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24)
科普地球资源认识矿产资源与利用
![科普地球资源认识矿产资源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822c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8.png)
科普地球资源认识矿产资源与利用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地球资源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矿产资源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我们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科普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地球资源,并重点探讨矿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一、地球资源概述地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等;人文资源则是指人类在地球上形成的各种文化、知识和技术。
在这些资源中,矿产资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二、矿产资源的定义与类型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中存在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石、矿物、岩石和地下水等自然物质的总称。
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类。
金属矿产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如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非金属矿产则是指不含金属元素,但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的矿石,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等。
三、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矿产资源的形成通常与地质作用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主要有熔融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而矿产资源的分布则受到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世界上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利用是指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可能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因此,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矿产资源的勘察和评估,确保资源开采的科学性和经济性;2. 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实施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新资源的依赖;4. 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https://img.taocdn.com/s3/m/297298bf7c1cfad6195fa7e6.png)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3)胡经国第二章矿产资源基本概念一、矿产资源概述1、矿产资源及其种类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又叫做矿物资源,是指经成矿地质作用而形成,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并且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所谓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目前,中国已发现矿种171个,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四大类型。
目前,全球已知的矿产资源有17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比较广泛。
按其特点和用途,矿产资源通常分为以下四大类型: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6种。
2、矿产资源的特性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作用才形成的。
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现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矿产资源的特性主要有耗竭性、隐蔽性、分布不均衡性和可变化性四种特性。
二、矿石及其品位的定义矿石(Ore)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中可被利用的矿物——矿石矿物可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矿石中有用组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矿石品位(Ore Grade)。
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的品位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的品位常用百分数表示。
通常用矿石品位来衡量矿石的价值。
但是,在矿石中无用矿物或其有用成分含量甚微而不能利用的矿物的成分和有害杂质的多少,也会影响矿石价值。
矿石的概念是相对的。
随着人类对新矿物原料要求的不断增长和工艺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无用的矿物也可以成为矿石矿物。
古生代的矿物宝藏
![古生代的矿物宝藏](https://img.taocdn.com/s3/m/5befa54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6.png)
古生代的矿物宝藏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持续了将近4亿年,从约4.6亿年前到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包括大规模的地壳运动、拼合和裂解、火山活动以及岩浆侵入等现象。
这些地质事件为各种矿物宝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生代的矿物宝藏。
一、金属矿床1. 铁矿床古生代是铁矿床形成的重要时期。
早古生代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运动,造成了一系列的地壳变形和岩浆活动。
这些地质作用使得地壳中的铁元素富集,并形成了大型的铁矿床。
例如,古生代的瑞典北部地区发现了世界著名的铁矿石矿床——基尔矿床。
这些铁矿床对于古生代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铜矿床古生代的铜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岩浆活动带和盆地中。
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中国的四川盆地和云南地区就有丰富的古生代铜矿床。
这些铜矿床不仅为当地的冶炼和制造业提供了资源支持,也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非金属矿床1. 煤矿床古生代的煤矿床是煤炭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煤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生物遗体的富集和保存有关。
在古生代的湖泊、河流和沉积盆地中,生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和压实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煤矿床。
例如,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就有大量的古生代煤矿床。
2. 盐矿床古生代的盐矿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沉积盆地和盐湖中。
古生代的海侵使得海水进入内陆盆地,并在随后蒸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盐矿床。
这些盐矿床中富含的盐类资源对于冶炼、化学工业和食品加工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四川盆地就是一个重要的古生代盐矿床区。
三、稀有金属矿床1. 锂矿床古生代是锂矿床形成的重要时期。
由于古生代的构造运动和火山岩浆活动,地壳中的锂元素在地质过程中被富集。
