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
疗效
贾明伟;王洪辉;周杰
【摘要】目的分析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物感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取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6(014)020
【总页数】1页(P71)
【关键词】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作者】贾明伟;王洪辉;周杰
【作者单位】郑州瑞龙医院,河南郑州450100;郑州瑞龙医院,河南郑州450100;郑州瑞龙医院,河南郑州4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2+1
最近几年以来,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得到普遍应用。

腹股沟疝修补术取决于术者对于腹股沟、腹壁解剖学理解以及技术水平[1-2]。

目前,关于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报道较少。

本文主要分析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1 资料:选取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

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便秘、前列腺增生、
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排除。

对照组中,18例女,22例男,年龄为23~80岁,平均为(60.55±10.33)岁;30例单侧疝,10例双侧疝。

观察组中,19例女,
21例男,年龄为24~81岁,平均为(60.09±10.23)岁;31例单侧疝,9例双
侧疝。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常规术前准备,于耻骨结节联线、腹部沟韧带中点连线部位做切口,将其逐层切开,寻找精索,疝囊高位游离,至疝囊颈部,未采取高位结扎,疝囊大者,于疝囊颈部3.5~4.0 cm行中部横断疝囊,近端缝合,然后关闭,使得疝囊可容纳疝环充填物;疝囊小者无需将疝囊切开,斜疝可推至内环口,直疝推至疝三角,疝囊翻至腹腔,疝环填入充填物,腹横筋膜部位,缝合5~8针固定,电凝止血,切口逐层关闭。

观察组采取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行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局部麻醉,疝囊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完全游离小疝囊,然后还纳,横断巨大疝囊,采取近端高位结扎,远端止血;精囊内侧,使用手指将腹横筋膜、腹膜间隙分离,距疝环5 cm左右,采用干纱布还纳疝囊,同时游离腹腔前间隙,直径8~12 cm左右;将超普疝装置下层补片放于间隙,肌耻骨孔覆盖,上层补片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固定上层补片。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
发生率、异物感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应用 SPSS 14.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s)表示,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0.02±9.01)min、(2.13±0.58)d;对照组分别为(52.54± 10.86)min、(
3.89±0.65)d。

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t=0.799,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
时间短于对照组,t=9.03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并发症、异物感发生率:观察组中,3例发生并发症(7.50%);对照
组中,4例发生并发症(10.00%),两组无明显差异,χ2=0.157,P>0.05,无
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3例异物感(7.50%);对照组中,10例异物感
(2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501,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有关资料显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平片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复发率在1%~5%[3-6]。

目前,我国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为无张力疝修补术。

超普疝装置属于普理灵疝装置第二代产品,其内衬片为可吸收材料,不会对深部膀胱间隙的膀胱、神经以及血管等结构产生影响,术后并发症少。

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需要对腹膜前间隙进行广泛分离,且手术操作较为复杂,会延长手术时间。

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形态平整,术后死腔较少,会降低切口浆液肿发生率。

同时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材料较为先进,大部分为可吸收材料,可减少异物感。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材料均为不可吸收材料,且材质硬,易出现异物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异物感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这说明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可减少异物感发生率,效果明显。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腹股沟疝研究深入,腹股沟疝各型疝均源于耻骨肌孔。

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在于修补耻骨肌孔,这可从根本上解除术后疝复发。

总而言之,对腹股沟疝患者采取超普
疝装置疝修补术,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腹股沟疝首选术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献】
[1]蒋兴平.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65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3,7(8):111-114.
[2]周义生.超普疝装置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2(3):124-125.
[3]聂彬,彭珂,王金波.超普疝装置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比较[J].西部医学,2014,6(7):134-136.
[4]杨春.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超普疝装置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比较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 3(1):189-192.
[5]田延锋,李芳,陈英,等.超普疝装置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6):22-24.
[6]陈宁波,曾杰.局麻下应用UHS与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2):127-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