最优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
1.1 经济是个古老的话题,而经济学那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人类的经济活动从人类产生一天起就存在了。人类作为 动物界特殊的一员,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差异,是人类活动具 有明确的目的性,其中的经济活动即人类劳动是将人类区别 于其他动物的关键要素 中国 “······子贡以所‘贽货’,窃犯围而出,告贽于野人,得米一 石焉〞。〔?孔子家语?卷五〕
1.1 经济是个古老的话题,而经济学那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西方 “当潜在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各自都有剩余并为获得另一方
的产品而愿意放弃剩余的时候,便引致了贸易。〞〔?政 治学?〕
1.1 经济是个古老的话题,而经济学那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经济学宏伟大殿建立的 标志
1.6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6.1 理论简化、抽象与现实
图1.7 理论模型与经济现实的关系
1.6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6.1 理论简化、抽象与现实
图1.8 两部门的经济运行简化图
1.6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6.2 均衡的分析方法和边际的分析方法 理性的经济行为人 经济行为人的行为优化问题 优化行为的相互联系、冲突和协调问题

第一章 导论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导论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1.4.2 厂商理论的发展 现代企业理论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
理论。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1.4.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发达国家中垄断大企业的市场力量日益膨胀和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动摇了新古典学派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基 础的理论体系。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E. H. Chamberlin)的《垄 断竞争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的出版,从理论上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忽视垄断力量的存在和对垄 断缺乏分析的缺点。萨缪尔森把这两本著作的出版称为“垄断竞争的革命”。 从那时以来,西方学者开始对市场的类型或结构进行研究,其理论主要分为 三种:垄断竞争理论、寡头理论和垄断理论。
(1)对经济现实进行归纳,形成抽象的概念; (2)概括和总结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基本规律; (3)进一步把概念符号化; (4)建立模型,对模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2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
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决定问题。
1.3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图1-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经济循环流动图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核心思想就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 手”的原理。20世纪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就是对该 原理进行论证和充实的过程。
➢这主要体现在: 1.对该原理的论证 2.对该原理的补充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 ➢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导论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导论

(三)选 择
经济学中的选择问题包括: 1.生产什么(what) 2. 怎样生产 (how) 3. 为谁生产 (for whom)
二、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一)资源配置 1.定义: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
物品,以便更好满足人类的需要。 2.包括的三个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二)资源利用
(二)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 析
1.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 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一商品,其供给和需 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2.一般均衡分析:分析某种水平价格决定时,则在 各种商品、生产要素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 条件下所有商品、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 时所有商品价格如何被决定。

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史ຫໍສະໝຸດ 希克斯 价值与资本 1939
卢卡斯 理性预期

发展和完善时期
方才一饱便思衣 又想娇容美貌妻 恨无田地少根基 出入无船少马骑 叹无官职被人欺 又要朝中挂紫衣 更想登天跨鹤飞 除是南柯一梦兮
(二)稀缺性
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可以分成 自由取用物品( free goods )——价格为零供 给为无穷大 经济物品( economic goods)——价格为零则 供给为零。而人们需要的满足主要来自经济物品。 与人类无穷的欲望相比,经济物品的数量、质量 和种类总是不足的。这种不足就是稀缺性。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完全信息 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 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 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所以,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 定性。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微观经济学 第1讲 导论