锂矿床广泛分布于岩浆活动带和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区域。
今天,锂矿床中的锂资源对于新能源和电子工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5)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5)](https://img.taocdn.com/s3/m/77d760cfbceb19e8b8f6ba4e.png)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5)胡经国第四节矿石品位一、矿石品位及其表示方法㈠、矿石品位的定义矿石品位是指矿石中有用组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
㈡、矿石品位表示方法与单位矿石品位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大多数金属矿石品位,如铁、铜、铅、锌等矿石,用其中金属元素含量的重量百分比表示;有些金属矿石品位用其中氧化物(如三氧化钨、五氧化二钒等)的重量百分比表示。
大多数非金属矿物原料品位用其中有用矿物或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如钾盐、明矾石等;有些非金属矿物的价值取决于矿物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水晶及宝石类。
贵金属矿石品位以克/吨为单位。
原生金刚石矿石以克拉/吨或毫克/吨为单位(1克拉=0.2克)。
砂矿以克/立方米或千克/立方米为单位。
二、边界品位㈠、边界品位的定义在矿产勘查中,常用的边界品位(Cut-off Grade)是指划分矿石与非矿石(废石)界线的最低品位或临界品位,也就是在圈定矿体时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的最低品位。
它是用单个样品区分矿石与围岩或夹石的有用组分含量界限,又称为边际品位。
边界品位是一项矿产工业要求,是计算矿产储量的主要指标。
边界品位是根据矿床的规模、开采加工技术(可选性)条件、矿石品位、伴生元素含量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它是圈定矿体的主要依据。
在国外,没有工业品位要求,边界品位就是圈定矿体的品位依据。
㈡、边界品位的作用与计算方法在矿床中,高于边界品位的块段为矿石,低于边界品位的块段为废石。
从品位-矿量曲线可知,边界品位的选择直接影响矿石储量,进而影响矿山的生产规模、最终开采边界、设备选型和矿山生产寿命。
因此,边界品位是一个对矿山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和技术经济参数。
当单个样品的有用组分含量等于或高于边界品位值时,其所代表的矿床区段为矿石;进而根据有用组分平均含量是否高于工业品位,进一步将其储量划分为可利用储量(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而当有用组分含量低于边界品位值时,其所代表的矿床区段则为围岩或夹石。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10)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10)](https://img.taocdn.com/s3/m/2fcad990ad51f01dc281f1f3.png)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10)胡经国三、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㈠、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1、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定义当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中结晶出来,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而岩浆成分的改变又促使某些组分的结晶,这种由于岩浆结晶导致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过程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2、岩浆分结矿床的定义由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又叫做岩浆分凝矿床。
3、矿物的晶出顺序在富含Cr、Pt等成矿元素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侵入到地壳适当部位以后,由于温度缓慢下降而开始结晶。
随着温度下降,岩浆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晶出来。
首先是硅酸盐矿物的晶出,温度区间约为1800℃~1200℃。
矿物的晶出顺序:①、暗色矿物暗色矿物的晶出顺序依次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②、浅色矿物浅色矿物长石的结晶顺序是:基性斜长石在前,酸性斜长石在后。
③、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而言,最早结晶的金属矿物是自然铂、铬铁矿等;与它们同时或稍晚晶出的硅酸盐矿物有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等。
4、岩浆分异与早期岩浆矿床⑴、早期岩浆矿床的定义从岩浆中晶出的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由于重力及对流作用的影响,比重大的矿物在岩浆中逐渐下沉,比重小的矿物在岩浆中相对上浮,于是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发生相对的集中。
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作用的早期阶段,所以通常将这种岩浆分结矿床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⑵、早期岩浆矿床的特点早期岩浆矿床主要是产于超镁铁质岩中的铬铁矿矿床。
其主要特点如下:①、矿体常聚集在岩体的底部和边部,主要和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岩相伴生。
②、矿体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少数成巢状、瘤状等。
③、矿体和围岩没有明显的界线,二者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
④、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铬尖晶石,有部分橄榄石和辉石。
⑤、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为主。
成矿规律研究意义
![成矿规律研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e1ac02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1.png)
成矿规律研究意义成矿规律是指地球内各种矿产资源分布的规律和形成机制。
这是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基本依据,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背景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有着极为丰富的多样性,但其分布并不均匀。
成矿规律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和解释各种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为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成矿规律,可以揭示地壳、岩石圈和地幔中各种物理、化学、地球动力学等因素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过程,并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合理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三、研究方法成矿规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室内实验、数学模型和地球物理探测等。
实地调查是研究成矿规律的基础,通过采集矿石样品和地质构造数据,分析其物质组成和地质特征,了解矿床的地质背景和成因。
室内实验是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岩石圈模拟和地质力学等实验,从而揭示物质的形成和转化机制。
数学模型是通过建立数学公式和计算模型,模拟地质作用和成矿过程,预测矿床的形成和发展。
地球物理探测则是利用地电、地磁、地震等物理方法来勘查矿产资源,揭示地下结构和成矿迹象。
四、研究意义1.合理开发: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研究成矿规律,可以根据地质构造和矿床类型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勘查方法和开发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矿产资源评价:成矿规律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地质背景下的矿床类型和特征,可以辅助判断同类矿床的赋存条件和规模,为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3.矿产资源预测: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的关系,预测地下矿床的存在和分布,为勘查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
