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一章 导论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导论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ec0940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b.png)
第一章引论一、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总体概括西方经济学基本内容,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企图解决什么问题,并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应持怎样的态度去研究西方经济学。
使学生不仅对西方经济学有梗概了解,而且能够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西方经济学整个学习过程中。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的特性,分析方法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的分析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2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展开教学,特别针对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立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无现实意义等模糊认识,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属性入手,引申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讲授分析。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讲授,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由此导致两大理论体系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立或互补)?从西方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了解中如何体会认识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应发生的变化?这一章从整体上概括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方法及为什么研究西方经济学?如何研究西方经济学等。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研究经济活动的什么内容?企图解决什么问题?所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同时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和研究中应持怎样的态度(或者说应确立怎样的指导思想)。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总结起来至少包括三种领域的文献: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总结。
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强调:完整的研究体系而非一个具体操作方法。
特点: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
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
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分析较上一类少,经济理论成分较上一类多些。
西方经济学第1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第1章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eae823f111f18583d05a6d.png)
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依据,提出 了必须依靠政府采取调节经济的措施(一只看 得见的手),才能消除失业和生产过剩的政策 主张。其具体办法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时,运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 弥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
返回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二)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用生产可能线来解释,就是把生产可能线内的生产 组合点推到生产可能线之上。资源利用要研究三个问题:
1、一国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一国的各 种生产要素如果出现闲置和浪费,主要原因是 什么? 2、货币或储蓄的购买力是否发生了变化? 3、一个国家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在持续增长?
五、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 终选择,来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 将来生产各种商品,以求人类无限欲望的最 大满足的社会科学。 从经济学的定义可以看出,其逻辑起点是 资源的稀缺,而其逻辑的终点是欲望的最大 满足,也就是人的福利最大化。
(1)不同生产方案的机会成本 (2)处于生产可能线上的任何一个组合点都是现有资源 可以支撑的产量组合。 (3)处于生产可能线内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出现了资源闲置。 (4)生产可能线外的任何一点的产量组合都是 既定资源无法支撑的。
四、选择的内容: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用生产可能线来解释就是应在生 产可能线的哪一点来进行生产。如前所述,A、 B、C、D、E、F的生产组合点都是可以的, 那么到底是在哪一点来组织生产?这就是资 源配置问题,也就是把经济资源分别组合到 哪些部门、企业中去,来生产不同的产品。 具体地说,资源配置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选择问题,可归纳为: (1)生产什么产品或劳务;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8708f01114791711cc791724.png)
个人:周末看一场电影的取舍抉择是什么?
社会:发展经济的取舍抉择是什么? 提高效率的取舍抉择是什么?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上大学直接工作的机会成本?反之呢?
2012-9-16
4
微观经济学原理
即问即答
1.
2.
安妮决定暑假去参加某计算机学习班,因此不 能继续打工赚2000元。参加学习班学费2000元, 书本费200元,生活费1400元。请问:安妮参 加学习班的机会成本? 露西邀请凯琳参加她的婚礼,凯琳接受邀请前 往,指出以下哪些是其机会成本:
反映选择的含义 有助于理解效率 有助于理解机会成本
A Y1 Y2
· G
B
· H
C 黄油 (X)
6
其短期确定,长期可变 O
X1
X2 D
2012-9-16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竞争与合作:利用稀缺资源的方式。
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合作: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多赢。
2.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重要的图形作法
重要的计算方法
2012-9-16
14
微观经济学原理
本章结束 再见!
2012-9-16
15
动态分析:研究某一时段
5.