微观经济学 第1讲 导论
11
3.核心机制
• 现代经济学的定位: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实现稀 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 核心机制:价格机制
12
现实是如何运作的?一支铅笔的故事
石墨开采自锡兰…… 要与产自密西西比河 床的粘土混合……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 漆……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 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 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 圆木被装船运输到加利福尼亚 的圣莱安德罗……
• 规范经济学的问题度涉及到道德标准,显然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30
请思考:
• A1、轿车能否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A2、轿车是否应该进入中国居民家庭 • B1、增加房产交易税收能否抑制房价 B2、增加房产交易税是一个糟糕的政策,会破坏经济的发 展 • C1、对高收入公民应征收多少所得税 C2、对高收入公民是否应该征收所得税 • 以上论述,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 两者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但规范 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
15
价格在资源配置上的重要性
• 在前苏联的中央计划时期,仓库里经常堆满了卖 不出去的商品。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本可 以转移到其他短缺的产品中。 • 浪费比比皆是:
–“生产一吨铜,我们需要使用大约1000千瓦时的电能 ,而(西)德国仅需要300千万时。生产一吨水泥,我 们使用的能源数量是日本的两倍。”
•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
• 以单个经济主体(厂商、家庭、个人)为研究对 象
企业如何利润最大化 家庭、个人如何效用最大化(获得最大满足)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虫瞰
22
消费者/要素所有者 商 品 消 费 支 出 要 素 收 入
满足最大 商 品 价 格 要 素 价 格
要 素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2、亚当· 斯密(1723—1790年)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 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 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 斯 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 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 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 道格拉 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 命,置问题 1、生产什么(what)? 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 产量多少?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到汽车、化妆 品以及娱乐用品等奢侈品,我们应当生产更多的食物还是 更多的衣服,是建更多的住房还是娱乐场所;我们应当利 用有限的资源在现在生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生产较少 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以便今后有更多的产出。
代表人物: 1、威廉·配第(1623—1687年) 威廉· 配第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从事过许 多职业,从商船上的服务员、水手到医生、音乐教授。他 头脑聪明,学习勤奋,敢于冒险,善于投机,晚年成为拥 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还先后创办了渔场、冶铁和铝矿企 业。马克思对配第的人品是憎恶的,说他是个“十分轻浮 的外科军医”,是个“轻浮的掠夺成性的、毫无气节的冒 险家”;但是,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 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最有天才的和最有 创见的经济研究家”,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 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主要经济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货 币略论》等,并使之成为“英国经济学之父”。他的成就 主要在于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经济学方法。他认为,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 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其内在联 系和规律,并把数字、重量、尺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 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从而发现了经济运行的一些本质规律, 他把这门学术叫“政治算术”。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劳 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三、稀缺性规律
▪ 稀缺性规律是指相对于人类不断上升的 需要来说,再多的资源也不能完全满足人 类的需要。
稀缺性规律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 一方面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 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的有限性。
四、经济学的制度前提
▪ 第一,维护人权。 ▪ 第二,保护产权。 ▪ 第三,理性政府。
在综合了以上分析以后,我们可以 给经济学下一个简短的定义:经济学是研 究人们行为的社会科学,具体地说,它是 研究个人和社会在一定的制度下,如何在 满足人们需要的稀缺资源的用途之间进行 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 经济学只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经 济行为,并总结这方面的规律,这是经济学区别于 其它社会科学的主要表现。
二、理性行为假定

居民、厂商和政府等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
者,尽管他们的身份和特点各不相同,但在经
济分析中,他们所具有的共性是其行为都是理
性的,这就是理性行为假定。
▪ 来源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讲的“经济 人假设”。
▪ 2.如何生产?
▪ 3.为谁生产?
▪ 为了进一步描述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 引入了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这一概念。
▪ 考察生产可能性边界,首先又要说明机 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概念。
▪ 机会成本是做出某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的真 实成本,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而产生的成本。
▪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 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 (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 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由于 在现实中,外界条件不断在发生变化,可能 均衡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也达不 到。

微观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导论
2.2 基本假设 (1)经济人:人们会理性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2)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可以获得所有信息。 (3)市场出清:价格可以使供求达到平衡。 关于人性的假设: (1)经济人 古典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人性的假设。 (2)社会人 人最重视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而在其次。 (3)自我实现人 人期望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由此而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4)复杂人 既不是经济人,也不是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而是因时、因地和因人而异的复杂人。 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 市场不能出清 商品积压 失业 假设的作用:现实简单化,忽视细节,抓住本质,是理论存在的前提。
添加标题
2
安 全
添加标题
3
交 往
添加标题
4
自尊和情感
添加标题
5
自我实现
添加标题
6
经济资源及其稀缺性
#2022
1.2 选择与机会成本
(1)选择: 定义:把稀缺的经济资源从多种用途中挑选一种或几种 加以利用的过程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选择。 选择的特征:是指对稀缺资源的选择;被选择的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换句话说,选择也需要付出代价。
2.3 基本内容
供求理论
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
生产理论
3
分配理论
4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5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6
3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经济学的根本分析方法是成本——收益核算法,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和制度分析。这些分析方法从规范和实证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划分为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3.1 成本—收益分析 边际分析 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制度分析(政治法律制度,文化风俗习惯)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三、经济学的研究范围(4W1H)
1、生产什么?(What) 2、如何生产?(How) 3、何时生产?(When) 4、何地生产?(Where) 5、为谁生产?(for Whom)
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微观 单个经济主体
宏观 经济整体
研究方法: 微观 个量分析法
宏观 总量分析法
理论核心: 微观 价格理论
宏观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联系:相互补充
五、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理论框架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 (2)市场出清 (3)完全信息
2、基本框架 价格(P)
(效用)消费者行为
S 生产者行为 (利润)
产量 成本 产品价格
需求(D)
D
产品市场
供给(S)