4.地球科学研究: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地质作用,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丰富地球科学的理论体系。
矿产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
![矿产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5e30b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3.png)
矿产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矿产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包含的各种有价的地质物质,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燃料矿等。
矿产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既有集中分布,也有分散分布。
根据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和开采经验,可以总结出以下的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一、矿床分布具有地理分布的空间性矿床分布与地球构造、岩石类型、构造作用、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矿区分布一般与草原、丛林、森林、沙漠等地貌类型有关。
例如,煤炭和石油多分布在平原区和海岸平原,铁、铜和锡多分布在山地地区,石灰岩和大理石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等。
二、地质时代与矿床分布密切相关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类型和构造作用,对矿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石灰岩和白云岩多分布在古生代;铜、铅、锌等铁矿多分布在中生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形成在新生代等。
三、矿床的类型也对其分布有影响不同类型的矿床在地质时代和地球构造条件下形成的分布也不同。
例如,岩浆热液型矿床多分布在海底和洋脊上,古河道砂砾矿床多分布在陆地,沉积矿床多分布在盆地和海沟等。
四、矿床分布与矿化作用有关不同的矿化作用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矿床的形成。
例如,铜、铅、锌等金属在火山喷发作用下构成硫化物矿;而石灰岩中的铁矿则来自于地下水的氧化作用。
五、矿床分布与地球内部物质循环有关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包括板块构造、火山活动、深部环境等,这些过程对矿床分布也有作用。
例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大型铜、铝、铅和锌矿床;深部环境下的热水液体可构成大型铜、金、银和铀矿床等。
总之,矿产资源的分布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地段的矿产资源分布也不一样。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部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行测
![科技部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行测](https://img.taocdn.com/s3/m/6459aa5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1.png)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是指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标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制定《基准》是健全监测评估公民科学素质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
《基准》共有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基本涵盖公民需要具有的科学精神、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具备的能力,每条基准下列出了相应的基准点,对基准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基准》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测评时从132个基准点中随机选取50个基准点进行考察,50个基准点需覆盖全部26条基准。
根据每条基准点设计题目,形成调查题库。
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
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1.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
(4)知道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2.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能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7)知道系统内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结构可能是由很多简单的结构构成的;认识到整体具备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功能。
(8)知道可能有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9)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矿床学实习-伟晶岩矿床
![矿床学实习-伟晶岩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984863e4172ded630b1cb69a.png)
实习三伟晶岩矿床一目的要求1.了解花岗伟晶岩体(矿体)的产状、形状特点。
2.掌握花岗伟晶岩体内部的带状构造,各带矿物组分和结构特点及其工业意义。
二实习指导1.课前复习伟晶岩矿床的特点及伟晶岩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矿作用;复习以下矿物的鉴定特征和化学成分:微斜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锂云母、铯镏石、锂辉石、绿柱石、电气石、黄玉、褐帘石等。
2.伟晶岩的矿物组合和结构以及伟晶岩体的构造、反映了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所以研究伟晶岩矿床的结构和构造,对了解其成矿过程、矿化强度等的规律性很重要。
在观察伟晶岩的结构和构造时,要把文字描述、标本和伟晶岩脉剖面图一起对照来看。
三典型矿床资料(一)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1 交通位置新疆可可托海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富蕴县城北东约35km处,是世界闻名的稀有金属产地。
矿区概略位置见图3-1.该矿区及周围地貌有山区、丘陵、盆地、戈壁、河谷、沙漠等六大类;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
图3-1 可可托海矿床位置简要图2 矿区地质(1)构造位置矿区地处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海西褶皱带的中心部位。
(2)区域地层区内地层主要分布有震旦—寒武系、中上奥陶统、中志留统、中下泥盆统、下石炭统等。
除震旦-寒武系(主要为千枚岩)及下石炭统(主要为片麻岩、片岩、变粒岩、变火山岩等)。
(3)岩浆岩区内花岗岩类分布较广,有加里东期的苏长岩—斜长角山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斜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浅色闪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等;还有华力西期的闪长岩-苏长岩、片麻岩、黑云母花岗岩、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或等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等。
伟晶岩脉发育于片岩和片麻岩中,少数产于角闪辉岩中。
15~25条每平方公里(最多可达45~100条)。
脉长50m~100m,宽2m~10m。
