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畜禽养殖业整治力度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大畜禽养殖业整治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畜禽养殖业整治力度的建议
农工党无锡市委
农村畜禽养殖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过整治,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容忽视。
某区环保局2008年5月17日《环境监察信息专报》“畜禽养殖污染调查情况”反映:目前奶牛存栏约1万头,生猪存栏约7.3万头,据推算,牛粪73000吨/年,牛尿36500吨/年;猪粪29054吨/年,猪尿47939吨/年。
污染物排放量:COD4424.26吨,氨氮409.03吨,总磷224.74吨。
养殖奶牛和生猪的COD排放量为工业排放量的129.82%。
上述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农村畜禽养殖业的概貌。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
一是要合理布局,规范手续,严格管理。
对非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必须合理规划和布局。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加强管理,规范养殖行为,妥善处置污染物。
对于规模化以下养殖户,建议由农林部门及政府负责整治。
二是对禁养区内切实落实关停措施。
在畜禽禁养区内,禁止畜禽养殖,对现有的畜禽养殖场(户)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全面完成搬迁或关闭。
三是强化工程建设,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加快推进非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的配套治理设施的建设,如采用建设沼气池或利用畜粪生产有机肥等方法对污染物进行治理、沼渣、沼液还田利用;养殖污染物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实施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封堵排污口,确保污染物“零排放”。
提案回复
农工党无锡市委:
你们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大畜禽养殖业整治力度》的建议的提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已交我局
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两年来,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决定,切实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强化责任,铁腕整治,多措并举,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前阶段我市畜禽污染整治情况
一是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部取缔。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各地对所有规模养殖场的养殖和环保条件都进行了认真评估和审核,对不符合养殖要求的加大了取缔力度。
对沿太湖一公里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两侧500米区域,全力监督地方政府坚决关闭。
据初步统计,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关闭整治畜禽养殖场(户)1357家,其中宜兴市100家、锡山区710家、惠山区179家、滨湖区330家、新区38家,累计整治生猪14.7万头,家禽56.8万只。
二是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对所有规模养殖场(户)的排污口进行了封堵,基本杜绝了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对河道进行直排。
在杜绝畜禽养殖粪污直排的基础上,积极为规模畜禽养殖场争取治污资金,建设各类环保设施。
去年全市有75家(省级20家、市级55家)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获得省、市治太项目资金扶持,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330万元。
按照生态循环、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通过畜禽规模养殖实施环境治理和沼气发酵、有机肥加工、林牧及农牧结合等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实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零排放。
三是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效果。
我局按照“减量化、生态化、无害化”的总体要求和“稳猪、降牛”的思路,积极调整牧业结构,降低奶牛饲养总量,最大限度地压降畜禽粪污排放总量,做到产业整治与产业转移相结合。
曾先后牵头组织我市惠山区、滨湖区、新区有关部门与安徽省农牧厅及我省淮安、盐城、泰州、宿迁等地召开奶牛外迁座谈会,统一组织我市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赴外地考察活动,积极协调解决各地奶农在外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
通过铁腕整治与产业转移,市区畜禽养殖量大幅减少,去年年底市区生猪存栏10.17万头、奶牛10962头、家禽95.67万只,同比分别下降49.8%、
39.6%、29.26%。
自去年以来,已引导、帮助80多户奶牛养殖场(户)外迁奶牛9467头。
四是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为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去年我局联合环保、法制等部门,组织多次专题调研、论证与座谈,起草了《无锡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去年底已正式由市农林局、环保局上报市政府。
今年2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即将颁布实施。
二、下阶段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主要工作措施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制。
按照省、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铁腕治太的防控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属地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市(县、区)、镇(街道)、村(居委会)的防控工作要横向到界,条线部门的防控工作要纵向到底,要进一步明确各防控环节的责任人,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领导。
二是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要继续督促、指导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的综合治理,实现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限期内不达标的规模养殖场一律关闭。
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户)必须具备相应的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沼气发酵等综合治理技术,通过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沼渣沼液还田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
坚持农牧结合,鼓励粪便生态还田,发展“牧-沼-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三是进一步缩减奶牛养殖总量。
计划到2010年,我市奶牛存栏量从目前的1.8万头,减少到1.2万头。
其中市区奶牛存栏量从目前的1.3万头减少到0.5万头,缩减比例达61.5%。
同时,限制并逐步淘汰散养奶牛,以期大大降低畜禽粪便排放总量,合理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四是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铁腕治太防治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强化督查,坚决消除畜禽污染物向水体或其他环
境的直排现象,防止关闭的养殖场重新启用,严格按照《无锡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加大对禁养区、限养区的整治力度,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坚决彻底整治到位。
五是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
我局将切实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奖惩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三、关于我市畜禽养殖业的地位与作用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禽、蛋等畜产品是重要的副食品,特别是猪肉是中华民族传沿几千年的主要荤副食品,有着“一枝动百叶摇”的作用。
畜禽养殖本身不是污染产业,畜禽转化植物,其排放的粪尿只要合理处置,可以被环境吸纳利用,畜粪肥田,减少化肥使用,发展有机农业,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是一个高效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六畜兴旺”是传统百姓安居乐业的象征。
合理适度的养殖,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缓解农民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农民的宗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市畜禽养殖受到极大冲击,生猪年饲养量已不到上世纪80年代的80%,全市猪肉自给率不到23%,禽蛋自给率也只有25%左右。
为增强城市的抗风险能力,上海市政府提出保持奶牛存栏4万头,肉、禽、蛋自给率不低于25%。
苏州市提出“三三四”计划,即本地地产畜禽自给率在30%,本地企业在苏州周边地区饲养并直供苏州占30%,市场调节占40%。
根据国内外主要城市的普遍做法,我市肉、禽、蛋自给率已处于临界水平。
我局认为,在积极做好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的前提下,我市猪、禽应予以稳定,奶牛可以适当压减。
农业包括畜牧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畜牧事业的关心支持。
无锡市农林局
二〇〇九年四月三十日。