消费者
福利分析 市场失灵
Δ人数=1
Δ总成绩=70
4
325
Δ人数=1
Δ总成绩=75
5
400
80 Δ总成绩 85 Δ人数
90 d总成绩 70 d人数
75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内生变量 y y=12+3x
4、建立经济模型 外生变量
D C
B y=7+3x
12 A
z=1时,y=7+3x
y=2+3x+5z
7
z=2时,y=12+3x
01 2
1、生产什么?(What) 1、生产什么?(What)
一般均衡分析
微观 单个经济主体
5、为谁生产?(for Whom)
三、经济学的研究范围(4W1H)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
1.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12、14、16、17版 图书馆还有第10版,商务 印书馆,也很好。很经典的著作。 2.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第2、3版——是美国德赖登出版社以 万美 是美国德赖登出版社以140万美 是美国德赖登出版社以 元征求经济学教科书的中标作品,被西方世界认为是“ 元征求经济学教科书的中标作品,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令人鼓舞的经济 学教科书” 英国《经济学家》撰文认为该书将取代萨缪尔森的《 学教科书”。英国《经济学家》撰文认为该书将取代萨缪尔森的《经济 成为天下第一。该书出版仅3个月就被美国 个月就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 学》,成为天下第一。该书出版仅 个月就被美国 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 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 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 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 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 年出版当年就高达 万册, 成功的经济学教材。 成功的经济学教材。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1、2、3版 4.彼得蒙德尔等《经济学解说》第3版,上下册——很好的基础教材。 5.平狄克等《微观经济学》,第3、4版 6.卡茨、罗森《微观经济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7.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8.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 9.张东辉《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粹》(微观分册) 10.朱明《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微观部分)
经 济 学:
古老的艺术, 古老的艺术,新颖的科学管理国 造福人民、 家、造福人民、经世济民之学说
经济学是使人变聪明的学问
经济学不能确保你发财,但是,没有经 济学,你简直非吃亏不可。 经济学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确能使你 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萨谬尔森
90年代末,当财经类人才找不到合适 的工作时,他们就深刻的体会到了经 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原理的重要性。
一、经济学所面对的经济问题: 稀缺性
在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消费是目的,生产 则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果说,在一个社会 中,人们的消费欲望(wants)以及由这种欲望 引起的对物品(goods)和劳务(service)的需要 (needs)是有限的,而满足需要的手段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那就不存在需要由经济学 来探索研究的问题。事实上,人的欲望和由 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 永无饱和之日的。而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 的手段,也就是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 生产资源却是有限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 题:怎样使用相对有限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的问题,这就是经济学所要 研究并需要回答的经济问题。
第一节 经济学的对象
人们心目中的经济学: (1)当人们知道你是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会问你:你 认为近来股票市场的状况如何?股票会不会涨?你觉得那 一种股票比较好呢? 现在的房子价格如何?现在值不值得买房子呢? 现在的商品,比过去更贵了还是更便宜了?商品的价格高 好还是低好? 为什么即使总经理的打字速度比秘书快, 为什么即使总经理的打字速度比秘书快,仍然是让秘 书打字,而不是自己亲自打字? 书打字,而不是自己亲自打字? 为什么即使丈夫比妻子炒菜速度快、水平高,仍让妻 为什么即使丈夫比妻子炒菜速度快、水平高, 子做菜? 子做菜?
供求理论
消 费 理 论 序数效用理论 消 费 ) ( 厂 商 理 论 生 产 ) ( 成本理论 生产理论
.
微 观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内 容
基数效用理论
市 场 失 灵
产 般 均 衡 理 论 与
理论
与 微 观 经 济 政
福 利 经 济 学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第一章 导论
内容提要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为了使相对稀缺的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经济 学提出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这个概念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 源问题。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此,用于生产某一种物品的资源多了, 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资源就会减少。假如一个国家可以利用 的资源,全部用来生产当年消费的消费品,那末这个国家只 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就要用一部分 资源生产资本财货,这样,尽管在以后会有更多的消费品被 生产出来,但可以生产出来供当年消费的消费品就要相应减 少。这是一个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因此,一个 国家如何兼顾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把有限的资源分配使用 消费品和资本财货的生产,是经济学必需提供答案的一个十 分重要的问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的斜 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 率是机会成本。