形态多为规则脉状,也有透镜状、岩钟状等。
具有明显分带而有工业价值者为少数。
其中可可托海矿田中的3号脉石该矿区最典型的伟晶岩脉,位于阿尔泰海西褶皱带的中心部位。
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ec24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8.png)
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引言:火山喷发是地球上壮观而又神秘的自然现象之一。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详细介绍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一、火山喷发的成因1. 构造板块理论火山喷发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板块运动有着密切关联。
地球的外壳分为多个构造板块,它们以不断移动、碰撞和分离的方式,导致了地球地壳的剧烈变化。
火山口通常位于两个板块边界的相互碰撞或分离的地区,这些板块运动引起了地壳的断裂和岩浆的上升,从而导致了火山喷发的发生。
2. 岩浆上升火山喷发发生时,地球内部的岩浆向上移动并堆积在火山口的地下岩浆室中。
岩浆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岩石的熔融产物,含有丰富的气体和矿物质。
当岩浆达到一定压力后,它会强烈地推动地下岩浆室的岩石,并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形成了火山喷发。
3. 火山口结构火山喷发的成因还与火山口的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火山口由火山体、火山口、火山喷发孔和火山口周围的岩浆湖组成。
火山喷发孔是岩浆喷发的出口,它通常位于火山体最高处,并与地下岩浆室相连。
当岩浆充满岩浆室时,它通过火山孔流出,形成巨大的喷发。
二、火山喷发的作用1. 土壤肥沃火山喷发的喷射物和火山灰能够覆盖周围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土地。
这些火山物质富含矿物质和养分,可以使土壤变得非常肥沃。
在火山下的地区,人们可以种植各种作物,收获丰富的农作物,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
2. 科学研究和地质探测火山喷发不仅能为科学家提供研究的材料,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活动。
通过研究喷发物,科学家可以获取有关地球演化过程和地壳变化的重要信息。
同时,火山活动还可以为地质探测和勘探提供重要的线索。
3. 地质景观形成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土丘、熔岩流和火山锥等地质景观,成为了各地的旅游胜地。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23)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23)](https://img.taocdn.com/s3/m/45da235deff9aef8951e064d.png)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23)胡经国九、秦岭-大别“成矿省”(Ⅱ-8)秦岭成矿带该区西起甘肃临夏、舟曲,东至陕西安康;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
交通较为便利。
近年来,该区矿业经济发展较快,凤县-太白、西-成、镇安-旬阳一带的铅锌矿已成为国家级矿产基地。
秦岭成矿带位于秦祁昆中央山系东段,南北纵跨华北、秦岭、扬子3个地块和商-丹(甘南为武山-天水断裂带)、勉县-略阳(甘南为文县-玛曲断裂)2条板块缝合带。
该区共发现有色金属矿产地317处。
其中,大型14处,主要有:凤县-太白矿田、西-成矿田、镇安-旬阳铅锌矿田及近年来新发现的马元铅锌矿、代家庄铅锌矿等。
工作区成矿条件有利,已发现多处矿产地,1∶20万化探异常发育。
找矿潜力较大。
该区共划分出15个成矿远景区:黄牛铺-北宽坪加里东-燕山期铅锌铜金钨钼成矿远景区;凤县-太白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金铜汞锑成矿远景区;山阳-柞水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铜铁银成矿远景区;镇安-旬阳华力西-燕山期铅锌金汞锑成矿远景区;勉县-略阳-阳平关太古宙-元古代铁金银铅锌铜成矿远景区;宁强-镇巴晚元古代-中生代铅锌成矿远景区;半沟-厂坝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甘肃下拉地-本深沟铅锌银成矿远景区;甘肃两当北部银铅锌金成矿远景区;甘肃迭部-武都金铅锌铜成矿远景区;甘肃徽县南部地区铅锌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甘肃玛曲西南部地区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美武新寺-章县铜钨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文县-康县锰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甘肃夏河-合作铜铅金成矿远景区。
重点矿种为铅锌,兼顾铜、金、锑。
重点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铅锌矿。
择优开展马元、代家庄外围等铅锌矿勘查,开展秦岭西延的祁连成矿带小柳沟成矿区钨钼多金属矿勘查和镜铁山铅锌矿外围找矿。
秦岭成矿带预期新增铅锌资源储量15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40处;提交普查基地20处,详查基地10处。
十、上扬子“成矿省”(Ⅱ-13)川滇黔相邻成矿区工作区位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接壤处。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c26eaff60c22590102029da6.png)
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P76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C P66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3.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 C A.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 热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D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C.森林植被被破坏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_。
AA. 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C.三氮D.酸性污染物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 D P140 A. 重力分离B. 过滤法C. 离心分离法 D. 混凝7.1987 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 的历史文件CA. 动物B.植物C.大气臭氧层D.水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 微米以下的称为___。
C P77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__。
DA. 一氧化碳B.甲烷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1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A. 6 月5 日 B. 4 月22 日 C. 9 月16 日 D.11 月15 日1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 A A.1989 年12 月26 日 B.1986 年12 月26 日C.1989 年9 月1 日D.1986 年9 月1 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B P185 A. 昼间55 分贝夜间45 分贝 B. 昼间60 分贝夜间50 分贝C. 昼间60 分贝夜间的分贝D. 昼间70 分贝夜间55 分贝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1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A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15.联合国于-----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A P37 A.1972 B.1973 C.1974 D.19751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CA.17-20 度B.18-20 度C.20-25 度D.26-28 度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能上的标志,包括-----和物质循环中断。