经济模型: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 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文字、方程、图形均可表述。
10
2012-9-16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三、微观经济学概述
1.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becb050169eae009591bec0b.png)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一章导论(包括教材第1章和第1章附录)本章重点: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定义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性和效率三、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四、经济制度五、生产可能性边界六、经济学的分类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八、进行经济思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定义经济(economy)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0’ikos(家产)和n’emein(管理)合成的oikonomia演变来的。
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在我国古代,“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
现代社会“经济”一词主要有以下四种含义:①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③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③节约④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
经济学economics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覆盖了各种各样的论题。
如何定义这一成长中的学科?重要的定义包括,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如何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考察金融市场行为,分析金融市场如何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考察收入分配及如何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穷人给予帮助;●考察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考察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考察各国贸易模式并分析贸易壁垒有何影响;●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对鼓励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提出建议。
如果我们将所有这些定义加以提炼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主题: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一)稀缺1、稀缺scarcity稀缺即有限,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或物品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教师设问:为什么存在稀缺性呢?❖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理解稀缺性呢?❖稀缺性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pptx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4810f7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f.png)
第7页/共24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7
第一章 引论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3.马歇尔的理论体系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把三个派别的边际效用
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的说法,如供求论、节欲 论、生产费用论等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折中的理论体系。 马歇尔和瓦尔拉斯等人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 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认为价格制度 不但能使每种生产要素都得到应有的报酬,使每个消费者得到 最大的满足,而且在宏观经济的运行中,能够起着自行调节的 作用,以便消除或熨平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第20页/共24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20
第一章 引论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本书所介绍的西方经济学说限于基本理论 框架、主要的理论及其发展的线索和重要的应用方面, 对于那些细枝末节、特殊事例以及本书所引起的有兴 趣和疑难问题,因篇幅所限,本书一概略去。为了补 足这一不足之处,我们撰写了与本书第五版相配套的 《教学和学习手册》以作教学参考。
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 中研究成果,比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 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 等。
第3页/共24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3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 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 济思想史等。这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以及根据 经济理论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21页/共24页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21
第一章 引论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3c9c92158fafab068dc0223.png)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经济学上册(微观部分)导论
![西方经济学上册(微观部分)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16277e1c581b6bd97f19eae6.png)
储蓄率的提高对稳 定状态的影响是什 么; 技术进步会稳定状 态的影响是什么
技术进步或储蓄率 提高时旧的稳定状 态向新稳定状态变 化的时间过程是什 么样的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四)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研究任务 价值判断 正确与否 关系 “是什么” 无预设立场 很多情况下可以验证 为规范分析的前提 规范分析 “应该是什么” 有预设立场 与价值判断有关,无法验证 以实证分析为基础 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方法论个人主义往往曲解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在很多情形下,整体大于个体之和 – 一个系统往往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不完全由组成其的个体 行为决定
• 理性假设不能反映人的全部特性
– 人们在很多场合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如盲目抢购 – 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计算能力是有限的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二)基本假设: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3. 均衡假设 – 均衡来自物理学——一个物体多方受力,反向受力 相等时会处于静止不动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 经济学中的均衡——经济事物在影响它的各种外力 处于平衡时而出现的状态:静止不变,各种相关经 济变量也不再变化 –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 均衡实现的内在机制——涉事各方的利益在他人行 为不变时已经最大,因此不愿意单方面改变行为 – 均衡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析问题的落脚点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 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理论的批评 – 现代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 西方国家的实践:里根与撒切尔 •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崛起 • 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 复杂性科学思路
西方经济学1导论1
![西方经济学1导论1](https://img.taocdn.com/s3/m/06ca0df6fab069dc502201b5.png)
一、经济学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假设
• 【例1】资源在粮食与服装生产之间的配置有效率 吗? • 一个社会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粮食与服 装两种产品,当前的产量如下: • 粮食:100万吨 • 服装:200万件 • 当前的资源配置有效率吗?
一、经济学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假设
• 检验方法: • 如果再多生产1万吨粮食,看对服装的生产有 何影响: • 结果1: • 粮食:100+1万吨 • →有效率 • 结果2: • 粮食:100+1万吨 • →无效率 服装:190万件
导论
• 冷战结束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 失衡、贫富对立、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停滞等 仍然是各国所面临的难题。 • 透过上述各种表面现象,人类经济问题的根 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 矛盾。 • 因此,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 就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经济学正是为解决 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一、经济学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假设
• 关键词3:效率(efficiency) • 经济学中的效率通常也称为资源配置效率, 是指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一种资 源配置方式如果不再有可能改进任何人的境况, 那么该项资源的配置方式就是有效率的。 • 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Pareto)提出来的,因此也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 Pareto efficiency)。
一、经济学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假设
• 2、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2)完全信息假设 • 消费者及生产者可以免费并及时获利各种准 确的市场信息。及时对价格信息进行反应,实现 其行为的最优化。 • (3)市场出清假设 • 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 1、稀缺导致选择 • 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必须对现有的资源 的使用去向做出选择。 • 选择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不同的可供选 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8d61d328ea81c758f57815.png)
第一章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未列出的请大家自己写出答案)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及其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局限在于仅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
6.规范分析(normal analysis)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突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种方法表达了对某一经济主题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观点或价值判断,但难以通过事实证明是对是错。
7.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决策时的各种变量能够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的方法。