当机会成本 曲线),就是在给定的资源和生产 不变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之最大可能的 一条直线;当机会成本递增 资本财货与消费品之生产的各种可 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 能性组合。经济学通过在如下一条 凹向原点的曲线;当机会成 本递减时,生产可能性曲线 曲线来表示这各种可能的组合。 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A、C、E、B每一点都代表在给定 的资源和生产条件下,一个国家之 资本品 最大可能的资本财货与消费品之生 产可能性组合,所以称为生产可能 A C 性边界。AB线还表明了,多生产 D 一单位资本财货要放弃多少消费品,G E 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消费品要 放弃多少资本财货,因此,又称为 消费品 O 生产转换线。 H B F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1],或者说生产这 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 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 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的,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 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 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它存在于人 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如果你现在看中了一套房子,价格是20万元;同时你正好看中了一 辆福特汽车,价格也是20万元。可是,你现在只有20万元,你如何决策? (3)如果一个人喜欢吃牛肉。他太太给他买的时候,每次都是正好买10 元钱的;而他自己买的时候,每次都是买一斤。这个人的行为和他太太的 行为有差别么? (4)前几年,在美国一家医院,几名有名望的年轻医生联合起来,要求 减少对那些年老、且没有治愈希望的病人的治疗,以便将时间和医药用在 更有希望治愈的年轻病人身上,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经济学如何看 待这一问题呢? (5)在现代,大家庭在解体,在外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人们不喜 欢自己下厨房做饭了呢? (6)很多国家的政府喜欢给公务员加薪,而不愿意把更多的钱用来救济 穷人,为什么? (7)按照经济学的方式思考:东西跟着钱走; 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一头大象会自己从非洲走 到你那里。
所以,经济学家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专家也是不一 样的。经济学首先假定:资源是稀缺的(下面详细讲)。在此基础上, 还有: (1)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这叫做经济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人都是自私的,他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的 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花费最少,获利最多的方案。这样 的人就是“经济人”。经济人会用自己的方式行事,以保证自己的效用 最大化。例如,他们会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马路中间是不可 能捡到钱的。 经济人是自私的,这里的自私表示:经济人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关于伦理道德、政治等问题,在这里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这是经济 学)。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旧的观念需要转变:a.你是不是热爱集体?b. 是集体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c.你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你喜欢更 高的工资? (2)经济学假定,人们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你所买到的东西:一是一定 是你自己愿意买的;二是一定是最合意的。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 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 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
这两个假设(理性人和完全信息)在现实中并非完全符合实际, 能不能说假设就没有意义呢?并非如此,经济分析做出假定, 是为了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 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假设是理论形成的前提和条件。但假设在大体上不违反实际。 关于理性人的说明:人们是如何花钱的?弗里德曼的花钱矩阵。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的经济活动无非以下四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的经济活动无非以下四种: 第一种:你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 第二种:你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 第三种:你花自己的钱为别人办事; 第四种:你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 第一种效率最高,第四种效率最低。 第一种效率最高,第四种效率最低。
我们的祝愿
驶往市场这块大陆时,你也许难免有点担忧,这完全可以理解。 驶往市场这块大陆时,你也许难免有点担忧,这完全可以理解。不 过由衷地说,我们事实上是在羡慕、甚至是在忌妒你—我们的新学生 我们的新学生! 过由衷地说,我们事实上是在羡慕、甚至是在忌妒你 我们的新学生! 因为你刚刚起锚扬帆,开始你人生的远航, 因为你刚刚起锚扬帆,开始你人生的远航,前方魅人的经济学世界正在 等待你去遨游。 等待你去遨游。 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 啊!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 值此,我们衷心地祝愿你一帆风顺! 值此,我们衷心地祝愿你一帆风顺! ——摘自萨缪尔逊《经济学》第十六版 摘自萨缪尔逊《 摘自萨缪尔逊 经济学》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 《不知足》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取得美妻生下子 买到田园多广阔 槽头扣了骡和马 县丞主薄还嫌小 作了皇帝还嫌小 若要世人心里足
方才一饱便思衣 又想娇容美貌妻 恨无田地少根基 出入无船少马骑 叹无官职被人欺 又要朝中挂紫衣 更想登天跨鶴飞 除是南柯一梦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