矿产资源概论名词解释(新编)
![矿产资源概论名词解释(新编)](https://img.taocdn.com/s3/m/d5ac95dea58da0116c174982.png)
矿产: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
矿产资源:指已经证实的、假想的和推测的,具有潜在经济意义矿产的总称。
矿床(mineraldeposit或oredeposit) 系指在地壳中由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并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地质体。
矿物: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下,通过结晶作用、升华作用、化学(反应)作用等途径形成矿物岩石:矿物以集合体形式出现,其可以由单一矿物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矿物集合体组成。
矿石:岩石中含有经济上有价值,技术上可利用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矿石矿物: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如铁矿石中的磁铁矿和赤铁矿,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等。
脉石矿物: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
如铁矿石中的石英、角闪石,铜矿石中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
夹石:指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它的厚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就得从矿体中剔除。
脉石(gangue):泛指矿体中的无用物质,包括围岩的碎块、夹石和脉石矿物,它们通常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被废弃掉。
共生组分:是指矿石(或矿床)中与主要有用组分在成因上相关,空间上共存,品位上达标,并可供单独处理的组分。
伴生组分:是指矿石(或矿床)中虽与主要有用组分相伴,但不具有独立工业价值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其存在与否和含量的多寡常影响着矿石质量。
有益组分:可以回收的伴生组分,或能改变产品性能的伴生组分。
如铜矿石中的Au、Ag,镍矿石中的Co、Se、Te,铁矿石中的V、Ti、Mn、Co等组分。
有害组分:对有用组分的选矿、冶炼、加工有危害的某些组分。
铁矿石中的S、P、As、Pb、Zn,金矿石中的As等。
简单矿石: 仅能提取一种有用组分。
复杂矿石: 同时提取数种有用组分。
矿石的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地球化学解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过程
![地球化学解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02e9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c.png)
地球化学解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过程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也是养育万物的源泉。
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矿产资源并非天上掉下来的,它们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地球上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
1. 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形成地球的表面由一系列板块构成,这些板块通过板块运动相互交错。
在板块运动过程中,构造活动使得地壳发生破碎、抬升、沉降等变化,从而影响了矿物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地壳的抬升可能会使得深层矿物质逐渐暴露在地表,形成矿床。
而板块相互碰撞时形成的岩浆活动,则是许多矿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2. 岩石变质与矿产资源形成岩石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
变质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质可能发生结晶、重排等变化,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矿物质。
例如,由于地壳的抬升和岩浆的侵入,原本的沉积岩可能会经历高温变质,其中的黄铁矿、方解石等矿物质可能由此形成。
3. 地球化学过程与矿产资源形成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物质通过地质、气候等条件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一些化学元素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矿物质。
例如,水流的作用可能会导致金属矿物的富集,从而形成金矿。
而酸性介质的存在有助于铀等放射性元素的聚集和沉积,形成铀矿床。
4. 生物作用与矿产资源形成生物作用是指生物活动对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许多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一些特定的化学元素,而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可能发生沉积形成矿物质。
例如,海洋中的贝壳、珊瑚等生物骨骼中的钙质可以通过堆积沉积形成石灰岩,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石灰石矿。
综上所述,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质、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了解这些矿产资源形成的过程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尊重地球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且为后代留下更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矿物资源资料
![矿物资源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6598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a.png)
矿物资源
矿物资源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之一,广泛分布于地壳深处,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矿物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多种类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材料、能源满足等领域。
矿产类型
矿物资源可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大类。
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石、锌矿石等,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
非金属矿产则包括石灰石、石膏、盐矿等,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原料等领域。
矿产开采
矿物资源的开采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首先需要进行矿床勘探,确定矿物资源的分布和储量,然后进行矿井建设、矿石开采等工作,最终进行矿石的提炼和加工。
开采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矿产利用
矿产资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建设工程、能源开发、金属制造等领域。
例如,煤炭被用于发电、冶金工业;石油和天然气被用于交通运输、化工生产等。
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可持续发展
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应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环境,推动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应积极推进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矿物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重要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注重对矿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矿产资源与地球内部过程的关系探析