均衡分析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w1
![w1](https://img.taocdn.com/s3/m/9c921e1efc4ffe473368abfe.png)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经济学的内容
Back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前提 二、假设前提 三、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四、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Back
一、研究前提
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
马 斯 洛 的 需 求 层 次 理 论 的 的
Back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曲阜师范大学经法学院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供求理论与均衡价格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函数 第五章 成本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 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Back
二、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分析均衡实现 的条件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1、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某一时间 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 衡时的价格决定。 2、一般均衡:是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提出的,是分析一个 经济系统中所有市场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A B C
方 案 A B C
买债券
选择
生产谷物1000公斤 公斤 生产谷物 生产棉花200公斤 公斤 生产棉花 生产蔬菜500公斤 公斤 生产蔬菜
Back
生产可能性曲线
y A
资源未充分利用
0
B
x
Back
四、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资源配置: 1 、 资源配置 : 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进行生产,其解
Back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e82e44b7360b4c2e3f647c.png)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
• 2.完全理性 • 3.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1.均衡价格理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 • 3.生产理论 •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以整个国民 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 经济中各有关 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 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 用.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
般
均
衡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理
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
利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经
济
学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三,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 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 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 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范里安)](https://img.taocdn.com/s3/m/08dc5cf6581b6bd97e19ea33.png)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 题不同。
(3)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 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 济学本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 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联系: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 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
A.修一个机场,每年收益9000万元;
B.修建大型娱乐中心,每年收益9500万 元;
C.建大型商国外,每年利息为9100万元。
3.阿扁邀请老李参加他的就职典礼,老李接 受了邀请。下面哪一项是老李参加阿扁就职典 礼的机会成本:
(1)老李给阿扁买了价值100元的花篮;
它要回答“ 是什么” 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通常采用模型法。验证理论是否 正确的标准,只能是经验事实。
2.规范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 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 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两者的关系
(2)老李在一周前理发花了10元;
(3)老李在前往阿扁公司的途中吃午餐用了 20元;
(4)为了参加典礼老李放弃了听一次哲学讲 座。
A.(1); B.(1)和(2); C.(1)和(4); D.都是。
7.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 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
• (1)土地,又称自然资源 • (2)劳动 • (3)资本,也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 • (4)企业家才能
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 生产四要素”。
产出就是产品和劳务。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ppt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041a0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3.png)
(3) 边际分析法的意义。
❖ 第一,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 性、历史性” 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有限 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 第二,开创经济学的“数量化” 时代。
❖ 第三,导致以“个量分析”为特征的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强调主观心理评价。
❖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 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 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
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 特定领域。
❖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
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 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9
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多次补充
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微观理 论受到挑战。 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 争和垄断竞争理论。 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
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
(3)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以国际经济关系,如贸易、投资、劳务和资金转移等为研 究对象的一门经济科学。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6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联 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章 18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袁志刚 微观部分 CH 1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袁志刚 微观部分 CH 1](https://img.taocdn.com/s3/m/52e7389c1eb91a37f0115c90.png)
是什么
不涉及
应该是什么 出发点
“天文学” “占星术”
图1.1 古老的经济与年轻的经济学
1.2 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
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结合中国特色,不仅为世界经济提供丰富的素材,更要提供理论产品 中国的经济学者面临着理论创新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图1.2 中国问题导向的现代经济学
1.3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经济资源做怎样的配置才是最优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
1.1 经济是个古老的话题,而经济学那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人类的经济活动从人类产生一天起就存在了。人类作为 动物界特殊的一员,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差异,是人类活动具 有明确的目的性,其中的经济活动即人类劳动是将人类区别 于其他动物的关键要素 中国 “······子贡以所‘贽货’,窃犯围而出,告贽于野人,得米一 石焉〞。〔?孔子家语?卷五〕
1.1 经济是个古老的话题,而经济学那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西方 “当潜在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各自都有剩余并为获得另一方
的产品而愿意放弃剩余的时候,便引致了贸易。〞〔?政 治学?〕
1.1 经济是个古老的话题,而经济学那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经济学宏伟大殿建立的 标志
1.6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6.1 理论简化、抽象与现实
图1.7 理论模型与经济现实的关系
1.6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6.1 理论简化、抽象与现实
图1.8 两部门的经济运行简化图
1.6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6.2 均衡的分析方法和边际的分析方法 理性的经济行为人 经济行为人的行为优化问题 优化行为的相互联系、冲突和协调问题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bc7e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4.png)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边际分析
边际的原意为边界、增量等。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 的变化率。经济学中引进边际分析,一般是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结构。它一般可以采用语 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示方式。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主要由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 部分组成。
定义是指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变量是指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假设是指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假说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亦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预测是指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的经济预见。
第二节 经济学的分类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指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 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是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的。
