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思想教育方法比较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德两国思想教育方法比较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1-06-22T09:49:57.25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期作者:时玉叶[导读] 各个国家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虽有某些相似之处,
时玉叶
北京语言大学100000
摘要各个国家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每个国家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不同也有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正如我党所指出的,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本篇论文对比分析了中国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旨在借鉴吸收德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些积极启发的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加强和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德国中国启示
一、引言
在德国,通常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常用“政治养成”一词。
德国的公民教育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系统而又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德国一样,我国历来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篇论文将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德国对我国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二、德国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自十九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创造了高度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与此相适应,德国的学术思想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繁荣,产生出很多新的流派,但影响最大的流派间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共同关注“人的活动”[ 房展画.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 1.1渗透式教育法
德国的公民教育在德国学校的课程中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与专业,使学生们在掌握各个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民主自由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我将这种渗透式教育与下文我国的灌输式教育理解为不同的两种模式,渗透式教育也可以理解为隐性教育,运用不同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文,比如电影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贯穿在始终,老师不会进行过多言语上的指导,使学生等受教育者们在潜移默化中独立自由思考从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被列为必修课,各个高校普遍开设历史、政治、伦理学、经济学等人文和社会学科,通过各个学科和专业的渗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2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在德国有着重要地位。
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会设置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类等机构,这种机构是非常正式的机构,有着固定的编制、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和规划。
在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类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并且必须受过专门的心理训练。
他们根据青少年们的具体问题提出指导建议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对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与不知的矛盾,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发挥学生自身潜力,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3家庭教育法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建立在经济抚养关系、血缘关系和情感关系基础上的教育。
我们知道德国向来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国家,人们对待工作异常谨慎、时间观念非常强、对做错事情的人严惩不贷,这些都是德国人坚守的信条和基本的价值观。
这些源于德国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就教育孩子要守时、遵守规则、要讲诚信,以轻松的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学校教育达成互补,家校一体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4注重社会实践和社会机构法
虽然我们在学校课堂的学习当中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较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我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意味着要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话,必须要依靠社会实践。
通过各种具体的社会活动深刻践行理解课上所学,获得社会经验。
德国书本中大部分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意义,更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
德国也会通过社会团体的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设有专门的政治养成机构主要负责周期性的举办各类讲座和报告,学生团体也会常常接受社会团体的邀请,参加社会性服务等实践活动。
利用各种公益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同时善于动用大众媒体的力量,通过大众传媒培养公民的政治兴趣,拓展公民政治知识、鼓励公民政治参与。
通过大众媒体一方面与民众进行交流的同时,另一方面吸取采纳大众对于事件的观点和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德国教育的个人主动性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民主和自由的观念之上的。
通过这种方法,青少年达到知行合一,培养了较高思想政参与能力。
[ Hahn C 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policy,practices and outcomes [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1999,25(1-2):231-250.]
三、中国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方法上的差异性,呈现着主要侧重于正面的、直接的教育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整体教育体系的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各种重要讲话中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中心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要阵地。
具体展开而言,我国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点。
2.1讲授法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方式展开,更加注重直观讲授和说教性的形式,也就是灌输式教育法。
课程的设置中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设有思想品德课或是政治课,我国的高校也专门开设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必修课,由教育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
思政教师队伍总体上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较高,整体以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形式。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政治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等使学生对国家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2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讲的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方法,就是针对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步骤和针对性的引导,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的水平。
在疏导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到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们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承认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接收差异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2.3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也是树立典型代表教育,是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和榜样带头作用,从而达到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走向正确道路的目的。
比如我国历史各个阶段各个时期所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雷锋、黄继光等;我国每年都会进行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优秀团员”、“优秀共产党员”等都是在运用典型教育法,将所要保留和发扬的优秀品质进行传播,从而提升整体大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2.4实践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们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使受教育者更加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比如高校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等,培养受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和劳动意识。
四、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论语·子路》中讲到的“和而不同”,“和”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表示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平衡,充分体现出孔子思想的开放性,这其中便蕴含着只有不同因素的吸收与统一,才能推动事物产生与发展的深刻哲理。
[ 李景林.中国哲学中的解释理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由于中德的基本国情不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和不足,德国有些教育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1借鉴渗透式教育方法
借鉴德国的隐性教育的方法,稍微削弱一些灌输式的直接教育模式,改善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学生们学习是为了真学,真会,真用。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都是在学校、在课堂上进行的,并通过期末测试结业来检验受教育者们的学习成果。
但是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能力,所以一味地灌输和应试教育会局限了知识的运用。
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并充分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势,平衡好灌输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的关系。
3.2重视心理教育
我国对学生心理问题咨询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社会和学校都暂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学校也暂时没有正式的心理教育必修课程。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比例越来越高,主要以抑郁症、焦虑症等为主,迄今为止仍有大部分的学生从未受到过一次正规的心理咨询,更有甚者很多人认为这些心理疾病不过是无痛呻吟,好日子过腻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毛病”,社会上对“心理辅导”仍存在着歧视,把接受心理咨询看做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即便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却仍没有正规渠道进行心理疏导或者耻于启齿,最终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新闻上跳楼、上吊自杀和杀害他人血粼粼的案例,如果更加重视心理方面的普及,早发现,早治疗,使人们能够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培养健全的人格。
3.3注重家庭教育
一个人从出生接触到的第一人是父母,每个人年幼的时候都直接受到父母的教育,父母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到子女,所处环境最久的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教育扮演着奠基石的作用,对受教育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不难看到许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过分自傲,缺乏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要挣大钱,劳动没出息等……因此我们也需要加强父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其扮演积极作用。
我国偏向于学校教育第一位,家庭教育第二位,相对断链的模式。
可以更加注重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4挖掘社会力量
在对全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时代背景下,我国注重要挖掘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社会力量,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来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让每一位公民都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只是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结合渗透法教育,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充分接受精神的洗礼与道德的熏陶,从而使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房展画.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景林.中国哲学中的解释理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
[4]Hahn C 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policy,practices and outcomes [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1999,25(1-2):23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