![矿产资源与地球内部过程的关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9d0b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c.png)
矿产资源与地球内部过程的关系探析地球是一个富含各种矿产资源的行星,它的内部过程对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析矿产资源与地球内部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就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谈谈地壳运动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影响。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两种形式。
构造运动指的是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它不仅导致了山脉的形成和地震的发生,还对矿床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随着板块的相对运动,地壳可能会发生抬升和沉降,这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路径,进而影响矿物的析出和沉积。
岩浆活动则通过岩浆的喷发和侵入,将地壳深部的矿物带到地表,形成火山岩和岩浆岩中的矿物。
因此,地壳运动是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
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的是岩石循环过程。
岩石循环是指岩石的形成、变质和熔融等一系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地球内部的矿产资源得以形成和演化。
例如,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会形成变质作用,变质岩中的矿物会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矿产资源。
岩石的熔融则会形成火成岩,火成岩中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如铜、铁、铝等。
因此,岩石循环过程是地球内部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机制。
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地球的地热活动。
地热活动是地球内部热能的传递和释放过程,它在地壳运动和岩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热活动主要包括地核的热对流和地表的火山地热。
地核的热对流导致了板块的运动和地震的发生,同时也为深部矿物的熔融提供了热源。
火山地热则是指地下热水和蒸汽的上升和喷发,它不仅可以带走地下的矿物和热水,还可以形成热液矿床。
因此,地热活动是地球内部矿产资源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最后,我们来谈谈地球的化学循环过程。
地球的化学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多个循环过程。
这些循环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水循环中的降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可以将溶解的矿物质运送到地下,形成含矿流体。
地质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
![地质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811f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5.png)
地质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地质资源是地球内部和地壳中所包含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它们的形成与开发利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别从地质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利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质资源的形成地质资源的形成与地球演化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地球演化长达数十亿年,地壳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多个阶段,各类地质资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1. 矿产资源的形成矿产资源主要是指地壳中的含有经济价值的矿石和矿物。
它们的形成通常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密切相关。
例如,岩浆活动会形成火山岩和岩浆深成岩,其中含有金、银、铜等金属矿石;沉积作用会形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有机矿物;变质作用则会形成石英、长石和石墨等非金属矿物。
2. 能源资源的形成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等,它们的形成通常与生物残骸的沉积和古生物、古植物的转化密切相关。
例如,煤炭主要源于长期沉积在湖泊、河流等地的古植物,经过高温和高压的作用转化而成;石油和天然气则主要源于古生物在海洋中的沉积,并在地壳深部经过热解、溶解和漂移等作用形成。
3. 水资源的形成水资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种形式,它们的形成与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补给密切相关。
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融雪和冰川融水等,经过河流、湖泊等地表流域的集聚,形成可利用的水资源;地下水则主要是降水和地表水的渗漏下渗到地下形成的,经过岩石和土壤的滤过和存储,形成地下蓄水层供人类利用。
二、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任务是将矿石和矿物转化为可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产品。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矿产勘查、矿山开采、矿石矿石的选矿和冶炼、矿业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淮安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精选附答案 (2)
![淮安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精选附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6d543f3133d4b14e842468c5.png)
淮安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与土壤精选附答案一、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岩石与土壤选择题1.雕塑家在雕塑的时候,经常选用( )。
A. 花岗岩B. 砾岩C. 石灰岩【答案】 A【解析】【解答】花岗岩具有五彩的颜色,还有较强的硬度,所以可以用来做雕塑。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花岗岩的特点。
2.( )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A. 颜色B. 条痕C. 软硬【答案】 A【解析】【解答】岩石的颜色是我们直接用眼睛就可以看见的,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矿物的基本特征包括颜色、形状、透明度等,其中颜色是最好观察的特点。
3.下列三种岩石中,颗粒最松散的是( )。
A. 砂岩B. 大理岩C. 石灰岩【答案】 A【解析】【解答】在三种岩石中,砂岩的颗粒最松散。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的,颗粒直径在0.05-2mm,其中砂粒含量要大于50%,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4.小伟检查一种矿物的硬度时,发现这种矿物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
A. 软B. 较软C. 较硬D. 硬【答案】 C【解析】【解答】可以用小刀画出痕迹,但是铜钥匙划不出痕迹的矿物其硬度是较硬。
C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对矿物的硬度进行划分等级时,我们可以借助指甲、铜钥匙和小刀。
指甲可以划出痕迹的是软,指甲划不出但铜钥匙可以划出痕迹的是较软,铜钥匙划不出但是小刀可以划出的是较硬,而小刀也划不出痕迹的是硬。