在理解微观经济学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经济制度
(三)“混合经济”制度 现实世界中,纯粹的完全市场和完全计划经济制度是不存在的,大多数国家主要采用的是以市场 调节为基础、政府适当干预为辅的经济制度,即“混合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通过市场与计划不 同程度的结合来解决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使市场和计划的优缺点互补,取长补短,使其更有利于经济 的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计划多一点儿还是市场多一点儿,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章 小 结】
(1)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 稀缺的资源来生 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的学科。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资源是稀缺的,选择是稀缺的逻辑延伸,有选择就 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选择的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 项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则是可能的最高代价。 基本假设是经济人或理性的经济人和信息的充分性。 基本问题是: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②如何生产;③怎样生产。 (2)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分配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以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不 同需要的不同物品。而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性资源, 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解决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的方法也 各不相同。就目前来看主要存在着三种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央 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 (3)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宏 观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如何解决社会 资源的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 各种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的资源如何才能达到充分别用。微 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既有联系又看区别。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四、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
不同的经济制度对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完 全不同的。因此,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在不同 的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 市场和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形式, 按照二者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制度 分为三类: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第一节
•
• •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只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
(2)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
家整体经济 的运行,及 政府运用经 济政策来影 响整体经济 等宏观经济 问题。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联 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配 此外,还有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 望,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基本假设:
①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 ② 资源是有限的 。
稀缺与短缺的区别: • 稀缺是指与人们的需要相比物品供应的相对不足 (不考虑价格) • 短缺是指由于定价太低而造成的需求量超过供给 量的情形(通过价格的上涨可以消失)
实证分析工具: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假定
经济体系中的各个变量既定的条件下,考察体系
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
条件。
★边际分析( marginal analysis)是指利用经济
变量的微小的增量所带来的变化(即数学中的微
分)来分析经济体系实现均衡的情况及其条件的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作为基本理论,是各经济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 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
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 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 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计划经济体制 --- 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体制 --- 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混合经济体制 --- 市场调节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制在 80 年代前后的比较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 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源与要素
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
段或者物品。 自由资源 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 L 财力--- 资本 K 物力---土地 N (自然资 源) :一切自然资源 智 力 --- 企 业 家 才 能 E (管理)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重商 主义 (17-18C) 法· 蒙克 莱田 李嘉图 马克思 《资本论》 1876 国家 辛迪加 列宁 行政社 会主义 斯大林 前苏联 前东欧 中国大陆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1776 重农 学派 (1758) 法· 魁奈
萨伊定律 供给创造需求 经济转型 理论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是就事论事,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 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力求说明“是什 么”的问题。 具有客观性,结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 科学的性质。 实证研究一般过程: 提出假设 推理 预测或者解释 验证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关系 实证经济学独立于 任何规范判断。 例如: 垄断是否应 当限制? 经济增长是 好还是不好?应当不 应当提高所得税?应 当不应当增加学费? 规范经济学不可能 独立于实证经济学。 例如: 粮食的减产 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是 什么,有多大? 增加 学费,就学人数是否 减少?
how many when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资源的利用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 缺性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资源使用效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1)稀缺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会有变动的问题。
(3)货币稳定性的问题。
第一节
凯恩斯
新古典综合学派 • 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 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 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 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 • 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萨缪尔森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近30年的新发展
近30年是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发展最快的 时期,各种新的经济理论不断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 挑战,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从主要研究市场的资源配置 机制扩展到新的领域。 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 不确定性理论 • 博弈论 • 信息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 货币主义 • 理性预期 • 供给学派 • 制度学派
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资本资源 capital resources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
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 品与劳务时,被成为生产 要素,简称要素。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选择 ( Choice ) : 因为稀缺,人们不能 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各种用途之 间作出选择。这是稀缺的结果。 --- 个人、企业和社会都面临选择问题。
边际主义1870 杰文斯(英国学派) 门格尔(奥地利学派) 瓦尔拉斯(洛桑学派) 马尔萨斯
马歇尔 1890
凯恩斯 主义 1936
后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 供给学派 制度学派
西方 主流 经济 学体 系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古典经济学 • 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 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李嘉图、马 尔萨斯。
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主 编 张玉明 聂艳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的】
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况,理解并掌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掌握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方法。
实证分析工具: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因素和 经济均衡状态形成的过程,而专门分析任一时点上某一经济 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 备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就是指当 已知条件变化后,将变化后的静态均衡结果与变化前的均衡 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其中还要涉及到有关经济变量达 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相应变化。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的特点在于引入了时间因 素。动态分析是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 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 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 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欲望
经济学定义的三要素
稀缺
选择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
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 进行选择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