5.以下三种矿物中,能提炼铅、银的矿石是()。
A. 方解石B. 磁铁矿C. 方铅矿【答案】 C【解析】【解答】可以提炼铅、银的矿石是方铅矿,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方铅矿的化学成分为PbS,含铅可达86.6%。
矿物岩石的作用
![矿物岩石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8348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9.png)
矿物岩石的作用
矿物岩石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固体物质,由各种矿物组成,具有多种作用。
矿物岩石在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影响着地球的地质结构和地貌,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产生着深远影响。
矿物岩石是地球上重要的构造材料。
大多数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都是利用矿物岩石建造而成的,如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等。
这些石材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和美观的外观,被广泛用于建筑、雕刻和装饰等领域,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矿物岩石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矿物岩石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矿物,如铁矿石、铜矿石、煤炭、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被广泛用于冶金、能源、化工等行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矿物岩石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矿物岩石是地球的主要储存库,可以储存水分和气体,同时参与了地球的水循环和气候调节过程。
矿物岩石的分解和风化作用可以促进土壤的形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矿物岩石对人类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一些矿物岩石中含有有毒元素或放射性物质,如石棉、放射性矿石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矿物岩石的开采和利用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监管,以保
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总的来说,矿物岩石在地球上发挥着多种作用,不仅是地球的构成要素,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矿物岩石资源,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希望人类能够正确利用矿物岩石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矿产资源及其形成作用(24)胡经国第八章成矿作用一、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㈠、成矿作用的定义成矿作用(Mineralization),即矿产资源的形成作用,是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过程。
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
因此,成矿作用和其它地质作用一样,按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相应地形成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
㈡、成矿流体的定义成矿流体是指成矿物质的载体。
它既能汲取、溶解、包含各类成矿物质,又能将其运移、输导到有利的构造-岩石空间而富集成矿。
㈢、矿床形成的基本因素矿床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因素,即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
因此,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矿床分类中,应该包括这三个基本因素。
在这三个基本因素中,成矿作用是划分矿床成因类型的首位因素。
因为,不管成矿物质来源如何,它们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成矿作用才能形成千差万别的矿床的。
成矿环境是基本因素,影响着矿床的产生和分布。
成矿物质来源是重要因素,是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元素富集成矿的条件和方式㈠、元素富集成矿条件元素能否富集成矿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1、元素丰度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称为元素丰度。
按照不同自然体系计算出来的元素丰度,有地壳元素丰度、地球元素丰度、太阳系元素丰度和宇宙元素丰度等。
研究地球及其各圈层的元素丰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际地质学会将地壳元素丰度命名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Clarke Value)是指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具体表示时,可以用质量克拉克值,也可以用原子克拉克值。
一般说来,丰度值高的元素在地壳中比较容易富集成矿,并且能够形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矿床。
例如,铁矿、铝土矿、石灰岩和盐类矿床等,其中的成矿元素只要富集几十倍就可以形成大型高品位矿床。
2、元素的聚集能力元素富集成矿的可能性,并不完全取决于元素克拉克值的高低,还决定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聚集能力强的元素易于成矿;反之就不易成矿。
例如,金的克拉克值相当低,为0.004ppm(百万分之0.004),但是由于它具有较强的聚集能力,因而在地壳中常有大型金矿产出。
3、成矿地质条件矿床不是偶然地产在地壳内的,而是在有利地质环境、一定阶段的特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
因此,元素能否富集成矿与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㈡、元素成矿方式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元素绝大部分是呈固体矿物出现的,但是也有一些成矿元素呈气体、液体产出。
在自然界中,元素聚集形成矿石矿物的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有:结晶作用、化学作用、交代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及类质同象置换作用等。
1、结晶作用结晶作用包括:熔融状态的岩浆因温度、压力的变化,使矿物从中结晶出来;气体物质因条件改变而结晶为固体的凝华;含矿溶液因蒸发作用而结晶出矿物等多种形式。
2、化学作用一些矿物由化学反应生成。
根据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又可以分为化合作用、胶体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三种形式。
3、交代作用交代作用实质上也是一种化学作用,在各种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作用。
所谓交代作用是指溶液与岩石在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分带入和另一些组分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因此又称为置换作用。
4、离子交换及类质同象置换作用离子交换成矿方式,在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中都广泛存在,尤其在许多稀有元素矿床和分散元素矿床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
岩浆中铌铁矿(或铬铁矿)的生成过程:2Na(Nb,Ta)O8+Fe硅酸盐通过离子交换形成Fe(Nb,Ta)2O8+2Na硅酸盐。
三、成矿流体㈠、成矿流体来源在现代地质环境中,能够获得或集中最大量水体的环境是大气降水环境、沉积盆地及海洋环境。
这些不同环境来源的水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成矿作用。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也会带来丰富的热水流体;而且岩浆和变质作用带来的热能对成矿作用的发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地表水蒸发再降落于地面的水。
在地表,大气降水的活动能量很强。
它直接参与表层岩石的风化、侵蚀、迁移、分散或富集成矿。
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之后,将与渗透路径上岩石发生一系列水岩反应,或与其他流体混合,而逐渐演化为不同成分、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流体溶液。
2、海水海洋面积约为 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以上;海水体积更为可观,约为 1.35~1.37亿立方公里。
矿床学研究表明,有许多成矿作用是在海洋中发生的,现代海底地热区仍然是重要的成矿区。
因此,海水作为一种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造水建造水是指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叫做封存水。
这种水最初来自地表,与沉积物一起沉积。
并且,它与矿物颗粒密切接触,长期埋藏于地下,与其周围的矿物发生广泛的水岩反应。
因此,它能明显改变原有地表水的性质,在不同的赋存环境下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并且在氢氧同位素组成方面也与地表水不同。
4、岩浆热水广义的岩浆热水是指所有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包括由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分离出来的热液,和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热液,也包括一些与岩浆达到同位素平衡的围岩中的热流体。
岩浆热液是一种以水为主体,富含多种挥发分和成矿元素的热流体。
㈡、成矿流体主要成分成矿流体的主要成分有:水是最主要的组分;Na、K、Ca、Mg、Sr、Ba、AI、Si等及Cl、F、SO4等;溶解的气体有H2S、CO2及HCI等;成矿元素主要为亲铜元素Cu、Pb、Zn、Au、Ag、Sn、Sb、Bi、Hg等,其次为过渡性元素Fe、Co、Ni等,以及W、Mo、Be、U、In、Re等元素;其他微量元素有Li、Rb、Cs、Br、I、Se、Te等;在气成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水、氧、硫、氯和二氧化碳的性状,特别是硫和氧的性状,对成矿作用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
㈢、成矿流体化学性质根据对气水热液矿床中主要矿物成分、围岩蚀变、矿物包裹体的研究,以及大量现代地热系统的实验成果,普遍认为,在气水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气水热液的化学性质是变化的。
它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流经围岩性质的不同以及气水热液与围岩相互间的作用,气水热液与其他溶液的混合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气相中含有许多酸性组分(如HCI、HF、SO2等)。
当酸性气体离开岩浆源向上移动时温度降低,并且使气水热液变为酸性液体;若与围岩反应(向热液中带入更多的碱金属组分),则可以变为碱性溶液,例如高温热液蚀变云英岩化。
柯尔仁斯基研究了岩浆期后阶段产生的矿物组合,划分出气水热液的早期碱性阶段及以后的酸性阶段和晚期的碱性阶段。
尽管气水热液的pH值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是有变化的,但是大多数化学反应是在中性、弱碱性和弱酸性环境中进行的。
关于气水热液的氧化-还原状态,根据矿床中主要矿物成分的分析,可发现Fe常比Fe(?)占优势,硫化物要比硫酸盐多得多,而As、Sb等也多以低价的As、Sb状态出现。
因此,可以推论,在气水热液成矿作用中.多数情况是还原环境。
㈣、成矿流体运移、元素迁移与沉淀1、成矿流体运移成矿流体在地下运移的空间,主要有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及成岩后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孔隙、孔洞、裂隙等。
2、成矿元素迁移形式成矿元素在热液中的迁移形式主要有:卤化物、硫化物、易溶络合物、胶体等。
3、成矿元素的沉淀含矿热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组分的天然系统。
在通过岩石的孔隙、裂隙经过一定距离的迁移以后,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发生变化,或含矿热液与流经的各种不同成分围岩相互作用,或不同成分和性质的水溶液相互混合等,这些不仅使热液本身的性质和成分发生变化,而且会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促使成矿元素发生沉淀。
㈤、成矿期、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1、成矿期⑴、成矿期的定义成矿期是指在一个具有相同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的较长时间地质作用中,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
⑵、成矿期的划分从宏观来看,根据成矿作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成矿期可以划分为岩浆成矿期、伟晶岩成矿期、气成热液成矿期、热水喷流-沉积成矿期、风化成矿期、沉积成矿期以及变质成矿期等。
⑶、多成矿期矿床矿床的形成可以经历一个或多个成矿期。
不同成矿期形成的矿物成分及其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甚至矿体形态与产状等,都可能会有明显差别。
早期形成的矿床、矿体可以被晚期的成矿作用叠加、改造、破坏和再富集。
2、成矿阶段成矿阶段是指在一个成矿期内的一个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矿物在相同或相似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过程。
在同一个成矿期内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成矿阶段。
它们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由于构造作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因而早阶段的生成的矿物往往被后阶段生成的矿物穿插和交代。
3、矿物生成顺序⑴、矿物生成顺序的定义在同一成矿阶段中,不同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称为矿物的生成顺序。
⑵、一般情况下的矿物生成顺序在一般情况下,矿物生成顺序符合能量降低的顺序,但是此顺序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⑶、正常情况下的矿物结晶顺序①、脉石矿物的结晶顺序在正常情况下,脉石矿物的结晶顺序:首先是硅酸盐,然后是石英,最后是碳酸盐(如方解石)和硫酸盐类矿物(如天青石和硬石膏等)。
②、矿石矿物的形成顺序规律矿石矿物的形成顺序也有规律,一般情况下:首先形成高价离子的氧化物和含氧盐,如首先是黑钨矿、锡石、独居石、黄绿石、磁铁矿等结晶析出;其次是铁、镍、钴、铜、铅、锌等二价元素的硫化物和砷化物形成,如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针镍矿、砷镍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再次为砷、锑的硫化物以及金、银的硒化物和硫化物。
四、成矿作用分类㈠、成矿作用分类方案1、一级分类在成矿作用具体分类中,一级分类是和三大类地质作用对应的,即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内生矿床)、外生成矿作用(外生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变质矿床)三大类。
2、二级分类二级划分是按照在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的主要成矿作用系列来分类的,即分为以下10类:岩浆成矿作用(岩浆矿床)伟晶成矿作用(伟晶岩矿床)接触交代成矿作用(接触交代矿床)热液成矿作用(热液矿床)火山成矿作用(火山成因矿床)风化成矿作用(风化矿床)沉积成矿作用(沉积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区域变质矿床混合岩化矿床3、三级分类而三级分类则由于各类矿床形成环境的复杂性和成矿方式的多样性,很难采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因而根据各类矿床中的主要特征标志,或按成矿方式、或按含矿建造、或按成矿环境来加以区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㈡、内生成矿作用1、内生成矿作用的定义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而导致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2、内生成矿作用的热能来源其热能的来源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能、地幔及岩浆的热能、在地球重力场中物质调整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位能,以及表生物质及上部物质转入地壳内部在高压下发生变化(如脱水、矿物变化和矿物相变)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